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蝙蝠你們家鄉怎麼稱呼?

飛豬美文


蝙蝠有很多種名字。

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對蝙蝠的稱呼都是不一樣的。舉例如下:

天鼠:飛在天上的老鼠。

掛鼠:掛著的老鼠。

飛鼠:飛著的老鼠。

巖老鼠:居住在巖洞的老鼠。

簷老鼠:居住在屋簷下的老鼠。

燕老鼠:像燕子一樣的老鼠。

鹽老鼠:簷、燕的訛稱。

縱觀這些名稱,我們會發現大家普遍是把蝙蝠和老鼠劃了等號。

但是,兩者其實差別很大:蝙蝠是哺乳綱翼手目的動物,而老鼠卻是哺乳綱齧齒目的動物。

人們把蝙蝠和老鼠聯繫在一起,恐怕是由於兩者的外觀比較像吧。

此外,這些描述是把蝙蝠的一些習性概括了出來,或是生活在巖洞裡,或是生活在房簷下,最重要的是——強調蝙蝠會飛。


HuiNanHistory


我是東北人,小時候住在山區時,有蝙蝠飛入家門的記錄,那時候每個山坳里居住的人家不多,有任何一點兒小事都很轟動,蝙蝠飛入家門的事,自然是一條不小的新聞。這些年看到蝙蝠的機會幾乎沒有了,但是生活中卻經常提起它。

蝙蝠在我們家鄉叫“燕別虎”,長得很像小老鼠,只是多了一雙翅膀。外婆說它是小老鼠偷吃了鹹鹽後變成的,那時候,我真想把家裡的鹽罐掏空,都拿出來餵養老鼠,讓那些討厭的老鼠從此變成長翅膀的天使。

上小學的時候讀過一篇伊索寓言,講的是飛禽和走獸之間的戰爭,在此複述一遍。

很久以前,飛禽和走獸之間因為一點爭執而爆發了戰爭,雙方僵持很久,互不相讓。有一次,雙方經過激烈的交戰,飛禽取得了勝利。蝙蝠興高采烈地跑到飛禽一方大聲護送:“各位天使,恭禧啊!能將那些粗暴的走獸打敗,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飛,所以是鳥的夥伴!請大家多多指教!” 戰爭正在進行中,飛禽非常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大家很熱情地歡迎蝙蝠。可使蝙蝠是個膽小鬼,戰爭一開始,它便躲得老遠不露面了。這場戰爭飛禽被兇猛的走獸打敗了。

當走獸們高唱勝利的戰歌歡欣鼓舞時,蝙蝠又悄悄遛進了走獸的營區。眉飛色舞地說:“各位豪傑,恭禧啊,終於把那些討厭的鳥類打敗了!真是太好了!我是老鼠的同類,也是走獸!敬請大家多多關照!”走獸們一看蝙蝠真是老鼠的模樣,很高興地將它納入到自己的同伴中去。 就這樣每當走獸們勝利蝙蝠就加入走獸,每當飛禽們打贏,蝙蝠又加入飛禽。 最來戰爭結束了,走獸和飛禽握手言和。當蝙蝠再度出現在飛禽的世界時,鳥類們紛紛過去驅趕它:“離開這裡,你不是飛禽!” 被鳥類趕出來的蝙蝠只好來到走獸的世界,可走獸們同樣不收留它:“滾開你這個言不由衷的傢伙,你不是走獸!” 從那時起,既不被飛禽認可,也不被走獸收留的蝙蝠只能在黑夜裡趁著月色偷偷地飛出來覓食。

後來,我們經常用蝙蝠來形容那些不仁不義的傢伙:非禽非獸,禽獸不如!


飛鴻鳴春


我老家,蝙蝠叫:簷老鼠。

夏天秋天的時候尤其多,總在房簷上飛,所以給取了簷老鼠這個名字。

在我們那了裡,它是有害動物,田地裡,房簷下,偷吃糧食,所以平時只要蝙蝠一飛過來,我們就會趕,也會在田地裡放稻草人,假人,嚇鳥🐤,嚇蝙蝠。

簷老鼠長的很醜,黑乎乎的,夜黑風高,呼呼啦啦飛過來,感覺心裡恐懼,也會趕緊躲開。




小婷的生活日記


我是湖北仙桃人,我們這裡管蝙蝠叫“簷老鼠”,大概是因為它吊在屋簷下,又長的像老鼠,所以得此名。

過去人們不知道簷老鼠吃什麼,以為它偷鹽吃,小時候經常唱一首兒歌:簷老鼠,偷鹽吃,張家大姐在隔壁…後面的不記得了。

有簷老鼠飛來飛去的地方,蚊子就少。小時到了傍晚,找地方散涼,就找簷老鼠多的空地,搬過竹床,一把蒲扇,美美地睡一覺。


愚公3240


我是山西運城的,在我們這裡人們管蝙蝠叫鴉撇蟲兒。

小時候夏天人們經常在巷子口,院子裡,門口乘涼。男人們聊著莊稼的播種,收成,管理方法和天氣。女人們摸黑紡線,納鞋底,孩子們就在一邊玩,蝙蝠會四處飛,有時和人的距離很近,嚇得人大叫。這時那個戴著眼鏡經常手裡拿著報紙的程先生就會慢條斯理的說,別怕,蝙蝠不會撞到你身上的。當時不懂,還說,又沒有燈,它看不見還不會撞到人身上?有人會在邊上說,我相信程先生的話。後來上學了,才知道蝙蝠的視力很差,它是靠接收其發出的高頻震動波的反射波來辨別方向和判斷周圍物體的位置。讓我不由得對那個不善言談卻總是喜歡看書讀報的程先生肅然起敬。蝙蝠是學名,我們就喜歡叫鴉撇蟲兒。好聽,像唱歌兒。



雨柔2756


我們這裡叫它鹽變虎,夏天一到晚上,它就飛出來了,飛的特別低,人們把鞋脫下來,往空中一扔,它就往鞋裡鑽,關於這個鹽變虎,我們這裡還有個童謠,鹽變虎,鹽變虎抽菸兒來,抽了我的煙兒,不給我錢兒,在你家鍋里拉屎決兒。


老頑童3001


癟幅子,我老家有種對蝙蝠傳說,說蝙蝠本來是沒有翅膀的,它吃了鹽後才長出翅膀,有天飛禽和走獸開戰,蝙蝠剛開始沒加入任何一方,後來看到走獸要贏了,蝙蝠就加入了走獸,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勝利的天平向飛禽傾斜,蝙蝠又加入了飛禽,飛禽再次失誤蝙蝠看到走獸又要贏了又回到了走獸陣營,飛禽,走獸看到蝙蝠反覆無常,雙方決定先把蝙蝠滅了。所以蝙蝠才會在走獸休息,禽類回巢時出來。




起個名這麼傷腦


癟蝠子(蘇州方言)


蘇滬散人


每次要回答這種帶有地域性的問題,我感覺必須先介紹自己的地域,然後再回答最基礎的信息。

我的家鄉在四川古藺,我們那裡把“蝙蝠”叫成飛老虎,傳言飛老虎是老鼠偷吃了鹽而演變的。飛老虎在夏天飛得很低,人坐在院壩裡,每到天黑的時候,總是快速的從頭頂飛到房簷下面,不一會兒又從房簷下飛走。老人們還說,飛老虎的眼睛只有晚上才看得見,白天是看不見的,所以白天看不飛老虎的影子。

不過給我的印象是,在以前的土坯房的房簷下才能看到飛老虎,現在的磚房基本上看不到飛老虎了,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磚房房簷下面沒有棲息的地方。記住,四川古藺人把“蝙蝠”叫飛老虎,就行了!


吳氏家族文化


在我的家鄉湖北黃陂叫鹽鼠辦,一種土話,每當夏天傍晚在門口乘涼的時候,它們就飛出來了,小時候還怕,大人們說它光頭鹽吃,所以叫鹽鼠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