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世界戰爭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雪域驚鴻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當張靈甫整編74師得知擔任兩側掩護任務的黃百韜25師和李天霞83師已經被粟裕指揮的華野隔斷後,74師已經成了一支孤軍。而蔣介石聽到張靈甫74師被圍的消息後歡喜交加,“喜”的是圍殲“御林軍”並非易事,“歡”的是可以王牌軍牽制住華野主力以創造與之決戰的良辰,便命令張靈甫固守待援,同時命令陳誠與“小諸葛”白崇禧兩大將親臨臨沂督戰指揮,這一窒息的操作也葬送了張靈甫。

最無能的人往往聲音最大,“小委員長”陳誠拼命給張靈甫打氣,說到“委員長對此役抱有極大的希望,已經下達死令命外線部隊同你相呼應,你要密切配合,來個中心開花、內外夾擊”;而第一兵團司令“中原王”湯恩伯也為張靈甫打氣:“貴師為全區之樞紐,只要貴師站穩腳跟,方可收極大之戰果”,熟不知張靈甫已經被粟裕五個縱隊及一個特種縱隊團團圍住,已經陷入了絕境,張靈甫此時心裡的滋味已不是你陳誠和湯恩伯所能體驗的。


自從進軍中原後國民黨接連吃敗仗,為了扭轉全國被動局勢,蔣介石對山東戰場可謂下了血本,抽調了三個機動兵團45萬大軍,由南向北向魯中以穩紮穩打推進,企圖對華野主力形成弧形包圍之勢,包括湯恩伯第一兵團八個整編師20萬大軍,還有王敬久第二兵團及歐震第三兵團。蔣介石把五大主力之整編74師、整編11師和第五軍都投入到了山東戰場,企圖迫使與華野主力決戰。

而將張靈甫整編74師推向“深淵”絕境的正是第一兵團司令“中原王”湯恩伯。面對敵人的重兵壓境,粟裕指揮的華野在魯南和沂蒙山區做不規則運動,試圖迷惑與調動敵人,以致敵人露出破綻,創造殲敵戰機。果然不出所料,粟裕的不規則運動迷惑了蔣介石,認為華野無力決戰便下令由“穩紮穩打”變成“穩紮猛打”。

自從抗戰河南不戰而逃後,湯恩伯受到蔣介石的冷落,萊蕪戰役後才得以復出,擔任第一兵團司令,蔣介石改變策略後為了搶頭功以再次表現的機會,湯恩伯不待王敬久兵團和歐震兵團的統一行動,命令張靈甫整編74師擔任中路主攻貿然突進,同時以黃百韜第25師和李天霞第83師協助作戰,還有桂系第七軍和第48師擔任兩側掩護任務。

當張靈甫整編74師孤軍深入孟良崮對華野第九縱隊發起進攻後,粟裕決定以五個縱隊和一個特種縱隊擔任主攻,以四個縱隊擔任阻援,以地方武裝騷擾與破壞敵後援軍交通線。戰鬥打響後,粟裕快速切斷了張靈甫74師與黃百韜25師及李天霞83師間的聯繫,開始對已經形成孤軍之勢的張靈甫不給任何喘息之機發起了總攻,張靈甫頓時慌了神便拼命的突圍和向蔣介石呼救。眼看“御林軍”就要葬身於孟良崮時,蔣介石急得六神無主,同時下了死命令“全力增援,若有貽誤戰機者,嚴懲不貸”。

而國民黨內部形成的派系林立、勾心鬥角及保存實力的風氣已經根深蒂固,無藥可治,沒有一個肯為狂妄自負的張靈甫真心的賣力,近在眼前的李天霞83師就是因在競選整編74師長位置上與張靈甫結怨,只作了象徵性的增援,除了遠在百里之外的老鄉胡璉拼命的往孟良崮趕,不過一切都是徒勞了,張靈甫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華野阻援部隊擋住了援軍的多次進攻,為全殲整編74師贏得了時間。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整編74師三萬餘人無一漏網、全部被殲或者被俘,戰後,蔣介石痛心疾首而怒火攻心,將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送上了軍事法庭,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也差點被槍斃,而把張靈甫推向“火坑”的第一兵團司令也被撤了職。而張靈甫葬送孟良崮,與蔣介石“窒息”的操作密不可分。


賽門之略


我說一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弱智操作,作為國民黨中將和有名的大特務,1949年兵敗如山倒時他既不跟著蔣介石去臺灣,也不主動投誠交代問題,而是選擇把頭髮剃了去當和尚。


當解放軍找到他時,他還一臉不忿的批評解放軍“老衲已是出家之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你們還抓我作甚?


這人就是黃埔一期,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的曾擴情。


曾擴情,現在知道他的人應該不多了,他是四川人,在黃埔一期就都算老大哥,報考黃埔軍校時不但已經結過婚了,而且都年過三十了。被人戲稱是“黃埔三老”。


這個人怎麼說呢,天然有呆萌屬性,儘管為人還算忠厚,但是辦事實在太糊塗,也很貪財,所以老是得意一段時間就被蔣介石一擼到底。


他先是兼任黃埔同學會主任秘書,實際主持了黃埔同學會,並且成為了黃埔學生中第一個國民黨中央委員。


當時黃埔同學會勢力有多大呢?類似於後來的復興社。用他後來自己的話說“無論畢業與未畢業的同學,均須在同學會的監督指揮下。……同學會不僅對同學有任命罷免之權,而且有生殺予奪之權。”


正當他仕途春風得意的時候,1927年他被蔣介石以特派員的身份派回四川與四川軍閥打交道,結果他衣錦還鄉後在四川卻大肆受賄,僅川繡被面就有100多條,以致四川當地有報紙譏諷其為“被面特派員”。


蔣對他這個學生大為失望,認為其貪財不可重用,至此曾擴情開始在蔣面前失寵,1929年春,逼其辭去其在同學會的職務,調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組織部秘書長,已經成了一個閒職。


1933年,蔣介石終究還是沒有忘記他這個學生,再次把他從冷板凳上提拔起來,再次以特派員身份派回四川和劉湘打交道,按理說曾擴情這次應該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了,可他偏不。不但收受賄賂,更接受軍閥贈送的妓女和鴉片。


劉湘派了一個師長陪著他在成都盡嘗四川美味,一到晚上就到風月場所閒逛,曾擴情對此極為滿意,還給同僚寫信腆不知恥的說作為一名四川軍閥的客人,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曾擴情在四川享盡了富貴,在給南京的電報中自然也大說劉湘的好,替劉湘要裝備要軍費,不但逾期不歸,還讓劉湘保舉其在四川當師長,頗有樂不思寧的味道。當蔣介石收到劉湘的保舉電報後,氣的大罵曾擴情“ 腐化不堪、毫無鬥志”,認為一個黃埔學生卻讓四川軍閥來保薦,是對自己的背叛,當即下令其立即回南京,回來後對曾一頓臭罵,並撤了其一切職務。


之後曾擴情又多次上演類似的戲碼,把蔣介石氣得半死。


1949年時,曾擴情其實已經坐了很久冷板凳了,他之所以去當和尚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不過曾擴情的表演還沒結束,更好玩的還在後面。


他被逮捕後,一度和王陵基、宋希濂、沈醉等人一起關在白公館樓上,這時候曾擴情開動了自己的小腦瓜,認為這些人都是大官、大特務,和他們在一起肯定沒有好;反而樓下關押的都是一些校、尉級軍官,肯定能活命;於是他堅決要求把自己關押到樓下去,不讓去他還絕食。


只要他不跑,不要求換地方,只是樓上樓下,這點要求當然滿足了。


只是有一條,當時規定少將以上的犯人吃中灶,少將以下不但吃大灶,而且還要參加勞動,當時曾擴情已經50多歲了,不但每天吃大灶,還要跟著這些校、尉級軍官勞動,天天累得半死。


結果後來陳賡將軍去看望他們這些黃埔同學,給他們吃了定心丸,曾擴情這個時候放了心,但是又開始不滿自己吃大灶,天天勞動,又鬧著要去樓上住。


看押人員遇到這麼一個活寶也是哭笑不得,乾脆滿足了他的願望,讓曾擴情回到樓上。


回到樓上的曾擴情還一個勁的和宋希濂、沈醉抱怨,說自己在樓下住的這段時間不但吃的很差,每天還累得半死,白受了這些天的罪。


你說這麼一個活寶竟然是蔣介石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真是太可樂了。


蘭臺


關於這方面讓人窒息的操作,我想到了兩個歷史中的案例,一個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征戰案例,一個是二戰中日本人的案例。

廣東軍閥陳濟棠讓人感到窒息的案例

在民國的中期,一直以來沒什麼軍閥出現的廣東被一名軍閥給掌控在了手中。

這名軍閥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南天王陳濟棠,他是從1929年開始掌控廣東的,一直髮展到1936年的時候,他所掌握的權勢達到了巔峰。

如果沒有出意外的話,他後來可能會成為民國的副總統,只不過因為蔣介石方面的原因,這個可能突然被中斷了。

因為種種矛盾的擴大,南天王陳濟棠和廣西王李宗仁在1936年聯手對蔣介石展開了討伐。

正在這場軍閥混戰一觸即發的時候,陳濟棠卻做出了一系列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




在他真正打定主意要討伐蔣介石之前,他找到了一個不知道從哪個地界冒出來的風水大師,讓他跟著自己的兄長以拜見蔣介石的名義親自去南京為蔣介石看了一番面相。

而這名風水大師不知道是徒有虛名還有他的看相水平比較高瞻遠矚、遙知未來的原因,在他從南京回到廣東後,他跟陳濟棠說出了他此番去南京所看出的結論。

在他的結論中,他聲稱蔣介石一臉呈現敗相,是必將要經歷失敗的。

陳濟棠非常相信這名風水大師的話,在聽完他的話之後,陳濟棠心裡的大石徹底落下,拋棄了之前的猶豫不決,開始堅定起了自己的反蔣決心。

在這場兩廣和蔣介石的戰爭準備爆發之前,陳濟棠按照風水大師的說法挑選了個黃道吉日沐浴更衣了一番。


然後讓手下按照蔣介石的體型打造了一個稻草人,在這個稻草人中貼上了蔣介石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

在風水大師做完一場特殊法事後,他按照風水大師的囑咐拿起一柄桃木劍,然後帶著一股荊軻刺秦王般的無匹決心,將桃木劍刺入了稻草人的心口。

正是在做完這一番讓人感覺到無比拉低智商的儀式後,他公開向蔣介石宣起了戰來。

不過這一系列特殊的戰爭操作卻並沒有讓他獲得戰爭的勝利,在他手下空軍被蔣介石收買背叛了他之後,他很快就吃到了戰爭失敗的苦頭,在失敗後,他逃亡到了香港,在那裡避開了蔣介石的通緝。

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讓人感到窒息的操作

無論是通過各種抗日神蹟還是現實的歷史記錄,我們都可以發現日本人非常喜歡拼刺刀。

他們之所以那麼喜歡拼刺刀,並不是拼刺刀這個舉動有著超越槍支火炮的奇效,而是他們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的一個無奈之舉。

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雖然他們在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下了東北、在侵華早期也一直和美國人做著各種國際貿易,但是他們資源的缺乏卻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更改的事實。

正因為他們的資源實在太缺乏了,所以他們為了節省子彈,才花費了那麼大精力在軍隊中訓練起了拼刺刀的項目。

他們在後來的侵華戰爭中之所以敢於用刺刀和我們作戰,是因為和他們相比,我們的武器彈藥要比他們缺乏更多。

因此在他們發現我們軍隊同樣彈藥嚴重不足時,他們選擇和我們展開了拼刺刀的作戰。

這種作戰方式讓他們在戰爭中節省下很多資源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在我國獲得了不少戰果。

據一些抗戰軍官的回憶,如果有兩名日本士兵背靠背拼刺刀作戰的話,十幾名國軍在沒有動用槍支的時候,是無法拿下他們的。

而在他們和美國爆發太平洋戰爭的時候,他們竟然小瞧了美國人。

以為美國人和我們一樣嚴重缺少槍支彈藥、以為他們作用在我們身上可以取得巨大成果的拼刺刀也可以在美國人身上佔到便宜,所以在太平洋戰爭中,他們就時常向美國人發起了拼刺刀作戰。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過程中,美國人如果是在空曠地方遭遇到了日本人的拼刺刀,那他們就會選擇用機槍給日本人來一頓掃射。

如果是在叢林中無法施展機槍和步槍的時候,他們則會掏出隨身攜帶的手槍,在日本人的刺刀還沒來臨前對著他們的腦袋、身體就是一槍。

正因為他們早期錯誤判斷了美國人的武器裝備,所以他們在太平洋早期的時候,遭遇到了巨大的傷害。

這就是日本人在二戰中一個讓人窒息的低智商操作。

所以說這就是戰爭史中兩件令人窒息的低智商操作,一件是民國的一個案例,一件是日本人和美國人爆發太平洋戰爭的一個案例,每當想起這兩個案例的時候,我都總會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孤客生


說說解放戰爭,個人想法。蔣中正這個人軍事眼光實在一般。

解放戰爭初期,林帥帶著十萬裝備及其落後的部隊在東北需求生存,蔣直接從緬甸把孫立人的新一軍拉來確實吧林打得手足無措,追擊戰都打到了哈爾濱城下,當時中央已做好放棄哈爾濱入山打游擊的準備,可是此時蔣宣佈停戰了。

淮海戰役杜聿明拖著殘疾之軀親臨徐州統一指揮,他提出了主動放棄大城市,集合主力部隊滾筒式主動出擊,在野外需求我軍主力,一旦發現戰機即可以機械化部隊保衛殲滅。我認為這個戰略很正確,此時粟裕將軍報告給中央的淮海戰役計劃書剛剛被批准,中野從山東動身還需要時間,可是就當黃百韜兵團途徑碾莊的時候發現了我軍部隊,蔣認為這是一支先鋒小部隊,電告黃百韜可以先行消滅再出發至徐州,於是黃百韜在碾莊多待了一天,就是這一天的時間,我軍部隊完成合圍,除了殲滅黃百韜部隊外,還順道包圍了來援的黃維兵團,淮海戰役大局已定。


說經一篇


這個韓復榘的火羊陣當之無愧。

1925年,郭松齡反奉尋求馮玉祥支援,韓復榘作為馮玉祥麾下和奉系軍隊在天津附近展開了拉鋸戰。戰事令韓復榘一籌莫展。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他哪兒來的靈感,弄了個火羊陣,想扭轉戰局。他找來300多隻公羊。在羊角上綁上尖刀。然後在晚上的時候,在羊尾巴澆上油點燃,衝向了敵陣。一群著火的羊衝了過來,確實把東北軍嚇了一跳。

韓復榘這個火羊陣的靈感不是憑空而來的,應該是田單的火牛陣的變形。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破齊,連下齊七十餘城,齊國只剩了莒城和即墨,齊將田單此時守堅守即墨。後來因為燕惠王對樂毅的不信任,派騎刧接替了樂毅。田單一方面找人向燕軍詐降,一面準備了千餘頭牛,牛角綁上尖刀,牛尾綁上草束,在晚上的時候趁燕軍鬆懈,點燃牛尾衝向燕軍,並隨後掩殺,燕軍荒亂中大敗,騎刧死於亂軍之中。

這個陣據說唐朝時的王玄策也用過,所以韓復渠也想試一試。他找不到牛,就抓了三百多隻羊來代替。東北軍剛開始確實被搞蒙了,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一頓掃射,這些羊就都倒下了,被東北軍笑納了。東北軍免費吃了一頓烤全羊,這些壯烈犧牲羊最後只是改善了一下東北軍的伙食。


朱鐵平


說到戰爭史上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我就想到了中國近現代史上,薛嶽將軍帶領的中國軍團和日本鬼子之間展開的萬家嶺大戰期間發生的事情。在戰爭期間,日軍的一個操作,簡直弱智到讓人無語的地步。

在這一次戰役之中,日軍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操作,可能是薛嶽將軍打的日本鬼子走投無路了,在極其絕望的情況下,他們幹了一件蠢到不能在蠢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這一次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萬家嶺大捷。

此次戰役薛嶽帶領的軍隊,是打日軍的106師團,這個師團在中國真是做了太多罄竹難書的事情了。

那時候當薛嶽得知,日軍106師團正好走到自己的伏擊圈之內的時候,他暗暗的高興了起來。

因為他覺得是時候給日軍來一次沉重的打擊了。

可是,在高興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日軍的武器比我們先進很多,和他們打仗還是要小心點為妙。

和日本鬼子打仗,當然是要狠狠地打,並且一旦開戰就是你死我亡的拼殺。

開戰之前,薛嶽反覆的強調命令。此次作戰只許勝利,不許失敗,全體將士不可後退一步,否則,將會按軍法處置。

在國仇家恨面前,全體將士,一鼓作氣,他們到達了薛嶽制定的地點,開始等待日軍了。

當兩軍交火的時候,戰役打的確實是慘烈的很。日軍在坦克大炮的掩護下,一開始似乎還佔領了先機。

不過,很快他們的火力,就被薛嶽帶領的軍隊給蓋了下去。

日軍佔領地盤上可作戰的領地,在不斷的縮小,他們的傷亡也是十分的慘重的。很顯然若是日軍再不補充兵員,就意味著他們會被薛嶽給殲滅了。

讓人難以置信的一幕,正是在日軍補充兵員的時候發生的。

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時日軍被打的慘到什麼地步。日軍全部都落入到了薛嶽兵團的包圍圈裡。

這時候他們若是想要補充兵力,也只能通過空軍一條路了。沒錯,日軍就是通過飛機向下投放官兵的。

可是,大家都知道,空投官兵到戰場上,是有很大風險的一件事情,因為你不能保證掉下去的官兵落到哪裡。

正是因為很多日軍官兵,在下落的時候,掉到了薛嶽佔領的地盤上,所以,他們還沒有下來就被打成了活靶子,一個又一個的死掉了。

即使掉的日軍陣地上的,活著到了戰場上的也沒有剩下幾個。因為他們在空中,向下落的過程中,就被我軍強大的火力,給打死了不少。

你說選擇這種向戰場上投放兵力想要挽回戰局的事情,是不是弱智到窒息的操作。

因為傷亡太過慘重,最終,日軍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

既然這個計劃也不能實施了,就標誌著日軍已經沒有辦法可用了。

後來,薛嶽兵團瞭解到,原來日軍從飛機上投下來,想要補充的都是一些中下級軍官,他們是臨時派來指揮作戰的。

沒辦法戰場上被薛嶽圍住的日軍中下級軍官,基本上全部都被打死了。也就是說現在日軍106師團裡,根本沒有幾個可以指揮作戰的人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軍才選擇了這種弱智到窒息的操作的。不過我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腦洞大開,竟然想通過空投補充兵力來取得戰爭的勝利。

恰恰也正是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薛嶽把他們打的真的是慘不忍睹。後來,薛嶽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取得了萬家嶺戰役的徹底的勝利。


漢史趣聞


小編來給大家聊一聊世界戰爭史裡面的弱智操作。

1. 瓦薩號

1626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一艘軍艦,名為瓦薩號。國王急切期待一艘強大的戰艦加入波羅的海艦隊備戰,但是無奈他的下屬們缺乏政治勇氣,溝通技巧以及執行能力,他們的行動和國王的命令完全相悖——

國王希望這艘船具有極致的續航能力、防禦力、火力,因此在短暫的建造過程中,不斷追加一些要求,而手下們無腦地落實,最後把這艘船打造得異常的古怪——船樓偏高,船體笨重;

僅僅用了兩年,1628年,就把這艘船造完了,然而當時的瑞典其實是沒有成熟的戰艦製造技術的,所以很多部件是從國外進口的次品,胡亂拼湊;

最後國王催著這艘船出海,可是壓倉物都沒填充好,所以在1628年8月10日,剛剛起航,航行了不到一海里,便進水,然後一陣風吹過來,迅速翻覆沉沒。

這是屬於典型的勞神費力外加出師未捷身先死。

2. 信濃號

如果說瓦薩號作死是因為這些人缺乏基本常識,那麼日本人的操作就屬於典型的腦殘。

1940年5月4日,日本開始建造信濃號,這本是大和級的三號艦,因戰局需要,被改造為航母,因此她超越了一般的航母,擁有“大和級”戰列艦級別堅固船體,同時鋪上了有裝甲保護飛行甲板,是二戰中艦體最大、排水量最高的航母。

日本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一直追求大艦巨炮,然而航母的出現已經讓戰列艦吃了虧,大和的沒落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後期日本人開始追求航母,以及各種小型艦艇,當然並非主觀如此,也是因為幾次戰役中航母和各種艦艇損失過大,所以,信濃其實是坎坎坷坷被臨時改造為航母的,建造過程反覆無常,十分艱辛。

就是這樣不容易,大成本的一艘船,在轉場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防護。

1944年11月,未完工的信濃號服役,從橫須賀海軍工廠移至吳海軍工廠完成最後的裝修,11月28日下午1點30分,信濃號出航,由浜風號、信濃號、雪風號、磯風號保護,第十七驅逐艦隊認為這樣重要的轉場應相當注意潛艇的活動,應該在白天,這樣就可以出動反潛巡邏機護航,但艦長阿部俊雄大佐認為只要夜間以21節的航速前進,就可避開潛艇,於是否決了白天航行,飛機護航的提案。

12月28日夜間,轉場中的信濃艦隊遭遇了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日軍驅逐艦本來已經發現了“射水魚號”。如果說白天航行太明目張膽,夜間航行保守一點,那麼阿部俊雄實在是太保守,他命令驅逐艦不要攻擊潛艇,避免暴露行蹤,而是過分相信自己可以通過騷走位避開潛艇。

其實這幾艘日本驅逐艦無論是航速還是反潛能力要幹掉“射水魚號”都很輕鬆,無奈只能不作為,於是最終在經過五年艱辛建造工作之後,首次出航17小時的信濃,被美國海軍“射水魚號”潛艇發射六枚魚雷擊傷,後經過搶救無效,最後翻覆沉默。

大概阿布俊雄把信濃這樣被美軍描述為“一座島”的戰艦當成了可以隱身的忍者,一路走一路說“你看不見我”,最終通過自己的騷操作,創造了航母首航就被幹掉的世界紀錄。

3. 敦刻爾克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在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盧森堡等西歐國家,僅10多天,就繞開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大陸,直擊英吉利海峽。40萬名英法聯軍集中向敦刻爾克撤退。

德軍從西、南、東3個方向朝敦刻爾克推進,最近的部隊離敦刻爾克港只有10英里,只要壓過去,可能要造成英法聯軍的重大傷亡。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5月24日,德軍卻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這個給了聯軍時間,順利撤回英國,成為後來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今天討論關於希特勒干涉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擔心裝甲部隊消耗過大,其次是戈林決定讓他的空軍出來秀一下騷操作,結果最後就是幫助盟軍撤離爭取了時間。

4. 不列顛空戰

不列顛空戰中,德軍本來就不佔太多優勢,飛機飛到英國,英國人是以逸待勞,而德國飛行員只要失敗就是有去無回。所以德軍有限的空軍力量應該打擊軍事設施,兵工廠,機場,碼頭等,然而,有一次英軍在很意外的情況下空襲了柏林,希特勒大怒,於是要求空軍轉而襲擊大城市,這樣可以報復,另外帶來恐怖氣氛。

希特勒充滿孩子氣的騷操作,造成了德國空軍在英軍重兵把守的大城市遭遇重大傷亡,同時也給英軍的製造,訓練爭取了時間。

聊一箇中國的——

5. 土木之變

1439年,瓦剌開始騷擾明北境,1449年,也就是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反對,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率軍五十餘萬將士御駕親征。

由於不會帶兵打仗的陰陽人王振的折騰,最終結局是明軍大敗,明英宗被俘,明朝自此開始又盛轉衰,史稱土木之變。

其實我們總覺得戰爭中,贏了就是聰明,輸了就是弱智,卻沒有想過,人類為了私利,狹隘的民族主義,想不出更好的資源分配辦法,於是把所有的科學和技術都用於自相殘殺,這難道不是最愚蠢的操作麼?


HannibalLecter


目光聚集到諾門坎,這裡發生了一次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1939年5月初,幾個蒙古牧民放牧越界,遭到了日本軍隊的射殺,對此蘇軍邊防軍大感吃驚,立刻調集了軍隊。

日軍一看不對勁,認為蘇軍這是想要動武,於是日軍前線指揮官決定先下手為強,在沒有通報上級的情況下挑釁了蘇軍。

結果蘇軍還給他們上千發炮彈,日軍覺得這是受到了蘇軍的主動進攻,於是乎日軍駐東北的關東軍決定立刻增兵。

就這樣諾門罕戰役就打響了。

戰鬥開始之初,蘇軍沒有意識到日軍會增兵,所以只是簡單進行了工事的構建,當日軍增兵的消息傳來之後,蘇軍嚇壞了!

於是乎蘇軍集中了遠東所有的裝甲力量,希望藉此來阻止日軍的攻勢,說實話當時蘇軍心裡也沒底。

第一次進攻,蘇軍突然發現坦克用著挺順手,尤其是打日軍這種傳統步兵,而且蘇軍發現原來日軍的大炮射程根本夠不著自己,於是乎蘇軍炮兵大發神威,將日軍一個師團成功打殘。

不服氣的日軍調集了駐紮東北的唯一一個戰車師團,雖然總共也才幾十輛坦克,但是日軍覺得足夠了。

而此時蘇軍已經是朱可夫在指揮,得知日軍裝甲力量和火力不足之後,朱可夫聰明的沒有在主動進攻,而是讓日軍完成集結。

結果在蘇軍500架飛機和1000輛坦克的攻擊之下,日軍潰敗千里,但是依舊是不能撤退,於是發起了萬歲衝鋒,結果在坦克下報銷了數萬之眾。

勝利之後,蘇軍開始整理戰場,但是突然之間,一隊日本騎兵殺奔而來……

蘇軍的坦克兵嚇壞了,趕緊開著坦克迎戰,在幾番輪砍之下,這支英勇的騎兵害的蘇軍吃了一個月的馬肉。

原來日軍騎兵從日俄戰爭戰勝哥薩克騎兵之後就極其自負,認為俄國佬還是得他們來收拾,所以不顧戰車師團失敗的事實,硬是無畏的發起了進攻。

估計蘇軍當時的想法是如今都什麼年代了,還用打敗沙俄那一套來!

更有意思的戰後,日軍硬是不敢公佈傷亡數,最後還選擇虛報傷亡數的做法,事實上這場戰役之後,日軍便患上了恐蘇症。


小司馬遷論史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中外歷史上有很多戰爭的起因和過程都讓人感覺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有些人是怎麼跑到指揮官的位置上去的,下面咱就聊一聊那些戰爭史令人窒息的操作。

一、“強行送溫暖”的巴拉圭

典型的作死戰爭發起者“弗朗西斯科·索拉諾·洛普”,弗朗西斯科作為巴拉圭的往屆總統,在其在任期間做了一件遺臭萬年的“大事”。

他這個人非常崇拜拿破崙,一直認為自己擁有拿破崙的戰略眼光和雄厚實力。於是這位總統在1864年同時向阿根廷、巴西、烏拉圭三個國家發動戰爭,想要通過這次戰爭來證明自己名垂青史。可惜可惜,這場戰爭中雄心壯志的巴拉圭始終扮演著一個捱打的角色。

根據官方統計,巴拉圭損失了將近八成的青壯男性,三個國家的國力隨便一個都比巴拉圭強。這也導致了巴拉圭5.5萬平方英里的土地,成了阿根廷和巴西的囊中之物。此外巴拉圭還要支付巴西和阿根廷的鉅額賠款,弗朗西斯科也從此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強行送溫暖沒送成,反而把自己送了進去,也只有巴拉圭了,不過由於男女比例驟減,戰後的巴拉圭,也變成了男人的天堂咯。

二、日本:“不把我打死你還想走?”

這是一場前蘇聯和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之間的戰爭。兩邊因為邊境問題的誤會,又因為當時處於敏感時期,戰爭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打響了。

日軍抱著先下手為強的想法,在沒有得到上級命令的前提下突然開始襲擊蘇聯。沒想到剛開了幾槍就被蘇聯還了上千個炮彈,日軍發現這規模不像是小打小鬧,於是開始向上級申請兵力,就這樣“諾門罕戰役”拉開了序幕。

蘇聯見日軍集結軍隊,立刻集結了遠東地區的裝甲坦克,唯恐頂不住日軍的衝擊。結果到戰場上以後才發現日軍都是步兵作戰,這讓蘇聯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於是就像割韭菜一樣齊刷刷地把日軍收割了,日軍炮兵射程不夠,所以只能再次申請將坦克調往前線。當時整個東北地區駐紮了將近幾十兩坦克,全都用上了,蘇聯的指揮官朱可夫得到消息後哭笑不得,都開始動真格的了,才叫來這點玩意。於是集結了將近500架飛機配合裝甲坦克部隊,把日軍的機械武裝力量打了個底朝天。

萬萬沒想到的是日軍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天皇衝鋒”,喊著萬歲送人頭。蘇聯再一次收割了日軍,就在日軍全面失敗之後,更讓人哭笑不得的來了,日軍開始了騎兵衝鋒。又給蘇聯送了好幾頓馬肉,日軍到徹底失敗才意識到這已經不是之前的沙俄了。

日軍在這場戰爭中真正詮釋了“不把我打死你還想走”這句至理名言。

三、“我把我屁股給你打”的墨西哥將軍

在1846年爆發的美墨戰爭中,墨西哥的統帥“吉迪恩匹羅”也有一個讓人非常窒息的操作。

當時美軍推進到了墨西哥一個叫卡馬爾格而對的村莊附近,於是這位墨西哥將軍在戰前修築戰壕來抵抗美軍的前進。但是萬萬沒想到的的是,這位指揮官把戰壕修反了,軍隊的屁股暴露在敵人的槍線下面。不及如此,隨著美軍的推進,甚至還鳩佔鵲巢,佔領了墨西哥軍隊修好的戰壕。反過來攻擊墨西哥的守軍,不知道當時前線的墨西哥士兵心裡有多苦。

這位墨西哥將軍也詮釋了,什麼叫撅著屁股讓你打的操作。

四、打仗也得做生意的車臣戰爭

在1994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俄羅斯裝甲部隊擁有絕對的優勢,俄羅斯以強大的火力向車臣的部隊施加壓力。但是打著打著車臣方面的火力越來越沒有聲音。過了一會兒,車臣方就停火了。一群士兵舉起手像是投降了一樣,俄羅斯認為對方已將投降了於是也停火了。沒想到車臣方面的代表人來了以後商談的卻不是投降的問題,而是從俄羅斯這裡買一些彈藥,因為他們的彈藥儲備已經耗空了。

一開始俄羅斯認為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但是車臣願意出雙倍的價格。結果俄羅斯還真心動了,雙方愉快地簽訂了一個軍火協議。這也導致俄羅斯在這場本就應該早早勝利的戰爭中陷入了泥沼之中,不知多少的士兵因此被自己的武器打死。

不得不說領導人為了追求利益完全不顧自己士兵死活的操作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你還知道哪些戰爭史上十分愚蠢的操作呢?歡迎大家寫在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不過我認為戰爭本身就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往往都是政治家們追求利益的途徑,還是希望世界和平!


楊角風發作


坑爹的狗海戰術。

在即時戰略遊戲紅色警戒2中,盟軍和蘇聯都有一種特殊的兵種―狗狗,狗狗除了譚雅和鮑里斯之外的步兵都是秒殺,我想,這其實是對蘇聯軍隊在二戰中使用軍犬作為武器的一種惡搞。

蘇聯軍隊對軍犬的運用早至1924年,初期的軍犬被用來巡邏,運送藥品和傳遞消息,直到1930年代中期,腦洞大開的蘇聯軍隊想把軍犬開發為一種生物武器,其具體思路是―讓軍犬運送有延時的爆炸裝置到達指定地點後引爆。

但這種任務對狗狗來說可能太難了,多次失敗後蘇軍決定將軍犬作為一次性武器使用,從而著手改進了爆炸裝置,爆破目標也改為敵軍坦克,在作戰時,狗狗唯一的任務是攜帶10-12公斤的炸彈鑽進坦克下方,此時觸發杆會碰撞坦克底部鋼板向後轉動,炸彈立即起爆,這時敵軍就會感受到狗狗的威力。

為達到這一目的,訓導人員讓軍犬保持飢餓狀態,然後把食物放在坦克的下方,讓狗狗自己鑽下去找尋。利用這種辦法,蘇軍訓練了大批反坦克軍犬,並於1935年正式編入蘇軍部隊。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第一批500只反坦克軍犬開始投入戰鬥,蘇軍本希望這些狗子能夠像脫韁的野狗一般殺向敵陣,把德軍炸個人仰馬翻,但是實戰結果卻讓蘇軍大跌眼鏡:狗狗不僅沒能炸燬德軍坦克,反而紛紛跑回了己方陣地,把自己的坦克和士兵炸死炸傷了不少。

蘇軍總結戰鬥教訓時發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訓練這些狗子時使用的模擬敵人也是蘇軍坦克扮演的,蘇軍坦克使用柴油機,而德國坦克使用汽油機。這些反坦克軍犬在訓練時使用蘇軍坦克作為假定目標,它們早已熟悉了柴油機坦克的味道,在雙方坦克混戰的戰場上,反坦克軍犬很可能專炸蘇軍坦克,而德國坦克則會毫髮無損。

尼瑪訓練出這些專炸己方坦克的反坦克狗狗的弱智都應該槍斃!

得知這一愚蠢的設計之後,幸災樂禍的德國人在媒體上對此事冷嘲熱諷,嘲笑蘇軍人不如狗。

由於以上原因,自1942年以後蘇軍再也沒有在實戰中使用過反坦克軍犬。

狗子:怪我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