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霍去病是如何打仗的?有一種說法是他總能做到殺敵很多,傷亡極少,是真的嗎?

歷史總探長


談到大漢帝國對匈奴作戰的兩大功臣,其中之一是衛青,另一個就是天才戰神霍去病了,兩人被稱為帝國雙壁,在漢武帝時期,正是因為漢武帝重用了兩人,才導致對匈奴作戰產生了巨大的優勢,自劉邦建立西漢帝國以來,大漢對匈奴開始真正的揚眉吐氣。

根據《史記 衛將軍驃騎列傳》的記載,霍去病對匈奴作戰的戰功甚至超過了衛青,衛青出擊匈奴7次,斬殺和俘虜的敵兵有5萬多人,跟隨衛青作戰的校尉有9人封侯,14人當了將軍,而霍去病在5年時間內,6次出擊匈奴,斬殺和俘虜的敵兵有11萬多人,跟隨霍去病作戰的校尉有6個封侯,2人當了將軍。

霍去病

單看數字的話,霍去病的戰績是超過了衛青的雙倍,要知道霍去病取得這些戰功的年齡是相當小的,霍去病17歲第一次帶兵出戰,到22歲率領5萬精騎發動漠北之戰,獲得“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冷兵器時代武將最高戰績,霍去病是如何做到的?他是如何打仗的?

華夏民族在衛青與霍去病之前對匈奴作戰的歷史要追溯到秦始皇時期了,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力正處於歷史最強,蒙恬率領30萬大軍大敗匈奴,把匈奴向北趕走800裡,到了劉邦時代,與匈奴在白登山一戰,因為輕敵冒進,差一點被匈奴圍困無法逃脫,之後才採取和親政策,一直到漢武帝初年都是如此,在漢武帝時,已經快一百年沒有與匈奴進行大規模作戰了。

大漢帝國雙璧:衛青與霍去病

匈奴是遊牧民族,也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其軍事力量百分之百的是騎兵,沒有其他兵種,騎兵全部善於騎馬和射箭,這是最基本的技能,匈奴人全部是游擊戰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匈奴兵機動性非常高,時不時還燒殺搶掠,漢朝想要對付匈奴只有組建騎兵,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組建了大量的騎兵,但是對於大規模騎兵作戰,根本還沒有經驗,也沒有戰勝匈奴的經驗。

對於漢朝常規的作戰來說,肯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漢軍都是騎兵與步軍混合的,然後還有輜重部隊在後面負責運輸糧草、物資、兵器等,然後整體向草原向推進,最初衛青就是這樣與匈奴作戰,衛青善於結陣,同時運用騎兵從兩側迂迴包抄,再打匈奴一個殲滅戰,雖然經常會有漢軍迷路,或者沒有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導致前功盡棄,但總體來說,衛青對匈奴的作戰是勝多敗少。

霍去病

在衛青沒有成名之前,漢武帝派出主動出擊匈奴的軍隊是不設主帥,沒有統一指揮,由漢武帝在背後遙控,漢軍是分成幾路,各自協同作戰,比如衛青第一次出戰時 ,與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共四路大軍每路各率領一萬人,最終結果是隻有衛青這一路俘虜700人,其他兩路被匈奴打敗,一路無功而返。

衛青成名之後,則是衛青作為出擊匈奴軍隊的主帥統一指揮,而霍去病作為衛青的外甥,顯然是有格外照顧的,比如霍去病第一次作戰只有17歲,17歲就以驃姚校尉身份能夠獨自率軍800人出擊匈奴,同時取得斬獲敵人2028人的功勞,霍去病如何做到的?

史書上沒有記載霍去病是如何取勝的,但我們可以從相關記載來推斷一下,首先霍去病作戰是獨自率軍的,而且奔襲數百年,直接奔到匈奴的大後方,這在當時完全不敢想,獨自奔襲數百里就意味著霍去病是沒有後勤補給的,也沒有輜重部隊跟在後面,換句話說,霍去病就是孤軍深入、出其不意,這是霍去病首戰,也就是漠南之戰取勝的原因之一。

霍去病

以匈奴人的觀戰來看,漢軍一般的戰術都是步步推進,再迂迴包抄,顯然匈奴人能算到漢軍的主力推進速度以及範圍,但是霍去病這種長途奔襲的戰術是完全出人意料的,換了別的將領,你敢不敢率領800人直奔匈奴的大後方,這都是個問題,看看之前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損失七千,李廣全軍覆沒,本人都被俘虜,公孫賀沒有遇到敵人,也沒有任何功勞,可見帶兵打匈奴是沒有那麼好打的。

17歲敢率領800人直奔匈奴大後方,這本身就是一種膽識和勇氣,無疑霍去病是很有膽識和勇氣的,居然還俘虜了比自己人數多近3倍的匈奴人,這簡直就是奇蹟,一個漢軍要俘虜近3個匈奴兵,這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衛青分給霍去病的騎兵都不是漢軍精銳中的精銳;二是年輕的霍去病不僅初生牛犢不怕虎,而且很有膽識和勇氣,不懼怕敵人的數量,敢打敢衝

再看霍去病的漠北之戰,22歲的霍去病與衛青各率領5萬騎兵,從兵員質量上看,霍去病的騎兵質量最好,多是精壯青年,而且軍中有不少匈奴投降過來的將領和士兵,原本就是霍去病來對付匈奴單于的主力,結果陰差陽差,衛青遇到了單于主力,而霍去病直接向北奔襲2000多里,長途奔襲,就地補給,根本就不用輜重部隊,完全靠在敵區補給,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冒險。

霍去病大破匈奴

5萬人不是小數目了,10萬騎兵可以說是當時漢朝的舉國之力了,騎兵在當時是最昂貴的兵種,漢武帝把所有最好的裝備、馬匹和士兵全給了霍去病,這等於是拿漢朝國力去拼命了,霍去病是年輕人,也喜歡用最厲害的軍隊發起最直接的攻擊,這5萬精銳騎兵沒有遇到匈奴單于,卻把匈奴左賢王打慘了,左賢王可是匈奴單于的繼承人,相當於漢朝的太子,霍去病一戰打到了瀚海,成就了“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的戰績。

這是表面成績,背後有霍去病無數的付出,首先是長途奔襲擊2000裡如何不迷路,霍去病靠的是軍中的匈奴人將領和士兵來協助,因為這些人有匈奴生活的經歷,他們知道匈奴人的習慣和風俗,知道在哪裡能補充糧食,在哪裡能找到單于,更可貴的是霍去病相信他的士兵和將領,這叫用人不疑。所以才能在茫茫草原不迷路,要知道那個時候沒有GPS,也沒有指南針,完全要靠天氣來辯認方向。

霍去病另一個取勝的原因就是快速突破。霍去病所率領的全部是精銳騎兵,沒有步軍,也沒有輜重,所以在北進的時候在人馬限度範圍內是很少停留的,前進的速度非常快,從匈奴人毫無防備來看,也沒有意料到霍去病來得這麼快,正因為出人意料,霍去病獲得的戰績非常大,漠北之戰,霍去病殲敵70400人,又超過自己的軍隊人數。

霍去病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漢軍的損失也很大。史記記載衛青和霍去病發動漠北之戰時,漢武帝一共準備了14萬匹馬,最後戰爭結束時,只有3萬匹回來,損失了百分之79的戰馬,這個損失是相當大的,只有百分之21的馬匹活下來,在茫茫的草原,沒有馬,人是走不回來的,雖然馬匹損失這麼多,不代表騎兵也損失這麼多,因為可以俘虜匈奴人的馬回來,正是因為如此強度的損失,說明戰爭非常激烈,就是你死我活的戰爭,漢朝的綜合實力是比匈奴強大的,所以霍去病最後獲勝也有漢朝強大實力在背後支持的原因。

綜合起來,霍去病取勝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霍去病孤軍深入、出其不意。

2、霍去病手下全是精兵強將。

3、霍去病很有膽識和勇氣,敢打敢衝,不懼生死。

4、霍去病信任手下的匈奴籍士兵和將領,用人不疑,才在草原中沒有迷路和獲得補給。

5、霍去病後面有強大漢朝的綜合國力支援。

6、霍去病的突襲速度非常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