03.06 《紅樓夢》結局時賈寶玉去哪裡了?

粉塵科技


紅樓夢結局時,賈寶玉和林黛玉終於在一起了。很多人會驚訝,同我道來。

林黛玉在八十回後到底經歷了什麼是很多紅迷極其關注的話題,通行本八十回後續書林黛玉焚稿斷痴情,魂歸離恨天死在賈寶玉成婚之夜。美則美矣,但不符合曹雪芹留下的線索。而且原文說林黛玉“兩眼一翻,嗚呼,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也是不雅。根據前文線索,林黛玉很難留在賈家。最可能是八十回後遠嫁死在他鄉,賈寶玉隔年尋去黛玉墳前,極可能不再離開。留下薛寶釵一人獨守下半生。

【一】

林黛玉一定不會死在賈家,六十三回群芳夜宴,她抽的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出自歐陽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講述王昭君遠嫁之事。只此一點,就可以證明林黛玉八十回後一定會有出嫁情節。

林黛玉外號瀟湘妃子是探春所取,本就預示娥皇女英同嫁,而探春瀟湘館放風箏兩個鳳凰被一個雙喜字裹挾而去,同樣寓意二女同嫁。

賈寶玉捱打後送林黛玉兩條舊手帕,林黛玉作詩題帕三絕。其中第三首:

“綵線難收面上珠”講出林黛玉珠淚長流淚不幹的情景。

“湘江舊跡已模糊”指出林黛玉緬懷往事不堪回首,所謂模糊指出不願回想之意。

“窗前亦有千竿竹”代表林黛玉遭遇新的人生,對方待她不錯,就像曾經瀟湘館與賈寶玉一般。

“不識香痕漬也無”曾經滄海難為水,窗前新竹不懂林黛玉因何流淚,形似神非終非所願。

《題帕三絕》是寶黛愛情寫照和梳理。第三首講述的既是林黛玉當時的處境,也隱喻了林黛玉與賈寶玉分別後的人生軌跡。林黛玉最終他鄉香消玉殞,錦囊收豔骨,淨土掩風流。

【二】

林黛玉遠嫁根據判詞圖畫“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隱喻,有人認為“玉帶林中掛”指林黛玉上吊根本不對。圖畫顯示的玉帶和枯木的狀態不是上吊,而是類似一捆,也就是玉帶將枯木包圍住。玉帶加身者只有王爺和皇帝。聯繫皇帝御賜北靜王的鶺鴒香念珠轉手賈寶玉到過林黛玉手中被拒絕,林黛玉與探春一樣被賜婚的幾率最大,二女同嫁是否也有探春判詞二人放風箏之意?

林黛玉被迫遠嫁,應該很快去世。如此也解釋賈寶玉和薛寶釵心安理得成親後有過一段古代最高的夫妻境界“齊眉舉案。”有人說不對,不是“美中不足”“到底意難平”麼?其實不影響。美中不足也是先美后不足。林黛玉到底無法替代,但不影響薛寶釵的好。意難平是賈寶玉的心情。薛寶釵的柔情令他最難消受美人恩。

賈寶玉和薛寶釵婚後不久賈家被抄家。抄家後賈寶玉夫婦先被襲人奉養一段。根據甄士隱的經歷,賈寶玉極可能投奔了薛家。雖說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薛家可能部分保全。賈寶玉像甄士隱一般受妻子孃家排擠,最後隨癩頭和尚飄散而去【脂批:懸崖撒手】。留下薛寶釵獨守一生。

【三】

賈寶玉離開薛寶釵後去了哪裡?原文有一處暗示。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探春)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寶玉)

賈寶玉與探春合寫柳絮詞,探春表現得是漂泊。賈寶玉表現的是再會。不過寶玉詞中意思卻絕非與妹妹的語境。聯繫林黛玉和賈探春一同遠嫁,賈寶玉離家出走後,追尋林黛玉的足跡而去尋求隔年再見的機會就不難理解。只是再見佳人已是枯骨。

寶玉著了急,向前攔住說道: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明兒我掉在池子裡,叫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賈寶玉被癩頭和尚(癩頭黿)度化做了和尚(大王八),圓了當初“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誓言”,前生神瑛侍者是和尚,今生再做和尚,正是林黛玉所說做了兩個和尚了。寶玉自此在林黛玉墳前枯守一生。

賈寶玉走後,薛寶釵的人生是灰色的。薛寶釵嫁賈寶玉應該是賈母去世前,不排除賈母病重沖喜目的。如此按禮儀賈寶玉和薛寶釵起碼一年不能圓房,不可能有孩子。賈寶玉走後薛寶釵的日子,就像甄士隱的妻子一樣,孤寂,清苦。一如賈母看到的蘅蕪苑寶釵的房間:

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

活寡婦,說的就是薛寶釵無兒無女一生。您覺得呢?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石頭記】周汝昌校訂批點本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裡,賈寶玉最終出家為僧,這個結果是高鶚寫的,有很多人對此有疑惑,但以曹雪芹先生之前對這本書的概述,我感覺出入並不是很大。


一個仙葩一個美玉,其中黛玉香消玉殞,唯獨美玉一人怎麼能接受?賈寶玉對黛玉的感情貫穿全篇,那種男孩子的單純與無心機也是大家喜愛的原因。電視劇版的紅樓夢,活生生的展現了大觀園的風情萬種,少男少女的純情,大戶人家的腌臢事,下人丫鬟的爭寵不斷,但最終寶玉和黛玉悲劇的結果,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望。

寶玉在家道中落後,看透了紅塵事,捨去世俗凡塵,遁入空門的結果,與曹先生開篇宗旨吻合,我還是偏向於高鶚寫到的結果。



大通遼人


寶玉最後的結局,我們被高鶚版本最後一個場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來說明寶玉的歸宿,很多詆譭或者不喜歡這一版本的人,還是給了這個結尾以肯定,賈寶玉出家了,隨著一僧一道迴歸大荒,從情節上還是很符合曹雪芹的佈局和鉤沉的。

我們從一開始知道,寶玉就是通靈寶玉的化身,來世間走一遭,是為了了卻三生三世的一段公案,也就是同絳珠草的一段情緣,對人間充滿著好奇,所以來到人間走一遭,所以來的時候,是被一僧一道攜帶至人間,以賈寶玉口中的小石頭為出現形式出現在這世間的,可以講,小石頭是形體,聚焦著靈魂,藉助寶玉這個人類的軀殼,經歷人間的磨難,當一切過後,石頭還要回歸大荒,所以寶玉也要離開,我覺得合理的解釋是,是一僧一道送來的,也是要一僧一道送走,就像在紅樓夢中體現出來的,一僧一道在任何不尋常的場景中出現時,都是有非同尋常的表現,比如勸解甄士隱放棄英蓮,最後帶著甄士隱離開,為賈瑞治病,為寶釵提供藥方,為黛玉算命,為寶玉和王熙鳳診治斜病,寶玉丟了給其送玉等,都是一僧一道出現的,所以最終的結局,是石頭經過歷練,迴歸大荒。

寶玉自然跟著一僧一道走了。就像當年甄士隱一樣。


大野澤的風


寶玉的結局,按現一百二十回本,是跟著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去了,浪跡天涯去了。

第一,寶玉應該走上了不歸路。在整部《紅樓夢》裡,最美好的故事之一是寶黛相愛相知相惜的愛情故事,最悽美的也是寶黛愛情故事。因為寶黛纏綿悱惻的愛情,所以從某一角度說來,也正是此,才會引起大家對《紅樓夢》的關注以及形成"紅學‘’。滿心喜劇豈料變悲劇,人們都相信都期盼著好事成雙,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世事難料,美好的願望轉瞬落空,這也很正常。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傳說了。梁祝,如孔雀東南飛,孟姜女尋夫,牡丹亭等千百年被人噓唏。就寶玉的性情來說,黛玉的逝去,無疑天塌地陷。心中的太陽都沒有了,留下的心如冰窟,已徹底失去了活下去的念頭。他有可能走上不歸路,隨黛玉而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這是符合他的性格的。

其次,隨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去了,浪跡天涯。去喚醒人間痴迷,痴男怨女。俗緣已了,最終回到他的老家青埂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結束歷劫過程,繼續做他的神瑛侍者。

還有,他可能做和尚去了。他與黛玉吵嘴動輒摔玉,說什麼‘’你們去了,我做和尚去"。看破紅塵,心無掛念,苟活於世,做和尚的歸宿,對寶玉來說,也不是不可能的。正如當年的甄士隱,失女之痛,火燒之痛,岳父家的欺辱,煩惱無盡,乾脆一走了之,隨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去了。又如柳湘蓮,痛失愛妻,悔恨交加,枎棺痛哭,悲痛欲絕,醒來見道人捉蝨,一番對答,心如死灰。拔出雄劍,斷髮隨道人去了。

寶玉,畢生追求的愛情幸福,原是鏡花水月而已。世間事,世間情,不也繁華一夢?繁華享盡,富貴看終。雖然,寶釵愛著寶玉,但寶玉戀著黛玉。情和傷糾纏著他。看破紅塵,做和尚,是寶玉的直接原因,也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向社會抗爭的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終於做了和尚,寶玉一語成讖。


青山紅豆心


謝謝悟空

寶玉的結局應該是出家了。從整個紅樓夢的手法,草蛇灰線,基本可以判斷出來。


1,從紅樓夢的整部書的發展看來,寶玉最後還是出家了。在書中有多次提到寶玉要出家的描寫,黛玉就提醒過三次,所以,按照紅樓夢一貫地風格,這裡其實就是明示了寶玉未來的歸屬了。

2,從紅樓 夢的判詞以及詩詞內容看,寶玉最後也是走向了出家的結果,看破的遁入了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這其實就是說的寶玉,說他看破紅塵,走向出家。至於白骨如山忘姓氏,是對寶玉出家的又一個解釋。

3,後四十回的結局也是對應了前面的預判。後四十回是高鶚所著,是對紅樓夢寫的續書,寫作續書也需要對前面的八十回做研究的,高鶚等對前面的分析,結論也是寶玉出家了。

4,從紅樓夢的風格來看,最後的結論應該是遁入空門很多人才對,因為作品風格非常消極,雖然有時代的痕跡,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裡,遁入空門不見得不是一個好的結局。

所以好,寶玉最終的結局是遁入空門,這個是人物性格和時代背景以及書中明示暗示來的。


慕容曉春


《紅樓夢》裡,賈寶玉的結局是“懸崖撒手”,出家當和尚去了。這跟高鶚續書中寶玉結局是一樣,但過程是完全不同的。

“懸崖撒手”這個詞在《紅樓夢》脂硯齋批語中多次提及。第一回甄士隱對《好了歌》作注時,跛足道人就拍巴掌說“解的切”,然後甄士隱笑一聲,把褡褳搶過來,同瘋道人飄飄而去。甲戌本這塊有一行側批:如文如見。眉批:“走吧”,二字真是“懸崖撒手”。這就清楚地說明《紅樓夢》中“懸崖撒手”單指出家。



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中,寶玉一大早往黛玉房中去探望湘雲,襲人心裡吃醋,二人口角。書中說寶玉不理眾人,獨自旁邊看起了《南華經》這塊也有一條脂批:寶玉有此世人莫忍為之毒,故後文方有“懸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寶釵之妻、麝月之婢,豈能棄而為僧哉?此寶玉一生偏僻處”。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脂硯齋意思就是說寶玉有這麼一個毛病,他絕情的時候比誰都絕情,多情的時候比誰都多情,所以他是“情不情”。第二,寶玉“懸崖撒手”時,已經得了寶釵為妻,麝月為婢。



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說寶玉和鳳姐被馬道婆所害,賴頭和尚前來搭救,擎著通靈玉持誦一回。這塊也有一句脂批“通靈玉聽癩頭和尚二偈即刻靈應,抵卻前回若干《莊子》反語錄機鋒偈子,正所謂“物各有主,嘆不得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再次提到“懸崖撒手”,而且脂硯齋還告訴我們,沒有見到這段文字。



為什麼沒有見到呢?我猜測要麼是他整理曹雪芹書稿是這段文字已經遺失,要麼曹雪芹之前透露過想要寫這麼一段文字,說要將來寶玉出家,但還沒來得及寫就去世了?所以脂硯齋會在此處感嘆“不見玉兄懸崖撒手文字為恨!”



所以,紅樓夢裡,賈寶玉結局一定是出家當和尚,但也絕不會像高鶚所描述的“在白茫茫的雪地裡,披著個大紅猩猩氈斗篷的和尚”。意境雖美,卻不符曹公原意。


小郭襄


寶玉肯定是窮困潦倒,這點脂硯齋曾說過,而脂硯齋肯定是看過全本的人,不會無的放矢。

紅樓夢中有一次襲人歸家,寶玉去看襲人時,有句話“彼時他母兄已是忙另齊齊整整擺上一桌子果品來。襲人見總無可吃之物”。脂硯齋評:只此一句,留與下部後數十回“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等處對看。

之後寶玉迴歸太虛,戴的寶玉自然又落回青埂峰下。一僧一道曾說:“趁此,你我何不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所以最終寶玉還是被點化,迴歸赤瑕宮。只不過,不知被誰點化而去。文中的“也”,說明去度化的人不止這一僧一道。

一場歷劫,各歸各位,往事如煙,概不過一場夢而已。


佐一一的文字


賈寶玉的結局,首先與續書無關,只能從前八十回裡找線索,加以推斷。

《紅樓夢》的悲劇,首先是賈府的敗落。元妃省親,耗費了賈府的經濟基礎,內囊已經耗空了。王熙鳳找鴛鴦,倒騰賈母的金銀傢伙,換銀子過日子,已經說明問題。

賈府被抄家,應該不是要命的問題,猜測是與鳳姐弄權,賈雨村聯合賈赦奪佔扇子之類的小問題。賈寶玉的生活從此無著落,丫鬟僕人遣散,豪宅被皇帝沒收,元妃失寵死去,打擊了賈寶玉。



愛情方面,“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兩位美女,下場不好,也是在寶玉面前,悽慘死去。

諸多打擊下,賈寶玉也瘋瘋癲癲,隨一僧一道翩然而去。

參照曹家的遭遇,曹家是連年虧空,還不上,辦差不利,被罰俸祿。最後騷擾驛站,惹怒雍正,抄家押回北京,但給了房子,典地,以資贍養。曹雪芹無技藝傍身,窮困潦倒。



書中的賈寶玉,最後就是曹雪芹的下場。但小說創作的藝術手法上,只能讓賈寶玉出世。


紅樓大觀


寶玉的最後結局是迴歸太虛幻境,因為他前身是神瑛侍者,下凡來歷練人間的悲歡離合,同時還帶著補天石來歷練。所以他前半生生在幸福窩裡,被祖母,母親,姐妹們寵愛,被父親教訓一次,都興師動眾。他被襲人晴雯,黛玉寶釵等不用性格的女兒們愛著,也愛著自己身邊每一個人。如果就這樣過完一生,就不能感受到人間冷暖。所以他後來經歷了國破家亡的鉅變,愛護他,保護他的親人相繼離去,他嚐到了不讀書,不上進的苦處。在國破家亡,愛著的女性也去世後,雖然有寶釵這樣愛他的妻子,但他受不了寶釵要他考科舉的束縛,只好離開。但卻無法自立,只好做和尚,當乞丐,在這過程中,他看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最後在窮困中死去。死後回到了太虛幻境,見到了自己的親人。補天石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回到青埂峰,將自己下凡所見記下來,刻在自己身上,就是《石頭記》。


月籠南窗



寶玉去了哪裡?

寶玉從哪裡來?當初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想要去富貴風流之地遊歷一番,在警幻仙子那裡掛了號,所以下得界來,還有他的那個幻身,那塊無才補天的石頭,也就是通靈寶玉也該重返青梗峰無稽崖變回本來面目將一番遊歷錄刻下,此即為《石頭記》,神瑛仙子最終自然要回到仙界,到警幻仙子銷號回到赤霞宮。

凡間的寶玉經歷黛玉淚盡而亡,經歷家族獲罪抄家,也歷經金玉之緣,然而雖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寶釵),終不忘寂世外仙殊寂寞林(黛玉),雖然人家都說金玉良緣,俺卻只念木石前盟,寶玉終是懸崖撒手,遁入空門,終結十八年俗世繁華富貴與世態炎涼,得以了悟。

《紅樓夢》開卷的“小榮枯”甄士隱解“好了歌注”了悟隨跛道遁入空門。結尾賈寶玉承警幻之前,領南華莊子之後,終得了悟。一甄(真)一賈(假),遙遙相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