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日本人和蒙古國人的國土交換位置,日本的GDP能不能突破10萬億美元?

東南西北shuo


一億多日本人去蒙古高原生活?總感覺就和當年被髮配到西伯利亞去的日本人一樣……

理智一點的說,就算天上掉下十萬億美元給日本,讓他們搬,日本,也不會搬。

去了蒙古高原,日本人就和發達國家這四個字無緣了。

說白了講,在發展經濟上,內陸國天然地比沿海國吃虧,不靠海,做什麼生意都頭疼。

比方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大商場,那沿海國家和島國就是位置最好的門店,

這些沿海國,緊挨著商場的過道甚至門口,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生意也好得很。

但是那些內陸國,就處在很偏僻的位置,如果不刻意去找,一般還發現不了,生意就差的很多。

歷史上,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所有發展起來的強國,幾乎都離不開對海洋的依賴。

日本的經濟也如此: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進口原材料,在國內生產,再賣到全世界。

亞洲的幾個發達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無一例外都是依靠海洋優勢發展了起來。

而深在內陸的話,日本1億多人還能幹嗎呢?

蒙古國的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看數字挺大一國家,可惜是個高原國家,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90%以上的國土都是荒漠和戈壁,想要發展農業基本沒戲,能溫飽就不錯了,畜牧業還可以。

當然,蒙古這地方有許多許多的資源,什麼稀土、鐵、銅、鉬、煤、鋅、金等等,其中煤炭有3000億噸,全國有800多個礦區和8000多個採礦點。

21世紀前十來年,蒙古國依靠出口資源,是掙了很多錢,當年國際大宗商品資源價格一直保持高位,蒙古人的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蒙古國的資源主要賣給中國,價格也公道,關鍵是,省了很多路費,要是賣到海外,光運到中國或俄羅斯港口的運費和過關等費用,蒙古國就掙不了什麼錢了。

蒙古國這經濟,說白了就是“附庸型”經濟。

當然,蒙古國在前幾年一度是非常牛氣的,覺得馬上就要進入發達國家了,然後就修改外國人投資法,結果把8成以上的外國投資人都趕走了。

這一招很損,投資一個礦區,不止是砸很多錢,還有漫長的開發時間。

然後,國際原材料價格開始暴跌,蒙古國搶過那些礦場,自己又搞不定,結果立馬就變窮,財政就崩潰,然後官員們呼籲老百姓捐錢,幫國家還債。

然後,蒙古國修改外國人投資法,呼喚大家回去,不過,收效不咋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先這麼窮一陣子。

1億多日本人在蒙古這地兒,也只能靠賣礦了,掙多掙少就看國際價格。

至於日本原有的工業體系等等,即使日本人帶過去,也會逐漸萎縮、崩潰。

道理也很簡單,支撐原有經濟模式的軟硬件基礎和條件都不存在了,能源、原材料、運輸……等等,都會成為日本難以逾越的障礙,無法解決,即使石油、鋼材等原材料能運過來,那運費相對原來的低成本,那就是漲了不知道幾倍了,即使排除各種困難生產出大量工業品,這往外運又是一筆巨大的令人吃不消的成本,這種工業,不僅無利可圖,反而要鉅虧,那日本人還搞什麼呢?

到最後,日本那一億多人,也唯有徹底依附於中國為核心的經濟體系,才有吃飽飯的機會。


雲中史記


雖然蒙古國陸地面積有156萬平方公里,是日本(37.8萬平方公里)的4倍多,但如果日本和蒙古國交換位置,那麼日本別說GDP能不能突破10萬億美元了,能夠達到如今(5萬億美元)的1/2已經了不起了。



蒙古國除了面積比日本大、資源比日本豐富之外,其它方面沒法比。如果日本人和蒙古國人交換位置,日本能否養的起1.26億人口都很難說,因為蒙古氣候乾燥,地形以高原、沙漠為主,冬季嚴寒,不適合生產糧食,至今蒙古國總人口只有300多萬,雖然蒙古面積大,但它是否能夠容得下40倍於當下的人口?不是每個地方的人口容量都是一樣,加拿大、澳大利亞面積比蒙古國大的多,但人口也僅有兩三千萬。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是一個島國,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溼潤,適宜發展生產。日本經濟發達,它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靠海是日本能夠發展起來的重要因素,在如今大航海時代,全球經濟發達的區域大部分位於沿海。蒙古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如果日本人和蒙古國人交換國土,日本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錦繡中源


當然能,具體來說就是能個山藥!

作為世界上相當勤勞的民族之一,日本能夠在火山地震頻發的鳥不拉屎之地養活1.27億的人口,並創造出人均GDP達3.93萬美元,GDP總量達4.97萬億美元的經濟成就。

這樣一個相對勤勞且聰明的民族,主觀能動性無可挑剔。理論上將他們放在國土面積更廣大,資源更豐富的地區,必然能夠創造比當下更輝煌的成就,比如GDP總量達成10萬億美元的小目標。而讓日本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廣闊天地,可以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包括蒙古。

但我們在肯定日本人“勤勞致富”能力的同時,也不應該否定蒙古人能把一切好事都辦砸的能力,作為一個擅長將一首好牌打得稀爛的國家,蒙古從來都是當之無愧的學渣。這樣一片散發著羊羶味和牛糞味的熱土,能不能讓日本更上一層樓不好說,讓日本死無葬身之地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國土搬家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葡萄牙曾想搬到巴西、英國曾想在加拿大另起爐灶、法國曾想在阿爾及利亞再續輝煌。但這樣的舉國搬家計劃最後無不以夭折告終,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靜夜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

一旦搬家,必將國之不國,簡稱亡國。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一國的興亡盛衰,除了自身的努力,自身的環境,地緣因素也是影響國家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比如英國的崛起,首先是靠著島國被海洋保護的區位優勢,而崛起後又因為英吉利海峽的存在,可以在歐洲大陸之外隔岸觀火,大玩離岸平衡手,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歐洲攪屎棍。

而一旦英國離開英倫三島,到任何一片豐腴之地,都沒有了原來的“樂趣”。更要命的是,新環境裡的英國人需要適應新的地緣環境,比如移民加拿大就要學習如何跟美國人打交道,簡稱當馬仔。

而不攪屎的英國,是完全沒有靈魂的英國,且這個國家也會隨著靈魂的缺失而迷失自我,最終成為全新面貌的外國人。

對應到日本身上又何嘗不是如此?雖然和蒙古的空間距離並不遙遠,都在東亞政治板塊的範疇內,但日本和蒙古無論自然條件還是地緣環境都千差萬別,在日本人都成為套馬的漢子前,這個國土搬家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計劃就基本沒戲。

雖然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的日本群島火山地震災害頻發,比如國山富士山就是一座休眠火山,日本全國每年有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

但,正因為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生於憂患的日本才不敢懈怠,並最終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成就。而且作為島國的日本,不僅海洋性氣候相對適宜,海洋帶來的豐富資源也成為日本崛起的重要支撐。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37.8萬平方公里,但其領海面積達到31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範圍更是高達400多萬平方公里。北海道漁場每年為日本人提供大量海產品,可以說日本能夠養活大量人口並高度發達,海洋的作用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毗鄰大洋的日本還有著高度發達的外向型經濟條件,港口運輸業等發達,這使得地狹人稠的日本也能夠高度繁榮。

但一旦和蒙古置換,雖然陸地面積達到了157萬平方公里,但海洋麵積必然全部失去。而蒙古的陸地面積並不是貧瘠,而是非常貧瘠。雖然在高科技的輔助之下,可極大增加土地的承載能力,學習以色列在沙漠也能養活大量人口,但日本超過1億的人口,無論如何也無法在這一片青青草原上自得其樂。

想想蒙古當今的300萬人口和超過90%的荒漠化國土,日本就應該明白:如果搬家到這裡,日本絕不會暴屍街頭,因為死的時候連渣都不剩。

當然,惡劣的自然環境雖說讓日本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作為習慣了“天降大任”的日本,這些都不算什麼。而且雖然環境是惡劣了些,但蒙古海量的礦產資源可以讓日本“因禍得福”啊,說難聽點,就是躺在金山上混吃等死,日本也能靠賣資源輕鬆衝擊10萬億。

但問題是,如此令人垂涎的資源,能夠賣給誰呢?要知道蒙古人雖然窮,但並不傻,他們之所以放棄了當狗大戶的掙扎,根本原因就在於無論左手邊的俄羅斯還是右手邊的東方大國,都是國土面積極其廣袤的國家,他們擁有的資源,讓蒙古都羨慕。

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蒙古沒有獨一無二的資源,這就讓蒙古資源的銷路無路可走。而比沒有市場更尷尬的是,蒙古是真的沒有“銷路”,中俄兩國嚴絲合縫的邊界線,讓夾在中間的蒙古從來就沒有外賣資源的熱情,畢竟過路費比本身還貴的資源,沒人消費得起。

雖然日本人很聰明,特別是小聰明,但要怎樣說服中俄兩個世仇國家讓開一條道路,或者直接豪擲千金呢?

日本:“我太難了!”

長期以來,蒙古的窮,除了蒙古人的懶散,導致寧可餓死也不勞動,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蒙古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中俄兩國的戰略緩衝而存在。

從1945年蘇聯迫使蒙古自立門戶後,隨著蘇聯的崛起和東方大國的復興,蒙古越來越像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受氣包。雖然有蘇聯經濟援助的幫忙,但對於整個蒙古的發展依然杯水車薪,而是因為戰略價值擺在這裡,蘇聯也未對蒙古的經濟發展寄予厚望,畢竟只要它不重新倒向東方大國就足夠了。

事實證明,這種夾板氣的狀態,反而成為當下蒙古生存和發展的最佳形式。雖然蒙古上躥下跳,瘋狂尋找第三鄰國,祈求西方國家援助,並和印度探討航天事業,但蒙古的尷尬地位無法改變,更不會因日本的到來而改變。

所以國土置換到蒙古的日本,首要工作就是要接受“中俄墊腳布”的設定,因為這是保證國土安全的首要前提,而一旦接受這樣的設定,就意味著經濟的膨脹無從談起。

在蒙古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令整個世界為之側目的經濟奇蹟,那就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後,蒙古在東方大國資本的幫助下迅速發展,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速,被某些專家驚呼為“下一個迪拜”。然而隨著2012年蒙古《限制外國投資法》的出臺,蒙古經濟迅速剎車,並馬不停蹄地一夜回到解放前。

應該說,這樣的環境,尤其是對東方大國懼入骨髓的恐懼,使得蒙古對昔日的宗主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而對壓制蒙古的俄羅斯卻感恩戴德。這樣的死地環境,是蒙古應付不來的。

而日本人雖然比蒙古人聰明,但面對的環境相比蒙古只能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因為日本除了和東方大國水火不容,跟俄羅斯也是勢不兩立,這會讓夾在中俄之間的日本時刻體會到同志般的溫暖。

當然,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緣環境也並不是那麼難以調合,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比這兩座大山更要命的,是來自大哥美國的關懷,這會讓日本徹底被打回原形。

1985年的《廣場協議》雖然被證明並不是美國專門坑日本人的局,但日本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瘋狂在美國買地對美國造成的衝擊卻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美國對日本的打壓也是歷史的必然。

雖然10萬億美元的小目標並未達到美國20.49萬億美元的60%,也就是沒有觸及美國出手的紅線。但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為維持霸主地位的美國向來是至親可殺,什麼“人狗情未了”在美國的霸主地位面前都微不足道,所以只要日本通過國土置換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不管日本更好還是更壞,美國都必然會出手,以“打是親罵是愛”的名義。

所以說,不要幻想通過國土置換就能夠一步登天,日本今日的發展,已經是非常好的發展狀態,在這樣的條件下無論怎麼置換都可能元氣大傷。概括起來,在中美俄三座大山面前,日本想要發展得更好,首先就需要接受自己是小國的事實,儘管日本人並不願意接受。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是如今世界上的第三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在經濟上如此發達的這麼一個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卻是非常小。不要說和中國相比,日本就算和蒙古國相比,它的國土面積都比蒙古國小了好幾倍。

但是蒙古國的國土面積雖然比日本大4.5倍,在人口上日本卻是蒙古國的40餘倍,在經濟上雙方差異就更大了。據統計,2018年,蒙古國的GDP為130億美元,而日本的GDP卻高達4.97萬億美元,可見這兩國的GDP相差之大。

日本在這麼小的國土面積上,就可以創造出如此之大的經濟效益,那麼如果日本和蒙古國交換國土的話,日本的GDP是否會有更大的提升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日本和蒙古國之間的國土進行交換,那麼日本的經濟水平不但會不提升,而且還會急劇下降,更不用談將GDP突破到10萬億美元。

一、環境完全不同,經濟很難發展

第一大原因在於兩國所處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蒙古國雖然它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土地都是高原,因此在水資源上面,蒙古國其實是非常缺乏的。

反觀日本,它所處的地理環境水資源極其豐富,因此在整個日本的人均水資源用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將這兩個國家國土進行交換,那麼日本人一天所用的水資源需求量,蒙古國的資源根本滿足不了。

這其實也就是環境人口承載的問題。試想一個國家要是連他的國民日常生活資源用量都滿足不了,何談經濟發展呢?

再從日本這個國家的經濟來源來看,基本上它依靠的都是海洋資源和國際貿易,因為從本質上來說,日本就是一個海洋國家,它的海岸線非長,所以它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這些海洋資源。

基本上日本所有的產業都有和海洋資源有關,因此如果將日本和蒙古國交換國土的話,那麼日本將變成一個內陸國家,這就表明日本將拋棄以往的海洋資源產業,而轉型內陸資源產業。這可以說是經濟上的一個重大轉變,而在這個轉變期間,日本的國家經濟水平必定不可能上升,反而會有大幅度下跌的狀況。

日本人一直居住在這種水資源豐富的海洋國家上面,如果一下子就轉型到內陸國家居住,而且還是環境在內陸國家算比較嚴峻的蒙古國,那麼很多人絕對會出現水土嚴重不服的現象。

因此在一開始適應環境的階段,日本人的重心肯定是要放在先治理好水土不服的這種病狀上,之後才能進一步發展經濟。但是這裡就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蒙古國的環境我們大家都知道,它是不同於我們中國這樣的內陸國家的。

因此,本來就沒有內陸生活經驗的日本人,一下子生活在嚴峻的內陸環境中,短時間內是絕對適應不了的,經濟發展絕對會下降,而且還可能出現直落低谷,並且很難崛起的狀況。

二、美國的後援,日本將完全喪失

第二大原因就是在日本的外交方面。要知道,日本如今在外交上的依靠就是在於它的地理,也正是日本這種在海上方便的外交路徑,使得它獲得了美國的支持和幫助,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夠迅速成為第二大經濟強國的重要原因。

反觀蒙古國,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牢靠的外貿關係,也沒有什麼國際貿易往來,更不用說各種大國的支持,自然而然它的經濟水平就比較低下。因此,如果日本和蒙古交換國土的話,那麼日本將會喪失它的最大一個優勢,那就是來自美國的支持,而一旦喪失這麼大的一個優勢,它的經濟水平絕對會大幅度的下跌,而且很難再出現反轉。

再加上日本和俄羅斯以及東方一些國家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友好,因此如果它處於現在蒙古國位置的話,四周基本上都是和它不怎麼友好的這種國家,這會導致日本各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而憑藉外貿資源崛起的日本,一旦變成一個在各方面都受到制約的內陸國家,它的經濟水平絕對不可能會有所進步,更不用談GDP突破10萬億美元。

綜上所述,從兩國的環境、經濟來源以及外交這幾個方面上來看,日本和蒙古國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不論是哪個國家進行這種國土巨大差異的交換,它的經濟水平都不會有所提升,反而是會大幅度下跌的。


閒來讀史


首先,不是說領土越大就能養活越多的人口。

衡量一個地方能養活多少人,人口密度能達到多高,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土地承載力(也叫人口承載力)。而這個指標,可不光只考慮土地面積,還得考慮氣候條件、水文條件和土地資源等眾多方面。

蒙古國的領土面積有156萬多平方公里之大,相當於4個日本,相當於半個多印度那麼大。如果,按印度的人口密度標準來換算,那豈不是能擠得下7、8億人口。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蒙古國地處內陸的蒙古高原,氣候為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冬季長,夏季短,降水小,只能發展畜牧業,根本發展不了農業,這樣的氣候條件,比起日本和印度可就差太遠了。因此,蒙古國自古以來就是苦寒之地,國土雖大,但大部分地區根本就不適合人居住。

也正因如此,蒙古地區從古至今都是人煙稀少的。蒙古國雖然面積很大,但卻承載不起龐大的人口。所以,蒙古國建立之初,人口不過50萬,時至今天也不過是320萬而已。而假如我們把日本人換到蒙古國的位置上,那麼估計90%的人口會被直接餓死。

其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民族的民族特性,都是特定在生活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俗話說得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日本民族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離不開千百年來所逐漸形成的民族特性。而日本的民族特性,又離不開其所處的群島環境。幾千年來擠在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地震等災害頻發的日本列島,深刻的塑造了今天日本民族的特性。

而倘若將他們放到蒙古這片土地上,那麼日本民族還會是今天這樣子嗎?顯然不是!

再者,蒙古國可是個內陸國家,區位優勢遠比不上日本列島。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海外貿易發達,沿海國家和島國要發展經濟,是要優勝於內陸國家的。所以,當今世界很發達國家,或是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快的國家,基本上都是較大島國或是沿海國家。

的確,日本列島地處板塊邊緣,地震災害是多了點。但人家可是四面環海,到處都是優良的深水港。而且,向西可以連接中國,向東直出太平洋又可以連接美國,這給日本的貿易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便利。而這個區位優勢,也是日本得以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

最後,蒙古國的地緣位置也很悲劇,難以獲得發展。

日本列島,離中國大陸不遠也不近。而這個距離千百年來都在為日本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安全保障。在古代,中華帝國強盛時,要打日本不容易,但要將先進的文化傳給日本卻還是能做得到。而現代,這道距離,又能成為很好中日之間很好的戰略緩衝帶。

但蒙古就不同了,雖然祖上曾經憑藉強悍的戰鬥力,闊氣過一把。但現代自立國一來,由於領土完全被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包裹,因此只能一直活在中俄的陰影之下。



這些歷史要讀


蒙古國面積是日本的4.5倍,但是日本的人口卻是蒙古國的42倍。目前,日本的經濟規模接近5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影響日本經濟的因素,領土面積只佔到了很小一部分,區劃位置以及人口的影響力更大。以日本的經濟狀況而言,如果將日本和蒙古國的位置和麵積對調,日本一定會遠遠不如現在的發展水平,且新的“日本”很快也會變成“蒙古國”。


首先,蒙古國雖然面積大,但是蒙古國地處內陸高原,各方面條件很差,甚至連水源都是問題。因此,如果把日本的一億多人口搬到蒙古國來,這一億多人口大多數只有坐以待斃,蒙古國的環境承載不了那麼大的人口規模。別看蒙古國大,最多兩三千萬人的人口算頂天了。如果人口都承載不了,日本搬到蒙古國,還談什麼發展呢?

其次,蒙古國是一個內陸國,而日本是一個海洋國家。自近代海權崛起,海洋國家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日本有漫長的海岸線,國際貿易、獲取海洋資源,參與國際競爭,日本所處的位置都比蒙古國的位置強大多。而蒙古國,無一處出海口,與國際各國的聯絡,也非常不便利。日本就算搬到蒙古國,這些東西也是更本無法改變的。


再則,蒙古國各項基礎薄弱,戰略緩衝空間小。日本如果搬到蒙古國,等同於一切都重新再來。即便日本多麼發達,現階段經濟多麼雄厚,人多美優秀,沒有幾十年的時間,也是無法重新複製一個日本的。更何況,蒙古國的位置是兩個大國的緩衝區域,日本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敢隨心所欲。

因此,總的來說,如果日本和蒙古國進行對調,日本不但難以衝刺1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就算保持現狀,也是不一定能夠得到的。而最大的可能,還是這個日本重新變成另一個“蒙古國”。


蘇綻


那必須是現在的日本人,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時還存在一種精神傳承!

我的答案是GDP很大概率能達到10萬億美元,這是由一個民族的創造力決定的!

為什麼呢?

首先,日本的北面是俄羅斯,日本的南面是中國,國土完全被俄羅斯和中國包圍,日本將沒有海洋,基本沒有領空。

這將成為地理上的現狀,同時也決定日本的外交政策。那就是睦鄰友好,同俄羅斯,中國保持友好關係,斷絕跟美國的同盟關係,保持合作伙伴關係,也有可能宣佈中立國身份。這會是必然的,因為生存。這樣也會給日本創造一個發展經濟的良好環境,安心發展經濟。

中國和俄羅斯兩大市場,同時保持全球經濟合作,10萬億是有很大可能的。

其次,日本人的危機意識更強,因為南北兩面都是巨無霸,它軍事再強也沒用,所以我覺得在文化上,日本會選擇更好地融合,如果文化融合的好,可以參考英國和美國,他們都是說英語的,美國人起初就是英國人,這種關係是不是很熟悉,現在世界英國再弱,美國是不是也會保持開放同盟關係,有時候有摩擦,但是主權上是不是不動心思,這就是一種血緣關係。

血脈相氶,文化類似,日本不也一樣嗎,日本人本身也是炎黃子孫,現在的狀況帶來的兩國的情緒只是歷史的問題,如果條件成熟,那也會成為兄弟。

所以,文化上日本融合的越好,對日本的安全和經濟發展會如虎添翼。

最後,人跟人不一樣,國家跟國家也不一樣,理解,包容,共發展!



掘地三尺侃保險


日本的地理條件其實非常好。

很多人對於地理條件的唯一印象就是:這塊地能不能種莊稼,有沒有礦,這是很落後的思維,但是有一說一,農產品才值幾個錢?礦業能吸收多少的勞動力?日本是有1億人的大國。


從圖片可以看到,日本的是四面環海,有一大堆的港口,日本的地理條件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除了颱風地震多一點,其他和英國差不多,既遠離大陸的戰爭,蒙古最強盛的時候都沒有能佔領日本,還可以從大陸吸收相當多的科學技術,日本古代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乃至於文化相當部分,要麼直接來自於中國,要麼經過韓國傳到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像英國,但是有一點不如英國:東亞大陸是統一的,中國很早就進行了統一,因此日本不能像英國一樣搞什麼“離岸平衡政策”,儘管如此,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日本也是拉一派打一派。


相對於日本來說,蒙古的地理條件就非常惡劣了


蒙古被中俄兩個大國夾的死死的,根本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

蒙古國內水資源匱乏,雖然有一點礦業,但是礦業消耗水資源巨大。

蒙古的這個地理位置,如果時來運轉,就如同當年的蒙古崛起一樣,可以橫掃歐亞大陸,但是絕大部分時間是沒有那個好運氣的,一旦衰落了,就是現在蒙古這個樣子。

沒有出海口,礦資源只能賣給中國,而且還不能賣給俄羅斯,因為靠近俄羅斯那邊是西伯利亞,本身西伯利亞的人口就稀少。

由於國內人口少,蒙古自身沒什麼工業,必須進口中國的工業品。

蒙古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成為中俄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國。

蒙古的地理位置可以說差的不能再差了,和日本是萬比不起的。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不僅不可能突破10萬億美元,反而可能淪落為一個貧困國家。


當今世界的日本之所以憑藉著一個孤懸海上的島國便能夠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實際上依賴的就是日本島嶼所擁有的優勢。

儘管我們覺得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眾多,而且國內資源極度匱乏,大量的能源和糧食都需要通過國際貿易從其他國家進口。然後經過本國的深加工之後,在出口到國際市場。參與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競爭。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日本經濟是典型的進口、加工再出口型經濟。


儘管我們也知道日本的經濟水平之所以擁有今天之規模,這與日本國民的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密不可分。同樣與日本國內擁有著一億多的人口數量也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意味著日本有足夠的人和人才去發展各個行業和各個領域。同樣日本國內的市場也足以支撐日本國內的企業立足本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

但是日本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它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儘管我們覺得日本孤懸於海上,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擁有著大量的天然良港。而且都是自然條件極好的深水港口。這也使得日本的經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比如說日本的第一大都市東京,主要城市橫濱、江戶、廣島、神戶、名古屋、八代、下關等。這些城市都是日本國內企業出口和參與海外貿易的主要途徑。沒有這些沿海城市的經濟崛起,就沒有日本國內近5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


另外一個日本作為太平洋西岸的重要島國,在國際競爭中和大國關係中佔據著有利的地理位置。因此也受到了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的支持和幫扶。這也是為何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能夠迅速的從戰敗國崛起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這是由日本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所決定的!

而蒙古作為一個內陸國則沒有以上優勢。儘管蒙古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更為廣袤的國土面積。但是蒙古卻缺少參與國際貿易往來的途徑和條件。具體的原因可以通過觀察地圖一目瞭然!



因此如果想依賴蒙古這片廣袤而並不豐厚的土地來養活1億多的日本人。恐怕不僅不能夠使日本經濟總量翻倍,甚至可能會是日本年滿足日本國民的吃穿住行都成問題,徹底的淪落為一個貧窮國家。到時候恐怕會有許多女性來中國賺錢。


珞珈山的貓


日本如果位於蒙古的國土,GDP不僅達不到10萬億美元,甚至達不到今天的5萬億美元。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日本能夠發展成今天的程度,很大原因在於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蒙古夾在我國與俄羅斯之間,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又沒有人力資源,如何發展經濟?

地理位置雖然不能夠完全決定經濟發展水平,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主要由本州、九州、四國與北海道四大島組成,總面積37.6萬平方公里。日本的地理位置與英國極為相似,都是與一塊大陸隔海相望,既能夠享受大陸上的發展成果,又能夠避免陷入大陸的各種紛爭。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很大原因在於它的地理位置。

日本與英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英國面對的是歐洲大陸幾十個互相對抗的國家,日本面對的僅僅是一個龐大的我國。回顧一下,日本在北洋時期採取的政策,與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何其相似!海島國家能夠擁有便利的海運條件還能夠僅僅需要供養海軍,而不需要供養一支龐大的陸軍。日本如果不是依靠便利的海運,如何能夠在二戰以後僅僅20多年以後,就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國家?

而蒙古的地理位置則非常不利於發展經濟,即使是猶太人到了蒙古那片國土,也很難將經濟發展起來!蒙古領土面積156萬平方公里,整整是日本的4倍以上,卻沒有一個出海口,根本無法大規模發展海上貿易。更何況,蒙古位於俄羅斯與我國兩大世界強國之間,戰略空間極為有限,又如何發展成發達國家?

最為重要的是,蒙古氣候乾旱,地形以高原、沙漠為主,僅僅有316萬人口。人口是發展經濟最重要的資源,僅僅能夠供養316萬的蒙古國國土,怎麼有可能發展成為GDP總量10萬億美元的國家?事實上,日本曾經有希望發展10萬億美元GDP總量的國家。1995年,日本的GDP總量就已經突破了5.2萬億美元。但也就在1995年,日本經濟在美國的打壓之下,陷入了停滯。到了2018年,日本的GDP總量剛剛突破5萬億美元!

總結:日本本身就具有發展成為10萬億美元的國家,但在美國的打壓之下,陷入了停滯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