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其實人體結構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但也正是這些不合理之處,才演化成了今天的人類。

直立行走

相比於別的動物而言,只有人類使用直立行走,然而人類直立行走的速度,相比於四肢行走而言慢了許多,在人類剛剛演化出直立行走時,由於速度不快,經常淪為恐貓的食物。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再者,早期人類是由類人猿演化而來的,類人猿的食物主要是樹上的果實和嫩葉。然而演化出直立行走後,人類的腳趾喪失了抓握能力,不能繼續上樹。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還有,這種行走方式導致人體全部重量都集中在腿部關節,使得人類易患上關節疾病。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為了適應人類直立行走,人類的整個人體結構都隨著改動。比如:盆骨。由於直立行走的需要,人類的盆骨變得更加狹窄和崎嶇,使人類生育時易發生難產事件。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而人類的近親黑猩猩,由於依然保持著四肢行走的方式,所以它們的盆骨比人類的更寬,更簡單,生育幼崽更方便。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除了盆骨之外,人類的枕骨大孔也和四肢行走的動物不太一樣。枕骨大孔是腦袋和脊椎相連的地方,人類脖子的上端就是枕骨大孔。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四肢行走的動物的枕骨大孔一般位於顱骨的後方,這樣可以讓它們的腦袋不必抬頭即可看清世界。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而人類的枕骨大孔,為了適應直立行走的方式,位於顱骨正下方中間的位置。但是這樣的連接方式,也讓我們易患上頸椎病。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所以你看,直立行走對人類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但也正是直立行走,讓我們演化成了今天的人類。

我們知道,直立行走雖然速度不快,但是消耗的能量更少,據研究發現,人類直立行走消耗的能量大約只有原來的25%,這意味著人類可以攝入較少的能量,即可存活下來,這也是一種生存方式。

除此之外,直立行走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飲食清單,我們知道,人類的爆發力沒有豹子強,爪子沒有老虎鋒利,速度沒有獅子快,這都導致人類無法像它們一樣直接捕食獵物。但好在直立行走可以讓人類走的更遠,早期人類可以通過採集植物果實,以及撿拾別的生物捕獵剩下的腐肉為生,但有時候連腐肉也沒有,人類只能利用石頭砸開別的生物吃剩的骨頭,吃裡面的骨髓為生。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而吃腐肉以及骨髓,又很有可能是人類腦容量逐漸變大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人類區別於黑猩猩的重要因素就是腦容量大小,正是因為腦容量的不斷變大,人類才演化出了智慧與文明。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但你知道嗎?腦容量變大,其實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腦容量

剛剛我們聊了直立行走會導致人類骨盆變窄、產道變崎嶇,這會導致人類世界難產現象增多。而逐步變大的大腦,又將進一步導致人類難產,而難產將會導致人類死亡率提高。

好在,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演化出了提前讓還未發育成熟的嬰兒出生,這才降低了早期人類死亡率。

但是,還未發育成熟就出生,意味著人類的後代剛出生時什麼也做不了。我們知道,大多數哺乳動物出生後不久,就可以奔跑以及覓食,只有人類嬰兒出生後什麼也不會做,需要父母照顧很長一段時間。在環境惡劣的遠古時期,這種生育方式也不合理。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雖然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正是因為逐步膨大的大腦,才讓我們形成了科學以及文化,但對於早期的人類而言,大腦不但沒有實際的用途,反而還很消耗能量。

我們知道,雖然大腦的體積只佔人類的2%,但它卻消耗了人體20%的能量,也就是說,如果人類大腦沒有發育這麼大,可能會更節能,每天所需要的食物更少,更容易在遠古時期存活下來。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也就是說,腦容量變大這件事,對於人類來說也非常不合理。

但是腦容量變大,也逐漸讓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使用火,學會了思考,從而演化出文明,成為地球霸主。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但有智慧其實也是不合理之處,比如:人類醫學的進步,反而使得遺傳性基因在人群中擴散。

我們知道,遠古時期由於醫學不發達,一些劣勢的基因將會無法存活至成年,在自然選擇中會被剔除出去。但是醫學的進步,使得身患遺傳性病的人也能夠存活很長一段時間,這將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能夠在人群中擴散。從這方面講,人類智慧的進步,也是不合理之處。

人類身體結構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但也正是人類醫學以及科學智慧的進步,延續了我們整個種群的生命長度,才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抵禦自然環境。

總結

其實,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並不是朝著“更好、更強、更高級”的路線來演化,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偶然,這些偶然有些在當時是不合理的,但可能在後來對人類的發展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