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獨立?

香堂風子


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的建國不是歷經磨難,那些殖民地國家更是把獨立當畢生理想來追求。唯獨新加坡人當初是被趕鴨子上架,被迫獨立的。

獨立還有被逼的?誰逼他們獨立的呢?


答案是馬來西亞。

對,你沒有聽錯。雖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現在是兩個國家,但在歷史上,的確是馬來西亞逼新加坡獨立的。

說到新加坡獨立,必須要說一下它和英國複雜的關係。

原來的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二戰時被日本佔領,後來美軍趕走了日本人,英國緊接著又重新控制了新加坡。但二戰後,全世界的殖民地人民都在爭自由,鬧獨立,英國也不敢再照搬過去那一套統治模式,不得不給新加坡人一定程度的自由。


1951年,新加坡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憲法,選舉了自己的議會和總理。但名義上還是自治領,不是一個國家。

二戰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的主要矛盾變成了美蘇兩個陣營的意識形態矛盾,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冷戰。 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把中國當做了最大敵人之一,希望在中國的周邊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高唱中國危險論。

美國人不厭其煩對東南亞國家灌輸中國對外擴張危險的思想,說只有抱團才能抵禦中國。新加坡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經英國允許,和馬來亞、文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

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真心加入馬來西亞的,因為他渴望在這個亞洲小北約之內有所作為,大家都對聯邦的未來充滿熱情。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聯邦成立沒有兩年,就面臨散夥的危機。

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是聯邦這個大家庭組建後,對怎麼用人,怎麼花錢,怎麼持家,大家看法不一。李光耀開始只是對馬來人大權獨攬心懷不滿,說政府的預算對新加坡的建設投入太少。新加坡的企業家也抱怨政府把他們當外人,在稅收上沒有一視同仁。

新加坡商人的抱怨也是有根據的,雖然大家都是一個聯邦了,但聯邦買經濟上還把新加坡當外人,對新加坡商品加收關稅。新加坡希望聯邦是一個大市場,希望把商品賣給所有人,但馬來人不幹。 他們擔心這樣下去新加坡人會越來越有錢,會和他們馬來人爭奪聯邦治理的話語權。所以他們不但不答應新加坡人的要求,反而把稅收提高了兩成。


最主要的原因是,馬來西亞人認為新加坡影響到了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

雖然新加坡是個彈丸小國,可是新加坡在加入聯邦時,人口超過了一百八十萬!跟馬來西亞幾乎相等。

在這近兩百萬人中,大部分是華人,而馬來西亞傳統上一直是以馬來人為主的國家。全聯邦裡一半的人是華人,讓馬來西亞高層非常擔心,擔心未來威脅到馬來人的主導地位。因此,馬來西亞堅決不給新加坡人選舉權。

新加坡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一點,在這個聯邦裡,新加坡公民沒有選舉權,屬於二等公民。 一邊是馬來人一直對當年讓新加坡這個不安分的兄弟入夥後悔不已。另一邊是新加坡的政界非常矛盾。

新加坡高層的矛盾主要是因為考慮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新加坡當時是個弱國,窮國,非常想留在聯邦這個大家庭。依然要靠住馬來西亞這顆大樹。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對於沒有選舉權這個原則問題又不能讓步。當然馬來人同樣無法容忍給予新加坡人的選舉權,擔心佔聯邦人口幾乎一半的新加坡人參選會改變馬來人在聯邦中的支配地位,因此拒絕讓步。

重重矛盾下,馬來人決心趕走這個讓人頭疼不已的累贅和刺頭。在勉強過了兩年之後,這磕磕絆絆的日子走到了盡頭。

1965年8月,馬來人把持的議會通過決議,決定讓新加坡獨立出去。文萊也跟著脫離了聯邦,後來新加坡大力發展商業,文萊發現了海量的石油,這兩個國家反倒過得都比馬來西亞要好,當年獨立出去也未見的是壞事。


小約翰


馬來西亞獨立於1957年8月31日,當時還不叫馬來西亞,而是叫“馬來亞聯合邦”,面積也沒有現在這麼大,國土範圍僅相當於現在的“西馬”地區。包括現在的“東馬”地區和新加坡在內,在當時還都不是“馬來亞聯合邦”的領土。


1959年,新加坡也獲得英國的同意,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

新加坡獨立後,出於對發展的不自信,非常希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和剛剛獨立的砂拉越與英屬北婆羅洲(沙巴),一起組團加入了馬來亞聯合邦。

由於新成員的加入,所以原先的馬來亞聯合邦自動解散,四個地區聯合組成一個新的聯邦國家——即現在的馬來西亞。

上面說那麼多,只想說清楚一個概念:新加坡和馬來西聯合邦合併之前,它們都是從英國的殖民體系中獨立出去的。新加坡和馬來亞聯合邦是平級關係。新加坡在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時候,享有相當高的自治權。



但是我們知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合併還不到兩年時間,它就在1965年8月9日被馬來西亞給踢出去了。

那麼,為什麼馬來西亞要踢出新加坡呢?

我覺得,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當時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政府,不贊成馬來西亞聯邦當局提出的“馬來人”優先的政策,認為不管什麼民族,都應該是一視同仁才對。

馬來當局害怕李光耀的這種主張,認為留著新加坡是個禍害。而且,馬來人的政黨連選舉都選不過華人政黨。

因而馬來人也就抱著寧可不要新加坡,也要把李光耀踢出去的觀念。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版圖內給踢了出去。

這裡稍微多說一點,所謂馬來人優先,就是除了馬來人之外,馬來西亞境內生活的其它民族都是二等公民。比如說,華人要想在馬來西亞辦企業賺錢,就必須要出讓一部分股份送給馬來人。馬來人可以白吃白喝白拿華人的錢,而華人不能有意見。當時馬來西亞的華人和馬來人是五五開,人數差不多。馬來當局搞這種赤裸裸的種族主義政策,李光耀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其次,新加坡有高度自治權,馬來人無法控制新加坡。

這一條其實是上一條的延伸。因為雙方在政策上的分歧,所以馬來當局和新加坡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情況,又跟美國的政治制度差不多。馬來首相和新加坡總理不是上下級關係,馬來聯邦政府無法干涉新加坡的內政策略。並且,當時英國在新加坡又有駐軍,馬來當局也不能來硬的。


如此一來,新加坡便成了馬來人政黨眼中的一顆眼中釘。



因此歸根到底來說,馬來西亞踢出新加坡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和馬來聯邦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的結果。

馬來人要搞種族主義,新加坡不同意;

馬來聯邦大選,馬來人也選不過華人;

新加坡高度自治,馬來聯邦無可奈何;

來文的,鬥不過。來武的,又不敢。如果長此下去,馬來人在聯邦的統治地位會受到華人的動搖。於是,馬來聯邦也就只有把新加坡踢出去這一個選擇了。


Mer8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傻鳥馬來人歧視華人。

馬來人是這裡的土著民族,他們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曾經怒斥馬來人劣根性太重,不能和其他強大民族競爭。

然而,馬來人卻很傲氣,一向歧視外來的華人。

新加坡大概是1819年建城的,是英國人建立的港口。

由於它的地位特殊,地處最為重要的馬六甲海峽,很快發展起來。

而下南洋的華僑,很多都在新加坡謀生,出出苦力或者做小生意。

所以整個馬來西亞的華人不少,新加坡的華人最多。

華人(多數為閩粵人)最早來到馬來西亞都是兩手空空,靠著吃苦耐勞,花費幾代人的心血逐步成為這裡的經濟支柱。

由於這裡的馬來西亞穆斯林經常反抗英國人,後者覺得還是華人比較融合合作,開始扶持華人。

一戰結束後,英國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海軍基地。之後,政府又建一個空軍基地,協助保護海軍基地。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

這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個大繁榮時期。

二戰期間,新加坡曾經被日本佔領。由於新加坡的華人基本都支持中國抗戰,遭到日本血腥屠殺報復,有3到5萬的華人被殺害。

日本投降以後,東南亞各國都要求獨立。由於新加坡的英軍曾經不堪一擊的投降,威信大降,已經無力控制局面。

英國無奈,只能允許他們獨立。

1957年由華人領袖林有福組成代表團,在倫敦與英國達成協議:英國政府同意讓新加坡作為一個自治邦,在英聯邦之內實行自治,和給予新加坡更多權力等。

1959年,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

但新加坡只是一個城市,以往馬來西亞也是英國人的,新加坡可以從馬來西亞獲得包括水等最基本的資源。

二戰戰敗以後,英國人在全世界戰略收縮,放棄新加坡軍港,這裡經濟一落千丈。

李光耀為了保證新加坡人有口飯吃,求爺爺告奶奶的希望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1963年新加坡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然而,馬來人對於主要是華人的新加坡非常鄙視,不但不放開自己的市場,還強迫新加坡將稅收的百分之六十上交。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國內的部分政黨為了競選獲勝以及轉移國內矛盾,煽動馬來人反華。從1964年開始,馬來西亞每年都有大規模反華騷亂。當年先是芽籠發生騷亂,馬來人大面積攻擊華人,馬來警察不予制止,騷亂最終導致23人死亡,454人受傷,基本都是華人。

隨後,新加坡也發生暴亂。一名馬來車伕被印尼人打死,然而有人煽動是華人所為。新加坡馬來人暴亂,導致12人死亡,109人受傷。

馬來西亞大黨巫統內的極端分子,趁機指責是李光耀馬來西亞的公敵。雙邊關係持續惡化。

當時馬來西亞政客普遍認為,新加坡這樣一個華人佔多數和執政的自治地區留在馬來西亞,只會有很大的壞處。而且當時新加坡經濟很差,似乎對馬來西亞也沒有幫助。

所以,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


李光耀回憶,知道這個結果以後,他當晚躲在臥室裡面痛哭流涕。

當時新加坡剛剛獨立不久,國內百廢待興,一窮二白,連飲用水和糧食都要依靠從馬來西亞購買。

現在被趕出去,新加坡的發展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作為廣東人後裔的李光耀,和祖先一樣有著不屈不撓,從0開始的毅力。


而新加坡華人又特別能夠吃苦耐勞,在李光耀拉攏美國,奉行正確的發展策略後,迅速發展起來。

時至今日,新加坡人已經非常富裕,生活水平不亞於發達國家。

而馬來西亞還是一坨屎。

對了,新加坡的獨立未必是壞事。因為,新加坡獨立僅僅2年後,馬來西亞就發生了著名的五一三事件。這場反華騷亂持續了幾個月,大量馬來西亞華人被殺,很多人拋棄在這裡的一切拖家帶口逃到新加坡。

薩沙去新加坡時,當地的大叔告訴我,當年他爸爸提這個小包,帶著他們幾個孩子拼死逃到新加坡,保住了性命。他的爺爺在鄉下生活,沒有及時逃掉。連人帶房子,都被馬來暴徒放火燒掉。

他認為華人被殺死數千人,絕非馬來政府公佈的196人。

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曾直言不諱的說:“513就是巫統高層搞的,然而嫁禍給反對黨。”


薩沙


這個原因至今仍然在馬來西亞存在,而且是困擾馬來西亞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馬來西亞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度,明確在國家憲法上寫明以馬來族優先,赤裸裸的保護種族主義,最有意思的是,不應該是少數種族才要保護的嗎,然而,馬來人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多的種族。

一個國家憲法明文規定,保護人口最多的種族,而且明確寫明,這個多數人口的種族一切優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獨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華人人口太多。

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口號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而新加坡的口號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馬來西亞人=馬來人+華人+印裔+其他種族;馬來西亞華人=祖先是中國人的華裔。

一字之差,有著本質的差別。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聯邦政府,那麼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比例將超過馬來人,嚴重威脅到馬來人的利益,所以,聯邦政府不會讓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獨立權太大。

當時,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還保留著總理的稱謂,自然讓聯邦總理東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很有政治力量,聯邦政府裡面也有一個華人政黨(馬華),馬華打不過人民行動黨,聯邦政府認為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將來會打敗他們得馬華,甚至是他們,這肯定不是他們所願。

(3)政治色彩。

聯邦政府當時是反共產主義的,至今仍然保留這部分條例,而當時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有相當程度的共產主義色彩。

這裡說的是人民行動黨有共產主義色彩,不是說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當時的新加坡是個雞肋。

新加坡那個時候是個小孤島,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經濟落後,土地貧瘠,喝個水都要靠馬來西亞聯邦供應,還有著很強的共產主義色彩,在馬來西亞聯邦看來,說是累贅也差不多。

(5)分離出去的導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種族暴亂。

印尼一直在馬來西亞聯邦搞破壞,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務殺掉一名馬來車伕,並引導馬來人認為這是華人做的,馬來人展開了報復行動,這場行動導致12人死亡,109人受傷。

聯邦政黨巫統趁機大做文章,一些人將李光耀比喻成馬來西亞的全民公敵。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


師明禮


這完全是因為馬來西亞的短視!馬來西亞擔心將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留在聯邦內,會動搖馬來人的主導地位。於是,在馬拉西亞當局的排擠之下,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獨立以後的新加坡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及正確的經濟戰略,一躍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並最終成為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高達57714美元。反觀馬來西亞,經濟發展起起伏伏,人均GDP9945美元,不足新加坡的6分之一。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殖民體系崩潰。1959年,新加坡獲得了自治領的地位;1963年7月,馬來西亞也獲得了自治領的地位。1963年9月,馬來西亞宣佈獨立。由於新加坡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缺少自然資源,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於是,以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領導層申請加入了馬來西亞。

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以後,華人佔到了馬來西亞人口總數的42%,幾乎與馬來人不相上下。當時馬拉西亞的執政黨是“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信奉“馬來至上”主義。1965年,在沒有新加坡參與的情況下,被國陣執政聯盟控制的馬來西亞國會直接將新加坡開除出馬來西亞。無奈之下,新加坡只能宣佈獨立建國。

馬來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獨立以後的新加坡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可以制定更加符合自身優勢的經濟政策。經過50多年的發展,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唯一的發達國家。2017年,新加坡的GDP總量為3239.07億美元,超過了馬來西亞的3145億美元。要知道,馬來西亞的人口總量超過新加坡的5倍以上!新加坡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的外貿型發達國家。根據“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佈會”中的排名,新加坡僅次於紐約、倫敦、香港,成為了全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新加坡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新加坡留在馬來西亞,還會有今天這麼發達嗎?


美國觀察室




馬來西亞本來就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在馬來西亞成立以前,馬來亞、沙撈越、沙巴、新加坡雖然都是英國殖民地,但是彼此並不歸屬於一個政權。


事實上英國人對新加坡的殖民要遠遠早於對馬來亞的殖民,英國殖民者1826年把檳城、馬六甲與新加坡合稱為海峽殖民地(Strait Settlement)的時候,馬來亞還是歸屬於馬來傳統君主(蘇丹們)統治。


1895年英國在馬來半島成立馬來聯邦(Federated Malay State F.M.S.)也就是今天馬來西亞前身時,也沒有新加坡,只有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和彭亨這四個傳統馬來王國加入。


只是到了英國人在馬來半島統治結束後,馬來亞聯合邦邀請新加坡自治領、沙巴和沙撈越四個自治領和馬來亞聯合邦一塊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馬來亞聯合邦之所以要求新加坡加入是因為新加坡地理位置好太重要了,正好扼守馬六甲海峽要道,如果馬來西亞能夠控制新加坡,那麼對於馬來西亞國際地位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一點就是新加坡當時經濟在英國東南亞殖民地裡算得上很富裕的,把新加坡拉入馬來西亞,也有利用新加坡經濟優勢補貼馬來西亞其他比較貧困地區;事實也是如此,新加坡在加入馬來西亞的條件之一就是新加坡要對對沙巴和沙撈越這兩個窮邦進行經濟援助。


馬來亞聯合邦之所以拉沙巴和沙撈越一塊加入馬來西亞,也是為了平衡馬來亞聯合邦以及新加坡華人數量,當時華人在馬來亞聯合邦數量非常多,一度佔到了40%,這對於以主體民族自居的馬來人來說當然是深深地不安。


對於新加坡,或者說對於李光耀本人來說,新加坡實在太小了,而加入馬來西亞後,新加坡可以利用馬來亞的水源,電源,和龐大的市場。然而馬來亞發現情況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樣。


首先是馬來亞希望成立一個比較中央集權的聯邦制國家,沙巴和沙撈越好說,新加坡不願意,因為新加坡經濟比馬來亞強得多,如果中央集權,馬來亞肯定用新加坡資金去建設吉隆坡。


其次,李光耀野心太大,馬來亞之所以邀請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目的只是為了利用新加坡的經濟和地緣優勢,但是馬來亞發現李光耀想要“整個馬來西亞”,李光耀當時提出的口號是“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馬來亞聯合邦則只想“馬來西亞是馬來亞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亞逐漸發現李光耀和新加坡成了他們貫徹“馬來亞人的馬來西亞”宏偉目標的絆腳石。


最後,不得不提某一個信念和華人了,事實上我不認為當時東南亞華人有多少真心相信某一個信念,但是這不妨礙東南亞的華人把某一個信念當做反抗東南亞本地主體民族壓迫和歧視的口號和旗幟,當時東南亞各國也是把“華人想翻天”和某一個信念直接劃等號。


不,應該說東南亞這些國家是藉著冷戰的旗號正大光明打壓當地華人要求平等的訴求。


馬來亞人也害怕馬來亞聯合邦內的華人反抗勢力和新加坡聯合起來,或者說新加坡成了馬來亞聯合邦裡華人反抗勢力的大本營,然後最後顛覆“馬來亞人的馬來西亞”,變成“華人的馬來西亞”。而且後來的事態發展似乎也印證了馬來亞的擔心,在某宗教節日新加坡的馬來人和華人發生了衝突,馬來人死了2、30人。(後來新加坡請求聯邦介入,聯邦軍人又只殺華人,引發新加坡華人不滿)


如果可能,馬來亞當然希望新加坡華人都滾蛋,地馬來亞人留下來,但是這做不到,而且當時又是冷戰衝突最劇烈的時候,如果馬來人敢做出驅逐新加坡華人乃至屠殺新加坡華人的事情,那麼這不但西方國家不會支持,而且還會給蘇聯陣營介入以藉口。


所以馬來亞思前想後,乾脆把新加坡踢出了聯邦。一了百了。當然,馬來西亞當局並不是不給新加坡機會,如果李光耀肯放棄新加坡高度自治的權利,馬來西亞重新接納新加坡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顯然李光耀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麼愛馬來西亞。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馬來亞的華人政治組織馬華公會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因為馬華公會和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票倉都是馬來亞半島的華人,所以兩者是競爭關係,所以在最終投票中馬華公會的馬來西亞聯邦大陸議會27名議員都投了贊成票。


就這樣,新加坡被踢出了馬來西亞。


大家別看李光耀回憶錄把自己說的悲悲切切,事實上馬來西亞也並不是完全不接納新加坡,如果新加坡願意放棄高度自治權利,馬來西亞不是不可以接納新加坡,只不過李光耀寧為雞首而已。寧願單獨發展也不願意放權。


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很長一段時間馬來西亞聯邦軍隊還駐紮在新加坡,如果李光耀真想繼續加入馬來西亞就不會到處抗議投訴馬來西亞在新加坡駐軍了。馬來西亞駐軍最後撤離完全是李光耀找到美國告狀的結果。


蘭臺


主要是為了攤薄馬來亞的華人比例。之前巫統做了件事,拉東馬巫族人來做大分母。但是整個馬來西亞華人比例依然很大,還有錢,李光耀眼看要翻盤成了一國之主。幸好出了豬隊友,華人眼看成勢,還沒落袋為安呢,佐佐木就要來分桃子,於是巫統抓住當時東南亞對赤色革命的恐懼,藉口排赤,搞變相種族隔離,要把新加坡踢出來。

當然,排華有歷史原因,但是當時大背景的原因的原因也不得不講,當時60年代輸出革命,和前朝小朝廷在南洋華人世界爭道統,出錢出槍扶持了很多極左政治勢力和游擊隊,一方面是要鬥土著大地主,鬧社會主義革命;另一方方面分裂華人勢力;我竭彼盈,當地土著當然要反華。對新加坡來講,就不敢同大陸保持太近,否則就坐實了土著的赤色分子指控,徹底淪為炮灰,再也得不到英美庇護。所以現在看新加坡好像就成了“反華國家”其實是咋回事?大陸臺灣都清楚。新加坡和大陸是政冷經熱、同港臺則一直友好,大家心照不宣,任憑網上一幫冒充愛國青年的無腦兒瞎幾把鬧。


盜德高點


馬來西亞人逼迫新加坡獨立,這與馬來人生性懶惰、懼怕競爭、不思進取的基因有非常大關係。

1963年,為了自身發展需要,剛剛由獨立沒幾年的新加坡尋求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由於新加坡大多數人都是華人,合併之後的聯邦馬來人比華人少,馬來人人數從合併之前在人口方面佔絕對主導地位,合併後便失去了人口優勢。

這導致種族主義價值觀非常突出、排外又懶惰的馬來人很痛苦。因為華人在海外出了名的團結、吃苦耐勞,不管幹哪一行都非常優秀。如果讓華人通過聯邦議會佔據主導地位,馬來人將無立錐之地。

而身為華人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當然見不得被馬來人排擠,這造成了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沒過2年,新加坡被迫退出馬來西亞聯邦,此後,雙方天各一方。

可以說,華人對上世紀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馬來西亞的經濟騰飛做了絕大部分貢獻,但是,馬來人排擠華人變本加厲,政策制定上歧視華人,華人便慢慢地退出了這個國家,馬來西亞的經濟便一落千丈。2015年,馬來西亞總人口約3100萬,華人僅僅佔據總人口的24%,而在上世紀,華人曾經佔總人口的37%。

從現實來看,新加坡2019年人均GDP超越了美國、韓國,將馬來西亞遠遠拋在後面,馬來人終於自食其果。之前馬來西亞的企業在華人經營時,發展的很好,馬來人嫉妒,想方設法排擠華人,將企業收歸國有後由馬來人經營,企業狀況便急轉直下。


看著經濟的這種狀況,馬來人急在心裡,於是便於2018年大選時將已經93歲的老總理馬哈蒂爾選出來,希望他再一次帶領馬來西亞回覆昔日榮光。

可是一年多過去了,馬來西亞經濟並沒有太大的起色。其實馬哈蒂爾非常清楚問題癥結所在,有一次講話時很直接的告誡馬來人,為什麼華人一走,馬來西亞經濟就垮,說明馬來人懶散慣了,沒有華人勤奮、有創造力,華人值得馬來人學習。


嶺南人文歷史


從國名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聯邦制的國家,各個洲的自治權非常大,加上馬來西亞各州剛剛才經歷殖民統治,對外來的干涉非常敏感,這就導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為都有可能被視作是外來壓力,很容易激起當地百姓對殖民統治的記憶,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雖然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已經成立,但與各州的聯繫遠沒有一般聯邦制國家緊密。中央政府與各州,各州之間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調和和控制時尚且可以保持國家的穩定,但當矛盾難以調和時,“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新加坡在成為英聯邦自治領後就一直追求與馬來亞的聯合,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馬來西亞,渴望建立一個各州之間沒有隔閡相互友好往來的聯邦國家。但事與願違,馬來西亞中央政府與新加坡在發展理念上差距過大,根本想不到一塊。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傳統方式上繳稅收,以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由於新加坡的發展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繳的數額。但新加坡不希望這麼做,希望建立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共同市場,打通各州之間的市場障礙,把馬來西亞全國統一成一個市場。雙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於新加坡大多數為華人,而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人,為了保障主體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規定馬來西亞人不能到新加坡從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參與馬來西亞中央的選舉,這樣做貌似可以尋求平衡,但實際上卻造成了華人與馬來人在整個馬來西亞國家的隔閡和對立,新加坡被實際上視為二等公民,無法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無法有自己平等的發言權。加上當時國際上冷戰正酣,蘇聯陣營開始咄咄逼人,造成了東南亞國家對華人的恐懼和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詹思丁


新加坡曾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舊稱星洲、星島,別稱獅城,是位於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上的一個島國,與馬來西亞相隔著柔佛海峽,與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峽,而面積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國家之列。



雖然新加坡國家很小,但卻是東南亞不可忽視的國家,因為他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也擠進發達國家的行列,GDP總量高達3239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達到5.7萬美元,在發達國家之中都是屬於高收入的國家。然而就是這樣富裕國家,當年曾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邦,為何後來馬來西亞要逼迫新加坡獨立出去呢?下面就具體解析一下原因:

(一)馬來人和華人爭奪主導權。

新加坡在二戰後逐步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與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算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這時馬來西亞內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銳了起來,因為馬來人和華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馬來人沒有絕對優勢,然而馬來人掌握大部分政權,執行一套“馬來人之上”的國策,想要享受特權,自然要與華人群體產生衝突。



而新加坡邦的總理李光耀就堅決反對馬來人這一套政策,稱“馬來西亞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而且全體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人高層對此很惱火,最後決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才能削弱華人的勢力,最終通過政治鬥爭後,馬來人最終獲得勝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被迫成為獨立國家,本來李光耀是不願意的,但也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僅僅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兩年的新加坡“脫馬”了。

(二)新加坡人口眾多。

新加坡歷來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人口就有180萬人,絕大部分都是華人,加上馬來半島和砂拉越、沙巴等地華人,和馬來人人口不相上下,馬來人為了保障在馬來西亞的絕對主導權,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馬來人才能保證絕對人口優勢,不然無法實現馬來人的絕對特權,事實上證明馬來人勝利了,華人卻失敗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