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想要給自己買份保險,但不知道買壽險還是醫療險,有推薦的嗎?

用戶55474442829


首先給你個萬能忠告,所有把產品吹的太狠的人,話裡話外透著“買了它你這輩子就高枕無憂了”的人,都離他遠點。這種人不是騙子,就是被洗腦過度的傻子。

所有懂保險的,有責任心的銷售人員都知道,保險不是萬能的,即便客戶毫不在乎保費的花銷,也不可能買到0死角的產品,所謂的0死角,只能是相對而言。保險本身就有些責任賠,有些責任不賠,這是保險的商業屬性決定的,它不是扶貧。老百姓一直詬病說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其實就是因為這群騙子和傻子把保險吹的太神了,所以才會在賠付不了的時候,讓客戶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無論你在哪裡買保險,買什麼保險,都希望你能清楚一點,從化解風險的角度,保險只是目前為止更適合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完美的工具。知道它能給你保什麼的同時,也儘可能去關注一下,它不能給你保什麼,對風險,對保險,都要理性對待。

題主糾結於壽險和醫療險之間,顯然對險種分類和功能是不太瞭解的,這兩者差別太遠了。那我就簡單分析下險種責任和作用,然後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己來定。

一、壽險

壽險的責任,只保死亡和全殘。(個別可能只保死亡,不保全殘)

一般有定額終身壽險、增額終身壽險、定額定期壽險、減額定期壽險四種。

定額終身壽險和增額終身壽險,多用於財富傳承和理財功能。這裡說的理財,不是賺取收益的理財,是財富的打理,不展開多說。

定額定期壽險和減額定期壽險,多用於對沖負債風險。未來父母需要我們提供的贍養費可以理解為負債,未來孩子的教育費,未來每一天需要你今天去賺的生活費,都可以理解為負債。當然,欠別人的錢,更叫負債。

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男人,是家庭的頂梁支柱,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債,如果這個時候,他突然身故了,或者全殘了,所有的家庭開銷,所有的債務,老人孩子的生活,如何為繼呢?這就是壽險來解決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未來生活費等開銷是持續需要的,所以用定額定期壽險。對於房貸等債務,由於每年會隨著我們的償還,債務會逐漸變少,所以可以採用減額定期壽險,可以更便宜一些。但因為定期壽險的費率特別低,很多人不會算這麼細,就直接都買的定額定期壽,也沒什麼問題。

那需不需要買壽險,就不是業務員推不推薦了,結合自己的情況,看看自己肩上有沒有上述的這些責任。沒有,就不買,有就得買,而且還得買夠,不能意思一下就行。

二、醫療險

醫療險種類繁多,不全提了,主要提下百萬醫療。先說一下跟社保的區別。

壽險醫療險跟社保沒有任何的衝突和浪費,而是正好互補。您說在深圳,醫保報的也不少,但有個問題,醫療的報銷比例再高,也是在可報銷範圍內報銷。比如花費20萬,有10萬是可報銷範圍內,那即便醫保報銷90%,也就是報9萬而已,自己需要承擔11萬。所以,不要被報銷比例所迷惑,要知道報銷比例的參照是什麼。

為什麼說醫療險是互補,因為醫療險,就是報銷社保報銷後,剩餘的費用。而且可以拓展到社保外用藥。

醫療險方面,對於條件一般的客戶,選百萬醫療就可以。一年幾百塊錢,保額上限幾百萬,根本用不了。對於條件優質點的客戶,可以選擇中端醫療,一年幾千塊,好處是1、可以覆蓋門診責任,百萬醫療只能覆蓋住院責任。2、可以享受國際部、特需部等高端病房,百萬醫療只能享受普通病房。注意,追求特需病房,並不單純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病房環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及時住院,因為很多人,生病的時候是沒有病房讓他入住的,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對於高淨值客戶,可以選擇高端醫療,可以享受全球醫療資源,包括昂貴的私立醫院的,一年幾萬塊,沒病就消費掉了,第二年再幾萬塊重新買,跟普通人離的比較遠。

那需不需要醫療險,就不是業務員推不推薦了,除非很堅定自己絕不用任何進口藥,並且非常滿足社保的報銷比例,認可自己負擔剩餘的額度,否則,我還是建議買一份的。

三、重疾險

重疾險是被很多人誤解的一個險種,包括被很多業務員誤解。重疾險是一位南非的醫生髮明的,而這位醫生靈感的來源,並不是眼睜睜看著一個本來能治好的病人因為沒錢而放棄治療,而是眼睜睜看著一個心臟移植手術已經成功了的母親病人,卻不得不為了她的孩子,在休養期間出來工作打拼,而致使昂貴的治療前功盡棄。要知道,在當時心臟移植手術的難度是非常巨大的。於是這位醫生感慨:我救的了她的命,卻救不了她的生活。

很多人,只會想到治療會花多少錢,住院會花多少錢,卻極少有人會算,我生活每年花多少錢,這筆錢來源於哪。這筆錢是來源於你健康的情況下,通過工作所換取的工資。健康沒了,工作就沒了,工資就沒了,生活還有麼?

疾病放一放,假設我們沒有發生重疾,就是單純的失業了,在你一直沒有新的收入之前,你的存款,是否可以維持你的生活,夠維持多久,仔細想一下。

所以,重疾險,最大的作用,是保障我們生活中的財務,而不單純是醫院裡的花銷。

當然,也有一些人可以不買重疾險,比如即便我躺病床了,我的收入依然不受影響的人;比如老子的存款積蓄夠維持下半生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完全不認為自己會得重疾的人。

四、意外險

磕碰的小事,花不了多少錢,不用討論。這裡提的意外險,主要是指殘疾風險。跟重疾一樣,如果發生了殘疾,是否還有收入來源?如果沒有,請買一份。這樣可以確保一旦發生殘疾,依然有收入覆蓋家庭開銷。否則非但不能給家裡帶來收入,還要躺在床上成為家人的負擔。


每個人對風險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自身發生風險的概率,擔心程度也不一樣。上面是本人作為保險經紀人的角度,對各險種的一個簡單論述,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如果覺得既認可,又擔心,可以找我配置;覺得不認可,但擔心,可以找讓你認可的別人配置。覺得認可,但不擔心,可以暫不配置,擔心時再配置。覺得既不認可,也不擔心,那。。。那你還能看完,你是有多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