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古詩是什麼?

鑫鑫O火


最簡單的古詩?你這個問題不準確不規範。

詩有二個方面: 形式/內容,古詩也稱古體詩。魏晉時期的四言詩應該是形式最簡的,以曹操為集大成的代表,後來又有五言、七言詩。

古體詩不要求嚴格韻律,這是它與後來盛於唐的近體詩的主要區別。近體詩為絕/律二種,也是五七言,少則20字,多則56字,形式上也很簡單。但就內容而言就不好說了。一首近體詩雖然只有區區幾十字,但要就"內容”寫一篇賞析解讀評論,幾百幾千字也是常見的事。

而且,同一首詩,不同的評論加起來幾萬字也大有例證。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閱歷,對同一首詩的認知會有不同,這已不是什麼秘密學問了。

關於這一點,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說的很好,建議去讀讀。


光潛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我是70年代末的人,還沒上學的時候都從大哥哥大姐姐們經常把這首古詩當唱,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娛樂,吃飯都成問題,尤其到3月一6月這時是青黃不接的時期,糧食供不上吃的,經常吃了上餐沒下餐的,如果你吃飯掉了幾粒飯在桌子上,大人們分分鐘叫你撿起來吃,還跟你講這個飯粒是農民伯伯用最辛勤汗水得來,還要你學會背誦這首詩。沒辦法那時候是看天吃飯,遇上年成不好,糧食顆粒不收的也有,那時候真的連米飯都吃不上。

還沒上學的時候,我早已會背這首古詩了,但不會寫跟小朋友跳繩,踢石子都會掛在嘴邊當歌唱,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就有了這首古詩,這幾個惘,鋤,餐最不會寫而且寫得最難看,放學被留了半個小時,記憶最中深刻的 。

現在的小學裡早已沒這課了,孩子們早已忘記了這糧食的由來,國家發達了,糧食的播種都是機械化了,雖然大家的溫飽問題早已得到解決,但也要記得節約糧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傳統美德。


農家文人


國外的古詩我不瞭解,國內的我認為是《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首先,這首詩一共只有十八個字,比通常的五言絕句還要少一個字,而且,首句的三個字為同一個字,可以將其算做是一個字,實則這首詩算起來只有十六個字,算不算特別簡單呢?


其次,這首詩意思簡單。這首詩應該是我們小學語文課本里面學的第一首詩,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的古詩,能有多難?

這首詩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其七歲時所做。駱賓王從小便展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七歲便能和到訪他家的賓客侃侃而談,讓眾人驚歎。即便如此,一個七歲兒童的心裡沒有家國仇恨,沒有人民疾苦,沒有鬱郁不得志,也沒有兒女情長,做出來的詩所表達的意思自然也簡單。

在駱賓王的眼中,鵝就是鵝,不是借鵝抒情,更不是託鵝言志。在我看來,如果不是為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完全可以把第一句改成"鵝~~!",就和"啊~~!牡丹"一樣。

整首詩的意思很明瞭。鵝,伸長脖子對著天空嘎嘎地叫,雪白的毛浮在綠水中央,紅色的掌撥起陣陣水花。

最後,這首詩雖簡單,但是寫得真好。第一句鵝鵝鵝的感嘆熱情高昂,能感受到那種孩童的歡喜,第二句將鵝的特點描述得很貼切,而這裡的歌也和首句的鵝鵝鵝形成呼應。最後兩句對仗工整,用白毛對紅掌,描繪鵝的外形,綠水對清波,一靜對一動,浮對撥,一個悠然自得,一個俏皮活潑,用動靜結合的方式為人們呈現出一幅靈動的畫面。


還有一首《山村詠懷》也很簡單。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隻花。

詩裡面用了一半的數字,結構很奇妙,讀起來也很輕巧,寥寥幾句便描繪出一幅詩意盎然的鄉村畫,不得不感嘆古人遣詞造句的能力。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詠鵝》,因為這首詩更靈動,而且富有童趣。


書野


這問題,還看農耕文明之前的漁獵時代留下的傳奇!!

我認為最簡單是原始人打獵的 彈歌 ,理由如下。

最便於流傳,老幼咸宜的偉大詩歌作品往往用的平實簡單的詞句,沒有難認的字和高深難懂的典故。

像李白的 靜夜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最質樸的語言懷念了家鄉,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樣質樸的歌頌了友情。但是這些,雖然看似普通,其實有高深的手法,比興,比喻,映襯等精妙修辭,巧妙的埋在短短几句裡面,渾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跡。類似的,中小學階段學的好多詩都有這個特點。一流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宋代蘇軾楊萬里陸游等人都是個中高手,不勝枚舉。

他們這些詩,看似簡單,其實寫作技藝非常高超

說簡單,咱們再看,高祖劉邦,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怎麼樣?只有三句,別看劉邦一貫以沒有文化,流氓脾氣聞名,此詩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大氣磅礴,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別具一格。根本也不簡單!

再看這個,先秦,勞動人民所做,擊壤歌,不知作者。出自 吳越春秋 這本書。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擊壤歌》是一首遠古先民詠贊美好生活的歌謠。這首歌謠用極口語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動的田園風景詩。太陽出來起來勞動,太陽下山休息養生,打一口井用以飲水,整理田地種出五穀豐登。歌謠般的風貌,彷彿聽到了一個蒼老而健碩的農人,在田地中對著無垠田疇悠揚地詠頌。這是他們怡然於簡樸生活的自足的歌聲,展現出了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詮釋出原始的自由安閒和自給自足的簡單快樂。自然中見淳美,樸拙中見太平。全歌用語純淨,不染塵灰,意境高古,文字流暢。四言的寫作形式,為詩歌增添了一種長短抑揚的韻致。最後一句點明題旨,這自然順生的生存方式和其樂自得的生活,又何須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導。

最後,公認最簡單的詩如下。

彈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哈哈,兩個字一句,一共八個字。

斷竹—砍伐竹子;

繼竹---用砍伐的竹子來製作彈弓;

飛土—用製作的彈弓裝上土丸,進行射擊;

逐肉---射擊鳥獸獲得食物。

“斷竹,續竹”,是歌詠“彈”的生產製作過程。這就是先將竹竿截斷,然後用弦將截斷的竹竿連接兩頭製成彈弓。這樣,“彈”的製作完成了。一副“彈”便擺在了我們面前,雖是簡單、粗糙的,但卻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聰明才智,也表明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有了“彈”,一場狩獵活動開始了:“飛土,逐肉”。一顆顆彈丸從彈弓中射出,擊中了一隻只獵物,人們歡樂地追逐著,滿載而歸。“飛土”,是指將泥制的彈丸射出。“逐肉”是說獵手們追趕被擊傷的鳥獸之類的獵物。

這首民歌簡短、質樸,詩句整齊,有和諧的韻律,是原始時代狩獵生活的真實反映。

最簡單的肯定是最原始的,謝謝閱讀,回答完畢。


雅趣邢軍


很多人想知道哪些古詩字數少又比較簡單呢?下面就為大家整理出十首字數少筆畫簡單的五言古詩。

1《風》 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2《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5、《山村詠懷》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6、《 畫》

唐代: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7、《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8、《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9、《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10、《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皓月Lh2088


我認為最簡單的詩,是神童駱賓王寫的詠鵝,詠鵝這首詩朗朗上口,詩重在寫實,把鵝的形象,生活習慣,都寫的很生動。鵝又是生活比較常見的小動物,更方便記憶,小朋友又比較喜歡小動物,所以詠鵝不僅好記,而且好懂。小朋友學的第一首詩一般都是詠鵝,這首詩流傳很廣,幾乎中國人都會背。所以世界最簡單的詩我推詠鵝。



墨侶


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分享一下:

一、古詩的特點:“美”:

1、意美

2、語美

3、音美

4、形美

5、境美

二、分享一些經典古詩:

三五七言 古詩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註釋:愛好古詩詞、旅遊、音樂,有志同道和的朋友可以一起哦!彼此賦能,未來可期[玫瑰]




初聞風花又見雪月


1,古代歌謠一一彈歌。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2,易水歌。一一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不復返。

3,麥秀歌。一一

麥秀漸漸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與我好兮。

4,詠鵝一一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青波。

5,塞下曲一一戶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6,於易水送別一一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7,春怨一一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8一一(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陳年往事1222


俳句起始於16世紀的日本,由五、七、五共十七個音節組成,“國際化”後經常排列成三行。它是非常能夠代表日本人民族性的一種詩歌形式,直到現在,還廣為日本人喜愛。

法國作家羅蘭·巴特說俳句是“最精煉的小說”。它像短刀一樣,一刀刺入,驅散陳腐的空氣,劃開亮麗的美感。

海暗了,

鷗鳥的叫聲

微白

——松尾芭蕉

一枝,即讓

京都的天空成形——

啊,梅花

——小林一茶



萬花筒月讀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絕句》(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憫農》(其一) 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竹裡館》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所見》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夜宿山寺》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畫》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山村詠懷》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鳥鳴澗》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