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拎上四盒果子,帶上兩斤紅糖,這就是走親訪友最好的禮品!阜陽的年味兒品在舌尖,暖在心上

在阜陽,按照過去的習俗,人們從農曆臘月初八就開始忙著蒸煮烹炸、購置年貨。似乎沒有傳統美食,阜陽人的年就過得不完整。


拎上四盒果子,帶上兩斤紅糖,這就是走親訪友最好的禮品!阜陽的年味兒品在舌尖,暖在心上

團團圓圓,好吃不過餃子

對於離家在外的遊子來說,最想念的應該就是媽媽的味道。到家了,吃口媽媽包的餃子,一路的奔波勞累都化為烏有。

多少年來,阜陽人都秉承一個傳統,餃子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因為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喜慶團圓”之意。

包餃子常常是全家分工,媽媽剁餃餡,爸爸擀麵皮,孩子們圍坐一起偶爾打打下手,通常最後,母親都會在一個餃子裡放進一枚硬幣。誰吃到這個包有硬幣的餃子,誰就是新年裡最幸運最有福的人。


拎上四盒果子,帶上兩斤紅糖,這就是走親訪友最好的禮品!阜陽的年味兒品在舌尖,暖在心上

米粉肉,待客硬菜

米粉肉是阜陽人家過年必不可少的年味菜,這道菜放在老阜城,過年時算是高檔菜了。一般條件好的家庭,家裡來了貴客才會蒸上一碗,與小酥肉、四喜丸子等構成主菜,對客人來說是盛情款待,對主人來說也很體面。

菜市場買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一指寬、一寸長的肉條放在一邊待用。用溫火翻炒糯米,炒到微黃,倒出來碾成微碎,和肉條、五香粉、蔥、姜、冰糖拌在一起,加鹽倒甜麵醬,在大盆裡充分攪拌讓食材入味。

肉條裹著糯米,擺在老式的粗碗裡,擱在鍋裡蒸個把小時。小孩子們就守在鍋邊,等蒸熟以後,掀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


拎上四盒果子,帶上兩斤紅糖,這就是走親訪友最好的禮品!阜陽的年味兒品在舌尖,暖在心上

果子,過年才能嚐到的“甜頭”

過年時走親訪友的年貨,當然不可缺少。如果給傳統年貨排排位,果子絕對處於前列。因為饅頭、米粉肉、麻葉等可以在家自己加工,而果子只能從專業的作坊或加工店購買。因此對一些市民來說,果子才是過年美食的代言。

彎彎的“梅豆角”、胖胖的大京果、入口即化的口酥……這些果子浸潤著過大年的獨特記憶。

以前,普通人家是捨不得吃果子的,只有到了過年,才會拎上四盒果子,稱兩斤紅糖。這就是走親訪友最好的禮品了。正月裡,家裡來了客人,端上一盤果子,也是體面的待客之物。

潁州晚報記者 高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