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山東半島一個比較奇特的地區,縱觀它2500年的歷史更迭。你會發現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居然沒有出現過大一統的王朝,而且古今帝王也沒有一位出自山東半島。歷史上由於黃河的改道這裡經歷過運河的繁榮和衰落。它的每一個城市在歷史的特定時期內都有不同的作用,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不是一體的,卻是分散的。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從這個夜晚星光圖你會發現,中國的每一個人口大省,基本都是在一個大型城市或者城市群的帶領下前進的,這個中心城市最起碼佔有這個區域大半的產值。猶如提起陝西你會想起西安,提到巴蜀你會想起城都或者重慶。

而山東這個作為中國人口前三的超級省份,你卻很難說出來一個真正代表山東的城市。濟南?青島人肯定一百個不服。但你說青島代表山東?那山東的老牌文化城市們絕對會登上泰山之巔說我們不認同。

我們在上面的燈光圖也會發現,山東省人口多GDP也高,但是你看到的確實繁星閃閃的燈光,沒有一個絕對的中心。首先造成這一點的,和地理因素是很大的,山東這個省,在中國北方絕對是個異類,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圖: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從圖中你可以看見黃色線條是華北平原、數字是中國的古都、紫色則是丘陵。

首先我們可以發現,山東明明一個北方的省份,卻是一個丘陵為主的地區,泰山就是這個丘陵的頂峰。黃河塑造了肥沃的華北平原後,被迫因為山東這個凸起來的大包分道揚鑣,所以就造成了山東西邊一圈黃泛區,東邊卻是大海,就不像其他區塊都是以一塊平原為核心的。

這就造成了山東很難出現中心地帶城市,從而有了百花爭鳴的局面。而自古以來山東東北和山東西南就是撕裂的,一個有著商業和漁鹽傳統,民風開放,一個屬於黃河農業區,封閉閉塞,較為守舊。

當然了,山東這個土地,其實本來是有著良好區位條件的,可是毀就毀在,這地方戰略條件太好,南邊的江淮、西邊的中原、北邊的冀州,只要打仗,幾股勢力一定會在山東爭奪主動權,而中間高四邊低,比起中央武裝力量,此處實乃不適合割據勢力發展,自戰國之後能在山東割據一時的政權只有十六國時期的南燕,也不過僅僅十二年而已,被劉裕一下打爆。所以縱觀歷史天子都想找個安穩點的地方定都,不然就把自己置於險境了。

山東半島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一春秋到漢代、二漢末到明初、三明清到如今。

第一階段以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為主的臨淄、曲阜城市群。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東方大國,跟其它諸侯國不同,齊國更加重視工商業,依靠發達的鹽業支撐國力。臨淄,當時的半島第一大城市,到了田氏齊國時期,有史記載那個叫“蘇秦”的洛陽人來這裡見齊王,被都城臨淄的繁華驚呆了“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此時的齊國早已突破制度規定,地盤盤踞山東大部,並擴展到今河北東南、河南東北、江蘇北部。從春秋戰國到漢代,臨淄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山東半島第一大城市,魯國都城曲阜,勢力弱於臨淄,但畢竟是都城。兗州行政區首府昌邑實力較強。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定陶,即陶朱公范蠡經商去的那個地方,是繁榮的工商業中心。

齊國亡後,臨淄變成青州的州府,繁榮局面持續到漢代。

第二階段:漢末三國兩晉-明初,掙扎於亂世中的青州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漢末曹操做兗州牧後領兵收服青州黃巾軍,其主力無條件向曹操投降,後來被曹操編為“青州兵”,成為曹操發跡的主要力量。三國時青州的面積不大,只有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覆蓋今濟南、淄博、濰坊、煙臺、青島、威海。並且是山東三州中比較發達的地區!(兗州、青州、徐州)

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國劉聰的部將曹嶷,發現了臨淄的致命缺點,“臨淄城大,地平難守”。,他佔據臨淄後,領青州刺史,於是在距離臨淄東南二十里遠的山下,建造了一座叫“廣固”的城。這裡西側有河、山,南側也有山,地形險要得廣固,便取代了臨淄。廣固,便是今青州市所在。從晉代起,山東最大的城市是青州。山東出過諸侯國都城,齊國都城臨淄、魯國都城曲阜,但它們不是王朝的都城——帝都。山東地區唯一跟“帝都”沾邊的城市就是青州。十六國時期南燕王朝定都青州城,但這個體驗並不愉快,就本就是“過把癮就死”。南燕國只存在了12年便被滅掉,亂世中的青州雖有“帝都”之名,卻無盛世之運。

這座城註定是為亂世而生 ,青州地位最顯赫的時候主要是在亂世,他取代臨淄是因為比臨淄險要,但整個山東地區畢竟還是無大的天險,作為南北政權爭奪地區。青州一帶始終是戰爭前線,經常被南北勢力爭來爭去。從西晉開始,直到明初這千餘年時間裡,今青州市(縣級)地界一直是,“省級單位”州所在的城市。現在青州市博物館還有一個青州歷代沙盤演示,光城頭主人就更迭了十五次。

第三階段明清——現在,政治軍事在青州、經濟在濟南、臨清、德州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歷史上山東城市最輝煌的時期莫過於明清時期作為青州府的時候,但也主要是作為行政中心和軍事中心明清時山東經濟商貿重鎮西邊有周村,更西有濟南,京杭大運河的繁榮,促使臨清、濟寧成了商業重鎮。青州只是作為通往膠萊半島的商路上的一個城市,那時青島還是小漁村,沿海都是些軍人駐紮的衛所,沒法和大運河的商貿流量比。當然,作為一個府,青州也不算太差,好歹也是明代的藩王和清朝的駐防旗城所在地,藩王府和旗城都是國庫撥銀子修的,靠國家財政吃飯也饞死周邊。清朝濟南的山東巡撫衙門就是拆了青州衡王府的材料運過去修的。如此,青州的使命也就結束了。明清實行海禁、內河漕運興盛,因大運河南北漕運之利,山東西部卻迎來了輝煌,這裡形成了“運河經濟帶”,德州、臨清、聊城、東平、濟寧都超過了省會濟南府。臨 清,明清時期山東西部最重要的商貿流通中心、最大的稅收中心,號稱“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單就經濟地位,堪比江浙的揚州、蘇州、杭州。直至清代臨清、德州的經濟都是壓著濟南府前面。清代晚期,山東西部運河沿岸城市荒廢,濟南的主政者頗有見地,讓它成為內陸首個“主動開埠”的城市。津浦、膠濟兩條鐵路交匯讓這個政治中心在經濟上也有了起色,濟南府城規模甚小、方圓只有十餘里,清晚,修了外城,開埠後,形成了西部商業區。清末、民國,主動開埠和交通樞紐帶來的便利,濟南躋身中國十大城市之列。那麼此時走上人生巔峰的山東省會躋身全國十大城市之列是否在全省一枝獨秀了呢?並非臨清等西部經濟中心倒下去,青島等沿海經濟中心起來了。民國時期,港口經濟和工業發展讓黃海沿岸的青島迅速崛起,二者地位在民國時期不相上下,各具風情,一個傳統的中華農耕田園城市,一個開放的海洋工業西化城市。政治交通,濟南佔上風;工業經濟,青島佔上風。

因此,可以看到在海洋文化不發達的時候,山東地區是運河城市主經濟-濟南主政治。

海洋文化發達的時候是海洋城市主經濟-濟南主政治。


山東半島為何從古至今沒有出現大一統的王朝?


2500年山東半島的歷史已經過去,我們展望未來,半島的經濟和文化必將進入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