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5000噸核彈當量擊中航母中心爆炸,能不能把航母蒸發掉?

挺好的公民


很遺憾,不能。5000噸級核彈無論在航母哪兒爆炸,都沒法將之蒸發掉,頂多炸散。

二戰中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都在2萬噸左右,二戰以後“十字路口行動”爆炸的兩顆原子彈也有2.3萬噸的數字。相比之下,5000噸算個什麼呢?頂多是個小型化的核武器罷了。

言歸正傳,有沒有船隻被“蒸發”的實際案例呢?有,1946年“十字路口行動”中的一艘登陸艦LSM就被認為是“氣化”了。

“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是二戰後美軍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一次核試驗,分別進行了名為“Able”和“Baker”的兩次核試驗。“Able”是空爆,名為“Gilda”的原子彈爆炸高度158米,“Baker”是水下核爆,名為“Helen of Bikini”的原子彈爆炸深度為水下27米。

美軍為這次核試驗雲集了大量的戰艦、運輸船、登陸艦、潛艇,比如我們熟悉的薩拉託加和獨立號航母、歐根親王號重巡、內華達、紐約、賓夕法尼亞、阿肯色、長門戰列艦等等,全部放在核爆中心範圍內挨炸。

LSM型登陸艦屬於美軍二戰中使用相當普遍的一型多功能輸送艦隻,共生產了3000多艘,僅被日軍通過“神風”擊毀了寥寥幾艘而已。全艦長62米,寬10.5米,滿載排水量1095噸,能承載5輛M4“謝爾曼”或6輛LVT水陸坦克,或者2輛中型坦克加7輛輕型坦克。

當年“十字路口”行動中,正是編號60的LSM登陸艦充當了“Baker”水下核試驗的第一靶艦,同時它也是原子彈的掛載艦和引爆器。2.3萬噸的原子彈被安置在它艦下27米水深處。試驗場地比基尼環礁的平均海床深度為51米,海底為淺沙硬質巖底和珊瑚礁盤。

試驗過後,在官方的調查行動中,沒有再搜尋到LSM-60的任何殘留,因此這艘登陸艦被認定為“氣化”。但有種說法是LSM-60的船隻碎片並不是不存在,而是經過原子彈的打擊和拋灑,無法有效辨認。畢竟當時54艘參演軍艦,其中沉沒的9艘大多在爆心900米內(許多船都接受過第一次的空爆核彈直擊),而這些船隻都保存了相當的結構完好。

在距離排布上,除了最近的LSM-60登陸艦外,被擊沉的艦隻依次下來為:

阿肯色號戰列艦 160米 被掀飛當場沉沒

領航魚號潛艇 332米 失衡艇翻沉沒

薩拉託加號航母 410米 2次核爆未沉 被當做靶艦擊沉

YO-160油輪 480米 傾覆

長門號戰列艦 700米 2次核爆未沉 幾天後因為無損管進水沉沒

鰹魚號潛艇 730米 傾覆

天竺鯛號潛艇 780米 傾覆

浮船塢ARDC-13 1050米 傾覆

歐根親王號重巡 1500米 重創 幾個月後在誇賈林環礁自沉

(再遠的不必寫了,想必超過1500米有些人已經不認為是核爆範圍)

△表面被燒得焦黑的長門號戰列艦,並沒有太大的結構破壞

△410米外被攻擊的的薩拉託加號因為放射沾染太重被自己人擊沉,並不存在“蒸發”。

你看,2.3萬噸原子彈的外部威力並沒有將核爆中心圈範圍內的戰艦們蒸發掉,僅有一艘距離27米的千噸級的登陸艦被“疑似”氣化。如果當量縮減為5000噸,那麼僅相當於此次原子彈試驗約4分之1的威力。

那麼把5000噸級當量的原子彈放到航母甲板上去,這樣總該能把航母“蒸發”了吧?依然難。

一枚原子彈的溫度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原子彈只是個鏈式裂變反應,與太陽那樣的聚變反應有本質區別。太陽表面溫度為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2000萬攝氏度,那些動輒喊出原子彈幾億度的人情何以堪?

這種超高溫一般都是通過模型和公式計算出的,人類沒儀器測量千萬度高溫。不過一般用作氫彈扳機的原子彈溫度在1400萬攝氏度以上,這樣它才能作為氫彈的引爆器,讓氘氚重氫在高溫下產生聚變反應。

核爆僅幾秒鐘時間,溫度就會呈斷崖式下降。在這種超短時間的高溫作用下,鋼鐵可以產生局部的氣化和一定面積的融化,但溫度作用時間太短了,根本不足以讓幾萬噸的航母“蒸發”。鋼鐵的沸點在2700-3000攝氏度,在氣化和融化過程中,原子彈的能量已經衰減並消耗了;我們看到的那個火球,溫度僅1500度上下,剛夠鋼鐵熔點,還沒鍊鋼爐厲害,沸點都沒到談什麼蒸發?

順便拿個對比,我們常見的電弧焊溫度是6000度左右,有的還更高點。乙炔氣焊火焰溫度在3000度上下,在幾秒鐘內它們能對鋼鐵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威力肯定是有,但幾百米的航母對比當量有限的原子彈,它的影響力和規模都相當有限。

△“十字路口”中被衝擊波打爛的“獨立號”航母,這船其實大體沒啥事兒

5000噸級原子彈放在航母甲板上,肯定能在衝擊波和高溫的雙重作用下,將這艘航母撕碎,但不見得能把它“蒸發”,畢竟氣化的條件太苛刻了,一顆小核彈又不是太陽。

還有其它的案例,可以參考參考,比如中國和美國的核試驗:

上圖是美國第一次實彈試驗“三體”中引爆的核彈“小玩意兒”,它的當量為2萬噸,與廣島、長崎核彈,還有比基尼環礁的核彈沒差不多。“小玩意”是鈈彈,“小男孩”是鈾彈,“胖子”是鈈彈。“十字路”的兩枚都是胖子式的鈈彈。

人們本來準備了一個收集核爆鈈的鋼罐,但最終沒使用它,這個鋼罐被當做參照靶掛到了原子彈旁邊,距離為730米。

“小玩意兒”爆炸後,誕生了直徑為200多米的火球,衝擊波將試驗場夷為平地。

但是鋼罐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連建築的鋼筋、木頭都沒有受到什麼性質損壞,只是架子被衝擊波吹塌了。

中國的原子彈爆炸表現的更直觀,原子彈被安放在戈壁中的高塔引爆,下面的支撐體是非常高大的鋼樑。

這顆2萬噸級的原子彈摧毀了周圍的一切,只是摧毀,鋼樑結構被撕碎甚至彎曲,但它依然存在。這點東西比起2-12萬噸級的航母如何?標題那個5000噸級核彈顯然沒法將一艘航母給氣化,也就將之炸碎罷了。

離爆心很近的坦克,雖然被炸得支離破碎,有的還燃起了火焰,可是被“蒸發”的恐怕也就表面的油漆等部分。

稍遠點的還有殲擊機,鋁合金的熔點在600-700度,沸點2000多度;起碼上圖的殲擊機蒙皮是沒啥事兒的,LOGO油漆都沒掉。

那麼就到這裡了,請問那些說航母將在1秒內被氣化的童鞋作何感想呢?


王司徒軍武百科


你是不是想要問500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假如是5000萬噸級的核武器的話,不管是多麼先進的常規武器都會化為灰燼,自然也包括10萬噸級別的超級航母。假如是5000噸級的核彈的話,能不能摧毀航母就另當別論了。5000噸當量的核彈屬於威力較小的核武器,摧毀能力相對較低一些。

在歷史上沒有用核武器打航母的實戰戰績,世界上兩顆用於實戰爆炸的核武器分別是小男孩和胖子,胖子和小男孩都是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因為二戰時期的技術水平不如現在,因此現在5000噸當量的核彈應該能夠達到二戰時期小男孩和胖子的威力。核武器爆炸中心的溫度極高,能夠將碳基生物氣化,還能夠融化掉大理石等堅硬物體。


不過航母也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現代軍艦在建造的時候都會考慮到防核武器這一點,即使是驅逐艦也具備防止核輻射和生化武器的能力。作為世界上最精密的軍艦,航母無論是艦體材料還是內部構造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絕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擊沉的。況且用核武器打航母,真的能不能打中也是一個問題,航母的身邊一般都會跟隨著三艘以上的宙斯盾防空艦。這種艦艇可以構造三層防空網,能夠攔截絕大多數來襲的導彈。


當攜帶核武器的導彈到達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時候,航母戰鬥群就已經做好了攔截的準備。拿美國航母戰鬥群來說,一個美國航母戰鬥群擁有至少500枚標準防空導彈。即使同時面對10枚以上的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襲擊也能夠從容應對。當然也可能會存在一些幸運的導彈,能夠突破了三層防禦護網,真正打到航母身上的。


軍武小咖


原子彈在實戰中並沒有攻擊過海上目標,美國在原子彈試驗時採用國海上引爆的方式,巨大的衝擊力會在海面掀起巨大的海浪,就像發生了海嘯一般,非常驚人。

回到題主提到的問題,5000噸級的原子彈擊採用地爆的方式,擊中航母中心後爆炸,仍不能把航母蒸發掉,只能將航母完全報廢而已。

原因如下:

1克黃色炸藥(TNT)完全爆炸放出的能量為4184焦耳,大家對於焦耳可能沒多少概念,將重量為1公斤的石頭拿起來勻速提到高為1米的桌子上所做的功大概為10焦耳,1噸TNT爆炸放出的能量就為4184MJ能量,5000噸級的原子彈爆炸,放出的能量大約為q=4184MJ*5000=20920000MJ=2.092*10^13焦耳。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航母排水量即是航母的自重,遼寧號航母排水量為6.75萬噸,福特級航母排水量為11.2萬噸,尼米茲級航母排水量為9.15萬噸,俄羅斯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空母艦排水量為6.5萬噸,法國戴高樂號42500噸,遼寧號航母67,500噸,中型航母的排水量為3萬噸到6萬噸,6萬噸以上的排水量稱為大型航母,10萬噸以上航母稱為超大型航母。


假設航母自重為6萬噸,以最普通的鐵為例,.鐵的沸點是2750攝氏度,比熱容C為0.46×10^3J/(kg·℃),即一公斤鐵溫度每升高一攝氏度吸收的熱量為0.46×10^3J,從室溫20℃升高到2750℃,每公斤鐵吸收的熱量為Q'=CmδT=0.46×10^3J/(kg·℃)*1kg*(2750℃-20℃)=1.2558*10^6kJ。

想要把6萬噸的航母蒸發需要的熱量Q=60000*10^3*1.2558*10^6kJ=7.5348*10^16J。

結論

從計算結果上來看蒸發航母所需要的能量Q是遠大於5000噸級的原子彈爆炸所放出的熱量q的,前者比後者大三個數量級以上,其實即使5000萬噸級的原子彈也無法將一艘6萬噸級的航母瞬間氣化的,因為原子彈爆炸放出能量並非全部轉為熱能,還要以衝擊波、光輻射、早期輻射的形式釋放,加之航母所有的鋼鐵並不是擠在一起的,還有很大一部分處於水下。因此利用原子彈摧毀一艘航母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想要蒸發一艘航母絕對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首先要明確一下核彈爆炸所產生的是什麼,也就是他依靠什麼殺傷的。核彈爆炸產生最多的主要是衝擊波,這也是他殺傷有生目標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在產生衝擊波的同時還會產生熱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汙染、光輻射以及核電磁輻射。這其中主要的殺傷方式是衝擊波和熱輻射以及光輻射,最重要的軍事設施所能產生最大破壞的也就是衝擊波了。

說完這裡再來說一下5000噸的的核彈和5000噸當量的核彈有什麼區別?因為核彈爆炸所產生的威力是相同體積TNT爆炸威力的數倍,所以核彈的表示方式都不是多少體積的核彈體積,而是它爆炸所能產生相當於多少數量級TNT的爆炸威力。這裡就按5000噸當量的核彈引爆來討論這個問題。即便是5000噸當量的核彈正中航母的中心,也沒有辦法將航母完全蒸發掉。雖然核彈的威力確實挺大,但相對於以噸為單位的航母來說,還是有些虛。自從二戰時期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之後,再也沒有原子彈應用於實戰中的案例。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當量都為2萬多噸。即便是現在提純技術已經很發達了,5000噸的核彈爆炸所產生的威力也和二戰時期2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爆炸相似。美國向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所產生的威力也沒有說將所到之處全部蒸發。更有傳言說,在原子彈的爆炸中心正下方還有一座木質樓房完好無損,不管這個傳言是真是假,也都證明了原子彈的威力也並沒有大到不可想象。

而且想要蒸發一艘航母,依靠的是熱量而不是衝擊波,依靠衝擊波只能將航母撕碎,並不能將它蒸發。越南核彈在爆炸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熱量,太陽內部所發生的反應是核聚變,核彈爆炸所產生的高溫雖然比不上太陽,但也相差無幾,如果依靠這個溫度的話,是完全可以將航母融化的,可是別忘了還有一個時間,核爆只發生在那麼幾秒鐘之內,在這幾秒鐘之內依靠所釋放的熱量,想將航母完全蒸發,這一點是不太可能的,頂多也就是會有局部的融化。

而在二戰後期,美軍為了研究各種水面艦艇抗核打擊的能力,所進行過一次“十字路口”行動。就是將一些水面艦艇作為靶船放置在核爆中心,引爆核彈,然後觀測水面艦艇所受損的一些情況,來研究水面艦艇是否能夠扛住核爆的攻擊。所參與這次實驗計劃的所有航母都抵擋住了第一次核爆,不知拉回來之後是否還能夠維修重返戰場,但至少說航母的外殼和大體結構並沒有受到損害。這也就是說即便是在核爆中心,航母也不能被完全蒸發掉。


沐風談兵論道


關於核彈對海軍艦艇的打擊效果,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在比基尼環礁做的代號為“十字路口行動”的核試驗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在該行動中,美軍總共進行了兩次核試驗,分別是代號為“Able”的空中核爆和代號為“Baker”的水下核爆,這兩次核試驗都直接使用了大量的軍艦(總計95艘)來檢測核武器在實際使用中的威力,先來看一下代號為“Able”的空爆實驗的相關情況,下圖為“十字路口行動”中的“Able”空中核爆動圖:

▲“Able”空中核爆

此次空中核爆使用了一枚當量為23000噸TNT的核彈,採用B-29轟炸機空投,在原計劃中,核彈是要在“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160米處的高度爆炸的,不過實際中卻偏離了目標650多米,在“吉列姆號”運輸艦的上空爆炸,而“吉列姆號”距離爆心在海平面投影的水平距離只有50米,位置上看可以說就是在爆心附近了。來看下圖,下圖就是在“Able”空爆中各實驗艦艇的位置分佈圖,圖中的標號為32的紅顏色艦艇就是原計劃中的起爆點“內華達號”戰列艦,十字交叉處則是實際的起爆點,標號為5艦艇就是“吉列姆號”運輸艦。

▲“Able”實驗艦艇位置分佈圖

此次的空中核爆實驗中,核彈對海軍艦艇的破壞效果遠低於預期,只造成了5艘艦艇沉沒(2艘驅逐艦、2艘運輸機和1艘輕巡洋艦),剩下的艦艇則是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損害,並沒有提到哪艘軍艦是直接被核彈汽化了的,即使是離爆心最近的“吉列姆號”運輸艦也沒有,只是沉沒,同時,在沉沒的5艘艦艇中,也只有兩艘軍艦是立即沉沒的,分別是“吉列姆號”和“卡萊爾號”運輸艦(上圖中的標號4),另外的兩艘驅逐艦“安德森號”和“林森號”,以及一艘“酒匂號”輕巡洋艦分別是在兩個小時後和次日才沉沒的。所以,23000噸TNT當量的核彈在空爆的情況下,並沒有使爆心附近的軍艦直接汽化。我們接著來看第二次代號為“Baker”的水下核試驗,下面兩張圖就是“Baker”核試驗動圖:

▲“Baker”水下核試驗動圖

此次的水下核試驗使用了一顆當量為21000噸當量的核彈(有種說法是當量為23000噸),在距離水面27米深處引爆,而核彈的正上方就是一艘滿載排水量1100多噸的LSM-60登陸艦,也就是說,如果再考慮軍艦自身的吃水深度的話,這個距離基本上就是緊貼著核彈的,完全可以把這艘LSM-60登陸艦看成是正處於核爆中心,是最符合題目中的要求的,雖然這艘登陸艦不是航母。然後具體的艦艇位置分佈如下圖所示,圖中在十字交叉正中心(爆心)的標號為50的就是LSM-60登陸艦。

▲“Baker”試驗艦艇位置分佈圖

從實驗結果來看,在這次代號“Baker”的水下核爆中,核彈對海軍艦艇的破壞效果要遠大於前一次的空中核爆,參與該實驗的軍艦中總共有10艘沉沒,其中,處於爆心的LSM-60登陸艦在事後沒有找到任何的殘骸,被判定遭到核彈氣化;另外的8艘軍艦在核爆後即時沉沒(包括一艘排水量接近40000噸的“薩拉託加號”航母,標號10),以及一艘“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標號36)因為嚴重受損,在拖行過程中沉沒。不過,

英國海軍的一個報告中卻提到,在其中一艘參與實驗的軍艦甲板上發現了一塊7.6釐米見方的疑似LSM-60登陸艦殘骸的金屬塊。
▲“薩拉託加號”航母

因此,從美國“十字路口行動”中的“Baker”水下核試驗的情況來看,一顆2萬多噸的核彈,是可以把一艘處於爆心、排水量1100多噸的軍艦給蒸發掉的(找不到可辨認殘骸時,可默認被氣化),但是題目中提到的核彈卻只有卻5000噸的TNT當量,並且目標是一艘航母,而航母再小,排水量也是萬噸起步,其中更不乏有10萬噸級排水量的核動力航母,其體量遠遠不是1000多噸的登陸艦能比擬的,所以,別說是隻是一顆5000噸當量的核彈,就算是一顆5萬噸當量的,也不可能把一艘數萬噸排水量航母給蒸發掉,我們別忘了,核爆時釋放出來的可不僅僅只是熱量,還有各種輻射也會分擔掉一部分能量的。


哨兵ZH


5000噸級的原子彈頂多就是個戰術核武器,妄想將萬噸級的航空母艦直接蒸發?核武器雖然釋放的能量雖然遠高於常規炸彈,但這不代表是無窮無盡,更不會出現1顆滅一個航母編隊、1顆讓航母消失這種極端情況。下圖為中國首次核武器試驗爆心,可以看到承載原子彈的塔架雖然嚴重扭曲變形,但並沒有到完全氣化的程度

關於核武器打擊水面艦艇,美國在1946年進行過一個名為“十字路口行動”的核武器試驗,旨在測試核武器對海上作戰艦艇的打擊能力。下圖為參加1946年6月30日Able實驗中的CVL-22“獨立”號航空母艦,距離爆心510米,可以看到艦體出現嚴重變形但是結構完整且沒有沉沒(成功又拖回美國本土),當時爆炸的為2.3萬噸級MK3型原子彈,爆炸高度158米。此次爆炸使用的核武器當量是題目5000噸級的4倍以上,而且“獨立”號是1.2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

還有下圖為CV-3“薩拉託加”號大型航空母艦,同樣是在上述1946年6月30日Able實驗中遭受打擊,當時距離爆心2071米,結果為嚴重受損(引燃艦上燃油)。之後在1946年7月24日Baker實驗中再次遭到-27.5米水下核爆炸,距離爆心410米,結果為沉沒,但是沉沒時艦體也是相對完整的,並沒有出現所謂“氣化”的現象。

事實上,在整個“十字路口行動”中參與實驗的95艘艦船中,只有7月24日Baker實驗中LSM-60登陸艦是無法找到殘骸的,當時該艦剛好在爆心位置。對於LSM-60的去向,一部分人認為是所謂“氣化”,但是更有指向表明該艦是因為巨大的水下爆炸產生的一系列水下效應變成散佈極為廣泛的碎片而非直接消失。而且LSM-60登陸艦的噸位只有1050噸,Baker實驗中使用的MK3型原子彈當量也是2.3萬噸級,與上萬噸的航空母艦和題目中5000噸級原子彈還是有極大差距的。其餘沉沒的戰列艦、巡洋艦等艦艇艦體也都是相對完整,沒有出現直接氣化。下圖為“十字路口行動”中遭受2次核打擊的日本“長門”號戰列艦

很多朋友認為原子彈爆炸中心溫度極高,遠遠高於鋼鐵的氣化溫度。但是有一個問題,核武器爆心溫度雖然達到萬攝氏度以上,但是作用時間極短,持續時間可以用毫秒計算,這麼短的時間不足以讓數萬噸的航空母艦吸收足夠的熱量讓自己直接由固態變為氣態。而且核爆溫度隨著距離會出現大幅度衰減,中心溫度雖然高,5000噸級原子彈的核武器火球直徑只有數十米,覆蓋範圍是在有限,超出火球直徑範圍溫度大幅度下降,也不足以覆蓋整個航空母艦並直接變成氣態。在昇華和所謂“氣化”過程也是吸熱過程,會嚴重消耗熱能,鋼鐵的熔點在2700攝氏度以上,而核武器爆外表面溫度已經衰減到不足2000度,還不如我們常見的氣焊溫度高。

雖然核武器中心溫度極大,但是核武器的殺傷除了光輻射之外還有就是衝擊波,核武器的能量並不都是以熱的形式出現。所以對於核武器特別是小當量的原子彈我們不能將其“神話”,還是正確看待的好。事實上,上述的“十字路口行動”對美軍來說也非常失望,因為整個測試結果並沒有達到美國的預期,最開始美國認為原子彈能夠對大型艦隊予以完全毀滅性打擊,結果大量艦艇倖存。


雛菊西瓜Peterpan


五千噸算戰術核彈,但可以把航母蒸發。但五千噸是個不倫不類的核彈,只打航空母艦太大,打編隊又太小。如果只打航母:用一枚幾百噸級的戰術核彈既可,如果打整個編隊必須用十萬噸以上的戰略核彈。這是理論:如果想用核武器打擊航母,但必須考慮是否能把核彈投送到的問題。整個反導防空驚人的宙斯盾,和航母本身的防禦,會使這個幻想變成0。打擊航空母艦:一,必須幹掉航母護衛艦艇,預警機。二,必須有足夠的量~至少千枚反艦導彈齊發,數百架戰機齊上,就是把其反導系統全部消耗掉,或忙不過來。如果這樣:也不需核武器上陣了,導彈魚雷艇,導彈驅逐艦,戰機,就可以隨意獵殺了。整個航空母艦編隊順間消失


老夫有話說5


歷史小挖客先說結論:會氣化掉一小部分,但僅僅是很小一部分。

5000噸當量的核彈威力有多大呢?不好比較。美國空軍曾經裝備過1500噸的核空對空火箭彈,用於攔截轟炸機,威力半徑如下圖。相比之下,“響尾蛇”導彈的殺傷半徑實在太可憐了。

能不能氣化航母呢?其它諸位的回答,都大量提到海軍的實驗,但情況很不一樣。題主問的是核彈擊中航母中心爆炸。而美國海軍的“十字路口”(如下圖)一次是空中爆炸,一次是水下爆炸,都是模擬整個艦隊面對核彈時情況,能提供參考的只有水下核爆那次離爆心較近的船隻,但能參考的仍然有限。

核彈如果在航母內部的中心爆炸,肯定能氣化一部分。因為核爆炸的中心溫度遠遠超過鋼鐵的熔點和蒸發點。世界第1次核爆在新墨西哥沙漠中,爆心附近的沙石變成了玻璃體,即快速熔化後重新冷卻形成的塊狀。如此高的熔化速度說明溫度非常高。廣島是第2次核爆,爆心附近有些人是永遠消失了,沒找到任何痕跡。

但5000噸當時實在太小了,要氣化的溫度衰減得有非常快,鋼鐵真正被氣化成蒸氣的非常非常少,只能以克來計算。有不少答主提到鐵的沸點是2750度,達到這個溫度,對核彈來說是很輕鬆的,所以結論是會氣化,但只氣化一點點。

那麼航母會怎麼樣呢?不少答主拿出“薩拉託加”號航母遭受核爆後的圖片,但“薩拉託加”實際離得很遠。而題主問的是:核爆在航母中心爆炸。這種情況可以參考戰列艦彈藥庫爆炸的情形!如下圖,戰列艦“巴勒姆”號在傾覆時彈藥庫發生爆炸。

巴勒姆號彈藥庫不超過400發主炮炮彈,算上發射藥,真正能爆炸的炸藥只有幾十噸。內部爆炸的聲勢已經非常驚人,如果是5000噸,那就更加可觀了。不過以艦船的結構特點,一旦斷開後,爆炸能量就只是把殘骸推開,所以最終核彈在航母內部爆炸後,航母最終被炸成幾截,分散沉在相距很遠的地方。

核彈威力是非常恐怖,但也遵從一個基本原則:威力衰減大致和距離的3次方正比。還是以開始我們說的1500噸級的核空對空火箭為例,如上圖。因為部署在本土用來對抗蘇聯轟炸機,引發民眾的擔心。結果據說空軍專門安排了一次真人實彈演習!1枚核火箭在4500米的空中爆炸,而空軍的志願人員站爆心正下方!如下圖,以此來按撫抗議的民眾!所以核彈的殺傷力其實往往沒有普通人想象的那麼大。


歷史小挖客


落在甲板上爆炸?那麼不用百萬噸的大當量,就用廣島的那顆2萬噸的當量-----航母將在爆炸後1秒鐘內被汽化。

水泥都能被原~子~彈的高溫凝結成玻璃,別說是金屬的航母了。不光航母,整個航母戰鬥群會全部完蛋,距離爆心近的被直接汽化,遠點的被衝擊波砸癟或是掀到海底。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時候,幾十米高的鐵塔被汽化,地下出現了一個數十米深的大坑。

第一顆實戰的原子彈在廣島的相生橋上空150米空中爆炸,距離相生橋很遠(沒說多遠)的一個人立刻被汽化,只留下已經成了玻璃表面的水泥臺階上的一個黑印,那是雙腳站立的地方。現在這塊帶印的“玻璃”,已經被日本人收藏起來,放在一個博物館裡。你可以看看《BBC廣島》,看看模擬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威力。


何日人間重逢


沒人敢核攻擊航母,因為航母戰鬥群本身是最大的核攻擊武器群,自身、潛艇、和較大的護航艦都具備發射核彈的能力,你要是先核攻擊它,沒等到呢!它會把它自身帶的核彈都給你打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