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劉加民:網格化管理是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一大突破

“網格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出自《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報告中進一步要求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網格化的基層管理創新管理方式方法的熱點話題,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網格化管理則迅速成為基層防控工作的首選“妙招”,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完善發展,顯示出巨大的效能和威力。這是一場防空疫情的人民戰爭,也是一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基層、社區、網格,還有這些在網格里公蟻一樣工作的普通人,第一次高光現身,讓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他們的巨大魅力。

人民戰爭,毫無疑問是以人民為主體、為人民利益而戰的戰爭。疫情在哪裡,前線就在哪裡。在基層組織工作的人距離疫情最近,他們承擔的風險和責任最為直接。在無死角、全覆蓋排查、管控疫情的工作中,基層政府創造了“網格化管理”新方法,這些在網格里工作的人,被親切的成為“網格人”。這些正如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裡描述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深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豐富的感情。 ”這些防控疫情的基層工作人員,像空氣和水一樣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沒有事情,老百姓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一旦有事發生,老百姓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們,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劉加民:網格化管理是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一大突破


千千萬萬的基層工作者,組成了龐大的基層機構體系,他們是當領導下的基層組織。這裡看上去是人,是一個個工蟻一樣勤勉的人,卻無時無刻不是在蛛網一樣密集的基層組織中間工作。制度紀律、方式方法,構成了他們工作的生命力。上邊千根線,基層一根針。所有的工作,都要層層佈置,級級傳達,最後都要在基層落地生花。所以說,基層工作是基石,是社會的穩定器,是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保障。比如文聯,疫情發生以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所有的基層文聯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想方設法聯繫、動員基層文學藝術家為抗擊疫情創作,這股來自民間的文藝創作的熱潮,成為“抗疫”戰爭中獨特的文化風景。打油詩、農民畫、剪紙、泥塑、地方戲曲這些最接地氣的文藝形式空前活躍,一些略顯粗糙、直白的朗誦詩、標語讓人們想起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在延安時期的“擂鼓詩人”田間,想起艾青、賀敬之和何其芳。這些基層文聯是在人員、資金、場地“三無”的情況下開展工作的。山東省日照嵐山區郭家莊村是一個不足三百人的小村莊,正常情況下只有3個村委會幹部維持日常工作,發生輸入性疫情後第一時間實施了“封村”措施。凡維持秩序、殺毒消毒、發放藥品、安撫民心、配合督察等千頭萬緒的工作都由這3個最最基層的幹部和十來個黨員、民兵來完成。從1月26日封村至今,他們沒有吃上一頓熱乎飯,睡上一個安穩覺。“過勞死”對他們來說,真的只是一個概率問題。

劉加民:網格化管理是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一大突破

基層、基層工作和基層工作者的重要性,是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的。在國家治理體系當中,縣市區以下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毫無疑問是國家大廈的基石。2014年11月開始舉辦的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迄今已經舉辦了19期。2月10日,習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華里進行調研並指導工作,再一次強調了基層機構在防止疫情方面的重大使命。要求全國各地都要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的力量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工作一頭連著黨中央,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防控疫情的一線力量。在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中,在基層工作的方方面面,那些不辭辛苦、不怕犧牲的默默無聞的基層幹部和普通公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