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古代突然消失的神祕人物有哪些?

秘之趣聞


在中國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中,卻有許多忽然消失的人物,他們都曾經在正史,野史,甚至傳說中留下濃厚的一筆,但在某個時間點,他們卻憑空消失了,我為大家簡單介紹幾位。



三,老子

老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想來每個中國人都清楚的,道家的開山之主,他的道家學說甚至是中國幾千年來獨創的一種宗教存在。老子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家了,他開創的道法自然的黃老學說不但影響了眾多君王,更是在民間留下道教唯一的國產宗教。

可是在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後,就再也沒有他任何的消息了,而且這件事情是見於正史的,也就是說幾千年前的人們都搞不懂老子為什麼忽然神秘消失了,有說成了仙,有說遇了害。



二,建文帝

大明初期,朱元璋死了,繼位者建文帝朱允炆,這個孫子(朱元璋的)年紀輕輕的一上臺就要清算他那幾位為他鎮守邊疆的藩王叔叔,其中真把燕王朱棣給逼反了,朱棣打著勤王,清君側的旗號一路造反從北打到南,經過四年多的戰爭,朱棣打下了南京城。

可當朱棣滿南京城尋找朱允炆的時候,發現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了,這下麻煩大了。怎麼說朱棣也是篡了自己親侄子的位。這人死了還好說,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一場,眼淚一抹,該登基還登基;這人活著也好說,秘密關押,或者秘密處死都可以。

可這憑空消失了,就有點麻煩了,指不定哪天蹦出來拉起山頭舉起皇帝正宗的旗子,自己的江山怕是坐不穩的。可是無論朱棣窮盡一生的尋找,甚至鄭和下西洋都去海外找了,都沒有個確切的消息。從此,建文帝朱允炆徹底在歷史中消失了,至於後世人們的各種臆想,猜測那又是一番風景了。



一,周昆

這個不多講,應該是消失得最為徹底的一個。簡單的說,一個可能在建國後授大將銜的紅軍高級將領(時任115師參謀長),在一次領餉歸隊途中身帶一半的軍餉不辭而別。

最有意思的是,他既沒有投敵(蔣,汪,日),也沒有回鄉,忽然之間憑空在這個世上消失了,至於建國後組織有沒有尋找,結果如何,給他怎麼定性,一概不清楚。


沉墨I方之城


中國歷史上比較知名的三大“不知所蹤”名人。

張良


漢初三傑,指的就是蕭何,韓信和張良。

這三人當中,蕭何是老死,韓信是被蕭何和呂后殺了,只有張良就像神龍一般的存在,見首不見尾。

張良最為傳奇的事情就是韓國被秦國滅國之後,張良散盡家財招募高手,準備在秦始皇巡視之際,將其擊殺。但是這樣的計劃落空之後,為了防止被追殺,就隱遁到鄉間。

一日就在韓信苦悶的時候,看見眼前石橋上有一位老者,老者三次都把鞋丟在地上,讓韓信撿起。韓信感覺此事有蹊蹺,就依照老人的吩咐做了。老者就將一本書丟給韓信對他說:“讀此則為王著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而那本可以做王者師的書就是《太公兵法》 在《史記》中記載張良後期曾經說過打算棄官像赤松子一樣遨遊虛空,劉邦死後,張良就開始練習辟穀,不再進食,因為呂后曾經得到張良的幫助,心疼張良,讓他吃點,張良沒辦法才吃一點。

隨後,張良就不知所蹤,杳無音信,從歷史上消失了。

有的說他老死家中,有的說是隨黃史公修煉仙術,白日飛昇。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張良的奇遇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從後期張良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張良的確是在修煉道家之術。

那麼張良最後究竟是怎樣?恐怕只有那位黃石公才知道。

老子


對於老子的記述,更加撲朔迷離,關於他的說法很多,比如他在母親的肚子裡待了八十多年才生出來,因此一出來就是老頭,因此被叫做老子。

還有就是說他是道教的祖師,其《道德經》五千言更是道家的理論基礎,因為在道家中也被稱為太上老君,位列三清。在封神榜中甚至還是元始天尊的師兄,由此可見其來頭之大。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從此杳無音訊。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都有猜測,老子這是要去哪?

在《胡化經》中,說老子出了函谷關之後,就變成了釋迦牟尼來度化西方的眾生,也有的說,釋迦牟尼是老子的弟子,因此在古天竺建立的佛教。而佛教的《正誣論》則稱:老子就是佛的弟子,叫做月關童子,也有的叫儒童菩薩。

佛說佛的理,道說道的理,反正就是要佔對方便宜。

建文帝


明朝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孫子,應該說在他當政的時候,一改其祖父朱元璋戾氣跋扈的統治風氣,實行仁政,寬和的對待臣子,使得整個國家的風氣都祥和不少。

因此後世給這位皇帝諡號一個文字。

但是也是因為其祖父殺伐太過,導致這為文皇帝身旁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大將。他的叔叔朱棣就是因為這點,才敢於出兵搶奪自己侄子的江山。

在朱棣打進南京城的時候,看見這金陵城皇宮火光一片,等到第二天再去探查之時,竟然找不到建文帝的屍首。是生是死,這是一個讓朱棣隨後幾十年都睡不著的心病。

那麼這個建文帝究竟是死是活呢?

答案更傾向於——建文帝絕對是出逃了,這從各種史料中的蛛絲馬跡中已經得出結論,但是究竟去了哪?這個就不好說了,死無對證。

嗐,皇圖霸業談笑間,不勝人間一場醉。


歷來現實


我看大家都在講古代,我就講一個近代故事


1980年5月3日,彭加木在內的考察隊進入巴音郭楞的羅布泊進行科學考察。

6月16日,考察隊所攜帶的水、油基本耗盡。

6月17日,司機發現彭加木留下的紙條:“我向東面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時三十。”

隨後6月底到7月初 ,儘管是地毯式搜索並沒有任何結果。那麼彭加木究竟去了哪裡? 關於彭加木失蹤事件,外界眾說紛紜,大致有三:

其一,在沙漠中迷路渴死。這個說法中規中矩,最能被大眾接受。細細思索,倘若真的迷路渴死,在地毯式搜索中豈能有遺漏?

搜索到的乾屍,根據DNA鑑定並非彭加木。然而搜索不到彭加木的屍體,這個說法依舊有待考證。

其二,彭加木的死因與超自然現象有關。這個說法引入了一個生物——外星人。人們傳言:
從1999年開始,羅布泊每年都有飛碟出沒。而彭加木外出尋水,到後來只有左腳腳印,沒有右腳腳印,很可能被外星人帶走,登上了飛碟。

更有“左”的可笑的人誇誇其談,說他並非外出尋水,而是攜帶國家機密叛逃蘇聯,是坐直升飛機走的。

其三,關於彭加木失蹤事件,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雙魚玉佩,頗為玄乎。雙魚玉佩並非其形似雙魚,而是它的由來才得此名。

用一條魚做實驗,由於此玉佩,便出現了鏡像人,另一條魚也出現,但這兩條魚其實是同一個魚。

還有人說彭加木利用雙魚玉佩穿越至漢,甚至是遇樓蘭公主並與其成婚,在異度空間錦衣玉食。有人戲稱,彭加木在異度空間死後便會回到現實,還能改造人們的基因,使得人人延年益壽,長命五百歲。

這個說法只是民間故事了,聽聽就罷了,斷不能當真。穿越只是人們的臆想,沒有科學考證的。


同樣的在現場,我們看到的一個疑點,就是腳印和坐印。在彭加木失蹤的時期內,軍方曾經大規模的搜索過彭加木的屍體,卻毫無屍體的痕跡。

並且在羅布泊這樣一個風沙很大的地方,如果真的有屍體的蹤跡,說實話足印比屍體本身更加難找到。因此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背景下,發現了腳印和坐印,本身就有一定的疑點。

那麼唯一的證人就是科考隊員,他們的口供,是否存在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會有人懷疑是科考隊員的他殺可能性,但是科考隊員本身說的話也是為了圓一個巨大的謊言。

無論是彭加木自身的求生欲,還是毫無證據的現場,在邏輯學的背景下,科考隊員的他殺性還是不大可能的。

縱觀各種說法,都是建立在羅布泊的大背景之下的,而一切的神秘事件還要由雙魚玉佩作為開頭。
其實很久以前的羅布泊還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只是後來由於氣候和人為活動導致羅布泊變成了一個遍地風沙的地方,所以以前的地圖上標記的水源地就消失了。

由於地圖更新的不及時,導致了後來的悲劇。而當時當地發生的核爆炸導致的核輻射,也會使當地的嬰兒出現畸形的情況。

我們也懷疑,其實所謂的雙魚玉佩不過是連體嬰兒的代號,只是當時的醫療水平並沒有這麼高,所以也就導致了一個又一個玄乎的故事的產生。

因此彭加木和雙魚玉佩,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如今的羅布泊,也沒有了那麼多的神秘色彩。我們更加願意相信,歷史只是為了尊重死者,而選擇不將真相公佈出來。

而所謂的因感染病毒而變成殭屍的怪誕說法,倒是還會有其他的隱情。如果將它放在現今的科學背景之下,現在或許還會有其他的真相公佈出來。
因此彭加木的失蹤之謎,受輻射感染死亡或許是最為可靠的回答。無論如何,過去已經成為過去,真正值得我們討論的,還是當時的背景,而彭加木的神秘失蹤,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猜測之下,只會給事件染上更加神秘的面紗。


史之策


孔子說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做為中國道家學派的開山宗師,老子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史記》載老子出關遁世了,可他出關後去哪了呢?史書無載,道教說他去了崑崙山,佛教說他到印度當了佛祖。

老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

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戰國楚簡,其中就有《老子》一書,這證明了老子是戰國之前的人。

但老子倒底是誰?史無定論。

《史記》中記載了老子的三個版本。

第一個,老子是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來,老子看到周朝衰敗了,就要離開。到一個關口,守關的關令尹喜攔住了他。尹喜知道老子的大名,說,再也見不到你了,勉強為世人寫下些話吧。於是,老子寫了《老子》五千言。

第二個,老子就是楚國的老萊子,著書十五篇,與孔子同時。

第三個,孔子死後一百二九十年,周朝太史儋,就是老子。太史儋曾出使秦國,對秦獻公說,當初,周與秦合在一起500年,後又分開了,分開70年後,就會有霸王出世。

最後,司馬遷無奈的說,沒有人知道哪個是真的老子,老子是一個隱士。

這三個版本中,第一個版本最長,故事性也強,大家就習慣了相信第一個版本。

到東漢時,道教興起,道教思想體系源自道家,於是老子順利的成了“太上老君”。成了神仙的老子,經過後人的不斷演繹,故事越來越神奇。

據宋代的《太平廣記》記載:

老子西出關,是要到崑崙山隱居。關令尹喜會佔風,知道有神仙要來,就掃路四十里迎接。

看見老子,知道這就是神仙,於是把老子邀入關中休息。

老子是神仙,知道尹喜命中該得道,於是就順水推舟的留下了。

老子帶著一個僕人叫徐甲,從小就跟著老子,當初說好一天給一百錢,到現在跟了老子快200年了,共計拖欠七百二十萬錢,從來沒給過。

徐甲看老子要到荒無人煙的山上隱居了, 怕自已的辛苦錢沒了,就趕緊找老子要,老子沒錢給。他就找人代寫了幾句話,拿到尹喜那告老子。代寫文字的人不知道徐甲跟了老子200年了,只知道徐甲會得很多錢,就要把女兒嫁給他,徐甲看這人女兒很漂亮,就同意了。

尹喜看了陳辭,很吃驚,就帶徐甲去找老子。

老子責問徐甲:你早就該死了,你知道嗎?我以前僱你,是官小家貧,僱不起人,所以我用《太玄清生符》讓你活到現在。你怎麼能告我呢?我給你說過,到了安息國,我就會用黃金來支付你的工資,你怎麼不能忍耐一下呢?

老子很生氣,命徐甲張開嘴,《太玄清生符》立馬從嘴裡掉了出來,字鮮豔如新,再看徐甲,立成一堆枯骨。

尹喜知道老子能使徐甲復活,趕緊跪下,求老子救活他,並請求讓自已替老子付給他工資。

老子同意了。

但尹喜也沒那麼多錢,最終給了徐甲200萬錢,走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會問:老子拖欠工資還有理了?怎麼全沒有道家風度呢?

老子這其實是在考驗尹喜的仁心,看孺子可教,就收尹喜做了徒弟,教他神仙之道。

臨別時,尹喜讓老師留幾句話,老子寫下了《老子》。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老子為什麼中“老子”呢?春秋聖賢都以姓稱呼,比如:孔子,姓孔名丘;孟子,姓孟,名軻;墨子,姓墨名翟。照這樣,老子該叫李子才對。

還是《太平廣記》的讓載:

老子在周文王時期是守藏史,到周王時期又做了柱下史。世人見他活的久,所以叫他老子。

東漢明帝時期,佛教剛入中國,為了得到中國人的認可,就故意混老子與佛祖為一人。說老子西出關後,入胡地,到印度,化身為佛祖,教化胡人。

《後漢書》載:漢明帝時,楚王劉英晚年喜歡黃老之道,把老子和佛祖供在一起。

後來,西晉道士王浮根據傳說寫了《老子化胡經》,這一時期,沒人反對這一說法。但到了東晉,佛教大盛,道教衰落,佛教徒開始否認佛祖是老子的化身。


三上歷史



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到過這位——唐德宗生母,唐代宗睿真沈皇后。

也就是電視劇裡的沈珍珠(這名字真……)


出身世家,開元末年選入東宮,後被太子李亨賜予兒子廣平王李豫

742年,生皇太孫李適。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來不及跟老公跑路,於是被叛賊囚禁於東都掖庭。

756年,李豫收復洛陽,見到了她,因為要北征長安,於是把她暫時留在洛陽宮中。

758年,史思明又發動反攻,洛陽淪陷。

763年,安史之亂徹底平息,洛陽收復,然後她消失了。史書說“失後所在,莫測存亡。”

764年,成為唐代宗的李豫立李適為太子,並派人尋找她的下落,然而“十餘年寂無所聞”。

779年,唐德宗即位後繼續尋找母親,然而還是一無所獲,反而多了一群冒名頂替的。

805年,唐憲宗繼位後放棄尋找,為其發喪,以厚禮葬之。

唐書 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世為冠族。父易直,秘書監。開元末,以良家子選入東宮,賜太子男廣平王。天寶元年,生德宗皇帝。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諸王、妃、主從幸不及者,多陷於賊,後被拘於東都掖庭。及代宗破賊,收東都,見之,留於宮中,方經略北征,未暇迎歸長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義敗,復收東都,失後所在,莫測存亡。代宗遣使求訪,十餘年寂無所聞。德宗即位,下詔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則事天莫先於嚴父,事地莫盛於尊親。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執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園寢永終。而內朝虛位,闕問安之禮,銜悲內惻,憂戀終歲。思欲歷舟車之路,以聽求音問,而主茲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舊儀,敬崇大號,舉茲禮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訓,上皇太后尊號。" 建中元年十一月,遙尊聖母沈氏為皇太后,陳禮於含元殿庭,如正至之儀。上袞冕出自東序門,立於東方,朝臣班於位,冊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於顧復,禮莫貴於徽號,上以展愛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義,則祖宗之所稟命,臣子之所盡心,尊尊親親,此焉而在。兩漢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稱,厥有舊章。永惟丕烈,敢墜前典,臣名謹上尊號曰皇太后。"帝再拜,歔唏不自勝,左右皆泣下。仍以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候太后問至,昇平公主宜備起居。於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問至,群臣稱賀,既而詐妄。自是詐稱太后者數四,皆不之罪,終貞元之世無聞焉。 德宗敦崇外族,贈太后父易直太師,易直子庫部員外郎介福贈太傅,介福子德州刺史士衡贈太保,易直第二子秘書少監震贈太尉;時沈氏封贈拜爵者百餘人。貞元七年,詔外曾祖隋陝令沈琳贈司徒,追封徐國公,與外祖贈太師易直等立五廟,以琳為始,緣祠廟所須,官給。後無近屬,惟族子房為近,德宗用為金吾將軍,主沈氏之祀。 憲宗即位之年九月,禮儀使奏:"太后沈氏厭代登真,於今二十七載,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極。建中之初,已發明詔,舟車所至,靡不周遍,歲月滋深,迎訪理絕。按晉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後,又俟中壽而服之。今參詳禮例,伏請以大行皇帝啟攢宮日,百官舉哀於肅章門內之正殿,先令有司造禕衣一副,發哀日令內官以禕衣置於幄。自後宮人朝夕上食,先啟告元陵,次告天地宗廟、昭德皇后廟。太皇太后諡冊,造神主,擇日祔於代宗廟。其禕衣備法駕奉迎於元陵祠,復置於代宗皇帝袞衣之右。便以發哀日為國忌。"詔如奏。其年十一月,冊諡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於代宗之室。

新唐書 卷七十七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開元末,以良家子入東宮,太子以賜廣平王,實生德宗。 天寶天寶亂,賊囚後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後所在。代宗立,以德宗為皇太子,詔訪後在亡,不能得。 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後曾祖士衡太保,祖介福太傅,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池飾,以廄馬負載賜其家。易良妻崔入謁,帝易服,召王、韋美人出拜,詔崔勿答。 建中建中元年,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帝供張含元殿,具袞冕,出自左序,立東方,群臣在位,帝再拜奉冊,欷歔感咽,左右皆泣。於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於代。今宜用漢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諮訪,以述宣皇帝孝思意,冀上天降休,靈命允答。須審知皇太后行在,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下。 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後遊。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後。又後嘗削脯哺帝,傷左指,高亦嘗剖瓜傷指。是時宮中無識後者。於是迎還上陽宮,馳以聞。帝喜,群臣皆賀。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帝謂左右:“吾寧受百罔,冀一得真。”於是自謂太后者數矣,及索驗左,皆辭窮,終帝世無聞焉。貞元七年,詔贈外高祖琳為司徒,封徐國公,為立五廟,以琳為始祖,詔族子房為金吾將軍,奉其祀。憲宗憲宗即位,有司建言:“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哀思罔極,建中時,發明詔,遣使者奉迎,凡舟車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請因大行皇帝啟殯,詔群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中人奉廞衣置幄坐,宮中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廟,上太皇太后諡冊,作神主祔代宗廟,備法駕,奉褘衣,納於元陵祠至。”詔曰“可”。

史思明戰績:

時洛陽四面數百里,人相食,州縣為墟。(《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思明於魏州殺三萬人,平地流血數日。(《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

你說她會發生什麼事?


靈聞檔案


老妖補充兩個

1、項羽陣營中神秘的蒲將軍

秦末項羽軍中有一位低調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大將蒲將軍。

看項羽本紀中記載:

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

從這可見這個蒲將軍也是起義軍中的一路諸侯。再往下看關於蒲將軍的記載:

乃遣當陽君(英布)、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

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

記載中可見,項羽破釜沉舟,蒲將軍與英布是他的前鋒,項羽大破章邯秦軍,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項羽坑殺秦軍,也是與英布與蒲將軍商議。

在項羽留在歷史上重要一筆的事蹟上,蒲將軍都有出現。英布作為項羽手下悍將,蒲將軍能時常與其並列,可見也是一位悍勇之人

所以這位蒲將軍對項羽來說是與英布一樣重要與信任的人,英布能列為項羽四大將,最後封王,但是為何蒲將軍在坑秦之後再無音訊。

劉邦統一之後,項羽四大將英布封王,其餘三個也都被抓了出來,唯獨蒲將軍還是毫無音訊。

難道蒲將軍真是張小華筆下穿越過去的“蕭將軍”?

2、十二歲拜相甘羅

甘羅原在呂不韋門下任少庶子。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以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十二歲的甘羅毛遂自薦,請命出使趙國,憑藉自己的口才與計謀讓秦國白得十幾座城邑。回國後被秦王政賜任上卿。

按理說小小年紀就有如此了得的智謀,在秦國之後的朝堂中應當也頗有光彩才對,可是偏偏甘羅如流星般劃過,大放異彩之後史籍中再無音訊。

難道甘羅這一次就用光了智慧,泯然眾人,不再值得記載還是出了其他什麼事故?

3、陰陽家鄒衍

鄒衍提起來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提到陰陽學說與五德終始說估計就明白了。

鄒衍的陰陽五行思想成為後來君權神授的理論框架,陰陽學說在後代的發展中在歷史、文學、建築等等方面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位神奇的人物在燕昭王築黃金臺時,漏了一次面,之後斷斷續續,直到公元前250年燕趙之戰後再無音訊。


妖鬼雜談錄


看過了老子,鬼谷子這些老生常談的故事,我們再來說一個冷門的人物吧。

18歲天才畫家

《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18歲的天才畫家,在18歲的時候就完成了這幅世界名畫。很多人可能不太瞭解王希孟,首先小編帶大家瞭解下為什麼說王希孟是個天才畫家。


提起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腦子裡第一個蹦出來的大約是《清明上河圖》,可《千里江山圖》是絲毫不遜於《清明上河圖》的存在。

宋徽宗於北宋崇寧三年在國子監太學中建立“畫學”,也稱“畫院”,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最高級別的美術學院,每年只錄取三十個人。

王希孟自小的夢想就想成為一個畫家,於是便參加了宮廷畫院的考試。大約是因為年紀太小,並沒有入選。

可宋徽宗覺得這是個可塑之才,於是親自指導他畫畫,冥冥之中的天意,王希孟就這樣成了宋徽宗的關門弟子。

能讓宋徽宗如此傾囊相授的除了自己的兒子以外,只有王希孟了,自身的努力加上宋徽宗的教導,王希孟確實沒有讓眾人失望,僅用了半年時間,就作出了傳世之作——《千里江山圖》

成也徽宗,敗也徽宗

《千里江山圖》全卷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差不多有四層樓高,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2倍多。王希孟在畫這幅時沒有用普通的顏料,而是運用了藍銅礦和孔雀石研磨出的石青和石綠作為主色。使這幅圖的構圖疏密有致,氣勢磅礴。



不過,讓人很詫異的是,王希孟在畫完這幅畫不久以後,便失蹤了,再也找不到有關他的歷史資料,他的下落也成了一個謎團。

關於他的去處,流傳有兩種說法:

  • 一是說王希孟在完成這幅《千里江山圖》後,身體實在是透支的厲害,天妒英才,早早地便要了這個少年的生命。

  • 另一種說法是王希孟見社會腐敗,政局動盪,想要勸誡宋徽宗,因此上呈了一副《千里餓殍圖》惹怒了宋徽宗,於是被賜死。

清代《北宋名畫臻錄》言:“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圖》,上大悅,此時年僅十八。後惡時風,多諫言,無果。奮而成畫,曰《千里餓殍圖》。上怒,遂賜死。死時年不足二十。時下諭賜死王希孟,希孟懇求見《千里江山圖》,上允。當夜,不見所蹤。上甚驚疑之,遂鎖此圖與鐵牢,不得見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蹤,可嘆世人不得而知也。”

還有一種說法是眼見災禍要來臨了,王希孟向皇帝請求最後看一眼自己的《千里江山圖》,可沒成想王希孟這一進去畫室,就如同憑空消失一樣,再沒出來過。

宋徽宗認為王希孟是躲到了畫裡,於是命人將這幅畫關進牢獄裡,可等了許多天也不見人影,便只得作罷。

當然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無論王希孟最終的去處是哪裡,他都將如此驚豔的作品帶給了後人。或許是天妒英才,亦或許他真的是為了這個曠世奇作來人間走了一遭,也永遠的定格在了18歲。


講歷史的倉鼠洋


歷史上有很多名人,會突然消失在史書上甚至野史上,下落不明,比如北宋名妓李師師。

北宋名妓李師師在靖康之恥以後去哪了?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李師師,宋徽宗整天裝扮成客商往她那裡跑,說是微服去的,其實已經天下皆知,期間還留下一段風流韻事。

有一次大才子,著名的詞人周邦彥想見李師師,才子佳人嘛,總是互相吸引,但是李師師說宋徽宗可能會來,結果周邦彥就沒去,誰知道李師師等了半天,趙官家也沒到,於是李師師又約了周邦彥,正當二人對酒當歌,打得火熱的時候,趙官家宋徽宗竟然又來了。

這可把周邦彥嚇壞了。躲又沒地方躲,逃也沒處逃,無奈之下,周邦彥只能藏在床底下。結果這次宋徽宗偷偷嫖妓的事,全都讓周邦彥聽去了。

周邦彥還寫了一首詞,描繪宋徽宗和李師師的對話。你儂我儂,又頗為香豔。

少年遊·並刀如水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師師通過宋徽宗也得到了無上的權勢和財富,以至於宋江想讓宋徽宗招安梁山好漢,竟然還要通過李師師去給宋徽宗捎口信。宋江去找李師師,大家都說是小說,其實歷史上還真有野史記載這件事。所以《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先生安排下這個情節,並非是空穴來風。

後來宋徽宗覺得老這樣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嫖妓,那多沒意思,還會讓人恥笑,於是拉下老臉,竟然把李師師接進了皇宮,還封李師師為瀛國夫人或李明妃,李師師也成了後宮的妃子。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金國開始打北宋,宋徽宗一看,趕緊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甩鍋能力第一流,坑兒子也不在話下。

宋欽宗一上臺,就把李師師趕出宮門,廢為庶人。李師師一看不妙,現在被趕出來,將來說不定被殺,畢竟蠱惑皇帝,荒廢政績,這可不是小罪名。她趕緊把自己的家財都捐了出來,充作軍餉,妄圖通過這種方法保住一命。

當然,也有記載說,李師師的家產不是主動上交的,是被朝廷抄家了。無論怎麼樣,李師師都已經一貧如洗了。況且此時李師師年老色衰,再想重操舊業,也非常困難。

在被趕出皇宮以後,李師師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團。

有人說在靖康之恥以後,她跟著流民跑到了長江以南,躲到了湖南這一塊,由於年老色衰,也無法從事舊業,鬱鬱而終。

有人說她逃到了浙江,浙江的士大夫久聞她的大名,還請她去唱歌,但是她經歷了這麼大的變故,容顏憔悴,往昔的嗓音也不復優美,令浙江的士大夫大失所望,再也沒人欣賞她了,以後就沒人再聽說過她的行蹤了。

還有人說,她在靖康之恥以後,寓居杭州西湖葛嶺,重操舊業,開門納客,繼續唱歌,還唱過柳三變的‘楊柳外曉風殘月’。

宋人平話《宣和遺事》則說,李師師流落湖南的時候,嫁給了一個富商。一代絕色,有了一個好的歸宿。宋朝人還寫詩吟唱李師師說:“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縷金檀板今無色,一曲當年動帝王。”

關於李師師的下落,還有更加奇怪的說法,說李師師被金國給俘虜了。我們都知道,靖康之恥的時候,金國把宋朝皇室和整個皇宮的女人,幾乎都俘虜走了。可是當時李師師已經出宮了,而且李師師這麼大的名頭,金國人也都有耳聞,根據資料,卻沒見金國俘虜名單記載裡提到她。

在央視版《水滸傳》電視劇裡,宋江平方臘之後,燕青小乙則跟李師師飄零江湖,隱居天涯了。也算編劇對佳人歸宿的一種美好願望吧。

總之,一代名妓李師師有過“一曲當年動帝王”輝煌,在被命運無情拋棄之後,卻突然消失在世間,令人唏噓不已,


西堤君


1:中國古代消失的最為神秘人物乃建文帝朱允炆。

他是朱元璋的孫子,後來繼承了王位,但是自己主政期間由於個人的懦弱與無能,在加上聽取愚臣的意見,導致王位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搶走,自己更是下落不明。

後來朱棣派鄭和等人尋找他得下落,也是不了了之,有人說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被燒死了,但有人說被燒死的為太監,朱允炆已經流落到南方,可能做了一名僧人,而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找他為朱允炆的失蹤更添加了神秘色彩。


2:

項羽帳下得驍勇善戰大將蒲將軍,早知道他當時是和英布並駕齊驅的,在進攻秦朝時,蒲將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大財秦朝名將章邯。

有此等軍事天賦的人才,並且很早就追隨項羽而戰,但是蒲將軍在項羽坑殺秦軍20萬人的時候無緣無故消失了,之後再也沒出現過。

有人說蒲將軍投靠了漢朝,即為漢朝名將陳武,到沒有得到證實,所以說蒲將軍的消失是一個謎團。


3:秦朝的徐福也可以看做歷史上消失的神秘人物,秦始皇讓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東渡,去求長生不老藥,但徐福走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後人懷疑徐福和童男童女在那邊繁衍生息了,乃日本人的祖先,當然這個故事無從證實,存不存在都不知道,只能當神話來看。


lyw8986


咱們來看看,楊貴妃是怎麼到日本的吧。

公元756年5月,楊貴妃隨唐玄宗逃離長安。離開後不久,他們來到了馬嵬驛。就是在這裡,38歲的楊貴妃被賜死,動手的是高力士,查驗屍體的陳玄禮。

但是,有人猜測,楊貴妃沒有死,她幸運的逃走了。

至於怎麼逃走的,當然是依靠高力士和陳玄禮。以當時的情況,刀兵相向,唐玄宗就算再不捨得,也沒有辦法。

但是,楊貴妃並非禍國殃民的人,這個高力士和陳玄禮也都知道。現在逼死楊貴妃,唐玄宗以後會不會報復他們倆呢?

所以,有人就猜測,高力士和陳玄禮不捨得殺楊貴妃,用計救了她。具體的方法,就是找一個體型容貌相似的侍女,代替楊貴妃去死。

反正他們兩人一個動手一個查驗,沒人知道真假。

大軍走後,陳玄禮安排身邊的親信,趕回馬嵬驛,將躲藏起來的楊貴妃接走。因為當時天下依然大亂,楊貴妃要想活命,就必須逃得遠一點。

於是,他們想到了日本。唐朝的日本遣唐使一批又一批的,他們仰慕唐朝文化,在這裡學習居住,然後回到日本傳播。這一點,楊貴妃是很清楚的。說不定,她還認識幾個日本遣唐使呢!

遙遠的日本,應該不會有人追殺吧?


於是,在陳玄禮親信的護送下,他們一路南下,渡海去了日本。

但是,楊貴妃並不知道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辛勞。從揚州出海,來到日本之後,顛簸已久的楊貴妃生了重病。

很快,她就在日本山口縣一個叫做唐口渡的地方香消玉殞。

直到現在,日本的長門市油谷町一個寺院裡,還有楊貴妃的墓。


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至少從正史上看,楊貴妃沒有去過日本,她就是死在了馬嵬驛。人們認為楊貴妃沒有死,起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

《長恨歌》是文學作品,力圖展示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估計不是真的。但是,後世很多人覺得楊貴妃死的太可惜了,總希望她能有一個別的結局。

所以,楊貴妃逃亡日本的故事,僅僅是滿足了大家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