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大西北之旅,第一站通常是塔爾寺,那你知道宗喀巴大師和黃教嗎?

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於明洪武十年。塔爾寺是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名塔爾寺,

得名於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


大西北之旅,第一站通常是塔爾寺,那你知道宗喀巴大師和黃教嗎?

塔爾寺

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

宗喀巴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青海湟中縣人,他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因藏語稱湟中(塔爾寺所在地一帶)為“宗喀”,巴是尊稱,所以他被尊稱為宗喀巴;在中國西 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等地區的喇嘛寺院裡,都有宗喀巴塑像。

大西北之旅,第一站通常是塔爾寺,那你知道宗喀巴大師和黃教嗎?

雍和宮宗喀巴像

宗喀巴大師被譽為“第二佛陀”,文殊菩薩的化身,創建了一整套佛學體系,格魯,即“善律”,最強調嚴格的戒律。

因為宗喀巴大師戴黃色桃形僧帽,所以又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次第,要先顯後密,顯密並重,“提倡苦行”,僧人不結婚,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宗喀巴大師在拉薩創建甘丹寺,擔任首位法臺。其弟子絳央卻傑興建哲蚌寺。其弟子絳欽卻傑修建了色拉寺。

大西北之旅,第一站通常是塔爾寺,那你知道宗喀巴大師和黃教嗎?

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稱為拉薩三大寺,成為後來格魯派六大叢林的中心寺院。

宗喀巴大師創立了格魯派,影響力確實很大,但仍沒法統一全藏。某個教派要想做大,必須有中央政府的支持。

在元代,因為忽必烈的支持,才有“薩迦派”(花教)的興旺。到明朝,政府支持的是“噶瑪噶舉派”(白教)。

所以,格魯派一直被“噶瑪噶舉派”欺負。格魯派不甘心啊,一直在尋找強力外援。

傳到索南嘉措的時候,在青海湖畔,有一次“湖畔相會“,意義重大。

相會的雙方,一個是格魯派的領袖索南嘉措,另一個蒙古的俺答汗。

索南嘉措認出,俺答汗是忽必烈轉世;俺答汗認出,索南嘉措是元代國師“八思巴“轉世,並封領袖為“達賴喇嘛”,意思是:擁有如大海一般廣闊智慧的高僧上師。

達賴喇嘛的稱號,是蒙古大汗贈給格魯派領袖的,並往前追認二代,一直追認到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創建扎什倫布寺)為第一世達賴喇嘛。而索南嘉措自己,則是第三世達賴喇嘛。

可以想見,在古代要想確立“法統“,是多麼不容易,僅有一二代,還是不夠的。

說到這裡要插一句,克珠傑(原名格雷貝桑,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後被追認為一世班禪),所以班禪和達賴都是宗喀巴的弟子。

索南嘉措,曾經嘗試尋求明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但被當時的宰相張居正拒絕了。

到清代,傳到第五世達賴,終於得到了中央的承認。

他主動進京,順治皇帝很高興,封了一個超長的稱號: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旦達賴喇嘛。

從此,格魯派開始有了治理權,而清政府對西藏有了主導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