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女將堅守“防疫關” ——川煤芙蓉集團抗疫志願者劉桂英的故事

連日來,在長寧“6•17”地震白皎過渡安置點,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一位身穿防護服的志願“消毒員”,她揹著裝滿消毒液的噴霧器,穿梭在安置點的各個角落噴灑消毒藥水,為受災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這名“消毒員”名叫劉桂英,今年47歲,是川煤芙蓉集團原白皎煤礦職工家屬。長寧“6•17”地震後,她聽說白皎過渡安置點需要值守人員,便報名參加,和另外3名值守人員負責安置點的環境衛生、安全值守和後勤服務,為安置點的平安和諧、整潔有序作出了積極貢獻。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安置點實行封閉管理後,她又主動請纓,承擔起安置點公共區域消毒、人員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等工作。

“現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家不要串門,不要在外面聚在一起擺‘龍門陣’,有發熱等情況立即向社區反映……” 2月25日下午,劉桂英和往常一樣,在安置點掘進大樓的院壩提醒所有住戶。據劉桂英介紹,現在安置點還有100餘戶、270多人居住,這些都是地震的受災群眾,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自我防護的意識不強。安置點的防疫不容小覷,做好疫情宣傳是當務之急,不能有絲毫懈怠,為此,每天她都挨家挨戶宣傳防疫知識,勸說大家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同時,每天還逐戶摸排,積極參與安置點檢測點的值守工作,嚴格排查登記出入人員,對出入群眾測量體溫。

住在安置點的蔡華銀說,劉桂英是個熱心人,白皎煤礦未關閉的時候,她在礦上開餐廳,對困難的職工都很好,有時候還免費為他們提供飯菜。安置點設立以後,為了方便工作,她又搬到安置點與我們住在一起,特別是疫情發生後,劉桂英及時學習防護知識,耐心細緻地給大家講解,讓我們增強防範意識,現在大家都很支持配合她的工作。

“陳嬢嬢,您今天要的蔬菜和水果買來了,我放在門口了,麻煩您自取一下。”對安置點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劉桂英主動當起了“代購員”,每天晚上9:00前統計他們需要代購的物資,第二天上午便出去購買,幫助老人們解決生活所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鄰里相幫”的美德。

“別小看安置點只有100餘戶,他們沒有單獨的衛生間,必須要做好消毒。” 劉桂英說,安置點由以前白皎煤礦掘進和採煤大樓改造而成,修建的時候每家每戶沒有設置獨立的衛生間,還有很多衛生死角,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確保環境衛生,劉桂英主動請纓,向物業公司申請負責安置點的消毒工作,物業公司得知後十分支持劉桂英,向她提供消毒藥水和防護物資,經過專業人員的指導後,從1月28日起,劉桂英便開始每天奔波於安置點的各個角落。

每天早上8:00左右,劉桂英開始配製消毒藥水,然後背起重達40斤的噴霧器,對兩棟樓的樓梯過道、欄杆、盥洗間、廁所、垃圾桶等公共區域進行噴藥殺菌,做完所有的消毒工作後,已經是上午11:00左右。住在安置點的群眾看見劉桂英每天定時噴灑消毒藥水,都十分敬佩。

“我和很多堅守在一線的醫生、護士比起來,做的不算什麼。我也是礦區人,疫情面前,應該為大家做點事情。”在劉桂英看來,她所做的只是普通事而已。

(文/楊培 作者單位:川煤芙蓉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