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接下來,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與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開始展開激烈的皇位之爭。

最後在多爾袞的擁立下,卻是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登上帝位,是為順治帝。

其實在多爾袞決定,要扶持另外的皇子上位的時候,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皇九子福臨,另一個就是皇十一子博穆博果爾。兩個皇子年齡都還小,擁立他們任何一個登基,多爾袞都可以把持朝政。

拋開別的不說,我認為從表面來看,似乎博果爾的勝算還要大一些,為何這樣說呢?首先多爾袞此時要扶持小皇子上位,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斷了豪格的路,二是小皇子登基,他自己就能以攝政王的身份,真正掌握朝政。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的兒子,就擁有繼承權,他比福臨的年紀還小,就更加便於多爾袞控制。其次博果爾的生母,還是西宮貴妃娜木鐘,都知道皇太極有崇德五宮,而娜木鐘就是西宮大福晉。

崇德五宮的排序,是中宮皇后哲哲居首位,東宮大福晉宸妃,也就是皇太極最寵愛的海蘭珠,居第二位。位於第三的,就是西宮大福晉娜木鐘,接下來是東宮側福晉淑妃,最後是西宮側福晉莊妃。

而排在最末的莊妃,就是福臨的生母,也是後來的孝莊太后。這樣看來,博果爾的生母,要比福臨的生母位分高。既然表面來看,博果爾的勝算更大一些,為何他卻沒能繼承皇位呢?筆者認為,有這些原因。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第一、皇太極沒有遺詔

宸妃海蘭珠去世時,皇太極難以接受事實,幾度因悲傷而昏迷過去,從那以後,他的身體就每況愈下。崇德八年八月的一天,或許皇太極又想起了心愛之人,於是心痛不止,加上身體本來就不好,便急火攻心,導致暴斃。

反正他死得很突然,還來不及交代後事,正是因為這樣,豪格才會和多爾袞發生爭鬥。既然皇太極沒有留下遺詔,說要傳位給博果爾,那麼博果爾就不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擁不擁立他為帝,就看多爾袞的態度了。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第二、主少國疑

當時福臨只有六歲,而博果爾才僅僅三歲。都知道主少國疑,如果擁立一個太小的皇子,勢必會引發不少猜測,甚至動搖國家根基。福臨雖然只有六歲,可這個年紀已經能懂一些事了。

其實早在一年之前,皇太極就帶五歲的福臨,去葉赫一帶行過獵。根據史書記載,當時福臨“射中一麅”,可見他年紀雖小,卻已有了滿人的尚武精神。況且福臨性格穩重,確實有成為天子的一些特質。

如今我們常常會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而福臨的虛歲正好是七歲,看他現在的性格,就能判斷他能否成為一位明君。反觀博果爾,他只有三歲,還十分頑皮,如果長大後變本加厲,那可如何是好。

還有我認為,多爾袞也要為自己考慮。如果擁立博果爾的話,不免有人會說,他是真正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肯定懷有異心。反而立福臨的話,會使這些謠言減少,畢竟福臨相對年長,很快就能自己做決定了。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第三、子憑母貴

我們常常說的都是“母憑子貴”,就是說后妃生下兒子,也能使自己的地位提升,畢竟將來這個兒子,就可能會繼承皇位。可當時清朝還沒有入關,還只是“子憑母貴”的時期,此話何解呢?

清朝尚未入關,清朝就還需要蒙古的支持,因此滿蒙聯姻不能斷。

這時候要擁立新皇帝,還是要看其生母,是否來自蒙古。儘管博果爾和福臨的生母,都是來自蒙古,但也要看各自部落在蒙古的地位。

福臨的生母莊妃,來自蒙古科爾沁部,科爾沁是蒙古相當重要的一個部落。都說清朝的後宮,是科爾沁女人的天下,皇太極的崇德五宮中,就有三位是來自科爾沁部的,其中包括最受寵的宸妃海蘭珠,與中宮皇后哲哲。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清朝最倚重的,就是科爾沁部的勢力,因此儘管莊妃在後宮地位不高,但她背後有科爾沁撐腰,福臨的勝算就大了很多。在看娜木鐘,她貴為西宮之首,可她是個二婚,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林丹汗。

林丹汗曾經站在明朝一邊,後金逐漸強大起來,便將林丹汗的部落打敗。從此之後,林丹汗所統領的察哈爾部,漸漸分崩離析,很多人便投奔到了後金。林丹汗死後,他的妻子娜木鐘就改嫁給了皇太極。

女子出嫁從夫,娜木鐘原是林丹汗的妻子,而林丹汗又被後金打敗,後金自然要排斥他的族人。如此對比,莊妃的身份,就比娜木鐘要貴重得多了。所以擁立福臨即位,要比擁立博果爾,更能收服人心,同時也是維護清朝,與科爾沁的關係。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以上是筆者認為,博果爾無法繼承皇位的原因。當然,如今還流傳著很多說法。有人說順治曾經得過天花,博果爾沒有得過,所以才選了福臨。可是這一說法,筆者提出質疑。

首先我們知道,得過天花的是康熙,並非順治。其次順治的死因,有說法是染天花而死,如果他已經出過天花,那麼最後又怎會因天花而死呢?這兩種說法就出現明顯衝突。

還有人說,是因為孝莊和多爾袞,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這才使福臨能夠繼承皇位。至於這一說法,本身就存在爭議。總的來說,擁立福臨即位,確實是個正確的選擇,且不論順治後來是怎樣的皇帝,就從博果爾的結局來看,他也沒有富貴命。

博果爾也是皇太極兒子,生母還是貴妃,為何他沒能繼承皇位

《清史稿》中對於博果爾的記載,只有寥寥兩行字:

“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太宗第十一子。順治十二年,封襄親王。十三年,薨,予諡。無子,爵除。”

可見博果爾在十六歲時,就不幸去世了,就算他當上了皇帝,也享受不了幾年,況且前期都是多爾袞掌權。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