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音乐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是对音乐创作者而言还是听众、音乐市场来说,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在情绪化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问你,一首作品判断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乐评人可能讲出一堆专业术语,那么对于普通乐迷而言,好听与否就成了最直观的评价。对于一首流行歌,好听就单曲循环,不好听就绕道走。

如果再问你,对于乐迷而言,评价一首歌曲比“不好听”更严厉的批评是什么,答案是“难听”。如果说“不好听”代表“绕道走”,那“难听”带来的观感有可能让对方在社交媒体上拼命diss——不仅自己要拉黑这首歌曲,还要广而告之让身边的朋友避免踩坑,如果再严厉一些,可能还会引起和观点相左人的骂战。


这几天,华晨宇就因为“难听”上了热搜。自2013年凭借《快男》出道以来,伴随居高不下热度而来的还有争议,他的《癌》、《斗牛》等视频片段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不少人表达自己的迷惑: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也有喜欢的人表示这是先锋艺术、实验音乐: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其实,对于实验音乐,目前学界尚无明确定论,而实验音乐所具有的一些诸如不确定的特质,则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它的认识起点开始于表现论,而非本质论”,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很难对“什么是实验音乐”做一个十分明确的界定。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根据音乐史的发展做出一些合理推测,如朱宁宁在《何为实验音乐》一文中写到:

“二战后,美英现代音乐创作领域中,在凯奇创作观念和理想影响下形成的,源起于偶然音乐的新音乐传统,它以机遇和不确定为主要创作方法,以结果无法预见为共性特征,在声音材料、记谱方式、音乐形态、创作与表演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激进变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音乐的本质以及作曲家、表演者、听众的角色定位。参与者主要包含美国纽约学派,激浪艺术家,简约主义者,以卡迪尤为中心的英国实验音乐创作群体等。”

这一定义虽然也如作者所言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定义,即在“声音材料、记谱方式、音乐形态、创作与表演方式”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从而做到突破音乐传统的尝试。

事实上,根据华晨宇的音乐创作,在诸如《癌》这首作品“试图表现一位癌症病人的状态”这些理念上,的确有一些有别于传统流行音乐的尝试,但“通过音乐模仿某一种状态”这一理念也并不能完全称得上“实验”了,甚至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有人尝试。

比如为奥运会作曲的陈其钢先生,他在《蝶恋花》中用九个乐章表现女性的九个方面:纯洁、羞涩、放荡、敏感、温柔、嫉妒、多愁善感、歇斯底里、情欲。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当然,以学术思维评价华晨宇的“实验音乐”太过苛刻,不妨换个角度来讲。

在流行音乐领域,诸如摇滚乐,也存在“艺术摇滚”等流派,艺术摇滚也叫“前卫摇滚”或者“实验摇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与古典音乐融合,诞生了蝎子乐队等一大批从事艺术摇滚创作的乐队。

在他们的音乐里,和声语汇更为多元、结构更为庞大、古典音乐的主题动机等也常常是他们借用的对象。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与实验音乐相对的,还有华晨宇粉丝经常提及的“先锋音乐”,实际上这两个词并不相同,但既然提到了先锋艺术,那我们也不妨聊一下。

先锋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先锋”,理所当然是因为他的创作者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其构建绝非空中楼阁。以“十二音”出名的勋伯格,他在《风格与创意》中写到:“巴赫的音乐之‘新’只能把它和荷兰乐派以及亨德尔的音乐加以比较才能明白。对比之下,巴赫懂的东西是荷兰乐派从未知晓的,他把这些规则可以扩大到可以包括半音阶上的十二个音……”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艺术创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还告诉我们,如巴赫一样,只有经历了“荷兰乐派”,才能做出“十二平均律”,艺术创作者也是如此。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那创作先锋音乐的华晨宇是否“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呢?

此前曾因为自己改编的《白痴》自称写作的是“巴洛克复调”、“歌剧”等言论,被混迹于古典圈的大佬进行了现场扒谱,其中的平行五度等“巴洛克复调”禁忌在华晨宇的音乐中均可目睹一二。

而经常被华晨宇粉丝拿来与之相比的J.S巴赫,在音乐上的造诣曾被萨义德评论是“光芒从不曾被遮蔽,他依旧是最超然特殊的一个,立于这门艺术的至高端。”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时至今日,依旧很难评价华晨宇的音乐是否“实验”,除却其音乐本身,音乐背后的文化事件将被如何评论,又会带来哪种界定,至今仍是未知。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那些认为“听不懂就学点儿乐理再来听”的人来讲,抛下音乐中的傲慢与偏见则比音乐本身更重要。

被人说“难听的音乐并不少见,比如二手玫瑰曾因为恶搞Beyond的歌曲在演唱会中被乐迷轰下台被批“博眼球”等,但如果说华晨宇、二手玫瑰的音乐是因为音乐本身被人评价难听,那有些音乐被大家抵制则绝不是因为音乐本身,而是因为音乐背后传递的价值观。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一首2018年的流行单曲《可不可以》因为其顺耳的旋律很快在网易云收获10W+评论,有人爱的卑微、有人爱的难忘,但评论区的各位都是有故事的同学,随便一个故事就引发好几万赞: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主创还亲自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但画风突变,热评第一是这样的: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2018年12月,b站up主沙拉酱merry的一条《可不可以-女版回应》视频又把这首歌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回应版针对原版《可不可以》进行了逐条回应: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这首仅有1分47秒的短视频,发布之后拿下了137.6万播放和4942弹幕的成绩,后来被放在网易云音乐,又收获了326万播放和两千多评论,留言中不乏以下内容: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对于一首歌曲背后传递的信息,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所涉猎(点击查看:“韩红怒批”、“坂本龙一节选”,赈灾歌曲争议全靠断章取义),在此不再赘述。

但明明是一首简单讲述爱情的歌曲,为啥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论呢?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不少人认为,里面的歌词“太渣了”:说好带你流浪/而我却半路返航/坠落自责的海洋/发现离不开你/我开始决定回去/你已不在原地。

这段歌词很诗意的讲述了一个比较事实的经过:男生甩掉女生之后发现自己很自责,然后回头恳请女生原谅,结果女生不答应。

后面即是男生对女生的恳求:我可以接受你的所有/所有小脾气/我可以带你去吃很多/很多好东西/我可以偶尔给你带来/带来小甜蜜……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其实多数女性对歌曲的异议聚焦在前面一部分。我们不好对歌曲内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过分评价,因为针对一首歌曲无法看出更多内容,创作者本身的经历如何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在女性主义觉醒的背后,越来越多女性对男性创作的作品进行性别主义审视,比如有人指出“男性作曲家在描写女性的同时, 也是在对他的自我心理矛盾进行投射”。

不论是华晨宇的歌曲因为“先锋”、“实验”受到质疑,还是张子豪《可不可以》因为太“渣男”而被女性群体抵制,化用托尔斯泰的名言来说:好听的音乐何其相似,难听的音乐各有各的特点。

但音乐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有其积极层面,不论是对音乐创作者而言还是听众、音乐市场来说。

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让听众得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希望我们多些理性与客观,再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多点包容,而不再仅仅是“同行互黑”、“黑粉买热搜”等一言以蔽之。


参考文献:

【1】陈其钢. How I Composed the Die Lian Hua%我怎样创作《蝶恋花》[J]. 人民音乐(评论版), 2002, 000(005):18-19.

【2】刘嵬. 论艺术摇滚的发展与创新[J]. 音乐生活, 2009(02):52-53.

【3】(奥)勋伯格著.勋伯格 风格与创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朱宁宁. 何为实验音乐?——“实验音乐”的概念界定、历史源起和存在环境[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2(02):6+25-32.

【5】何弦. 被凝视的花朵——陈其钢《蝶恋花》中的女性性别刻板印象修辞[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3):107-123.


—End—


歌手被骂“难听”,到底是谁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