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唐浩明先生的《曾國藩》。這本書一共分為三冊,是

每一個瞭解曾國藩、研究曾國藩的人不可不讀的經典。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2019年末《對白》演講中,曾分享了他的“人生書單”,一共4本,其中就有這本《曾國藩》。

白巖松說,那時他剛當《東方之子》節目主持人,二十多歲的年紀,卻要經常面對功成名就的“東方之子”,該問些什麼,如何主持這檔節目,他很困惑,也很焦慮。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製片人時間在讀這套書,於是,他也跟著讀了起來,斷斷續續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看完。

白巖松說,他永遠記得上中下三卷最後幾十頁看完的那個下午,捨不得告別。他用了很漫長的一個下午,他甚至還記得太陽在他住的地下室的那個牆上畫出的不斷變化的光影,直到太陽完全落山。

為什麼《曾國藩》讓白巖松如此不捨,還成為了影響他一生的“生命之書”呢?白巖松的答案是:

與它相遇,我讀懂了人性之複雜,我開始去讀人性,我開始改變很多概念。


比如說,年輕的時候自然是好人壞人。讀完曾國藩的時候,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曾國藩是我們的教科書當中的壞人,但是今天,你還會單純地用這個壞人去解讀嗎?那本書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其實人性本身就是這樣。


讀懂人性,當你讀懂人性的時候,你今後很多事情就好辦了。

這就是《曾國藩》的魅力和價值。這套書,默曾看了兩遍,現在還在看第三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都有可以被我們深入挖掘的價值。

下面,默曾就從“曾國藩如何由又土又笨又楞逆襲成聖為將為相”這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曾國藩身上可以被今天的我們學習借鑑的人生智慧。

細節中的曾國藩,本是普通人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曾國藩很牛。他不僅是毛澤東、蔣介石、梁啟超共同的偶像

,還被稱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中國近代史第一人”,甚至還有人將他與孔子、王陽明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個半聖人”。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但是,年輕時的曾國藩其實非常普通,清史專家張宏傑認為他“三十歲前是庸人”,並給出了詳細的證據。

比如,他腦子很笨,背課文被小偷嘲笑過,考秀才被省教育廳廳長當過反面案例、且考了七次才中;


還比如,他性格很浮躁,剛到北京時經常走東家串西家,喝酒、聽戲、看殺人;


再比如,他脾氣還很差,在北京的頭幾年,和兩個湖南老鄉、官場同僚大打出手;


甚至,他還虛偽好色,聽說同事納的妾很漂亮,竟然以借書為由,跑到人家家裡強行要看,席間甚至還語言調戲……

不僅如此,曾國藩一生苦難還很多,拿他自己的話講,那是“積淚漲江”的苦難,流的淚讓江水都能漲起來。五十多歲時,他曾在家信中兩次回顧一生的挫折和屈辱,概括一下主要有五件事:

21歲第六次參加秀才考試,被省教育廳廳長全省發佈公告,批評他“文理太淺”;


咸豐帝初登大寶時,建議皇帝舉行“日講”,畫的一張解釋講堂布局的圖表,被所有京官譏笑、嘲諷;


在長沙練兵之初,因為與地方文武不和,差點被鬧事的兵痞殺了;


湘軍剛剛練成,與太平軍第一戰,被火燒靖港,差點自殺,遭到全省官紳的鄙夷和恥笑;


咸豐五年,翼王石達開火燒湘軍戰船100多艘,自己的坐船也被俘,逃到江西后,通省官紳人人幸災樂禍,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容得下他。

更為悲慘的是,曾國藩的一生還飽受病痛的折磨

30歲得了嚴重的肺病,大吐血,幾乎不治;


35歲開始生牛皮廯,很癢,總要撓,他甚至痛苦地覺得“活著都沒樂趣了”;


50歲得了嚴重的高血壓病,多次眩暈;


最後,於61歲死於腦中風,結束了痛苦的一生。

這就是曾國藩悲慘的一生。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這麼一個多災多難又多病的“笨小孩”“愣頭青”,按一般人的活法,肯定是一生悲苦、窮困潦倒、默默無聞,怎麼他就能實現逆襲,還成就了非凡的偉業呢?

下面,默曾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普通人曾國藩逆襲圖強的三大狠招!

普通人曾國藩逆襲圖強的三大狠招

第一招,自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之所以能夠實現逆襲,最關鍵的就是他有一個普通人大多不具備的優點。什麼呢?就是極其善於在生活點滴中、挫折中認真地、切實地反思反省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他的一生中有三次至關重要的反省、“破局”,奠定了他一生的成功。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第一次,“懸牌批責”的突破。可以說,這次被省教育廳廳長全省通告批評,如當頭棒喝,激發曾國藩突破了父親刻板教育下的僵化文筆思路,就像武林高手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文理大進,次年中秀才,又一年中舉人,又四年中進士、點翰林,從此飛黃騰達。

第二次,且稱它為“立志自新”的思齊。講的是曾國藩三十歲時,被點翰林入京為官。猶如井底之蛙,從偏僻的小山村,來到匯聚了當時頂級人才的全國政治和文化中心,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曾國藩深深地看到了自己的淺薄,深感自慚形穢,於是毅然立志自新,立下了“不為聖賢,即為禽獸”的志向,開啟了一生的自我修行,也奠定了一生的功業基礎。

第三次自省,可以概括為“大悔大悟”的轉變。說的是曾國藩在受到湖南、江西地方官各種欺侮、掣肘之後,以守孝為名憤然離軍,本打算要挾皇帝獲得督撫實權,卻不想弄巧成拙被皇帝順水推舟解除了兵權。這當頭一棒差點把曾國藩打暈,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在家裡是逮誰罵誰,連他幾個親兄弟都受不了,找個藉口紛紛溜之大吉;而且,他還得了“怔悸之症”,失眠、心慌,身體變得很差,開始臥病在床。但是,也正是這次重大打擊,逼迫曾國藩把自己起兵以來的種種情形在大腦中一遍遍過電影,開展自我批評,最終他認識到了自身的致命問題: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蠻幹、一味剛強。“大悔大悟”之後,曾國藩的思維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

如果說以前的曾國藩是斑馬群中的野馬,自然引起斑馬們的群起攻擊;現在,他則給自己塗上了斑紋,成功地混進了斑馬群,從此辦事如魚得水。

對此,梁啟超認為,正是因為有這種反思和反省,正是有這種別人不具備的自我教育精神,曾國藩的一生才會演繹一場華麗的轉身。

第二招,自修,“不為聖賢,即為禽獸”。

三十歲那年,在京城接觸到很多良師益友後,曾國藩立下了“不為聖賢,即為禽獸”的志向,並且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以表達他告別過去、追求新生的決心。

為此,曾國藩給自己立了很多功課,其中最主要的有這麼五個字,即“誠、敬、靜、謹、恆”。

所謂“誠”,就是要誠實、誠懇,為人表裡一致,內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佈與眾。


所謂“敬”,就是敬畏,敬畏人世間的大道理,敬畏法律,敬畏老闆、同事對你的看法。


“靜”就是人的心、氣、神、體都要處於一種安靜放鬆的狀態。


“謹”就是指謹慎。


“恆”指的是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除了這些,還有別的要求,比如他早起要練字,晚上不出門,等等。

單從這五個字來看,很平常。有朋友可能要質疑了,就憑這五個字就能逆襲成聖?曾國藩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表明:一以貫之的堅持做就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敷衍肯定不行。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堅持的呢?有“秘方”嗎?還真有,

這個“秘方”就是寫日記。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心裡會想,這不小學生的作業嘛?!

但是,如果默曾問大家,能夠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堅持寫日記的有誰?對自己偷看美女這種事也敢在日記裡自我反省、批判的又有誰?恐怕沒有幾個人。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曾國藩的厲害之處就在這裡。他不僅堅持每天寫,

最重要的是他真的以寫日記的方式來促使自己每天反省、檢討,監督自己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的作為,以取得心靈上的日新日日新的效果。

比如,他在有一天的日記中寫道,早上起來想起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別人得了好處,心裡很羨慕。於是他就批判自己,每天講要按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是靈魂深處卻那麼羨慕金錢,這很卑鄙。下午他到一個朋友家裡去,知道這個朋友得了一筆灰色收入,心裡又很羨慕。回來後補記,說上午剛剛進行了自我批評,下午又犯這個毛病,真是下流。這就是曾國藩“牛叉”的地方,他是真正的刀口向內直面自己內心的汙濁、不堪。

許多人都認為,修身是很空疏的東西,辦事靠的是才幹和實力。但我們看曾國藩後半生的事業,可知修身對他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在以後的歲月中,使得他在腐敗的晚清官場中不入濁流,不陷卑汙,終成偉業。

第三招,自強,“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冰心曾經說過,“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真正的成功何其艱難!有一個千難萬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苦多樂少,敗多勝少。

剛才默曾講了,從衡陽出師到打下武漢,這七八個月裡曾國藩歷經兵敗投水自殺、湘軍四散潰逃、湖南軍政兩屆譏諷、長沙城門閉門不納的羞辱;短暫的勝利來到江西后,又受到江西官場的排斥,朝廷的不信任,友軍的不配合,他甚至再一次投水自殺未遂,還被朝廷冷落一年多,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不到50歲,連一寸大小的字都看不清,隨時都有死去的可能。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堂堂朝廷二品大員,為國家的事情,卻接二連三遭受這麼多屈辱、掣肘,他的內心該有多麼痛苦。

面對這一切,曾國藩都忍了,他用湖南鄉間的一句土話來安慰激勵自己:“好漢打脫牙和血吞一個好漢牙齒被人打脫了,連血一起吞到肚子裡。

可以說,曾國藩能在千難萬難、一次次受挫受辱的境地中,一步步“立德立功立言”,這種不示弱、不妥協,奮發圖強的自強精神是貫穿始終的精神脊樑。

以上就是曾國藩由一個普通人逆襲成聖3大狠招:自省去病灶、自修塑靈魂、自強壯筋骨

最後的話

又土又笨又楞,卻為師為將為相,曾國藩是怎樣逆襲的?

學者張宏傑在《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一書中說:

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箇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本領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可以純淨十倍。

這就是我們今天特別應該學習曾國藩,以及曾國藩的成功可以被我們複製的原因。概括一下就是,曾國藩的成功,完美地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在人生、職場等方面逆襲圖強、建功立業的途徑、秘方;而且,這個秘方是經過驗證,可被我們每個人借鑑複製的!

由此,我們可以講,自古聖賢可佩但大多不可學,“普通人”曾國藩卻是可佩亦可學。

在默曾看來,曾國藩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照出自己的影子;又像一本人生指南、百科全書,可供我們貼身學習,找到破解人生難題的鑰匙。

希望默曾今天分享的“普通人”曾國藩在挫辱中逆襲的三招,能夠使你在今後面對挫折、困頓時有所啟迪,助力你在人生之路上加速成長、創造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