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認為安徽皖北應該如何發展?

小魚兒說說說


皖北地區相對於安徽總體來說,稍微落後一點。最典型的就是阜陽地區,除了人口和糧食,沒有什麼資源。近些年阜陽的GDP增速還是比較快的,這應該是房地產做出的貢獻最大。那麼阜陽為代表的皖北地區,怎樣才能發展起來呢?相信領導們,比我們這些一介草民想的更多。我也是談一下自己的粗淺看法。一個地方要想發展,必須要充分發揮本地區的特別。比如說沿海地區,他們就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利用交通上的便利和沿海港口來發展加工業製造業,以及對外出口。而內陸省份,礦產資源豐富的,他們利用本省的資源優勢,發展經濟。現在我們皖北地區,除了淮南淮北還有礦業之外,其他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的資源來供開發。當前,皖北地區應該抓住國家產業升級的機遇,加快引進東部沿海經濟強省淘汰的產能。在保證達到環境排放標準的情況下,能引進多少引進多少。當然,在高科技發展方面,也應該超前一步,奮起直追,甚至是彎道超車。加大投入,對人才的吸引力度,我們皖北就是人多這樣多引進工業可以擴大就業,提高地方的稅收。等政府手裡有了錢,就能辦更多想辦的事情,也能加快產業的升級。


人間百姓雜談


皖北的劣勢:人多地少(現人均可耕地不足1.5畝,今後還會呈繼續減少趨勢)。多年來一直以農業種植為主,輔以少量經濟作物,雖然地廣但人口稠密,資源匱乏,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低,也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皖北的優勢:廉價勞動力充裕,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經驗豐富,能吃苦,多年來在外打工,不戀家,這就為分出較大部分青壯勞動力,發揮自身優勢,"走出去"到臨近閒置土地資源豐富的國家租賃土地,搞農業種植養殖,既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出路,又補充了我國糧食不足的缺口,一舉兩得。當然這可能需要國家層面出面聯繫落實。但我以為這是一條既解決皖北地區富餘勞動力,又可增加皖北農民收入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長期出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淮南子0554


淮北宿州合併,建立地級淮北市。淮南蚌埠合併,建立地級淮南市。抱團發展,同時合併後安徽多了兩個超2000億的經濟大市,屆時的皖北就阜陽亳州經濟稍微次之,而阜陽憑藉交通優勢,人口優勢必然在兩淮的帶動下經濟會高速前進。那時安徽可大力發展亳州藥都之優勢,將亳州的藥都名片做大做強。同時建議蕪湖馬鞍山銅陵合併,建立地級蕪湖市,三市合併GDP將達到6000億,與合肥一起齊頭並進,五至十年同時進入一線城市指日可待!


俊哥7235


皖北中心城市只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蚌埠,他在交通(鐵路,公路,航運不久航空)醫療衛生,科技人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高等教育,旅遊集散,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蚌埠具有在全省先進水平在皖北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也是其他地方一時半會可以趕上的;阜陽重在人口和廣泛的區域!所以有的說阜陽投入小從何說起?蚌埠人口和地域只要把鳳陽划過來,淮南和蚌埠合併減少層次不就很快了。就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決心❤了。這樣的費用最省,老百姓的負擔最輕。辦事效率最高,不過還要安排一個好的領導人。


手機用戶11306824231


安徽北部要想發展的快,我一個在外多年的人,談談我個人看法,首先我們要看到我們和沿海地區的差距,虛心學習沿海地區的發展模式經驗,擺正自己的發展位置,不要盲目自大。其次是想方設法留住人才,看看春節過後大量的人圓外出,他們都去給外地做貢獻去了,我們要設法引進工業,留住廠子,第三:部分官員的作風需要改正,研究事不要放在酒桌上,能力大小不是比的酒量,第四:多鼓勵回鄉創業者,多瞭解他們發展中所遇到的困難,不要動輒以環保之名給關閉,第五:新農村建設,在外打拼的70後80後,他們有積蓄,有經驗,完全可以回來發展,……


中原湯都


皖北要發展,肯定要確立一箇中心城市,人口,產業,都很重要,阜陽具備人口,無支柱產業,蚌埠學院多,節點城市,但是,無人口,無大產業支持,宿州一樣,有人口,無大產業支持,淮南,淮北更不用說了,資源型城市,煤炭枯竭,已經入不敷出,更不用說成為中心城市。皖北唯有亳州,具備人口,大產業,亳州中藥材交易年千億級別,古井貢酒收購武漢黃鶴樓酒業,提出雙百億目標,唯一不足就是位置稍偏,學院少。皖北六市,都想做中心城市,關鍵還要看家底,看誰的產業發展的更大,更好,放在統一平臺上看,只有亳州最有前途,最年輕的地級市,各項經濟都是領跑全省,假以時日,必將騰飛。



感恩的心高


這個大圈子,就是包括整個蘇北,皖北,豫東,魯南在內的整個淮海經濟區。雖然淮海經濟區的提出已有幾十年了,可依然沒有什麼大的起色,各省市各自為政,好似一盤散沙整個淮海大地是大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片窪地。

這是由歷史和時代造成,我們無力改變。十個手指頭有長有短,拇指永遠都是老大,小指只能默默在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中國要發展,不可能全面開花,只能從沿海沿江地區先開始,只能從國家的重點中心城市開始,這樣才能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快速穩妥的見成效。所以淮海經濟區從提出到現在,一直沒有進入國家最高決策層的議題上,所以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四個省也沒有多餘的財政資金來開發遙遠的邊境地區了。

現在中國的經濟到了一個轉型的節點,環保,去產能已經給企業增加不小壓力了,再加上和美國的貿易摩差,更是讓外貿型的企業舉步維艱。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轉型成功,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要走科技創新之路,中國那麼大,人總是要吃飯的,總要是靠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帶動再就業市場。所以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些企業,就會逐步在內陸佈局,淮海大地或許是個選擇,因為不論從地理環境,交通運輸,人力資源上都可以提供足夠的動力。

或許淮海經濟區已經進入國家決策層的視野,17年的時候,徐州被國家批准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國家領導人又在年底的時候調研徐州,或許淮海經濟區騰飛的日子正在想我們招手,也或許是我們家一廂情願,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復興夢要想全面實現,只有靠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灣地區的發達富裕是全然不夠的,只有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的共同富裕,才可能早日實現!

再回到皖北地區的發展問題上來說,坐、等、依、靠換不來經濟的發展,任何指望別人的施捨來的發展是不靠譜的。羊群中必有一個領頭羊,人也是一樣。如果當官一任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發展,為社會造福利,大力籌措資金改善本地交通,大力群策群力招商引資,大力扶持本土有潛力的企業,盡力削減企業的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想總會有那麼一天會出成績的。

還有,如果國家能重新行政規劃,把此地區整合成一個省,或者一個直轄市,以一箇中心城市為中心,以京滬鐵路,亞歐大陸橋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起點,以連雲港為出海口,充分發揮沿淮,沿京杭大運河等內河港口的輔助運輸,集全省之力,就會把我們這片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的經濟窪地,發展成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級。



我是安徽人,對皖北的發展也很關注,希望皖北發展更好!皖北人民有吃苦耐勞犧牲奉獻的精神,每次皖北蓄洪就能看到他們的覺悟,但給皖北人民帶來了巨大損失,每次十幾年的辛勤汗水,一夜之間化為烏有,這是皖北今天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皖北交通起來了,有部分網友提出了一些建議,我覺得還是可取的:

1、皖北像河南一樣,人多,但勞動力技術不高,借鑑河南經驗,特別商丘等,多招上萬人的勞務加工大企業,讓他們回到家門口就業,年輕夫妻兩人,除去社保醫保還能拿到十萬及以上,很多人就不會外出了,特別是蘇浙滬。安徽人民充足的生產,蘇浙滬因招工難就會經常停產,這樣也會縮短和蘇浙滬的距離。特別是大型服裝企業,省商務廳直接能拿到國外訂單,生產出來的服裝供應非洲、南美、甚至其他發達國家,衣服是消費品,壞了再買。皖北市縣鎮三級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大型加工企業,在此基礎上創新研發,對有功人員重獎。這樣提高了當地經濟總量、稅收和人民的收入,當然要注重環保。2,加強皖北人民的素質和技能教育,提倡少喝酒、少打架等不良習慣,勤勞致富。3,國家和省政府支持,一些好的項目定給皖北人民做,皖南及合肥靠創新、新技術在市場上競爭。4,皖北多年留下來的官僚主義要從嚴整治,只要破壞招商引資、經濟發展主流的,該撤的一撤到底,夠判的全關起來,創造一個好的社會發展環境。市縣鎮配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成績突出的一律提拔,我甚至希望多出幾個仇和一樣的領導,幾年經濟翻身(但仇和的錯誤不可取)。5,皖北土地遼闊富饒,種植高技術農作物和加工,但農業還是富起來的,工業基礎較差,幾乎沒有幾個大型和競爭力的產業,加強在現有的工業基礎上儘快突破,要研發、要創新,使產品有很強的競爭力。最後,為支持皖北人民,我在皖南大多喝古井和口子酒,希望皖北人民早富起來,安徽早富起來!


丹尼斯717


做炮彈靶場


用戶7838979086564


除了認命,沒有別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