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桃花源般的千年古村落真的存在嗎?

905214897


《桃花源記》說的是武陵郡的一個漁民打漁時迷路了,發現一片桃林,桃林盡頭是一山洞,漁人走進去,發現了一個村落。村落裡田野有致,村民怡然,一派恬靜的景象。村裡人向漁人說秦朝時候,先祖為了避亂來到這裡,如今已過去好幾世,壓根就不知道有漢朝、三國、晉這些朝代。打擾了幾天後,漁人離開,村裡人對他說,這裡的情況不要對外人說起。可是漁人下山後,立馬向太守告了密,太守派人跟著他來找,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的優美,不少後人爭相去尋找,卻無人有所獲。

其實,仔細一想,桃花源是經不住推敲的,因為這只是作者陶淵明假想出來的理想之地,他也怕後人去找,文章已經明確的告訴大家了,不要去找了,您是找不到的。可是,越這樣說,越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

陶淵明為什麼要假想出這麼一塊聖地呢?因為他情節高尚,不願在黑暗的世俗裡同流合汙。在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之後,他寧願隱居山林,與鳥獸為伍。他唾棄這個社會,唾棄這個社會的人性。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就是像桃花源那樣的。

那麼像桃花源般的千年古村落真的存在麼?

現代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城市越建越大,高樓林宇越來越多,只是人們似乎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審美疲勞。 在山西,有這麼一處村落,從明清開始一直到現在,人們在此安居樂業,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宛如世外桃源。山西千年古村落隱藏深山,世上竟真的有世外桃源。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

桃花源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離酉陽縣城不到500米, 被廣泛認為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原型地,由世外桃源、伏羲洞、酉州古城、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二酉山等組成。

是現代人遠離塵世喧囂,步入秦晉田園、探尋科學奧秘、迴歸綠色天堂的好去處。潺潺流淌的桃花溪,當年的武陵漁夫黃道其正是通過它發現了世外桃源。

古樸厚重的石牌坊,鐫刻著當代著名作家馬識途先生親筆題寫的桃花源。

桃花源太古洞堪稱地下的世外桃源,有寬敞的大廳、曲折的廊道,險峻的峽谷,幽深的地下河,還有五彩繽紛的鐘乳石,景觀秀麗。

穿過太古洞,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完全是一幅世外桃源生活景象。真的仿若步入仙境。仙氣繚繞,綠色宜人。讓人恍若置身兩千多年前的秦人村落,不由令人產生問今是何世的幻覺,親身體驗遠古風情。

清澈的桃花溪、寧靜古樸的村落、與世隔絕的景觀,展現著陶淵明期盼的那個沒有塵世喧囂繁雜、沒有亂世顛沛流離的夢境,以及人類對美麗自然的迷戀和對美好社會嚮往的世外桃源畫卷。在良田美池,村落點布,裊裊炊煙的山水田園詩行之間,告別世俗喧囂。

景區靜靜地依偎在武陵大山的深處,躺在《桃花源記》古韻嫣然的字裡行間,纏繞在人們心頭無盡的嚮往追求和想了唸了千年的桃源夢中。

與世隔絕的自然景觀,遠離塵世,閒逸悠遠。和諧靜謐的田園生活,在流淌了千年的時光和歲月遠去的長河中,隱世獨立,秘境深藏,成為人們心靈的歸隱田園、渴望的美好願景和夢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酉陽桃花源,讓人恍若穿越千年時光,夢迴世外桃源。








秋的媽媽


《桃花源記》說的是武陵郡的一個漁民打漁時迷路了,發現一片桃林,桃林盡頭是一山洞,漁人走進去,發現了一個村落。村落裡田野有致,村民怡然,一派恬靜的景象。村裡人向漁人說秦朝時候,先祖為了避亂來到這裡,如今已過去好幾世,壓根就不知道有漢朝、三國、晉這些朝代。叨擾了幾天後,漁人離開,村裡人對他說,這裡的情況不要對外人說起。可是漁人下山後,立馬向太守告了密,太守派人跟著他來找,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的優美,不少後人爭相去尋找,卻無人有所獲,其實,世外桃源壓根就不存在,這全是陶淵明想象出來的一處場所。只是後人出於好奇,對號入座罷了。不過貴州省麗水和紅河州普者黑兩處倒是跟陶淵明筆下描述的風景比較相似。有機會,大家不如親自去走走,尋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南詔月華


新疆喀納斯禾木村,還有保持大量原始的白哈巴村,震撼程度都勝過桃花源記裡的描寫,不過並不封閉罷了


疆湖


其實真正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只是當時部分百姓為了逃避戰亂,加上陶淵明也很反對,厭惡戰爭,所以描繪了這麼一個美好的地方,這也是陶淵明心中一直嚮往的地方,也是陶淵明對未來世界的期盼,希望能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樣。在桃花源裡面,這裡完全就是另外一個天地,這裡沒有戰爭,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諧,簡直就是個烏托邦。正是這裡世界和外面世界的鮮明對比,由陶淵明為代表凸顯了廣大百姓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雖然現在也有不少叫桃花源的地方,但是僅僅只是名字一樣而已,雖然人造風景還不錯,但是總少了陶淵明描寫的那種樸實感。所以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作為一個想象出來的世界,我們後人來欣賞一下也還是不錯的!




陳情網事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實是不存在,自古文人都會喜歡用文字表達心中的嚮往生活,而桃花源記就是陶淵明表達自己對世外桃源生活的一種嚮往,寄託一種美好的嚮往,桃花源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於陶淵明的心中,是他所憧憬的理想社會生活狀態。


風心淚雨


這樣的地方在廣東省懷集縣橋頭鎮就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