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第一批元帥大將評定後,為什麼羅榮桓葉劍英等要求降銜?

第一批元帥大將評定後,為什麼羅榮桓葉劍英等要求降銜?

▲毛澤東給羅榮桓授銜授勳

在元帥名單出爐後,時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掌管全軍軍銜評定工作的羅榮桓就給黨中央和毛澤東寫信,說明自己是大革命以後才參加革命的,比其他幾位擬授元帥軍銜的同志入伍晚,對革命貢獻不大,懇切地請求不要授給他這樣高的軍銜。毛澤東和黨中央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毛澤東說:“羅榮桓同志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典範,他是秋收起義以後上了井岡山的老同志,幾十年從不為個人名利爭短長。”毛主席認為,羅榮桓在解放戰爭中參與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徐向前也給毛澤東專門寫信表明自己的態度,他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經成功,當不當元帥無所謂”。其後,他不止一次地對“徐向前元帥傳記組”的人說:“許多同志犧牲了,如果他們還活著,元帥、將軍應該是他們……”葉劍英也提出:“我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但是,中央都沒有同意他們的要求。

在大將的評選中,主動要求降銜的事例就有不少。在大連療養的徐海東,聽到中央決定將授予他大將軍銜後,心裡很不安。適逢周恩來到大連視察工作,順便到療養院看望他。徐海東懇切地對周恩來說:“總理,我正有一件事要向您報告:我長期養病,為黨工作太少了,聽說中央準備授我大將軍銜,感到有愧。我請求能將我的軍銜降低一些。”周恩來說:“海東同志,你是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累病的嘛!你為黨的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我認為,授你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

徐海東1940年初因為身體原因一直處於休養狀態,所以覺得授予大將軍銜內心有愧。當然,除了他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外,中央的決定還有一層原因就是他是陝北紅軍方面的代表。紅軍長征時除了3個方面軍外,還有一支獨立長征的部隊最先到達陝北,即紅25軍,徐海東是這支部隊倖存的指揮者,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15軍團之後,徐海東任軍團長,為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陝北紅軍沒有元帥入選,不可能再沒有大將,所以,徐海東的這個大將軍銜是辭不掉的。

同樣,當譚政知道自己將榮膺大將軍銜的時候也連連說:“我不夠格啊,不夠格。”不過,譚政作為大將中唯一政工幹部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後又是總政排名第一的副主任,所以,評定大將軍銜也在情理之中。

大將讓銜中被傳為佳話的是許光達。許光達在得知消息後,曾向賀龍“面請降銜”,當時賀龍沒有明確表示支持他的意見,許光達隨後即向軍委呈報了一份書面申請:

軍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將銜的消息,我已獲悉。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擊心鼓。我感謝主席和軍委領導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餘,惶愧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此次,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功績授銜。回顧自身歷史,1926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年至1937年,在蘇聯療傷學習,對中國革命毫無建樹。而這一時期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蔣匪軍數次血腥的大“圍剿”,三個方面軍被迫作戰略轉移。戰友們在敵軍層層包圍下,艱苦奮戰,吃樹皮草根,獻出鮮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房間喝牛奶、吃麵包。自蘇聯返國後,有幾年是在後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裡,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為黨為人民做了些什麼?

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勳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

許光達

1955年9月10日

毛澤東看了許光達的《降銜申請》後,非常感慨,在一次軍委擴大會上說:“同志們,今天我要向你們介紹一位甘心把自己的級別降低的人,他就是許光達同志!這是一面鏡子!一面共產黨員毫不為己、不謀私利的鏡子!他將始終成為我黨、我軍上下的一面很好的鏡子!500年前,明朝一個大將叫做徐達,他平定中原,威震天下,如今500年後,我們人民軍隊中也有一位大將,他就是許光達,他是以他的高風亮節而名震天下的!”不過,中央並沒有同意許光達的意見,還是授予其大將軍銜。如果從大將名單中,可以看到,他是紅二方面軍的唯一代表。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9月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