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編者按:之前,冷兵器研究所推出了《漢末中國死了5000萬,拜占庭沒了2000萬,論瘟疫黑死病只能排第三》一文。有網友反對文中“由於張仲景的成就,東漢三國之後中國再沒有爆發過死亡超過1000萬人的瘟疫”的觀點,認為明末大瘟疫的死亡人數就超過了1000萬,並覺得中醫對抑制瘟疫的作用並不大。本文就來說說明末大瘟疫,及其相關的另一位名醫——吳又可。 明清時代,由於人口流動的頻繁,瘟疫的爆發是較多的,多數省份五分之一的年數都有瘟疫的記錄。王朝更替的時代,由於戰亂、饑荒導致的人口死亡和行政秩序的失控,瘟疫就越發嚴重。但漢末三國之後,中國確實沒有爆發過滅世級別的大瘟疫。明末大瘟疫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並非像漢末瘟疫那樣全國性爆發,而明朝人口呈現出北少南多的特點,華北人口並不是很多。明末人口的損失,主要還是小冰期導致的大規模饑荒,以及戰亂的破壞,尤其是清軍瘋狂的屠戮燒殺導致的。筆者認為,明末瘟疫導致的死亡應在數百萬級別,程度較之漢末大瘟疫的數千萬人還有距離(漢末瘟疫造成至少3000萬人死亡,漢末亂世後人口僅剩1000餘萬的估算是已經考慮到人口隱匿的結果,實際上西晉建立前夕全中國在冊戶口僅有440萬人)。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曹樹基教授

曹樹基教授認為明末大鼠疫造成1000萬以上的人口損失,以力證其提出的“老鼠亡明”的說法,未免對明末瘟疫導致的人口損失有所誇大。如果明末大瘟疫真的達到滅世級的破壞性,理應對大順軍和清軍也造成很大打擊才是。不過明末大瘟疫的慘烈在中國也是數百年一遇的,確實造成了北方人口的嚴重傷亡。萬曆初年,就有零星疫情,“萬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傳染在接踵而亡,數口之家,一染此疫,闔門不起”。研究者推測,俺答封貢之後漢地和蒙古草原交流增加,蒙古草原上的鼠疫被帶到了中原。萬曆後期小冰期正式開始後,由於人口大量死亡,瘟疫大規模爆發,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氣溫下降和旱災導致老鼠成群遷徙,引發了瘟疫的快速傳播。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大明劫》中軍隊遭受瘟疫的慘狀

鼠疫的情況,先是腋下和大腿間生一個硬包,然後吐血而死,服藥無效,親友們即使有活著的,也不敢問吊,有人一家死絕,無人收葬。由於饑荒,人們往往捕捉老鼠或者以死鼠屍體為食,併成為流民四方流亡,這就越發促進了鼠疫的傳播。在蒙古高原上的定期鼠疫爆發,就是因為遊牧民族為了補充食物來源捕食草原黃鼠等鼠類所致。從1408年到1643年的200多年間,發生大瘟疫19次,只相當於漢獻帝一朝的數量。這足以證明張仲景的醫學研究成果普及之後,中國抗擊瘟疫的水平是上升很多的。但明代瘟疫又尤其集中於明後期,以崇禎朝最烈,這是小冰期肆虐以及政府賑災機制崩潰的結果。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崇禎九年(1636年),鼠疫開始在陝北的榆林、延安肆虐,但由於陝西已經人口流散嚴重,鼠疫並沒有大規模蔓延到關中地區。崇禎十三年(1640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年),則是瘟疫在華北毀滅性席捲的五年,尤以河北最為嚴重。崇禎十六年,(1643年),京師大疫,死者在20萬人以上,而當時北京人口為80萬到100萬,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死於鼠疫。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大明劫》海報

前些年很火的歷史電影《大明劫》,就描述了當時華北鼠疫蔓延的慘狀。這裡,我們就要講明末瘟疫中湧現的一位名醫——吳又可,也就是《大明劫》的男主角。按照影片的說法,吳又可的《瘟疫論》所記藥方“達原飲”對於抗擊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做出了貢獻。筆者才疏學淺,無力考證,且留待方家賜教。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但吳又可的醫學成就是不容抹殺的。

明末鼠疫時,醫生們使用傷寒法治療,即張仲景流傳下來的方劑,往往無效。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是傷寒法過去長時間內是有效的,其二,漢末大瘟疫在內的舊時瘟疫應當並非鼠疫,因此傷寒法對於鼠疫的效用有限。江蘇吳縣名醫吳又可面對崇禎後期瘟疫在華北瘋狂爆發,甚至蔓延到南直隸地區(現代的安徽和江蘇),瘟疫爆發時“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的慘狀,深有感觸,寫下了醫學名篇《瘟疫論》。吳又可認為,瘟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溼,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於天地間存在有一種異氣感人而至。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大明劫》中的吳又可劇照

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指出,雖然張仲景《傷寒論》中提出時行之氣有傳染之說,但據實際情況,有時行之氣未必有疫,故而時行之說不可使人信服。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於厲氣所致。厲氣是雜氣中之一,每年都存在。疫氣的存在盛衰多少,與地區、四時與歲運有關。感受疫癘之氣之後,可使老少俱病。這是在張仲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瘟疫的傳染性,並猜想到了病原體的存在,比歐洲要早近200年。列文虎克在17世紀就發明了顯微鏡並發現了微生物,然而歐洲仍然到19世紀才提出病原體學說,首先提出微生物導致疾病的醫生塞麥爾維斯,甚至被當做精神病不被認可而抑鬱自殺。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列文虎克在17世紀後期就發明了顯微鏡。由吳又可的研究觀之,如果沒有清朝的閉關鎖國,顯微鏡快速流傳到中國,中醫是有可能自發發展出近現代醫學體系的。

吳又可又明確指出,瘟疫由口鼻侵入,通過呼吸傳播,強調與病患隔離的意義,併發明瞭治療鼠疫頗有療效的“達原飲”,成為中國溫病學的開創級人物(溫病,即瘟病也)。

十室九病,老鼠滅亡大明?還原《大明劫》中慘烈的明末大瘟疫

▲葉桂,字天士

1644年,清軍南下,吳又可因拒絕剃髮,遭到殺害,妻兒隨之自盡。但他的醫學成果,在清代得到葉天士、薛生白等人的傳承,發展成為完整的溫病學體系,中醫在清末鼠疫流行時與西藥一同發揮了重大作用。清末大鼠疫爆發於雲南,而傳染到世界各地,但中國死亡200萬人,而印度死亡多達9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