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是哪裡?

隴西文旅


不知道怎麼回事,看到這個問題,我冥冥之中就想到可能有人會提起吉林省。果不其然,在相當一部分回答裡說了我所在的這個省份。今天,我也想說說吉林省,說說家鄉的存在感。

吉林省的尷尬

一段時間以前,我在今日頭條上發佈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夾縫”中的吉林》。在這篇發文中,我也提到了吉林省在東北,乃至全國各省中的一種尷尬。

吉林省名氣小,從一省到省內各城市,都面臨這個問題。文章發出後,有網友留言說,通化醫藥對外的名氣還可以的,松原油田和查干湖冬捕也比較出名。我覺得,不管通化醫藥也好,還是松原油田和冬捕也罷,短期和片面的傳播效果尚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地域穩定的影響力。

你可能會發現,那些所謂有“存在感”的省份或城市,是經常性出現在主流和非主流的信息流裡,時時讓你看得見,充分體現了它的“存在感”!

吉林省,那些你看不到的“存在感”

吉林有“乾貨”,而且很乾,只是不易為外人所知而已。

比如,吉林省的汽車工業及汽配產業鏈條在全國各省份中相對健全,底子很好;吉林省的客車製造實力雄厚,跑在全國各地的高鐵和地鐵線路上的車廂車體有相當一部分是吉林製造;吉林文化科技底蘊深厚,省會長春是不折不扣的大學城,高校數量和大學生人數跟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排在前列;吉林省的光電科學、農業科學更是處於領先地位;吉林省的農業產量是在黑龍江省之外,全國最大糧倉,擁有世界級優質玉米產業帶…

只是,這些高大上的存在不易直接觸碰民眾的日常生活,所以不易被廣泛傳播。

總體來說,吉林人的性格像極了這個省份的特徵:不爭不搶,低調平和。經濟發展不是那麼奪目,但吉林人有自己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