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醫術水平一樣嗎?

鍾馗167797717


作為醫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主任醫師、主治醫師說的是職稱。主治醫生的聘任一般需要取得醫學本科學歷,從事醫師工作滿4年或者取得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從事醫師工作滿2年後考取,而主任醫師當前是醫生職稱中的最高級別,屬於正高級別,也就是依次晉級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後才有資格晉主任醫師。

職稱這個東西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也就是不管你水平多高,你必須到了一定年限才能晉升,換句話說,正常情況下,主任醫師一般比主治醫師工作年限長,工作時間長代表著經驗更豐富,但是職稱不等同於醫術,醫術除了時間的沉澱外還需要個人的悟性及努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如同教師,有的中青年老師講課通俗易懂,思維發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於接受,而有的老教授一輩子講課都在唸課本,學生們昏昏欲睡,你只能說老教授教學經驗豐富,但是不代表就一定比中青年老師講的好。

特別作為外科醫生來說,手術是個體力活,年紀大的科主任大多巔峰時刻已經過去,水平最高的往往是那些年紀40-50歲左右的副主任醫師或者高年資主治醫師,他們有精力,有學歷,有經驗,有技術,有空就學習,對新技術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最強的。很多主任醫師雖然曾經有過輝煌,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花了,手抖了,還有就是醫學日新月異,對於新的腔鏡技術掌握的不夠熟練,所以對於外科手術來說,不一定主任醫師就比高年資主治做的好。

當然內科醫生因為沒有手術操作更多的是單純看病,相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內科醫生的臨床經驗更重要一些,所以對於內科醫生來說理論上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見得多,看病可能想的更全面更系統。

總結一下:主任醫師職稱比主治醫師高兩級,但是醫術不一定高兩級,特別是在外科這樣靠體力吃飯的科室,40-50歲左右的副主任醫師或者高年資主治醫師,他們有精力,有學歷,有經驗,有技術,有空就學習,對新技術的理解和掌握是最強的。


胸心外科醫生Lion


這個不一定,有些高職稱但是幹不了活,有些低職稱,甚至有些沒證的醫生,居然做得很好,我們醫院就有幾個還沒證的醫生,老百姓很愛找他們幾個看病。還有點成我們醫院的招牌了,可惜就是沒證,做手術和看病的臨床思維相當活躍。可惜著沒證害了


袁茂


如果說主治醫生和副主任醫師的,醫療水平有什麼區別的話,個人認為是分兩個方面來看的,第一,從平均水平上來看,副主任醫師醫療水平比主治醫生要高的可能性要更大一點,第二,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比如說一些技術水平高的三甲答醫院的主治醫師,可能要比普通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醫術還要更好,同時按照目前,中國的職稱評審制度,如果某些副主任醫師只會寫文章,考試,平時並不接診病人的話,它的實際醫療水平可能也會欠缺一點。關鍵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級別不同:住院醫生是初級職稱,主治醫生是中級職稱,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是高級職稱。

2.工作重點不同:住院部的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要具體負責病房和患者, 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病人,定期進行大查房。

3.責任不同:下級醫師有疑問,可請示上級醫師。重大手術多由職稱高的主刀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4.同在門診工作:同樣是看病開方,但一般只有高級職稱才能是專家門診,有技術特長的主治醫生可以是專科門診,初級職稱只能出門診。


鑫旭在線


1)、級別不同:住院醫生是

初級職稱

主治醫生

中級職稱


和是

高級職稱


2)、工作重點不同:

住院部

的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要具體負責

病房

和患
者, 主任醫師不負責具體

病人

,定期進行大查房.

3)、責任不同:下級有疑問,可請示上級醫師.重大手術多由

職稱

高的
主刀.
4)、如果在

門診

工作,都同樣是看病開方,但一般只有高級職稱才能是

專家


門診,有技術特長的主治醫生可以是專科門診,初級職稱只能出門診;

5)、所能做的手術範圍不同。主治醫師所能做的手術主任醫師都能做,而主任醫師能做的四級及部分三級手術,主治醫師不能做;

6)、閱歷及手術經驗不同,水平也不同。


馬方明醫生


那區別大了

主治醫師大學畢業五年或者研究生畢業兩年就可以考,只要好好複習大部分都能考過,意味著主治醫師至少有五年的臨床經驗。

副主任醫師要主治醫師五年後考,要求有工作經驗10年以上,同時有科研文章,副主任醫師經驗理論上比主治豐富,但也要看自身的努力情況。

主任醫師就不一樣了,要求擔任副主任醫師職務不少於5年,也就是之前有15年工作經驗,擔任副主任醫師職務期間,獲得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完成人;  擔任副主任醫師職務不少於3年,期間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的主要完成人;  醫學專科或大學普通班畢業,擔任副主任醫師職務不少於7年,期間作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3篇及以上專業學術論文。所以這不僅要技術好,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多很好的醫生終身都只能是副主任醫師。



眼科楊醫生


職稱越高,經驗越豐富!

主任醫師基本是我們最容易見到、經驗最豐富的專家了!

看病需要注意職稱和醫生的擅長方向,俗話說:術業有專攻!

下面詳細介紹下職稱的區別:

住院醫師:剛畢業的本科生,1-5年工作經驗的統稱(類似助教,二級教師,助理工程師,實習研究員)

主治醫師:畢業5年的本科生,有一定的臨床經驗,碩士和博士畢業1-3年不等(類似講師,一級教師,工程師,助理研究員)

副主任醫師:一般是畢業5的博士(可以這麼理解),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臨床經驗(類似副教授,高級教師,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

主任醫師:一般是畢業10年的博士(可以這麼理解),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臨床經驗,省自然,國自然等(類似教授,特級教師,研究員工程師,研究員)





懶人醫考


說句實話,這個非常不好判斷。

從理論上講,主任醫師要比主治醫師醫術水平高,因為獲得主任醫師之後,才能開展一些更為複雜的手術和治療。理論上主任醫生的臨床經驗也要比主治醫生更為豐富,因為主任醫生都是要當很多年主治醫生之後,經過考核、考評,從主治醫生中擇優晉級為主任醫生。

但是,長期以來這個考核、考評機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考核一個醫生的標準除了相應的職稱考試以外,另外就是有沒有在醫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而且這一項是一個硬規定。沒有文章,就很難從主治調主任醫師,不管你醫術怎麼樣,名氣怎麼樣。

所以,有一些搞學術很厲害,但是手術做的不怎麼樣的醫生,反倒調了副主任、主任。而有些手術做的很厲害,看病很厲害的,由於不擅長寫科研論文,或者不太喜歡搞科研的人,反倒還調不了主任醫生。

更有甚者,有的醫學院的附屬醫院,過分注重文章和科研,導致這些醫院的科室往往是搞科研厲害的擔任主任,看病厲害而不怎麼搞科研的反倒只能當副主任。所以過去流傳一個段子“看病一定要找副主任,不能找主任”


另外,我再拿內分泌科做一個比方。內分泌有的是搞垂體瘤,調激素方面的,有的醫生是專攻糖尿病方面的。在垂體瘤的診斷治療方面,專攻糖尿病的主任可能不及專攻垂體瘤的主治醫生。但是他們對外都是內分泌醫生。你作為一個病人,想要去判斷誰的醫術更好,真的很難。


所以,有個醫生朋友真的很好……


人體探索者


我是高校附院退休醫生,談談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一般來講,主任醫生業務水平是高於主治醫生的,至少主任醫生臨床年限長,經驗比較豐富。但也不是絕對的。有的主治醫生業務能力高於主任醫師的也履見不鮮。甚至有的技師水平高於主任醫師的也有。這類事在臨床上常見。我本身的檢查在主任看來有問題而下級醫師或技師認為沒有問題的也不只一次,後來時間證明下級大夫或技師判斷是對的。當然這是個別現象。但認真觀察總結的醫生總比混日子的醫生水平高些。更可笑的是,我科的一位主治大夫(那個時候主治大夫是頂層大夫,沒有副主任和主任這兩個層次)帶領1名總住院醫和3名住院醫及15名實習醫查房,當著19個人的面批評某住院大夫診斷錯了,這住主治大夫的診斷使當湯19個人大加驚詫,實際住院大夫的診斷是完全正確的,而這位主治大夫的診斷則是大錯而特錯了呢!


傳承衛保健康


如果兩個醫生都是30歲,建議看病找主治,因為30歲到主任,只能靠論文課題,未必有臨床經驗。如果醫生40歲,建議找副主任,因為主治不求上進,主任靠的還是論文課題,臨床未必強。如果醫生50歲,那就找主任,但是有個前提,主任基本沒有任何行政職務。如果醫生60歲,西醫找主任,中醫找主治。70歲以上醫生就不要考慮了。


用戶3890320570


現回答這個問題:職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一個的認可程度,職稱越高,代表越多的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主任醫師一般比主治醫師水平高。但是,職稱也不能完全代表醫師的醫術。

先來說說,醫術和什麼有關

醫術和醫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有關

無論中醫、西醫,醫術好壞的第一個關鍵,是醫生的醫學知識是否有足夠廣度和深度。

什麼意思呢,以皮膚科為例,皮膚病學這個學科有很多專業方向,比如皮膚病理學、皮膚真菌學、皮膚外科學、皮膚美容學、變態反應學、性病學等等,一個醫生是否對這些大門類下的小門類有所掌握,會影響到他對疾病的思考。我再舉個例,如果一個只知道皮膚真菌學的專家看到一個身上長著紅斑的患者,他想到的可能只有體癬這個病,因為他的知識面有限,他不會想到他不知道的疾病。而一個知識很全面的醫生,可能會想到,是變態反應疾病還是內臟問題在皮膚的表現。


另外一方面,即使一個小門類,其內涵也有深有淺。還是拿皮膚真菌學舉個例子,本科皮膚病學教材中關於真菌的皮膚病只有10種,而更專業的書籍中,相關的疾病有20多種,如果你在去看專業文獻,可能幾年都看不玩。一個醫生對一個知識的瞭解越深,他在這個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也就越準確。

中醫也是如此,一箇中醫只知傷寒論,而不懂金匱要略,那他的水平可能會有限。但如果他傷寒學的很深,那比起傷寒金匱都懂卻不怎麼深入瞭解的人,還是要強。

這就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醫術和臨床經驗有關係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臨床經驗是一個醫生不可或缺的加分點。事實上,經驗對於任何一個專業或工種,都是很重要的。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而怎麼樣把知識變活,則需要在不斷地實踐中摸索,這種在實踐中豐富起來的知識,就是經驗,醫學更是如此。

醫術和思維能力有關係

有了知識深度廣度和臨床經驗,怎麼能把這些組織起來,需要的就是思維能力了。我見過一位副主任的醫生,遇到一個肚子痛的患者,說出了很多高深的醫學詞彙,但是看著患者的症狀、外院的診斷,以及不能支持診斷的化驗檢查單,犯迷糊了。你說他沒知識嗎,但是他看得懂化驗單,也能說出很多醫學名詞。你說的他沒經驗嗎?工作十幾年了,也不太可能。那問題出在哪裡呢?沒法把手頭的線索理清楚,也就是思維有點亂,不能從千頭萬緒中找到那個關鍵的點,所以光有知識和經驗,思維能力不足,也是不行的。


醫術和知識更新能力有關

醫學從來不是一門靜止的學科,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的知識產生,醫學也不例外。有些新的知識可能是對舊有知識的補充;而有些可能顛覆了原來的知識;有些新知識則可能開闢了新天地,不斷更新這些知識,才能不斷提升醫術。

其他

除此以外,整體學科水平,醫院軟硬件水平,都會影響其中醫生的醫術能力。


知道了這些影響因素,再來看看我們目前醫學職稱評定的標準:

一般而言,住院醫師基本通過相關考試及一定數量的臨床工作(例如工作滿多少年、下鄉支援等)即可獲得。

高級職稱(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除了考試和一定臨床工作以外,還需要科研課題與論文的支持。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樣的設置和安排,是兼顧了知識和臨床經驗的。那麼主任級醫師比主治醫師,多出的條件在哪裡呢?

主任醫師的考試難度更高,我參加過副高考試,沒參加過主任級考試,但難度肯定更高:大量的多選題、不定項選擇題,考的內容都是日常少見、罕見病,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是不行的。但是,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的知識,或者只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考過就忘,醫術也不見得會高

主任醫師比主治醫師至少多出8年以上的臨床工作時間,但是注意,這8年以上的時間,如果該醫生不在一線臨床工作,那麼時間換來的就不一定豐富的臨床經驗。

要獲得主任醫師,還需要科研課題和論文的支撐,這是需要大量的文獻查詢和臨床思路才能完成的。目前科研在評判一個醫師職稱中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論文完成後是否還在進一步更新知識,這就看個人自覺了。我讀書是有一位老主任,80多歲還自費訂閱醫學期刊,就很令人佩服。

由上可以看出,主任醫師在知識儲備和臨床時間上比主治醫師要多,以大多數情況而言,可以等同於主任醫師的知識廣度與深度和臨床經驗比主治醫師豐富,換而言之,主任醫師多數情況下醫術高於主治醫師。但也不排除少部分花了時間過了考試,卻不務正業不怎麼提升醫術的渾水摸魚之人。

我曾經跟師過一位主任,每次隨他出診都是膽戰心驚,倒不是這位主任有多嚴苛,而是他不論患者病情輕重,永遠只有固定的兩三種藥物應付,這種不怕“死”的態度,讓我膽戰心驚,跟師兩次後我也知難而退了。

因此,職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一個的認可程度,職稱越高,代表越多的知識儲備和臨床經驗。但是,職稱也不能完全代表醫師的醫術,只能說,在沒有其他參考依據的情況下,職稱可以作為判斷醫術高低、選擇醫師的一個依據吧。


好了,內容有些多,感謝大家耐心看完,希望能夠能幫到您。

如果有什麼疑問或者感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會第一時間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