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子女孝順,老人卻選擇住養老院,究竟為哪般?老人:我想明白了


子女孝順,老人卻選擇住養老院,究竟為哪般?老人:我想明白了

【1】不想麻煩孩子,老人自己一個人過

文大爺有三個兒子,早已成家,後來陸陸續續有了孫子。退休在家也沒什麼事兒,和老伴兒一起,挨個把孫子都拉扯大,照著他們的話說:這輩子的任務算是完成了。

文大爺性格挺開朗,平時跟老街坊、老鄰居一塊兒走街串巷、遛彎兒的,人緣特好。2010年,在他70歲那年,老伴兒因病過世了,剩下他一個人獨居生活。

文大爺跟老伴兒一起走過四十多年。老伴兒的離去,對他的打擊特別大。老伴兒剛走的那幾年,文大爺一直把自己“封閉”著,誰也不願意見,兒孫們過來看望的時候也少言寡語。

子女孝順,老人卻選擇住養老院,究竟為哪般?老人:我想明白了

三個兒子一開始商量,挨個接老人過去住,文大爺不樂意,不想麻煩孩子。孩子們也不好拂了老人的意思,只能隔三差五的回來陪著老人吃吃飯、聊聊天。

平時一塊兒遛彎的老夥計們都特別體諒文大爺,經常勸他想開點兒:人到了歲數都是看“天命”,一輩子怎麼過都是過,自己能想開,比什麼都強。

話雖這麼說,道理也都明白,但是真到事兒上,真正能想開的有幾個?只能靠時間慢慢消解。

住樓上的老蘇是文大爺關係特別好的一個老朋友,自打房子蓋成之後兩家就做了鄰居,前前後後三十多年了,平時啥活動都是一塊兒。

老蘇也是個心眼特實誠的人。文大爺老伴兒走之後,老蘇勸過文大爺好多次:有仨兒子呢擔心啥?要不就跟著他們,要不就讓他們過來陪陪你。有時候見到文大爺的兒子,老蘇也經常叮囑他們:你們也別總讓你爸一個人過,多抽時間來陪陪他……

文大爺打心眼裡是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他也體諒孩子,誰家裡還沒有點自己的事兒?

【2】老了,需求到底是什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上的小毛病越來越多,時不時鬧一下,特別折騰人。2017年那一年,對於文大爺來講真是“流年不利”。剛過了春節就開始鬧病,一年光住院就住了兩回,沒消停過。

這一年,身體上的問題對文大爺觸動特別大。

回想起老伴兒走的這些年,老鄰居的勸解、兒子們的探望,其實都疏解不了感情上的問題。老伴兒在的時候,有個什麼事兒,起碼身邊有個人還能及時相互伸把手。自己一個人生活,天天要兒子來陪護不現實;僱個保姆,自己又不習慣。這歲數,萬一有點大事兒,喊人都來不及。

子女孝順,老人卻選擇住養老院,究竟為哪般?老人:我想明白了

老伴兒走後,文大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兒,就是擦擦老伴兒的照片,生怕落了灰。拿著照片看上半天,腦子裡回想回想之前一起生活的片段。現在自己這種生活狀態,是老伴兒願意“看”到的麼?這個問題,文大爺問過自己無數遍……

文大爺跟老蘇聊起過這事兒,老蘇給出的意見是:還得靠兒子,再親也不如自己的孩子親,再說了,還不止一個,倒著來唄。

文大爺很能理解這種建議,畢竟他們那一輩子的人思想觀念上,“養兒防老”根深蒂固。之所以讓他糾結的,其實還是“麻煩”——不想給孩子們找麻煩。但老夥計那句話說的是對的:“一輩子怎麼過都是過,自己能想開,比什麼都強”。

仨兒子都對自己不錯,自己不願意跟過去是自己的選擇。雖說是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但也給孩子們帶來不少麻煩——隔三差五都得來回跑,有事沒事都得電話問候一下,生怕不在身邊有什麼事兒。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歲數了,不再圖什麼掙錢了,無非就是兩方面的需求:精神上的,身體上的。有人能在一塊兒解解悶,有病了能及時治,雖說“天命”,最終還是要看自己。自己一個人獨守空房,雖然捨不得離開,但對自己晚年生活的益處是什麼?還是僅僅有個居所?

【3】自己對自己負責

漸漸的,文大爺有了想法。

有一天,文大爺把三個兒子都叫過來了,把自己的想法跟仨孩子說了一下:

“我打算住到養老院去。

我不想離開這個家,你媽走之後,我覺得特別的空。這裡是我跟你媽一塊兒生活半輩子的地方,你們從小也在這裡長大。讓我離開,特別捨不得。

但這段時間,尤其是今年,我一直琢磨,這種日子是不是我真想過的,或者說是不是我真該這麼過?

平時有老鄰居們在,約上一塊兒溜溜彎兒,但是保不齊誰家有個什麼事兒,鬧不好就找不到人。今年我這身體問題又比較多,身邊離不了人,還得來回折騰你們。這種情況,今後肯定越來越多。

我想住養老院,一個是那兒跟我歲數差不多的人多,平時都在一塊兒,想聊天就聊天。另一個,起碼有人照護,大事小情都有人,不耽誤事兒。

我就想跟你們商量一下,看這樣行不行。”

聽到文大爺的想法,三個兒子商量了一下,最後老大代表幾個兄弟表了個態:

“爸,我們的意見是,全隨著您的想法。您說想住養老院,我們不反對,只要您覺得好,怎麼都行。

另外一個,您別提什麼麻煩不麻煩。我媽是走了好些年了,我們心裡也一直過不去這個坎兒。就算我媽還在、你們身邊都有人能相互照應,我們做兒子的,該照顧你們的一定會照顧。

說到住養老院,我們都知道也是為我們考慮。爸,這一點上,我們哥幾個特別感激您!但還是那句話,您的選擇我們完全尊重,住的不適應,我們伺候您!

您有這個決定,什麼事兒也別操心,我們來安排”。

聽到孩子們的意見,文大爺心理踏實了許多。

在孩子們幫著收拾東西的時候,文大爺特別提醒:“把你媽媽的照片,幫我裝好帶上……”

【4】老人需求的滿足,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對於很多老人,傳統觀念中都是“養兒防老”。而現實中,也確實發生過很多養兒“防不了老”的事情。對於老年人來講,把自己晚年生活託付給誰,是一個值得去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子女孝順,老人卻選擇住養老院,究竟為哪般?老人:我想明白了

我們無法規避各種現實情況,例如,子女沒時間、子女不孝順、甚至沒有子女。說白了,“養老”這個大問題,解決的出發點,是要看老人到底需要什麼,老人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家家情況各不同。拿文大爺來舉例:

孩子不少,也都不錯,但他自己並不願意跟著孩子過,如果依靠兒子,無非就是讓孩子們多跑跑,而自己心裡又不落意,事情就變得很“擰巴”。最終,為自己和孩子雙方考慮,文大爺給出自己的解決辦法。

也有很多家庭,孩子挺多,老人想依靠卻沒有人願意管,這種情況讓老人更難。

所以,是否住養老院、還是僱個保姆、還是就託付給子女,都不是根本,這些都是形式上的事情。核心問題,是要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解決辦法,這一點,特別重要。

更希望的是,每一位老年人,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