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北大人民醫院先鋒隊首入隔離病房 6小時接診12名患者

北大人民醫院先鋒隊首入隔離病房 6小時接診12名患者

呼吸科護士長王雯在指導醫療隊隊員整理隔離防護服。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1月29日,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獲悉,截至今日凌晨3點許,首批進駐病房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先鋒隊總共收治了12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在病房工作的6小時裡, 他們克服了隔離防護服帶來的不便以及對醫囑系統和病歷系統不熟悉等諸多困難,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國家醫療隊的任務。

隔離病房工作首日收治12名患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郭維介紹,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首批6個國家援鄂醫療隊採取“九三制”分四個班輪換,首批進入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先鋒隊從1月28日晚9點正式進入隔離病區,工作至1月29日凌晨3點。之後接班的是北醫三院、北大醫院等。作為國家醫療隊首批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院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房的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先鋒隊由3名醫生、8名護士和1名控感員組成,總計12人。這支隊伍中,郭維是醫生裡年齡最大,黨齡最長的老黨員,也是老大哥。

北大人民医院先锋队首入隔离病房 6小时接诊12名患者

急診科醫生

郭維即將進入病房。

根據安排,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先鋒隊本應在1月29日首批進入,但時間臨時調整到1月28日晚9點,隊員們當晚8點便抵達了醫院。隨先鋒隊進入的,有三位在感染控制方面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分別為醫院感控辦公室專家陳美戀、呼吸科護士長王雯和參加過SARS疫情防控的門診部護士長王秋,她們負責監督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醫療操作過程中的感控防護等。“畢竟我們醫院不是傳染病專科醫院,平時不接診傳染病人,雖然平時經常培訓演練,但真正參與實戰時可能會有差距,我們就負責監督大家的防護工作,確保他們的安全。”王秋護士長說。隊員們穿上了厚重的隔離防護服,從內穿衣開始,一層一層逐一穿戴上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手套、護目鏡、隔離衣和靴套,一絲不苟。

“作為第一批進駐病房的醫療隊,我們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的。我們儘可能細緻、嚴密地做好各項工作,和當地醫院磨合溝通,實實在在地把工作做好。”北大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隊長張柳介紹,他們所進入的病區系臨時改造完成,在醫療隊工作的6小時內,共收治12名患者,其中兩例較重。

穿脫隔離防護服需20分鐘

首入病區,醫療隊員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包括隔離防護服帶來的不便以及對醫囑系統和病歷系統不熟悉等。穿上隔離防護服後,醫療隊員普遍感覺憋悶感明顯,兩位護士長會為大家進行簡單調整。如果出現憋悶不適,還需要到規定區域進行調整。“這些困難大家都是可以克服的,但在這樣的穿著下工作,加上還有一些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工作6小時下來確實感覺比平時要累很多。”郭維說。

北大人民医院先锋队首入隔离病房 6小时接诊12名患者

第一批隊員進駐病房,第二批隊員規劃制定生活區防疫流程及標識。

北大人民医院先锋队首入隔离病房 6小时接诊12名患者

第二批隊員規劃制定的生活區流程最終版。

查體、記錄生命體徵、護理操作,這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但當穿上這身厚厚的隔離服,一切都不一樣了。平時做一件事情很輕鬆,穿上它就完全不透氣,不知不覺中就汗流浹背。汗水蒸騰中,護目鏡起了一層霧水。由於戴兩層手套,有時候摸病人的血管都要反覆多次。病歷系統和醫囑系統都是陌生的,開醫囑、記錄病歷……每一步醫療活動都變得如此不易。在這裡工作過,他們才感受到武漢的醫護人員堅守那麼長時間,是多麼不容易!

“武漢百姓就在眼前,雖然他們看不見我們的臉,但我們還是儘可能地希望從護目鏡裡傳遞出我們的力量,讓他們感受得到。”張柳說。

北大人民医院先锋队首入隔离病房 6小时接诊12名患者

門診部護士長王秋在幫助北醫三院進入病房的醫護人員檢查防護是否到位。

在與北醫三院交接班時,王秋還幫助北醫三院醫護人員檢查防護是否到位。王秋介紹,穿脫隔離防護服比較耗時,尤其是脫的過程,因為脫隔離防護服的過程也是保護自己不汙染他人的關鍵步驟,所以耗時較多,穿脫一套防護服往往要花20多分鐘時間。

北大人民医院先锋队首入隔离病房 6小时接诊12名患者

與兄弟醫院(北醫三院)醫療隊詳細交接工作。

1月29日凌晨4點24分,第一天隔離病房工作才真正宣告結束。等到全員脫下隔離防護服,乘專車回到駐地,已經是1月29日早晨5點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