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曹真不死,曹魏或不會滅?

翻山倒海健康


其實,曹真是曹魏帝國第一個被授予“都督中外諸軍事”職銜的大將,也就是曹魏帝國的第一任執刀人。授予他這項權力的是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到曹丕死的時候曹真還加了“給事中”職銜,這個職位看起來只是讓曹真有了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研討的權力,但是曹真這個時候已經是“中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鉞”等同於曹魏軍總司令。他去參與大政方針的研討,他的意見你是聽還是不聽?這才叫執刀人!可見,曹真在曹魏帝國的分量之重可以與諸葛亮並駕齊驅。等到擊退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後,曹真更是獲得了大司馬職銜,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地位之崇高甚至超過了諸葛亮。要知道謀朝篡位第一步就是獲取“都督中外諸軍事”權和“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當時,司馬懿的地位,其實比他差得相當遠。

而且曹真這個人還有道德,他的兩個兄弟曹遵和朱贊早年和他一起在曹操手下打工,兩個兄弟早亡,曹真後來富貴了並沒有忘記兄弟,反而準備把自己的食邑分給兩人的兄弟:“遵、贊早亡,真愍之,乞分所食邑封遵、贊子。”大得時人讚許。結果,到了《三國演義》裡面,連這兩個早死的兄弟也被拉出來涮了一把,被寫成了趙雲、魏延的刀下亡魂,何止是黑出了翔,簡直是黑出了天際。同是三國時代執刀人,曹真和諸葛亮後世的境遇怎麼會差距這麼大呢?當然,曹真是不認識羅貫中的,如果認識的話,一定會啃穿棺材板,叫上曹遵、朱贊去砍死他!

可惜,在公元229年曹真主動伐蜀一役運氣很不好。八月份大軍開拔之後,在子午谷曹真碰到了一個月連綿不絕的大雨,導致山體滑坡,架設在山樑上的棧道都被沖垮,魏軍狼狽不堪:“會大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司馬懿的部隊也在進入鄂西山區後被山勢和雨水所阻擋:“軍次丹口,遇雨,班師。”這時的曹真已經喪失了先機,一個月時間之內,諸葛亮已經集結了包括李嚴部在內的蜀軍主力約10萬人:“亮命嚴將兩萬人赴漢中”,在漢中地方以逸待勞,只等曹真前來挑戰。

望著這下不完的大雨,曹真只能撤軍了。他一定想起了當年和魏武帝曹操一起出徵漢中和曹休一起擊破吳蘭的情景,想當年,他還只是一個虎豹騎的將軍,卻可以統帥天下最精良騎兵在戰場上拼殺,而今他已經是這千軍萬馬的統帥,卻被這霖雨所困,不能遂行大丈夫之志,何其鬱悶奈爾?或許曹真也因此染上了風寒,在鬱悶中回到洛陽後,沒過多久便發病身亡。

曹真這次對漢中的攻擊是曹魏帝國立國後第一次進攻蜀漢帝國,之後這樣的大規模進攻還有兩次,一次由曹真的兒子曹爽主持,一次又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主持,最終司馬昭取得了成功,一舉消滅了蜀漢帝國,又以此功勳封王,最後由其子篡奪了曹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對手貶低成弱雞。彷彿通過罵對手白痴可以證明自己智商高一樣。其實自己想想,你戰勝的對手都是弱雞,你不過也就比弱雞強一點而已,相反凱撒的《高盧戰記》裡面從沒有誇過自己英明神武,反而說自己的敵人都很聰明強大,但最後都被自己擺平了,結論嘛!自己去琢磨吧!《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咋就不明白,能和諸葛亮對峙數年的曹真豈會是蠢材?其實他和諸葛亮一樣有著一統天下的偉大志向。南征漢中之戰對少年喪父的曹真而言,是他身前實現曹操一統天下夢想的最後一次嘗試。和諸葛亮一樣,曹真這位曹操最信任的族子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也沒有忘記養父一匡天下的大志,為此不惜以生命為賭注,企圖冒險博得成功,雖然功敗垂成,但英雄之氣仍令人神往。三國的確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啊!如果曹真不死,曹魏何止不滅,或許能在十幾年內統一天下呢!

本篇為“千古名將英雄夢”特約作者孫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千古名將英雄夢


曹真本名秦真,曹操的義子,曹真的父親秦邵是為了救曹操而喪命的。事情的起因是曹操在洛陽刺殺董卓未遂,逃回了家鄉,可他的父親為了躲避戰亂,已經攜帶家小外逃了,正當曹操茫然無措的時候,秦邵偶然遇到了曹操,便邀請曹操到自己家裡躲一下,曹操本打算去找夏侯淵他們,現在既然遇到了秦邵,也就跟著秦邵去了他的家裡,不管怎樣得找個地方先吃頓飯再說,曹操為了逃命是又累又餓。

危機就在這時降臨了,正當曹操和秦邵一家在吃飯的時候,董卓的追兵來了,他們一眼就認出了曹操,為了保護曹操不被官兵抓走,秦邵和曹操只能和官兵拼殺起來了,由於敵眾我寡,力量懸殊,在搏殺中秦邵不幸被殺。

後來在夏侯淵等人的幫助下,殺光了前來追殺曹操的官兵,但是秦邵的死,讓曹操悲痛不已,秦邵的老婆看到夫君已死,萬念俱灰,可自己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年齡都很小,自己又無力撫養。

曹操跪在秦邵的屍體邊上,對秦邵的老婆說,嫂子你帶上孩子跟我走吧,今後你們的生活就由我來負擔。秦邵的老婆點頭同意了,然後說自己要去屋裡收拾一下,結果她不是去屋裡收拾東西,而是自殺了。當曹操看她很久沒出來,才進去看一下,可為時已晚。

曹操帶著夏侯淵等人迅速的掩埋好秦邵夫婦二人的屍體後,就帶著秦邵的三個兒女離開了。在離開之時,秦邵的幼子對曹操說,他家的門還沒鎖呢,家裡萬一進了小偷咋辦?就在這時秦邵的長子秦真說只要保的身價性命在,日後一切都會有的。曹操一聽這小孩子也才7歲,竟有如此見識,便立即決定把秦邵的三個孩子都認作了義子義女,從此秦真變成了曹真,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清史宴


曹真沒有演義裡那麼弱,有曹真司馬氏也不會獨長大權。我們來看看曹真的貢獻就知道了,下面將以本人頭條號 大眼大世界的文章作為討論。

蜀漢晚期人才凋零,諸葛亮苦苦支持,在出岐山北伐中原中遇到的很大阻礙,你以為是那司馬懿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電視劇中“曹萌萌”天真可愛,治軍無力,統帥無方。然而這只是為了突出司馬懿聰明的手法罷了。歷史上的曹真沒有這麼萌。

曹真,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的養子,也就是和曹丕一輩,是魏國的名將。曹操時期隨曹操征戰四方,曹丕時期則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恢復了和西域的聯繫。後來圍困東吳,孫權納貢,魏軍撤退。

曹丕死後,曹真輔佐魏廷,太和二年,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望風而降。曹真派張郃援救,馬謖被擊敗,這不是司馬懿的功勞,後來曹真擊敗趙雲,諸葛亮無奈只能退兵。

曹真認為諸葛亮不會罷休,於是命將軍郝昭守衛陳倉。事實證明他是對的,諸葛亮果然來了,可見曹真對大局的判斷是相當準確的。諸葛亮無法短時間打敗準備充足的魏軍,勞師遠征的武侯糧草不足只能再次撤回漢中。曹真的功勞非常的大。是曹丕、曹睿’時代的重要人物。

所以曹真對維護曹家的統治有很大貢獻,他的死無疑是曹家的損失。司馬氏也因此獲益。


泊圖泊途


曹真是曹操死後曹魏第一名將,在軍事能力方面即使司馬懿也沒法和他比!很多人看了三國演義的書或者電視劇後以為曹真無能,實在是大錯特錯。

曹真是曹操養子,本姓秦。因其父救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收其為養子,改姓曹。

曹真初出茅廬就在漢中之戰擊敗劉備手下大將吳蘭,接著又領軍殺死劉備大將高翔,給漢中失利的曹操成功止損。

漢末中原大亂,曹魏整合北方後已經失去了對西域的統治能力。又是曹真,在涼州以不到一萬的兵力擊敗近二十萬諸胡聯軍,俘虜近十萬,繳獲羊馬牛無數,西域諸國此戰後紛紛重新開始對曹魏納貢,使得中原政權恢復了對西域的統治。

孫權稱帝,曹真伐吳,打的孫權取消帝號,重新稱臣。

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的主要敵人就是曹真,兩次北伐皆無功而返,對於諸葛亮來說,曹真這個敵人比司馬懿難對付的多。面對司馬懿時,諸葛亮北伐雖未競全功,但每次都能在魏國身上咬下一塊肉,而曹真就難對付了,尤其第二次北伐,曹真早在半年前就預測到諸葛亮會從陳倉進兵,安排郝邵守城,迫使第二次北伐還沒開始就結束。相比司馬懿面對諸葛亮要麼出戰損兵折將,要麼畏蜀如虎,寧肯穿女人衣服也不出戰,甚至還鬧出“死諸葛走活仲達”的鬧劇,曹真的能力確實要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曹真命要是久點,以他的能力和威望,司馬懿根本不可能成為權臣,更不可能權力世襲,讓司馬炎有機會篡位了!所以,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老貝


這麼說吧,除非曹真能活得比司馬懿久,否則結果還是一樣的。這個就是所謂的活到最後,才是勝利者。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曹魏的失敗,是在於曹真的繼承者的失敗,在曹爽與司馬懿時期,曹爽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司馬懿已明升暗降,失去了權力,只能管裝瘋賣傻來逃過一劫,所以只能說曹真沒有生一個好兒子。

再往上講,這一切的一切,還是在於曹丕對於宗室藩王的打壓,還有那個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一出,整個曹魏的權力已無法掌握在曹魏宗族手裡,而是慢慢的轉移到了以司馬家為代表士族大家手裡,曹魏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其實軍師聯盟有描述到士族與曹室宗親比如曹真,曹洪,曹休的利益矛盾,這條線蠻好的,也是蠻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寒族與士族的競爭。


歷史簡單說


時勢造英雄,不等於英雄就一定能改寫歷史。

關於曹真不死曹魏不亡卻不怎麼能站住腳。如果曹操能活100歲,曹魏是不是能一統?如果曹丕能活200年,曹魏是不是能一統?如果曹睿能活300年,曹魏是不是能一統?不是說這些如果成立結果是不是能成立,關鍵是這些如果本身就不可能成立。再說曹魏的敗亡是由於曹氏人才的凋零,而曹氏人才凋零的根本原因是政治體制的漏洞(曹丕接受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給司馬等世家大族創造了發展壯大的溫床),再加上 曹魏許多人才的短命(曹丕、曹睿等)以及旁系親貴被打壓(曹植、曹彰等),更重要的是曹丕一脈基因不佳,曹睿的三個兒子都早夭,曹睿的兄弟一樣早夭,只能讓非正統的小孩來繼承(據說曹芳只是曹睿義子,根本不姓曹)。娃娃當國、血統不正、權臣當道,豈有不亂的道理?也就是說天不助曹啊。

另外,有人說蜀漢再多幾個關羽,多幾個諸葛亮是不是能統一天下?有可能,但概率不足30%,因為蜀漢與曹魏的實力差距太大,不是多幾個諸葛亮和關羽就能改變的。而且歷史上的三國也不像演義裡說的那樣,諸葛亮、關羽都不是神;民心也不是都向著劉備,實際上正好相反,擁曹的明顯高於擁劉(蜀漢滅亡就是因為不得益州民心,更別說曹魏百姓了),同樣後面百姓也願意接受司馬氏代魏,因為百姓關心的就是天下是否太平,日子是否好過。當然,關羽要是攻下許都,劉備如果真能滅了孫吳,諸葛亮如果能夠佔據雍涼,蜀漢也許有機會一統(只是有很機會)……

但歷史容不下如果。

所以,總是討論誰要是不死,誰要是幫誰會怎麼樣,本身就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


善責


曹真祖上與曹操同族,父親早年追隨曹操時被殺,曹真實際上是曹操的養子。曹真自小與曹丕一起生活,兩人關係非常好。

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打獵時遇老虎,曹真拉弓射虎,虎應聲而倒。曹操作戰勇猛、臨陣威風凜凜,曹仁死後,曹真統帥精銳部隊虎豹騎。作為軍事統帥,曹真沒有紈絝之氣,名聲頗佳。漢中之戰時,與曹洪、曹休一起,擊敗蜀漢名將張飛。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準備不足,隴西三郡投降。曹魏朝廷派曹真、張郃等人迎戰,曹真在箕谷打敗趙雲、鄧芝。然後率兵圍安定,兵不血刃,三郡重回曹魏。曹真巔峰時期,連夏侯淵、徐晃等人都黯然無光。曹真能當上大將軍,是靠戰功不斷累積的。

曹真的戰略眼光也很毒。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曹真認為諸葛亮還會來,而且必走陳倉道,遂命郝昭堅守陳倉,修繕城池。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三萬多人來到陳倉,郝昭以一千有備之兵,堅守半個多月,諸葛亮無奈退兵。由此看,曹真不僅膽略過人,而且目光如炬、料敵在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真接替曹休為大司馬,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位極人臣。因蜀漢連續進攻邊境,曹真上表請求伐蜀,因漢中路途艱險,又遇上連日大雨,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各路人馬苦不堪言,無奈撤兵。次年,曹真去世。若曹真多活幾年,以曹魏的強大,蜀漢會提前滅亡。關鍵的是,若曹真不死,司馬懿根本沒機會奪權。

關注頭條號“九州歷史”,正史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