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隨著趕馬人的一鞭子下去,兩輛馬車分向東西,拴在馬車之間的商鞅被裂成了兩段......

站在城樓上看著這一幕的秦惠王心中有著百般滋味。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車裂商鞅

商鞅,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變法名臣。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他所主持的變法讓秦國由弱變強,一度躋身七雄之首。

秦惠王繼位後為何處死商鞅?

原因有二:

1.變法的內容大肆侵害了王公貴族們的權利,孝公一死,他們便把矛頭對準了沒有大哥保護的商鞅。向剛繼位的惠王誣陷商鞅謀反,惠王為了緩和矛盾只得處死商鞅。

2.秦孝公支持商鞅的變法,也明知日後他會成為眾矢之的,但卻並沒有對他採取任何的保護措施,以至於惠王繼位後商鞅被輕易的抓住並處死。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秦惠文王畫像

商鞅之死產生了那些後果呢?

商鞅生前的位高權重,讓無數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的志士看到了希望,原來只要動動嘴就可以出人頭地。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商鞅的成績刺激了士人的興起。

商鞅被處死不久,經過大錐刺股努力學成的蘇秦來了,見到秦惠王就是一通說辭,大概意思就是聽我的能如何如何兼併六國。哪成想惠王剛剛車裂了商鞅,餘氣未消,恨極了這些耍嘴皮子的說客,只丟給蘇秦一個“滾”字。蘇秦一氣之下改道六國,遊說合縱。

商鞅被處死的事情慢慢被人們淡忘,但從惠王拒絕蘇秦一事上就可以看出,這時的秦國已經開始討厭說客士人,這就為日後吞併六國做好了鋪墊。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蘇秦遊說

說客,也叫辯士,是五種士人中的一種,另外還有智士、方士、勇士、力士四種。在戰國時代,文化層面百家爭鳴,士人方面更是雨後春筍,有權有錢的官僚大夫貴族們順勢廣納賢才,招為己用。

秦國知道士人會帶來很大的麻煩,雖未明令禁止,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再看這時的其他六國,養士之風大肆盛行,如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戰國四大公子每人都養著少則幾百,多則數千的門客(士人)。那個時代,如果不養個百八十個的士人估計都不好意思出門。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戰國四君子

‘養士’給六國埋下了哪些隱患呢?

【1】貴族士大夫們擁有了智囊團,即使沒有反叛之心,也很難不被君主懷疑。無形中製造了國內矛盾。

正如魏無忌,在魏國走向衰落之時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門下養士上千人為國所用,曾兩度成功抵禦強秦的進犯。名聲大震的魏無忌引起了魏安釐王的不滿和猜忌,加上秦國用了一招離間計,魏王取了他的兵權,魏國自此再度轉衰。

【2】養士之風盛行,士人胡竄亂跳,今天在楚國,明天到齊國,看似不經意的人員流動,實際上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正如蘇秦,促成合縱聯盟後返回趙國,不成想秦國勾結齊、魏攻打了趙國。而後蘇秦為了整垮齊國,來到燕國睡了皇太后,又跑到了齊國避難,給燕、齊兩國拉下仇恨,讓燕國替自己報復齊國。自毀合縱聯盟不說,更是給秦國創造了坐收漁利的機會。

【3】民間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去當了士人,雖然沒有了帶頭鬧事者,但是也嚴重影響到了民間社會的發展速度,導致國力衰弱。

正如魏國,本身地理位置就不好,處在他國夾縫之中,辛辛苦苦的經營也頗具成效。但戰國中後期因為缺少明智君主同時遭受到養士之風的洗禮,大批人才流向周邊國家,範睢、公孫衍都是從魏國走出去的,間接導致了魏國的一度衰弱。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養士之風

秦國獨樹一幟

商鞅雖死,法制猶在。在商鞅變法的蒙蔭和影響之下,秦國得以快速發展,並著重發展軍事實力,注重本籍武將培養。在六國爭相養士的同時,秦國先後拒絕了以蘇秦為首的大批辯士、智士。

但當六國合縱聯盟達成,秦惠王不得已接受了說客蘇秦的建議,仰仗著強大的軍事威懾力和連橫策略,屢次瓦解合縱聯盟。經過惠王、武王兩代努力,蠶食三晉,席捲荊楚,已初露一統端倪。

從秦惠文王車裂商鞅,到嬴政一統天下的一百多年中,秦國先後培養啟用了大批優秀名將,諸如樗裡疾、司馬錯、蒙驁、王翦、白起、王賁、蒙恬等人。這是其他注重養士之風的六國所無法匹敵的。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秦軍敗敵

六國的成千上萬士人中,難免魚龍混雜,反觀秦國,只用了極少數的精品士人,秦惠王用了張儀,秦昭王用了範睢,嬴政用了李斯,僅此而已。

直到嬴政掌權時,在朝臣的建議下,還一度下了逐客令,驅逐所有外籍客卿。雖然最後李斯用一封聲情並茂、血淚混含的書信,讓嬴政收回了逐客令。但足以見秦國還是一如既往的對這些士人確實沒什麼好感。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李斯畫像

大秦一統

在商鞅的影響之下,六國重士人、重權謀,秦國重發展、重武力,慢慢形成了秦強而六國弱的局面。所以說,從商鞅被處死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大秦會一統六國。

當秦國大軍打到城下的時候,士人開始四散奔逃,這時六國君主或許才意識到自己選錯了方向,但為時晚矣。

從公元前230年攻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秦國用了十年時間,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徹底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五百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諸侯國的四方割據和大秦的一統六國都不是偶然,是一次次的選擇讓他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以人比國,到了哪山唱哪歌才是明智之舉,正所謂亂世從武,盛世從文。群雄割據的年代裡,必然是兵強馬壯者為王,當然秦國一味重武的作風也是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秦王處決商鞅的那一刻,六國被橫掃的命運就已註定

圖文|震言

《史記》.司馬遷

《漢書》.班固

《資治通鑑》.司馬光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