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山海經》神獸兕或是3000萬年前的雷獸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意思是向東五百里,有座禱過山,山上多產金玉,山下有許多犀牛,兕以及大象,犀牛和大象我們都很常見。

《山海經》神獸兕或是3000萬年前的雷獸

但是這個“兕”究竟是什麼動物呢?《山海經》海內南經對兕的外形就行了描述,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意思是兕在帝舜葬地的東面,在湘水的南岸,兕的形狀像牛,通身是青黑色,長著一隻角。

《山海經》神獸兕或是3000萬年前的雷獸

從上面兩段記載可見,兕肯定不是牛,也不是犀牛,不然為什麼用牛,犀和兕三個字來描述呢,《說文解字》中說兕是一種長著一隻角外形像野牛的動物,青色,皮堅厚,可制鎧。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兕是一種上古瑞獸,太上老君的坐騎就是兕,《國語》還記載吳王夫差有十萬三千兵卒身著兕甲,《考工記》認為兕皮比犀牛皮還堅韌,能多放一百年,所以在遠古時期人們常常捕殺兕,用它的皮來製作兵甲。


《山海經》神獸兕或是3000萬年前的雷獸

兕不是犀牛但是很像犀牛,它的皮很厚,這和已經滅絕的史前動物雷獸很相似,雷獸是奇蹄目中一種滅絕的哺乳動物,它們生存於56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北美洲,雷獸和犀牛外形很像,但雷獸的個頭要比犀牛更大。

犀牛有一長一短兩隻尖角,而雷獸長有一隻分叉的角,這隻角的形狀很像兕字,我們知道中國文字是象形字,有沒有可能是古人看到過雷獸,然後根據角的形狀創造了兕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