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當今的中國,真不缺學霸精英,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智慧的民族,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遺憾的是,現在有很多人才出國留學深造卻一去不歸,以至人才流失嚴重。

有識人士早就認識到,我們在人才方面,培養的已不是問題,而留住人才才是真正的問題。甚至有人說,我們的北大清華,就是為美國培養人才的。這樣說,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出了部分現實。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今天我們說的一位80後女科學家,在醫學領域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她和她的團隊,從蠶絲中提取絲膠,用於人體神經的修復。絲膠對於養蠶人來說,就是廢物,但是,到她這裡變成了寶貝,不知給多少人帶來了希望。

她,就是武漢協和醫院再生中心主任王琳教授,這個華中第一個再生醫學中心,也是她歸國後創立的,主攻人體神經、心肌等受損組織的修復。她的蠶絲絲膠蛋白的成功提取,就是中心成立後的一項重要成果。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說起王琳教授,可以說是家學淵源,不光是從事醫學是家傳,就是學成歸國,也是家傳。

原來,王琳的父親也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是醫學方面的博士。他當年是在德國攻讀的博士學位。那是上世紀80年代,那個時候能夠考上大學,還能讀博士,那可是絕對的學霸。

王琳的父親到德國留學時,她已經上初中了,為了便於照顧女兒學習,父親就把她帶到了德國。一個初中的學生,到德國學習,面臨的主要障礙就是語言交流。但是,她從小聰慧,又特別好學,很快就適應了。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後來,王琳的父親博士畢業後,沒有留戀國外的優厚條件和待遇,而是毅然回國。這樣,王琳又隨父回到了國內。

但,這樣的變動並沒有影響到王琳的學習,高考時,她以高分考進了武漢大學。由於受到父親的影響,她選擇了醫學專業。2005年,王琳從武漢大學畢業,隨後就去了美國布朗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博士。

在美期間,她還擔任過哈佛大學研究員和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不斷拓寬眼界,跟同行交流,努力提升自己。28歲時,王琳順利拿下了博士學位。而讀博期間,她在骨骼肌修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引起了業界的矚目。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這時候,美國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向王琳伸來了橄欖枝。但是,王琳跟她的父親一樣,決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了祖國。這一年,是2011年,她成為青年千人計劃中最年輕的科學家之一。

回國後,她就創立了醫學再生中心。王琳研究的領域比較冷門,自然面臨的困難就更多,資料匱乏,專業人員少。但是,她從來就不怕什麼困難,不斷從失敗中站起來,在無數次的失敗中,終於取得了成功,解決了醫學上一個重要的難題。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因為這一成果,2017年,她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那一年,她才34歲,是名副其實的美女科學家。2019年建國70週年大慶,王琳光榮地受邀參加國慶觀禮,這是祖國對她的高度讚譽。

前面我們說過,我們培養的人才並不少,但是在留在人才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少精英學子留學國外一去不歸,這是個人的選擇,但對於國家來說,肯定是人才流失。


80後女科學家,父親從德國歸來,她從美國歸來,曾受邀國慶觀禮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不能責怪這些不願歸來的精英,而應該反思我們在人才政策上存在的問題。正如李蘭娟院士所言,我們應該把高地位高待遇留給傑出的科研人員,而不是那些所謂的明星。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大家對於王琳跟其父親一樣,學成歸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