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積石關 舊名臨津關,位於今積石山縣大河家鄉約12裡關門村附近的黃河邊上,設在地勢險峻“一面是黃河、一面是崖”的積石山峽谷東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明、清兩朝,積石關成為西陲重鎮河州所轄二十四關中的第一大關,長期派把總1員,兵50名守衛,直到清末,關防始終不懈。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積石關舊址

積石峽是黃河上游著名的峽谷,據史料記載,積石峽口自設關之日起就築有依山傍河、扼控咽喉的宏偉關門,有兵丁常年駐守。關門上的“積石鎖鑰”四個大字,表明該關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地位。明朝曾在此設立茶馬司,與關外的吐蕃等民族進行茶馬貿易。

崔家峽關 位於今積石山縣大河家鄉西南的崔家峽中,北距大河家約30裡。關口曾建有石柵一道,今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崔家峽關舊址

樊家峽關 明時稱賈喇嘛山口,清代改為樊家峽關。位於今積石山縣劉集鄉南面的樊家峽中,北距劉集約25裡。關口曾設有石柵一道,今依稀可辨。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樊家峽關舊址

大峽關 明稱西山小路山口,清康熙年間改稱大峽口關。坐落在今積石山縣吹麻灘鎮南約25裡的大峽峽口。這裡兩山如刀削,峽口處寬約百米,亂石林立,有石柵牆遺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大峽關舊址

五臺關 明時稱火燒嶺山口,清改稱五臺關。位於今積石山縣吹麻灘鎮西南約30裡的五臺峽中。關口舊設石柵一道,現遺蹟尚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五臺關舊址

紅崖關 舊稱紅崖子山口。位於今積石山縣居家集的甘藏溝中,東距丹鳳山村約5裡,關口曾設石柵一道,暗門一座,今均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紅崖關舊址

癿藏關 位於今積石山縣癿藏鄉關門村西約2裡的風溝口。這裡兩山夾峙,在溝口狹窄處曾築有關牆,今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癿藏關舊址

老鴉關 位於今臨夏縣麻尼寺溝鄉唐尕村西約5裡處的烏龍溝與麻尼寺溝交匯處。作為明代二十四關中地理位置較為險要者,進關,可直趨河州城;出關,越大力加埡豁,北可通西寧,南順捏貢川大道經八角城可入甘南藏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老鴉關舊址

莫泥關 明稱莫泥溝山口,當地人稱“照壁石”。位於今臨夏縣莫泥溝鄉馬井溝村西南約2裡處。此處山口如鎖,崖似刀削,山口開闊地曾設有石柵一道,現雖已拆去,但遺蹟可辨。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莫泥關舊址

土門關

位於今臨夏縣馬集鄉關灘村南190米處,是由四川、青海經甘南藏區通往蘭州的主要隘口,也是歷史上依次分為“關內、關外”“內地、草地”“漢區、藏區”的關界之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土門關舊址

石嘴關 當地稱“小關”或“石門檻”。位於土門關東側大夏河岸邊,西與土門關隔河相望 。據《河州志》記載,石嘴關曾築有土城牆,設有暗門,立有“漢蕃交界”石碑,今皆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石嘴關舊址

朵只巴關 明時稱朵只巴山口。位於今臨夏縣刁祁鄉朵只巴村東南的朵只巴溝半腰,現石柵殘存。該處山路崎嶇,巖壁似削。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朵只巴關舊址

川半嶺關 明時稱船板嶺山口。位於今臨夏縣刁祁鄉大西灘勞改農場附近的船板嶺腳下,已無遺蹟可尋。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川半嶺關舊址

槐樹關 在明代二十四關中,其地理位置險要者莫過於槐樹關。關口地處太子山腹地,距臨夏縣鐵寨鄉大草灘村北2裡。這裡兩峰相峙,嵯岈巍峨,雄險奇絕,是通往太子山的一座隘口。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槐樹關舊址

西兒關 位於今和政縣羅家集鄉大灘村南約15裡處,無關牆遺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西兒關舊址

喬家岔關 明稱喬家岔山口,清末民初改稱新營關。位於今和政縣新營鄉上寺灣村南約6裡處。關口峽門外曾建有石柵一道,今遺蹟可辨。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喬家岔關舊址

牙黨關 明時稱“寧河關”,清改為牙黨(塘)關。位於今和政縣買家集鄉柳梅灘村南約5裡處,關口曾築有石柵一道,今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牙黨關舊址

沙馬關 亦稱殺馬關。地處今和政縣南60裡處的吊灘鄉峽口附近。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沙馬關舊址

思巴關 明代稱為思巴思山口,清改稱思巴思關。位於今和政縣新莊鄉草灘村南約4裡的峽口附近,北距新莊約12裡。思巴思大莊村西口曾立有“漢蕃立界”碑,今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思巴關舊址

陡石關 位於今和政療養院南的小峽口,北距和政縣城約54裡。關口處,是今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的遊覽勝地“松鳴巖”。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陡石關舊址

大馬家灘關 位於今康樂縣八松鄉蔥灘村南約4裡的藥水峽當中,曾建有石柵一道,今無存。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大馬家灘關舊址

小馬家灘關 位於今八松鄉菜子溝腦村附近山口,今已無遺蹟可尋。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小馬家灘關舊址

麻山關 位於今康樂縣八松鄉扎子河村南約4裡處,有關隘遺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麻山關舊址

俺隴關 亦稱安隴關,是明代二十四關中最東頭的一座關隘。今稱鳴鹿關,位於康樂縣鳴鹿鄉鳴鹿關村附近,有遺址。

「臨夏檔案」河州二十四關——當年的雄關 今日的印記

俺隴關舊址

斗轉星移,歲月蹉跎。如今,當年的雄關,有的只剩下一片斷垣殘壁,有的已看不出它的痕跡,但檔案卻真實的記錄了這一切。(記者 馬廉樸 祁子翾 馮元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