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心谈##当心情出现拐点#


肆虐的疫情席卷世界。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疫情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各地新增病例不断减少,治愈病例不断增加,复工复产步伐加快,返城务工重现生机,被隔离了一个多月之久的人们终于有机会走出了家门,尽管还是戴着口罩,但与节后那一段时间相比,人们的心情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越来越暖和起来。


都说,春暖花一定会开,病毒正随着广大医务人员的刻苦攻关日渐消亡,每天报告的感染数字不再那么让你心惊肉跳,人们由原先的恐慌、害怕、焦虑、压抑,逐渐变得“乐观”或“非常乐观”,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当然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人们已经重新捡拾起曾一度失去的信心和希望。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普通公众的情绪拐点已经到来。


面对情绪拐点的出现,我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无论政府还是医疗机构,无论是媒体还是医学专家,都没有公开说过,疫情已经过去或者正在过去,因为,疫苗的研制还在攻关,病毒的宿主还没有精准确定,国外很多国家病例只增不减,国内还有个别地方形势依然严峻,这都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方面,不是以我们公众的一般认知所能左右的。作为公众,多元化媒体的影响已经弱化了他们的判断力和鉴别人,良莠不齐的信息狂轰乱炸已让公众分不清南北,他们只知道,小区好像管理松下来了,街上的行人车辆多起来了,超市商场已经可以购物了,其他的,他们不曾关心,也不会去关心。


事实上,越到吃劲的时候越是最要紧的时候,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当人们都沉浸在摆脱病毒困扰的时候,才是最应该注意的时候,就像人长时间不生病一样,可能就会疏于自身防护,感觉抵抗力很强,往往也就是这个时候,病毒就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侵入人的肌体,吞噬人的健康,进而危及生命。所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在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之前,口罩是不能取下的,消毒是不能中止的,人员还是不能聚集的,聚餐还是必须禁止的。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把疫情期间好不容易养成的卫生习惯保持好、坚持好、遵守好,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聚集,特别是不能随地吐痰、打喷嚏需要遮掩口鼻,其实这不止是疫情期间这样做,平时也是一种涵养和道德的体现。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战胜疫情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定要克服盲目乐观心理,科学认识病毒,用科学和理智构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心理“防护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