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東吳宗室孫奮如何評價?

小龍女5505


孫奮,孫權第五子,初封齊王,遷居武昌。吳廢帝孫亮即位後,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將孫奮徙往豫章郡(南昌),“奮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諸葛恪寫信苦諫,孫奮才因恐懼移居南昌。

孫奮在南昌“遊獵彌甚,官屬不堪命。”諸葛恪被殺後,孫奮殺死勸諫他的封國屬官,“坐廢為庶人,徙章安縣。”

吳末帝孫皓因對左夫人王氏之死“哀念過甚,數月不出”,導致民間傳說他已死,孫奮與孫奉中有人將被立為帝。豫章太守信以為真,為拍孫奮馬屁,去掃祭孫奮母親墳塋。孫皓聞報將其車裂並夷三族,“誅奮及其五子”,取消其封爵。

孫奮之死,前因“不遵軌度”,後因“橫遇飛禍”,然累及五子,實在可嘆!


2許雲輝


孫奮,字子揚,孫權的第五個兒子,孫霸的弟弟,他的母親叫仲姬。

公元229年, 農曆己酉年 ,孫權登基稱帝為黃龍 元年。而北方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劉備蜀漢後主劉禪建興七年,吳大帝孫權黃龍元年。

孫權在稱帝后為了後世基業穩定傳承,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以諸葛恪為其左輔,張休為其右弼,顧譚為其輔正,陳表為其翼正都尉,這即是所謂四友。而謝景、範慎、刁玄、羊瞶等皆為賓客,於是東宮號稱人才濟濟。

開頭我們說了孫權第五個兒子為孫奮,長子為孫登,次子孫慮,三子孫和,四子孫霸,六子孫休,七子孫亮。孫權高壽,活了71歲,戎馬一生,也沒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而他的7個兒子,為爭奪權位而互相猜疑,以致自相殘殺。在無休止的內鬥中,不是被殺就是暴病而死或短命早終。

孫奮早先被立為齊王,居住在武昌。由於孫奮是庶子所生,而生母又身份卑微,其未能受寵於孫權,更無緣太子之位,因此鬱郁不得志。

孫權死後,諸葛恪輔政掌權,他不想讓諸王處在江邊兵馬之地,於是下令將孫奮遷到豫章郡。孫奮大怒,不從命,又多次違反詔敕,不尊奉朝廷制度,擅自調動駐軍保衛他的公室。且又死刑擅自殺手下有罪之人。鎮守當地的大將和中書大臣都多次勸諫。非但不聽還揚言到:正自不聽禁,當如我何!在那個權利的漩渦邊緣掙扎,無力到達中心時候,應該明哲保身,而此時的孫奮用現在話語就是作死。

諸葛恪上書勸諫孫奮,警告他要有所節制,守法行事,盡忠東吳,以免日後與兄長魯王孫霸一樣遭到殺身之禍。孫奮收到諸葛恪的上書後大懼,不得不移居到南昌。孫奮從此沉迷於遊獵,官員和屬下都無法忍受他的擺佈,苦不堪言。

諸葛恪被武衛將軍孫峻誅殺,孫奮遂沿江而下,去到蕪湖,打算到建業觀察事態的進一步變化。齊王傅相謝慈等勸諫孫奮,被孫奮殺害。朝廷遂以孫奮擅殺官吏,而將其廢為庶人,流放到章安縣。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孫亮下詔:“齊王奮前坐殺吏,廢為庶人,連有赦令,獨不見原,縱未宜復王,何以不侯?又諸孫兄弟作將,列在江渚,孤有兄獨爾云何?”有司上奏可行,孫奮又被封為章安侯。

建衡二年(公元270年),時吳帝孫皓寵妃左夫人王氏逝世。孫皓十分悲傷,整日哭泣流涕,多個月都沒有出外露面,民間更有傳聞說孫皓已經駕崩。於是有人訛稱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兩人之中將會有一個要被立為皇帝。

孫奮生母仲姬的陵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對孫奮會被擁立的傳聞半信半疑,為討好孫奮,於是就去仲姬的陵墓打掃。孫皓知道後,以車裂處決張俊,誅滅他的三族,並且誅殺孫奮及他五個兒子,封國廢除。

陳壽的《三國志》評價:孫奮不遵軌度,都是自取危亡之道。孫奮的最後被誅殺,卻是遭遇飛來橫禍。

忠言逆耳利於行,苦口良藥利於病。以史為鑑,以史為鏡。


換我一世溫柔


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在生兒子上實在是一處敗筆,孫奮是孫權的第五個兒子,完全沒有繼承其父親孫權的智謀,反而是個仗著自己身世囂張跋扈的公子哥。

他的妻子袁氏是袁術的孫女,這種身世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顯赫了,但是他卻沒有珍惜這樣的機會,最終慘遭連累被誅。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太元二年,立為齊王,居武昌。權薨,太傅諸葛恪不欲諸王處江濱兵馬之地,徙奮於豫章。奮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

太元二年,吳大帝去世,太子孫亮順利繼位,史稱吳廢帝,身為第五個兒子的孫奮被封為齊王,封地是在武昌,在太子繼位之後任命諸葛恪為太傅,當時諸葛恪不想讓諸王呆在長江各處的戰略要地所以就將孫奮的封地轉移到了豫章郡。

孫奮是出了名的囂張跋扈,自然不肯聽命諸葛恪的命令,依舊在武昌隨意行事,並且多次屢犯吳國法規。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孫奮可不是一個好管的主,自視甚高,不過他家世顯赫當時在東吳確實少有人能管住他,於是諸葛恪見他屢教不改就給孫奮上書一封,在《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中記載

此中不僅給孫奮講解了東吳現在的來之不易,還特意強調了諸王只能在宮內娛樂不能欺負百姓,干預政事,並且還舉了跟太子爭奪位子的魯王孫霸的故事來刺激他。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書十四·吳主五子傳第十四》:奮得箋懼,遂移南昌,遊獵彌甚,官屬不堪命。及恪誅,奮下住蕪湖,欲至建業觀變。傅相謝慈等諫奮,奮殺之。坐廢為庶人,徙章安縣

收到以後孫奮就非常的恐懼,因為從諸葛恪都可以命令讓他搬遷中看出當時的孫奮名義上是王室宗親,但是手中沒有一點權力,所以就趕緊移居到了南昌。

但是在自以為遠離了諸葛恪之後他的行為就更加的放肆,經常遊玩和外出狩獵,前面也說了,當時吳國的政策是諸王只能在宮內娛樂,下屬官員都無法忍受他的差遣。

建興二年,諸葛恪遭到刺殺,孫奮就前往蕪湖靜觀事情的變化,身邊的傅相勸諫孫奮,但是卻被孫奮殺了,最終因為這一條例孫奮被罰為平民。

太平三年,因為畢竟是皇親國戚,在被流放的章安縣孫奮又被封為章安侯。

好景不長,在十二年後孫奮的侄子吳末帝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孫皓天天以淚洗面不肯出門,就這樣持續了數月的時間。

於是民間就有了這樣的傳言,孫皓已經死了,現在孫奉和孫奮兩人中必有一個成為皇帝,其中論身世孫奉遠不及孫奮,所以一個自作聰明的豫章太守張俊知道孫奮母親的墳墓在豫章後,就趕緊去給孫奮的母親仲姬掃墓。

此舉被孫皓聽說之後張俊直接被處死並且株連三族,而此次事件中並沒有太大動作的孫奮也被處死,連帶他的五個兒子無一活口,並且最終還取消他的封爵。

陳壽: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這是陳壽對於孫奮的評價,文青覺得評價的非常的對,孫奮一生作惡多端,不遵紀守法,在降為平民之後雖然遵紀守法,但是最終卻慘遭橫禍,不過文青卻認為這是他的報應,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以上是文青個人觀點,如果覺得不錯,點個關注,文青喜歡跟朋友們分享;

如有不同觀點,請在下方評論,文青必當學習。


文青聊史


孫奮字子揚,太元二年(252年),孫奮受封齊王,遷居武昌。同年,其父吳大帝孫權去世,太子孫亮繼位,史稱吳廢帝。孫亮繼位後,太傅諸葛恪掌權。諸葛恪不想讓諸王處在長江沿岸的戰略要地,就將孫奮轉遷到豫章郡。孫奮十分氣憤,不服從命令,而且多次越軌法度行事。

歷史評價: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枕千古


孫奮,字子揚,吳大帝孫權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為袁術孫女(袁耀之女)。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初封齊王,因擅殺封國屬官而被廢為庶人,後改封章安侯。

太元二年(252年),孫奮受封齊王,遷居武昌。同年,其父吳大帝孫權去世,太子孫亮繼位,史稱吳廢帝。孫亮繼位後,太傅諸葛恪掌權。諸葛恪不想讓諸王處在長江沿岸的戰略要地,就將孫奮轉遷到豫章郡。孫奮十分氣憤,不服從命令,而且多次越軌法度行事。諸葛恪上箋書勸諫孫奮,孫奮收到箋書後十分恐懼,於是移居南昌,但他遊玩狩獵更加頻繁,官員部屬都無法忍受他的命令差遣。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遭武衛將軍孫峻誅殺,孫奮到下游住在蕪湖,企圖到建業觀察事態變化。傅相謝慈等人勸諫孫奮,孫奮卻殺死謝慈等人。孫奮因此獲罪廢為平民,流放到章安縣。

太平三年(258年),孫亮下詔,復封孫奮為章安侯。

建衡二年(270年),孫奮的侄子吳末帝孫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孫皓悲傷思念過度,朝朝對著靈柩哭泣,一連數月不出門,於是民間有人傳言孫皓已死,並謠傳孫奮與上虞侯孫奉必有一人會成為皇帝。孫奮母親仲姬的墳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猜測此事或許為真,於是前往掃祭墳塋。孫皓聽說此事後,將張俊車裂並夷滅三族,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誅死,取消他的封爵。

關於孫奮的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有言:奮不遵軌度,固取危亡之道也。然奮之誅夷,橫遇飛禍矣。



壹零壹肆


孫奮,東吳大帝孫權第五子初封齊王,後因擅殺屬官被貶為庶民,後又改封為豫章侯。可惜最終結局還是悲慘,其堂侄孫皓即位後他被人陷害連同五子全被孫皓處死,含冤被殺滿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