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中近乎崩潰的日本,短短二十年便能重新崛起,靠的是什麼?

不吃甜豆腐腦怪


雖然說美國人朝日本丟了原子彈,但是戰後日本確實是在美國的扶持下才發展崛起的。

實際上關於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其實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就已經大致敲定了。美蘇兩國大致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包括各個國家的歸屬問題等等。

而日本,則被美國當成了日後他們在東亞/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基地。當然了,與日本地位類似的還包括菲律賓,不過日本的價值很快就展現了出來。

1951年,韓戰時期,日本成了美國遠東地區軍事部署的重要節點,大量的武器裝備,軍事人員,作戰物資都途徑日本進入朝鮮半島。這極大的改善了戰後日本國內民不聊生的局面。並且為了早日加入聯合國,日本也應美國要求,派出軍人參加了聯合國軍的行動。

(日本警察預備部隊訓練照)

不久之後,隨著駐日美軍大批調往朝鮮半島,日本抓住機會,以“確保日本國內治安”的理由,成立了75000人的警察部隊,海上保安廳也隨之擴編。而這支75000人的警察部隊,就成為了後來日本自衛隊的前身。

(日本警察預備部隊制服)

藉著這場三年的戰爭,日本完成了重返國際舞臺的目標。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扮演了重要的地位,成為了美軍行動的後方基地,3年時間裡向朝鮮半島運輸了300萬軍人,30萬傷兵,70萬噸作戰物資。

(1952年的日本工廠)

由於東亞地區遠離美國本土,一些軍需物資也直接在日本生產。 雖然日本在二戰中損失慘重,但是畢竟是亞洲地區唯一的工業國家,基礎極好。

20世紀50年代中期,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開始實踐“扶持日本構建美國主導的產業體系,並且以日本為最前線,在遠東對抗蘇聯”這一戰略。

(1954年日本自衛隊成立)

緊隨而來的就是1954年日本自衛隊成立,美國也開始將大量的工業生產任務分擔給日本。由於日本國民人均受教育程度較高,並且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日本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

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發生,美英同盟出現了一些裂痕。新興崛起的美蘇霸權並不希望看到英,法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什麼太重要的角色。於是他們一同打壓了英法,最終迫使英,法,以三國停火,埃及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主權。

此事件之後,法國於1966年退出了北約組織,並與蘇聯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而此時的日本則成為了美國最緊密的盟友。

在軍事上,日本是美國在遠東地區對抗蘇聯最重要的馬前卒。

在經濟上,日本成功的融入了美國主導的西方經濟體系,通過從事中下游產業,讓美國成功地完成了經濟轉型。

在政治上,日本也成為了美式價值觀的宣傳模板。這個國家在二三十年前還是軍國主義國家,但在經過“美國的民主改造”之後,很快就成為了發達國家。

然而雖然表面上看日本似乎無比繁榮,然而畢竟他們只是美國的馬前卒,當美日利益有所衝突的時候,犧牲的也總是日本。

20世紀80年代初,經過近30年的發展日本國內高度發達,在國外也擁有許多資產,此時的日本終於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畢竟馬前卒是不能比主人更強的。

一紙《廣場協議》,就把日本從巔峰打進了深淵。

日本真的崛起了嗎?沒有,畢竟現在的日本,也只是美國的殖民地罷了,他們處處受到美國的控制,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國家主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