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備去世之前為何要說趙雲不可重用,他究竟是怎麼想的?有何特殊原因?

姒莞萱


劉備在三國時期的用人水平不亞於曹操和孫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曹操與孫權,比如說曹操提倡的“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可是如果我問曹操提拔哪一個出身低微的人才,你會發現並沒有。

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全部出自世家大族,荀彧與荀攸出自穎川荀氏,程昱出自在兗州士族,郭嘉出自穎川士族,賈詡出自涼州士族,曹操手下掌握兵權的不是曹氏就是夏侯氏宗親。

孫權手下的張昭、周瑜、魯肅、陸遜無一不是出自世家大族,唯有劉備打著皇親的旗號,行屌絲之實。

三國政權中也唯有蜀漢政權算是草根出身,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等,基本上都是社會低層出身,劉備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一個草根政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

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關羽有勇有謀,不僅武力超群,同時謀略過人,所以關羽是鎮守荊州的主帥,張飛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勇猛有餘,謀略不足,所以張飛沒有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

魏延出身低微,是劉備的部曲,相當於私人財產,但劉備發現了魏延的才能,一路將魏延提拔為與關羽同等地位的漢中太守和鎮遠將軍,如果說唯才是舉,恐怕劉備的力度遠大於曹操,劉備才真正做到了不看出身,只看才能。

諸葛亮富有戰略,精於治國,長於內政,文韜武略俱全,所以劉備將諸葛亮定位於自已的蕭何,所以劉備打仗不帶諸葛亮,讓諸葛亮鎮守後方,足兵足糧,如同劉邦對蕭何的定位一樣,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就是丞相,而諸葛亮確實也起了丞相的作用,這就是劉備的用人,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再比如說法正精於奇謀,但為人睚眥必報,所以劉備只用法正的奇謀,將法正帶在身邊作為首席參謀,而沒有讓法正參與內政,還有許靖,是個大名士,但沒有具體的才能,所以劉備把許靖供奉起來給予高位,而沒有實際權力。

蜀漢政權的每個人都因為自身的優劣,被劉備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這就是劉備的用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對於趙雲,劉備是怎麼用的呢?

趙雲在三國亂世中是被本郡百姓推舉為帶兵首領,最早是跟隨公孫瓚,因為公孫瓚過於殘暴,不是追求仁政的趙雲所期待的,所以在不久之後,趙雲以家兄病逝離開公孫瓚。

趙雲在公孫瓚處結識了同樣投靠公孫瓚的劉備,在為家兄奔喪數年再次出山時,就開始追隨仁義的劉備,一直到趙雲去世,始終追隨劉備,不離不棄,無論劉備是顛沛流離還是四處逃亡,趙雲跟關羽、張飛一樣,始終跟隨劉備,這就是趙雲的忠心,也算是劉備的個人魅力。

正史上的趙雲軍事實力並不突出,但是為人正直,一生追求仁政是整個三國無人可比的。

有幾件事能顯示出趙雲的正直和仁義,第一件是趙雲拒絕了桂陽太守趙範將他的寡嫂樊氏獻給趙雲,趙雲不願意與趙範這樣的投機小人成為親戚;

第二件事是趙雲在劉備拿下成都,準備拿百姓的田產和財物分給自已的將士時,趙雲為了百姓的安寧,以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理由勸諫劉備不要拿百姓的資產,要安撫好百姓,爭取民心,劉備還接收了趙雲的勸諫。

第三件事是趙雲在關羽失荊州被孫權殺害後,勸諫劉備不要發動對孫權的戰爭,要以大局為重,但這次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的勸諫。

對於一個如此重視民心,愛戴百姓的趙雲來說,他算是應驗了自已一生追求仁政的理想,同樣,要不是劉備如此仁義,恐怕也不會引來趙雲的一生跟隨。

趙雲的特長是正直與仁義,還有絕對的忠心,所以劉備把趙雲視為自已的貼身近臣,除了為劉備作戰之外,趙雲在劉備時代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劉備的近臣守護劉備的家小。

長坂坡之戰,劉備只顧自己逃命,是趙雲護送劉備的妻子和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禪安全逃離曹操的追捕,雖然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但在當時重男輕女的社會,趙雲能夠在亂軍之中安全護衛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就已經不容易了。

赤壁之戰後,趙雲同樣是做為劉備的近臣,大部分時間是保護劉備的家小,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夫人時,是趙雲居中守護,劉備率領兵馬進入益州時,還是趙雲守護劉備家小,孫夫人回東吳時,想要帶走劉禪,仍然是趙雲阻攔並再次救了劉禪。

什麼是重用?

重用就是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官職有多高,地位有多高,但一定是絕對的信任。

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劉備的角度來說,建國立業即使事業開創得再大,還是要傳給自已的兒子,也就是劉禪,劉備最重要的親人就是他的兒子劉禪,而這個最重要的親人的安全問題,劉備從頭到尾都交給一個外人來守護,如果不是劉備信任趙雲,也實在沒有其他理由了。

看看曹操你就明白了,兵權全部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為什麼?因為曹操信不過外人,只相信有親戚關係的同族中人,外姓將領即使再有能力,也依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下,回過頭來看劉備,你就會明白,劉備對趙雲這個外姓將領是何其的信任。

將自己老小的性命都交給趙雲守護,這是劉備對趙雲的絕對信任,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趙雲雖然勸阻過劉備,但劉備仍然將趙雲安排二線的位置,劉備在夷陵戰敗,還是趙雲第一個趕到前線救了劉備,這就是信任,雖然有政見不同,但從來不代表劉備不信任趙雲。

劉備這麼信任趙雲,會在臨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嗎?

當然了,重用與信任是有不同含義的,你信任一個人,未必重用他,比如劉備信任糜竺,糜竺是劉備的最大投資人和幕後金主,但由於糜竺能力不突出,劉備只給了和許靖一樣的虛職。

再比如你信任你的家人,但並沒有安排你的家人在你的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有可能是你的家人能力不足,有可能是理念不同,從來不影響信任,便畢竟沒有重用,這就是區別。

從劉備給予趙雲的官職和地位來說,雖然沒有重用,但也沒有輕用,蜀漢政權早期的四大封疆大吏之一就是趙雲,當時關羽鎮守荊州,魏延鎮守漢中,這兩個地方是蜀漢最重要的邊境,也需要安排最重要的人防守,所以關羽和魏延是絕對的重用。

再比如張飛,長期鎮守二線的閬中,相對於關羽和魏延的地位來說,張飛確實稍遜一些,但也並非輕用,而是人盡其才。

而趙雲剛是鎮守東部邊境江州的將領,與張飛算是同等地位,雖然算不上絕對的重用,但並不是輕用,同樣是人盡其才。

劉備這樣的安排,說明本身就對趙雲是既信任又中用,根本就不會在臨死前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話,劉備說不可重用的是馬謖,而不是趙雲。不過劉備說什麼都不重要了,因為諸葛亮執政後,完全是按照他自已的風格和思路來執政,劉備的話,諸葛亮有聽,但並沒有全聽。

比如劉備說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沒聽,劉備說劉禪如果不堪大用,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不敢聽。但劉備是絕對沒有說趙雲不可重用。

從諸葛亮對趙雲的安排來看,諸葛亮對趙雲也是頗為信任和重用,能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擔任疑兵吸引曹魏關中軍主力,這一重任諸葛亮交給了趙雲,而在劉備時代獨當一面,鎮守漢中多年的魏延成了諸葛亮北伐軍的前鋒,這已經是諸葛亮對趙雲的重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