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科比英年早逝背後,這些傳奇,人們不該遺忘

文 | 無鏽缽


沒有人能為科比·布萊恩特的一生給出定義。


尤其是在這個時刻,伴隨著卡拉巴薩斯山坡上一團耀眼的火球,這位偉大球員的人生軌跡就此徐徐落下帷幕。


科比英年早逝背後,這些傳奇,人們不該遺忘


沒有人能夠定義科比,關於那些傳奇和歷史,一切都本該由他自己親自書寫。


但這一切終究湮滅在無情的命運之中,科比離開了人世,留下了未竟的事業和深愛的妻兒,而這已是步履匆匆的2020帶給人們的第二個噩耗。


01

別了,獨行俠


毋庸置疑,科比和他所象徵的永不言敗的精神,曾經為這片星球上的民眾帶來多少鼓勵和希望。


作為籃球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天才,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也是一個最孤獨的運動明星,終其一生,特立獨行的標籤一直相伴他的左右。和前輩相比,他出道太早、太個人化、太不掩飾自己的性格和喜好。和後輩相比,他又太傳統,永遠自信,信賴直接高效的信條。


得益於大眾電視和互聯網時代的媒體傳播,圍繞他每天的新聞、每一場比賽,都會蔓延成太多新的故事。而這之中留給人們最深刻印象的,莫過於他對於籃球這項運動的熱愛和堅持。和奧尼爾三連冠時代,人生中第一次奪冠的翌日清晨,科比已經出現在了鄰居中學的球館,繼續個人訓練。


實際上,很長時間,科比未必是那個最讓人喜歡的球員。他沒有喬丹的面面俱到,也不會像勒布朗這樣應對媒體。他堅持著自己的個性,甚至是堅持自己的憤怒。在自己的道路上,科比從未迷茫。


有人曾解釋為什麼科比的球鞋沒有辦法大賣:2006年,在ESPN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認為早年科比球鞋銷量不好,是因為飛俠太“整潔”了。相反,2003年,身陷性侵指控後,縈繞在他周邊的標籤開始變得更加複雜,媒體和球迷也開始更加關注他。而在那之後,他的球鞋銷量隨即迎來井噴。


科比曾說:“如果在未來20年時間裡,籃球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那我就是失敗者。24號的意義就是24個小時,我希望全力以赴。如果做不到拼盡全力,我就不是科比。”


科比英年早逝背後,這些傳奇,人們不該遺忘


在退役之後,本可以和很多NBA球星一樣選擇紙醉金迷的他毅然從中抽身,重新回到了他所熱愛的人生事業中來。


他所親自監製和配音的動畫短片《親愛的籃球》。動畫以詩一樣的韻律,向世人訴說他對籃球的初心。這部電影在201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儘管有人評論,這只是商業鉅子科比的一次“玩票”,但這仍然無礙人們在如今哀悼的聲中偶然回想起那些關於過往的零碎記憶。


那些關於他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過奧運會金牌、NBA總冠軍戒指和奧斯卡小金人的不朽記憶。


02

影響世界的“黑曼巴”


知乎上有個殘酷的問題:“科比去世後,他的商業價值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截至發文,這一問題的下面仍然沒有答案。


不過,一個類似的問題:“科比這輩子商業價值最高的一刻是什麼時候?”或許存在著客觀的衡量標準。


答案也許是2017年12月19日。在湖人主場對陣勇士的比賽中,湖人隊官方為科比-布萊恩特舉行了球衣退役儀式,斯臺普斯球館所屬集團副總裁萊恩透露,在科比球衣退役的這一天,與科比有關的商品單日銷售額達到了824000美元。


更確鑿的答案,是2016年4月14日——科比職業生涯的退役之戰。官方稱,當天僅在斯臺普斯球館內就賣出了190餘萬美元的與科比有關的商品。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淘寶則爆發出更加驚人的數據,有人統計,在科比退休後一週,與他有關的相關周邊產品,包括球鞋球衣等等在內,銷售過億。


1月26日,科比意外去世後,在中國,相關球鞋價格被迅速囤炒。在球鞋交易平臺得物(毒)App上,大年初三的凌晨,所有科比系列的球鞋全部被一掃而空,並且賣出了誇張的價格:普通鞋款價格翻五倍,聯名鞋款價格翻十倍,一度被炒到2萬多,最便宜的一雙都要2999元,足足是原價的兩倍。


儘管在這個時間點,這樣的無恥行為令人難以接受,但某些程度上,這也是科比無與倫比影響力的一種體現。


03

不止籃球


縱觀科比整個職業生涯,科比僅僅是工資就掙了3.2億美元,是NBA聯盟裡薪水第三高的球員。


早在2013年,科比就註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Kobe Inc,公司總部位於加州紐波特海灘。科比將公司的使命定位為“擁有並扶持那些挑戰和重新定義體育行業的品牌及創意,並將之發揚光大,同時鼓舞全世界”。


同年,科比在養傷期間與Jeff Stibel低調創立了Bryant Stibel基金公司,規模為1億美元,均來自兩人的自有資金。Jeff Stibel主要為公司提供專業經驗,科比本人則會提供創造力、品牌和營銷上的貢獻,如設計公司的Logo。


實際上,這支低調的基金早在2016年科比退役時正式面世。並在他本人的操作下,已於4年前投資了十幾家公司,其中也包括了兩家著名的中國企業。其中之一,就是阿里巴巴。


基金官網顯示,他們早在2014年就成為了阿里巴巴的股東之一,目前該筆投資已經成功退出。而另一筆廣為人知的投資,則是2016年對國內知名互聯網教育公司VIPKID的戰略輸血。


除了在籃球、影像方面的傑出貢獻,科比本人在商業領域的建樹同樣可圈可點。


2017年6月,科比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科比個人紀錄片“Muse”;同時雙方還合作在中國生產、發行科比系列品牌周邊產品,在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發售。


實際上,科比對待生意也拿出了他的“曼巴精神”。2009年,與馬雲同臺的科比曾說:“打籃球用的是智慧,用的是想象力。真正做是因為喜歡——這和商業投資,存在著共通之處。”


私下裡,他與馬雲、蔡崇信,Nike總裁馬克帕克等人交際甚好。


科比英年早逝背後,這些傳奇,人們不該遺忘


在科比退役後那些凌晨4點的洛杉磯,他甚至表示“想到不明白的商業問題,就立即去請教。”


除了和阿里巴巴密切的私交之外,在 2013 年,科比曾代言過聯想手機一年的代言人。這看起來只是一段“露水情緣”。因為在2015年的一段採訪中,主持人問科比推薦的手機時,科比毫不諱言:“I’m a Big iPhone Guy”(我可是個用Iphone的人)。看來早就把聯想拋諸腦後了。


籃球、影像、出版、商業……諸多紛繁的標籤,構成了人們回憶裡那個永遠充滿笑容的黑曼巴。


前ESPN知名體育記者比爾·西蒙斯對此有一句高論:“他是唯一一個瞭解籃球的真諦卻對它不屑一顧的偉大球員。”和已然被神化的喬丹相比,科比同樣是NBA聯盟的傳奇,但有著更加明顯的缺點。不僅如此,他本人甚至也無意改正這些缺點;這使得科比的公眾形象中,多出了一分獨特的真實和糾結感。


在賽場與商場,科比的競爭心、弱點、不完美的“完美”,這些鮮明的“曼巴精神”,都滲透在幾乎每一個選擇中。在這個悲傷的時間點回頭看,這也是他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因為在今天的賽場內外,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過於正確、缺乏個性的東西。比如“兄弟籃球”,比如“打不過就加入”,在合同期內提前制定交易目標。從玩票,到商業投資再到充當一支球隊的管理者,哪怕在某些領域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喬丹、詹姆斯,甚至是姚明們,也選擇了乖巧地躲在一帆風順的創投聖經、滴水不漏的公關技巧、近乎完美的社交外殼之下。


而我們缺少的,是科比——一個由種種個性構成的因子,串聯成的傳奇。它是這個時代的稀奇事物。


在做生意這件事上,科比並沒有把自己看做下一個喬丹,一個能估得到下一秒掙多少錢的人。就像他在球場上選擇的道路,他是孤獨的、強大的、個性的。不管是賽場還是商場,不管是燈下漫舞,抑或悄然謝幕,他終究是那個無人能與之爭的挑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