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在自然水域釣魚,很多釣友都糾結漁獲,如果說資源不給力的地方大家都釣不到魚那還沒啥感覺,如果一個地方人家釣得到你釣不到那就不能怪資源的問題了。為啥漁獲不給力?可能是釣法問題,餌料問題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但要路人甲說大部分釣友都過於偏重釣法或者誘魚方法,沒有將誘魚和釣魚結合起來。那麼誘釣結合該怎麼玩呢?路人甲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新手釣友們一些啟發。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既然想要釣到魚,首先就要把魚誘進來,不然就和有些釣友吐槽的水裡沒魚怎麼釣都沒用。怎麼誘魚?打窩是一種最常見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時候釣魚也是一種誘魚的方法,可以達到邊釣邊誘的效果。想要實現這種效果,餌料的狀態就要好,甚至有些時候餌料的狀態比味型更重要。那麼什麼叫做狀態好?最起碼要讓餌料在你需要的水層(釣底釣浮都可以)保持你需要的時間,能夠讓魚輕鬆的將餌料吸入嘴裡。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什麼樣的狀態算好?是一團餌料捏起來軟軟的,出來的絲不長不短,霧化很好,可搓可拉?這樣的餌料狀態從理論上來講確實好,但魚情千變萬化,這種狀態不一定適合所有魚情。比如說在野釣的時候大家都很頭疼的小雜魚,如果你的餌料狀態是這樣,剛剛入水就被搶光了,連底都到不了,還能發揮誘魚的作用嗎?即使能夠勉強到底,能剩下多少餌料?自然水域或多或少有點水流,能經得起水流沖刷嗎?當然也不能走極端,餌料硬也不是個辦法,餌料不霧化,不溶解像橡皮糖一樣,誘魚的功效會大大降低,除非你打算等死口,守大物,不然你會釣得非常痛苦。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誘釣結合呢?其實靠的是換餌的頻率和餌料的狀態,就好像前面說的既要讓餌料有一定的誘魚能力,又要保證能讓餌料到達目標水層後讓魚輕鬆吃進去。以前的釣友比較喜歡強調餌料的霧化,現在大家都喜歡玩餌料的脫落狀態了(典型例子就是散餌)。這2種狀態都有非常強的誘魚能力,但是相對於脫落狀態,霧化的缺陷更明顯。比如前面說的小雜魚喜歡,而且還有鰱鱅鬧窩,而且霧化型餌料都有大量的拉絲粉,入水會有比較明顯的膨脹。如果水裡的魚比較小,很難將整個餌團吸入嘴裡,只能含著到處跑,有口也不中魚。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散餌就不一樣了,咱們可以將散餌做成大小不一的餌團來掛鉤,成分也可以隨時變化。脫落下來的餌料也相對較粗,雖然也招小魚,但是對鰱鱅的吸引力比較小。而且用散餌對付小魚也比拉餌靠譜,可以將餌團做得很大,入水比較快,比如說你掛雞蛋那麼大的餌團,小魚來了也不怕,它們啃不動餌團只會吃散落的碎屑,要吃就隨便吃,狠下心來我可以把它們餵飽。但是我的窩子裡還有大量的顆粒物來誘魚和留魚,經過水流的沖刷,一些細小顆粒能夠傳遞得更遠,誘魚範圍也更廣。雖然這樣比較累,但是效果好啊。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除了這個,粘麻團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可以粘的東西很多,小到碎玉米,小米顆粒,大到玉米粒,飼料顆粒都可以。目的就是利用這些顆粒物來留魚,餌團上的粉末物來誘魚,這也是非常典型的誘釣結合的方法。不過要提醒一點,要注意餌料霧化和散落的狀態,可以先在餌料盆裡做實驗看多久霧化,比如說5分鐘完全散落,那麼你換餌的頻率就要控制在3分鐘一竿左右。因為水裡有小魚,也有水流,水情比餌料盆裡要複雜。

高手釣魚不僅會“釣”更會“誘”,做好誘釣結合,到哪都不愁漁獲

請最後說一點,在用這種誘釣結合的方法釣魚的時候,拋竿的動作一定要標準,不然拋得東一竿西一竿是很難聚魚的。而且動作不標準也會很累,或者說餌團從上往下砸,很容易將水裡的魚嚇跑,而且這種狀態的餌也經不住這樣折騰,不然提前脫落了你還傻傻等魚口那就好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