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劉備的武功究竟是個什麼水平?

半卷清詞87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記得遊戲《霸王的大陸》上,劉備的武力是70多,還算可以吧,不高不低。

一般認為,劉備確實是有武功的。

網上有個哥們說的很搞笑。

劉備身高臂長,雙手垂下能夠到膝蓋,放到今天絕對都是臂展超長的籃球悍將,當然會有武功了。

其實,劉備和曹操、孫權還是有區別的。

孫權基本沒有武功,應該他沒有親自打過江山,是他老哥孫策和老爸孫堅打下來的。

孫權打過仗,但基本都是打著大軍做做指揮。

曹操武功可能高一些,因為曹操最初只有一千多人,算是中級軍官,也是有可能親自作戰的,不是單純的指揮。

而劉皇叔就更厲害了。皇叔是草根騎兵,帶著涿郡幾百民兵和黃巾賊拼命好幾年,身經百戰,這才起家。

這玩意都是真刀真槍的硬來。

你說手下就幾百人,你不會騎馬射箭豈不是尋死,最起碼你得有自衛能力,不然小命都保不住,還打江山呢。

歷史上,劉備幾乎始終都是在第一線的。

比如

“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看看,突然遇到黃巾賊,劉備是親自攻擊打敗強盜,保護欽差的,這肯定是有武功啊。

“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牛不牛,劉備根本不怕親自作戰。

其實,劉備在劉表麾下感嘆,長時間不騎馬,兩邊腿上的贅肉都生出來了。

可見,劉備年輕時候絕對是馬背上的將軍,天天騎馬當做家常便飯。

而且,歷史上劉備多次帶著幾個下屬騎馬裸奔。

大家不要小瞧逃命,一路上也是要廝殺的。為什麼很多人逃不掉,劉備能逃得掉?

最起碼劉備是有些功夫的,至少可以自衛。

個人覺得,劉備武功大體和孫策差不多。

孫策遇刺的時候,一箭射倒了1個刺客,但對付不了另外2個,被暗箭射中。

即便如此,孫策還是有一些武功的,畢竟一擊殺死一個刺客,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

劉備武功應該不亞於孫策,比普通軍人要厲害一些。

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最初將督郵打的半身不遂的就是劉備。

督郵帶著一群部下來,被劉備1個人就搞定了,還綁起來抽打。

就算打群架,劉皇叔也是不怕的。


薩沙


手擎雌雄雙股劍,勇鬥包頭呂奉先,劉備乃是一名被忽略了的高手!

眾所周知,劉備作為我們中國膾炙人口的一位歷史和文學人物,他在《三國演義》裡面形象被一次又一次的搬上了戲曲舞臺和電視電影。其在裡面的形象也大都是需要別人保護的那一類。

但我們都知道文學形象並不能作為真實歷史來認知,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劉備的武功究竟是個什麼水平呢?當然了,所謂“武功”分兩種。一是個人武藝,二是行軍打仗,咱們一個一個來講!

作為個人的劉備

先談談劉備的個人形象,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過膝蓋,眼睛的移動幅度可以看到耳朵,就光這個身材和眼神,那是完全符合練武的需要,用四個字形容,是

"眼疾手快"

再者劉備早年曾經拜戰將盧植作為習武的老師,所有兵書兵法,排兵佈陣一定不會陌生。

再說到劉備本身所具備的俠氣,史書記載:“劉備好拳勇,喜結交豪俠,不甚樂讀書。”

舉一個例子,辛棄疾詞中"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借用的正是劉備的典故。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許氾向劉備抱怨陳登接見他的時候很冷淡,一個人睡在床上,還叫他睡下床。

劉備不屑的回答到:現在國家大亂,你作為國士,不詢問國計,反倒求田問舍,要我是陳登,一準攆你出去。

從這件事,就可窺見劉備身上所具有的擔負天下的傲氣,這樣的劉備與《三國演義》裡只會哭哭啼啼的劉備有很大的不同

沒點水平,怎麼當大哥?

作為軍隊統帥的劉備

和電視形象不一樣的是,劉備和兩兄弟平定黃巾之亂的時候,正值二十三歲,可以說是風華正茂,少年英雄,在鎮壓張純的戰鬥裡也取得驕人的戰績。

不過之後的劉備可就屬於屢戰屢敗而屢敗屢戰了,以至於被打到唯有靠不斷的投靠別人才能生活的程度,在一段時間內,劉備投靠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地方軍閥,劉備自己感慨說,日子過得這麼快,我什麼都沒辦到,真的是悲哀呀!

“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爾!”

雖然劉備有那麼多敗績,但並不能單單以此評價劉備,因為歷史上劉邦,曾國藩也是失敗過不少,但這並沒有影響歷史對於他們赫赫武功的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建安七年,劉備曾經和夏侯惇,李典,于禁這幫曹操麾下的猛將交過手,通過偽退,設伏兵,將這三人打敗,並逼退了三人的軍隊。

從這一場戰來看,劉備以一人之智謀打敗了三位名將,確實難能可貴了。

之後的無論是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等等,雖然有軍師諸葛亮,麾下五虎將的大力協助,可劉備始終居於一個負責協調各方,統籌全局的地位,他要是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沒有寬廣的心胸,會指揮好手底下這麼多名將嗎?

沒點兒水平,怎麼當主公?

所以,對於劉備的武功的評價不應該由於文學作品的刻畫而忽視了真實歷史,也不應該由於個人的喜惡而建構出來一個孱弱而老是被欺負的人。

要是客觀的評定劉備的武功的話,我認為他應該能夠進入三國武將排名的前一百,甚至有望衝擊前五十。


白話歷史君


西蜀先主劉備,開國之君,馬上皇帝。

劉備好拳勇,喜結交豪俠,不甚樂讀書。史書載劉備襲殺車胄,怒鞭督郵。曾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巜三國演義》上三英戰呂布,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那呂布非同小可,弓馬嫻熟,膂力過人,號為飛將。劉備何等聰明,如若武功一般,豈敢手擎雌雄雙股劍,與當世第一猛將呂布混戰在一起。

民間傳說中的“一龍分二虎”的故事,越發證明了劉備的武功不亞於關(羽)張(飛)。

說得是涿郡張飛,懸肉於井內,井口以千斤石板覆蓋。河東解人(今山西運城)關羽,在解縣殺人,亡命奔涿郡。於此地推車賣綠豆,口渴掀井口石板汲水,見石板背面有字:“掀得此石板,豬肉與一片。”關羽喝足水,手提豬肉一片兒放車上,趕往集市。張飛掀開石板,見豬肉少了。詢問井之四鄰,說見一紅臉大漢把肉提走,推車去集市了。張飛怒目圓睜,急忙奔赴集市。見關羽面前擺放綠豆,肉還在車上。張飛自知理虧,不好明要。又見關羽單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威風凜凜,氣場十足!於是有心結交,遂上前假做買豆,把綠豆放在左手掌心,右手用拇指用力碾為齏粉。張飛說:“你的豆子發黴了,輕輕一按就碎了!”關羽見張飛存心找茬,二話沒說,跟張飛拳腳相加打了起來!

雖然集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但二位虎將打得天翻地覆,難解難分,沒人拉得開。適逢劉備販賣席履,推車自此路過。見二人勇猛無敵,劉備雖然織蓆販履,但胸懷宏圖大志,遇此等豪俠英雄,豈肯放過!於是放下車子,站在關張二人中間,雙手同時用力向外一撥,硬生生二人各倒退三步。這就是傳說中著名的“一龍分二虎”!所以說劉備的武功,較之關張並不遜色。只是後來做了領導,操控於幕後,上前線的機會就少了,自然劉備武功也就不顯山露水了。





鴻逸平沙


既然是說的歷史上,那《三國演義》就當不得真了。

真實歷史上,劉備的武力,大致屬於三國時期的二流武將。

首先,劉備能夠上馬作戰,這點是肯定的。

《三國志》: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毋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
《典略》:“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這些記載都說明劉備開始是領兵打仗出身,並以軍功得以晉升。

事實上,劉備出山不久,就遭遇過一場大敗仗,在戰場上靠裝死才得以保命。

《典略》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劉備被殺到靠裝死才僥倖活命,這也說明劉備是需要親自上陣的。

演義中劉備拿雙股劍,是羅貫中的說法,劍是基本武器,練過武的基本都會。劉備開始是領兵打仗的軍官,必然需要精通武藝,至於用劍,劉備肯定也會用。

明朝嘉靖時期的何良臣在《陣紀》裡有這樣一句話:“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

說明劉備確實精通劍術,不過上馬作戰,單薄的劍顯然不是合適的武器,難以破甲,羅貫中為了配合關張二人的兵器,給劉備造了雙股劍。

劉備的實力

鞭打督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演義裡說是張飛為劉備出氣所為,實則是羅貫中的移花接木,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正是劉備自己。

年輕時的劉備,是個暴脾氣,拜見督郵吃了閉門羹,直接進去一頓皮鞭,隨後棄官而逃,這簡直顛覆了劉備老好人的形象,這還是那個三顧茅廬吃閉門羹如家常菜的劉備嗎?

其實,這也符合劉備武將的性格。

楊奉、韓暹是記載中首先死於劉備手下有名有姓的武將。他們先是白波賊,隨後投靠李傕郭汜,長安之亂後又成為官軍,之後在袁術、呂布等諸侯間遊走,最終被劉備所殺。

《三國志 先主傳》: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

還有曹操的手下:車胄。車胄在遊戲中武力值頗高,算得上一名二流將領,在徐州刺史任上被劉備所殺。

《三國志 先主傳》: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

三國裡有個蔡陽,是曹操部將,實力雖算不上太強,也是個有名號的人物。演義裡蔡陽是關羽過五關的刀下亡魂,實際上,蔡陽是死於劉備手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

《三國志·先主傳》:(袁)紹遣先主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

《華陽國志》:曹公使將蔡楊擊之。先主謂曰:“吾勢雖不便,汝等百萬來,未如吾何;盡斬之。

在以上這些時期,劉備還沒有起勢,力量弱小,在荊州之前,劉備打仗都是親自帶兵上前線乃至親自殺敵,這需要武力作為基礎保證。

到了荊州之後,劉備逐漸發跡,不再需要親自上陣殺敵,騎馬也騎得少了,大腿也變粗了,開始吵著要減肥了,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手刃敵將了。


小院之觀


可以肯定的是,劉備是會武功的,而且水平還不差。

首先,漢民族(華夏民族)在兩宋以前,是非常尚武的,因此劉備懂武功不足為奇!

先秦時代,即便是文人也同樣熟習武術。戰國時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六國封相,合縱抗秦,明明是個文官。然而,蘇秦照樣留下“蘇秦背劍”這招武術定式。就連萬世師表的孔子,相傳也是身強體壯、善於射術。所以,兩宋以前的華夏君子,可不單隻會吟詩作對、把玩美玉,他們還會佩劍,懂一定的劍術和武功。

基於這點,我們也能推斷,劉備是懂武功的。而且不光劉備,三國時代的很多文臣,也應該是懂一些武功的,並非完全是文弱書生。

其次,劉備也是從基層打出來的,而且他的同門師兄,就是威震塞北的白馬將軍公孫瓚!

盧植這個人物,也許大家都不太熟悉。其實,他正是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雖然,在三國的許多相關作品中,盧植基本上都是以文臣形象出現。然實際上,他卻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名臣。在東漢末年,盧植是平定黃巾軍的重要將領,大破張角,並且還曾兩度平定蠻亂。

說完劉備的師傅,我們再來看看劉備的師兄公孫瓚,他也是個狠角色!公孫瓚坐鎮漢朝北境時期,素以作戰勇猛,好戰敢戰著稱。每逢遇敵來襲,公孫瓚都會聲疾色厲,像碰到自己仇人般,拼死衝殺,時常從早上一直打到夜深,都不卸甲。因此,烏桓等遊牧民族皆懼怕公孫瓚,時人稱之為白馬將軍。

試想想,擁有如此強悍的師傅和師兄,劉備的武功能差到哪去。再回頭看看劉備的履歷,在鎮壓黃巾起義期間,劉備自己集結了一支人馬,參與平叛,在戰鬥中多次立下戰功,才最終得了個安喜縣縣尉的爵位。可以說,劉備是一步步打出來的草根英雄。因此,在戰場上得到千錘百煉的劉備,武功應該不會差。雖然,劉備的武功比不上關羽、張飛,但比起一般的將領,怕也是要強一些的。



這些歷史要讀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早在鄒靖推薦劉備之前,馬販子蘇雙、張世平給了劉備很多錢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拉起了一支隊伍,然後才是“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劉備的部隊才轉正。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劉備拉攏隊伍幹什麼用?二是蘇雙、張世平為什麼要給劉備錢財?較合理的解釋是,蘇雙、張世平從北方販馬到南方,是暴利生意,但是天下大亂時期,安全也是個問題,劉備就充當他們的保鏢。看關羽張飛。《三國志》記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人,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禦侮”就是保鏢的意思。在遇上劉備之前,關羽是個逃犯,亡命天涯,需要一個落腳之地;張飛是涿郡富戶,加入劉備隊伍的動機、過程不詳。歷史關於劉備個人武力的記載較少,這一點不如孫堅、曹操,孫堅年輕時單人單刀追擊海盜,嚇退幾十人,平黃巾時第一個登上南陽城頭;曹操到丹陽募兵,途中部隊譁變,曹操仗劍殺了十餘人,武力都是很強的。但劉備一生經歷戰鬥無數,很多時候情況異常兇險,劉備當然也是數次死裡逃生,武力水平不會差。


神都河南


說起劉備就會想到桃園三結義,而說到武力呢都會說張飛關羽萬軍之中去上將首級,不會說劉備怎麼厲害,確實劉備和他倆比差不少,但是至少在前期創業階段劉備的武力是完全夠用的。

下面我們分析下:

1.他的武器是雌雄雙股劍,也就是他可以左右開弓,能雙手熟練使用武器的武力再差能差到哪去。

2.年輕時平定黃巾起義是親自衝鋒陷震的。

3.劉備曾經一劍劈開了巨石,所以力量很驚人。

總體說劉備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手無縛雞之力,都是二弟三弟的功勞,至少還是可以防身的😄,而且在三國諸侯中他的武力也是前茅。


As丶安聖基


沒點真本事,也做不了大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