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以前我們夢寐以求,躺著在家裡不上班的日子,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臨了,但等它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卻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每年開年的就業市場被稱為“金三銀四”,意思是這2個月是就業黃金期。但目前由於疫情的特殊情況,少數情況好的已經在家遠程辦公了,大部分情況比較糟糕的目前還是在家待工的狀態。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小青在年前的時候,計劃是年後跳槽轉行的,目前由於疫情,很多公司都在裁員,所以小青也只能先保住當前的工作,再找機會跳槽。每年的年底和開年是跳槽季,我相信很多人也跟小青一樣,因為疫情,所以目前對跳槽只能持觀望態度,影響了自己的職場規劃,甚至於有些連工作都還沒能找到。


一、受疫情影響的復工市場,當下是否適合跳槽

1、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就業市場低迷;

在復工後的10天,BOSS直聘發佈了《2020年春節後10天人才趨勢觀察》,數據顯示在2月3日至2月12日期間,就業市場新增的招聘需求比2019年同期減半,平臺上活躍的求職人數也同比下降了30%。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我們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十天中,處於“生死邊緣”的小微企業(100人以下)對於新增人才的需求驟減61%,卻依舊佔據整個招聘市場需求的44%。

千人以上的企業雖然對人才的整體需求由2019年的18.9%,上升到了2020年的26.4%,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多數新增崗位並未開放,放出的崗位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4%。

100人及以上的招聘需求雖然在增加,但是由於疫情新增崗位並未開放,加上100人以下的企業招聘需求降低,導致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就業市場低迷。

2、疫情帶給市場的負面影響

(1)90%的人表示求職遇到阻礙

由招聘平臺拉勾發起的線上調研顯示,在近2000受訪者中,60%的人處於離職狀態,90%的人表示求職遇到了阻礙。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55.83%的人認為面試明顯變少是目前求職最大的阻礙,這就表示招聘需求較少。招聘需求較少,直接導致的現象就是在同1個崗位的應聘上,競爭的人就會更多,企業就會對面試人的要求更高,提供的薪資、崗位及福利有可能與市場持平甚至更低。

(2)為求自保,裁員降薪成為常態

  • 2月10日在上班第一天員工大會上,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宣佈裁員500人,高管集體降薪20%,成為疫情之後第一個公開宣佈裁員的企業;
  • 2月17日,諾亞財富集團復工後向全體員工發佈了一封全員戰“疫”倡議書,宣佈在疫情期間所有員工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同時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主動降薪為零;
  • 緊接著,知名教育創業公司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也宣佈: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當前的求職市場持續低迷,為求自保很多企業已經出現裁員降薪的現象。這個時候,很多有跳槽想法的人都不敢輕舉妄動,特別是拉勾招聘在發佈《“新冠肺炎”期互聯網求職者預期調查報告》的數據後,66.1%的人暫緩跳槽的原因都是擔心找不到新工作,更加證實了這一觀點。

雖然66.1%的人都表示當前情況下不適合找新工作,但是也要學會抓住空閒的時間來提升自己,從而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疫情對職場人士的影響

1、內心焦慮,情緒容易多變

疫情期間,有工作的人擔心被裁員,沒有工作的擔心找不到工作。這個時候,再加上生活成本在增加,導致內心焦慮,情緒容易多變。內心焦慮,會使人變得更加情緒多變,哪怕在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上,容忍度就會變得很低,非常容易崩潰。

我的大學同學是湖北的,去年結婚按揭買的縣城裡面的房子,年底剛買的車子。最近跟他聊天知道他因疫情被困在家,現在一個月車貸3000多,房貸3000多,妻子懷孕在家。本來工資養活2個人加上還貸款就已經捉襟見肘了,現在被困在家,一下子沒有收入的來源,整個人處在焦慮的狀態,一有點小事就會大發雷霆,導致平時活潑的妻子在家都不敢大聲講話。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2、發展規劃被打亂,一度陷入迷茫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到來。

這次疫情,對於很多人都是始料不及的。當元旦臨近的時候,很多職場人在立了新年的Flag,在心裡暗暗期許新年的樣子,而且做好了跳槽計劃,甚至是已經有意向公司。不曾想,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既定計劃。讓本來信心滿滿,滿心期待迎接新年的人們,一下子變得迷茫了,甚至是陷入不知所措,焦慮的情緒之中。

康德說:“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目標計劃被打亂的心情確實不爽,因為就像失去了羅盤。但生活還要繼續,總不能一蹶不振。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變化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但是生活總歸是要繼續的,只有從變化勇敢的跳出來,才能迎接更大的變化。


三、學會3招,職場人士完美渡過疫情影響期,實現事業新發展

1.利用“費曼學習法”,抓住機會提升自己

鍾南山說:“疫情有望在4月底基本控制”。現在離疫情基本控制之前還有將近2個月的時間,相當於一個暑假。以前上班是沒時間學習,現在是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來學習。與其患得患失,還不如把充裕的時間用在對的地方抓緊時間充電。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談到學習,不得不說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又稱快速學習法,是由諾貝爾得主、著名的教育家費曼,根據自己的學習經歷,提出了一套享譽世界的“費曼學習法”。費曼技巧的核心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記錄或講述你要學習的概念。費曼學習法包含如下4個步驟:

  • 獲取知識:選擇一個自己最想學習的知識點
  • 複述:用自己的話,去複述你所學到的知識;
  • 及時反饋:講解卡殼的時候,針對性的回頭去查缺補漏;
  • 再複述:再用自己的話去闡述,直到完全掌握這一知識點;

(1)獲取知識:

比如你最想學會ps;

(2)複述:我們都知道ps包含理論知識和實操知識,如今天學習的知識點是有關ps的理論知識,那你的複述內容如:什麼是ps?ps可用來幹什麼?ps的應用場景.....如你今天學習的是摳圖實操知識,那你的複述內容如:摳圖前要準備什麼?摳圖中要注意什麼?摳圖步驟是什麼....等;

(3)及時反饋:當你在講解摳圖步驟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摳圖的先後順序弄錯了,導致摳圖失敗,那這個時候,就需要針對性的回頭去查缺補漏;

(4)再複述:查缺補漏之後,再去講解,如果沒有卡殼,那就說明掌握了,如果還是卡殼,就需要重複及時反饋這一步,直到複述的時候無問題。

到下1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又是1個新的循環,按照這個步驟從前到後,輪流檢查即可。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2、打破思維侷限性,尋找職場新出路

學習最快的捷徑無非是系統性的學習或跟著行業的大咖學習,對於普通人來說,通過系統性的學習比擁有一個大咖的朋友要容易的多。

報名相應的網絡課程,開啟系統性的學習後,最重要的就是空杯心態。空杯心態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空杯心態的過程就是不斷清洗自己的大腦,拋棄過去的知識,固有的觀念,不斷學習。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在《哈佛情商課》書中也說到,空杯心態也有層次之分。有徹底的空杯,也有半杯水的空杯,也有不溢出來就好的空杯。不同程度的空杯,會造成不同效果。空杯程度越高,帶來的好處也越多;空杯的程度越低,個人所得也就越少。

想擁有空杯心態,就必須要打破思維限制;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話:“生活是一棵長滿可能性的樹”,可見保證思維開放的重要性,打破思維限制,可按如下操作:

  • 跳出思維慣性
  •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問題

a.跳出慣性思維:我們熟知的“鰷魚效應”就是來自於此,鰷魚以強健者為首領,在生物學家將領頭鰷魚的腦後控制行為的神經割除後,其他鰷魚還會像以前一樣不假思索的追隨,雖然這鰷魚已經失去自控力行為及其紊亂,但是也不影響其他魚的跟隨。

已故影帝李小龍有1個私人花園,一到天氣好的時候,就會有人在裡面搭帳篷,遛狗,燒烤,採花.....導致花園被破壞,想著用籬笆圍起來,但是由於公園太大,圍起來還是解決不了這些人來花園的決心。李小龍就想了一個辦法,做了1個指示牌在花園的入口處,上面是這麼寫的:“花園常有毒蛇出沒,花園離最近的醫院有15公里,開車需要半小時以上”。沒想到,這一方法非常有效,從此再也沒人闖入花園。

如果我們用慣性思維去處理的話,最常見的就是做圍牆,做籬笆,不僅費時費力費錢,還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b.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是局中人,就很容易被誤導,這個時候不妨從眾跳出來,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問題,會更客觀與合理。

如我們下棋的時候,自己好比是局中人,所以更多關注的就是自己的利益,但是觀棋的人因為無關自己的利益,所以就是全局,也會更客觀些。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3、刻意練習,快速實現彎道超車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說道,所有人都認為“傑出”源於“天賦”,而“天才”卻說:“我的成就源於正確的練習”。

刻意練習的本質是把短時記憶轉化成長時間記憶,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有反饋、專注的聯繫.....

  • 有目的的練習
  • 專注(完全集中注意力)
  • 包含反饋(及時反饋)
  • 走出舒適圈(倒逼自己才會成長)


a.有目的的練習:SMART原則(包含目標具體化、目標可量化,可執行,有時限,可實現)大家制定好了目標之後,可以通過如下的萬能公式去檢測,制定的目標是否合理。

疫情當前,企業裁員降薪,3招教會職場人士完美度過職業特殊期

b.專注:要想取得進步,必須要集中完全注意力在你的任務上。3天打魚2天曬網的後果就會導致一事無成。

c.包含反饋:通過反饋來判斷你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為什麼會存在不足,以及怎樣去改進等。

d.走出舒適圈:倒逼自己才會成長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溫室裡長不成參天大樹”的知識,指只有跳出舒適圈,經歷磨練,才會有更大的成長。

如果長在溫室裡,就不知嚴寒如何抗寒,乾燥如何抗旱。只有走出溫室裡的舒適圈,才會倒逼自己去適應1年四季溫度的變化,有可能把自己變成“參天大樹”。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自己離開北大的初衷。在北大當第七年老師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教專業英語了。暑假2個月寒假1個月,再這樣混下去,就可以變成一個副教授,然後讀個碩士博士就可以變成三級教授,北大會給你低價買房子....

很多人本身覺得教書是個鐵飯碗,而且還是北大。如果換做其他人,巴不得在裡面待一輩子。就因為當初勇敢跳出溫室,才有了今天的新東方,才有了今天的俞敏洪。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取學習方法論的途徑也變得更加容易,缺的是貴在堅持。無論多好的方法論,堅持和持續性是掌握新知識的第一法寶。


總結:

無論是疫情期間的轉行還是平時的轉行,大家在轉行之前,都要做好必要的市場調研、瞭解風口上的企業,去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去制定詳細的目標計劃,都有助於實現快速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