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有的人把步槍綁在高射炮上?是什麼操作?


沒啥特別的,就是一種“以槍代炮”的訓練手段,也可以看成是“外膛炮”的另一種版本,至於什麼是外膛炮下面會說,這種“以槍代炮”的訓練方法在我軍在90年代中期之前的時期比較常見,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因為窮,沒錢,所以只能採用這種用子彈來替代炮彈的訓練方法,畢竟炮彈貴,子彈便宜,這個道理顯而易見,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就算是再有錢的部隊,也不可能每次都拿實彈來打!

▲37高炮上的“槍”

▲小口徑艦炮(25毫米高炮)上的“槍代炮”

不過,這種“以槍代炮”的訓練,通常都是用在彈道較平直的中小口徑加農炮上面(直瞄類火炮),像高射炮、小口徑艦炮等, 比如上圖所示,畢竟相對於榴彈炮這種彈道較彎曲的間瞄火炮來說,彈道低平的子彈明顯不適合,用來訓練難以達到真正的效果,所以,只有在高射炮、小口徑艦炮等一些小口徑直瞄火炮上,這種“以槍代炮”的訓練手段才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射程有較大的區別之外,兩者的彈道相似,所以可以在適當的距離上大致將槍的彈道和火炮彈道交匯,從而達到代替火炮射擊的效果!下圖是“槍代炮”訓練手段中槍炮距離的對應關係表,大家可以看一下:

▲槍炮距離對應關係表

說完槍代炮,再來給大家說一下什麼是“外膛炮”,看下圖,是美國的“特拉華級”戰列艦,注意看主炮炮根處我用紅框框起來的東西,那玩意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外膛炮”,其實就是一個固定在主炮炮管上,與主炮同軸的小口徑火炮,其作用跟“槍代炮”一樣,同樣是用來代替主炮的實彈訓練的,畢竟這是戰列艦的主炮,妥妥的大口徑火炮啊,炮彈有多貴應該不用我細說了吧,所以,對於這些大口徑火炮來說,就更不可能每次的訓練都用實彈了,只能用這些小口徑的外膛炮來替代主炮的實彈射擊。

▲戰列艦主炮上的“外膛炮”

因此,不管是“槍代炮”還是“外膛炮”,其實都是在特殊的火炮訓練手段,小口徑直瞄火炮用槍,大口徑火炮則是使用小口徑外膛炮,而之所以用這些手段來代替火炮真正的實彈訓練,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不管是炮彈太貴,還是擔心炮管磨損,從而影響火炮性能,都跟錢有關,前者不用說了,後者也一樣,有錢就直接換炮管嘛,擔心這些幹嘛!


哨兵ZH


把步槍、輕機槍等槍械,綁在高射高的炮管上,如此這般神一樣的操控,也就出自咱們子弟兵之手了,不得不佩服此等腦洞大開的舉措。

但實際上,卻是節省炮彈、缺乏激光指示器等先進訓練器材時的無奈之舉,既是軍隊訓練器材落後的象徵,同時又反映了人民子弟兵的聰明才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練兵就為打仗,軍備訓練常抓不懈。

儘管高射炮炮彈不是榴彈炮炮彈,價格不算太過高昂,但由於高射炮射速非常高,一般都是集火射擊的,才能有效打擊空中的目標,且都是以最起碼的高射炮連為作戰單位,一個連9門高射炮集中射擊時,瞬間就能射出成百上千發炮彈,所以高射炮訓練時真的打實彈,也是挺浪費人民幣的。


當然,戰時為攔截或打下空中來犯的目標,都會不惜炮彈的,後勤部門會提供大量炮彈,但真的要打下一架飛機,最起碼需要消耗數千發上萬發炮彈,所以高射炮打空中是極其耗費彈藥的。

但平時訓練時,不可能經常對空射擊,射的都是人民幣,一發高射炮彈需要上百至二、三百元不等的人民幣,倘若訓練時全連9門高炮集火射擊,瞬間上萬元乃至數十萬元人民幣打出去了。

誰用都肉痛,因此,就有人把步槍、輕機槍等槍械固定在炮管上,用來模擬相應的彈道和開火,就成為了可能,因為高射炮訓練時追求的就是靈活快速地捕捉空中目標,檢驗的就是反應速度。

由於步槍、輕機槍可以打曳光彈,彈道軌跡非常明顯,可以判斷出高射炮兵是否瞄得準打得準,且7.62毫米和5.8毫米的子彈,要比最常見的35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彈,不知道要便宜多少,子彈也就數元錢一發,訓練時以子彈替代炮彈發射,能給部隊節省大量的寶貴經費。


國平軍史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年有很多老兵退役,不能有很多新兵入伍。如何讓新兵快速掌握戰鬥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訓練是最好的辦法,越貼近真實,訓練效果越好。但任何軍隊也不可能完全用實彈訓練。因為:

1、實彈訓練有很大危險,對沒有充分掌握技能的新兵會造成危險。比如新兵在手榴彈投擲中就發生過意外。

2、實彈訓練限制很多。靶場設置、槍械彈藥準備、射擊指揮等都有嚴格要求,安全要求很高,實施難度大。

比如大口徑榴彈炮射程很遠,實彈射擊要劃定安全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確保群眾安全,場地時機要求很高。日常訓練不可能隨時有這種標準啊。

3、都用實彈訓練,任何軍隊也承擔不起巨大花費。現在大型高科技武器裝備,從彈藥消耗到武器維修、保養、更換都非常昂貴。

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士兵掌握足夠技能,只要目的達到就行,完全沒有必要浪費。

▲蘇35戰鬥機模擬訓練系統

所以,充分的利用模擬仿真器材提高訓練水平,是作訓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各國家針對相關領域積極研究,陸續研發了戰鬥機模擬訓練艙,坦克模擬訓練機等先進裝備,單兵訓練也有空包彈、教練彈,以及各種激光模擬訓練設備等,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激光模擬交戰訓練系統,擊中後冒彩煙,顯示受傷或陣亡

以前沒這麼多電子設備,各國軍人發揮聰明才智,想出了“以槍代炮”、“以炮代炮”的優秀訓練方法。

比如海軍戰列艦上的主炮,不但口徑嚇人,製造成本也嚇死人。身管壽命非常短,兩三百發就要更換,炮彈價格也貴。但這麼複雜的武器,炮兵和校射人員不經足夠訓練,不可能積累經驗熟練掌握。

所以各國海軍用次口徑小炮代替主炮射擊(俗稱“外膛炮”),既完成訓練,又減少主炮損耗,保護身管膛線,將真正戰鬥力投入到實戰中。

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戰列艦上就用“八釐炮”(改造的76毫米高平兩用炮)固定在主炮炮管上訓練。

▲日本扶桑戰列艦上的“八釐炮”

為了讓二者彈道更接近,還要進行調整,將目標靶縮小,將距離挪的更近,使射擊效果和主炮差不多。俄軍岸防炮上也有外膛炮,美國軍艦上也一樣“以炮代炮”。

▲美軍戰艦上的外膛炮

在我國民國時期東北軍中,海軍代理司令沈鴻烈曾創立海軍三寶——點的、裝填、外膛炮。點的是瞄準訓練工具,裝填是裝炮彈訓練工具,外膛炮就是射擊訓練工具。

坦克兵訓練也有各式各樣的外膛槍、內膛槍工具。蘇聯T-34坦克炮管中插入30毫米航炮,以槍代炮射擊訓練。我軍早期坦克訓練也用12.7毫米高射機槍代替,後來在軍工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開發出內膛槍,可以放在炮管裡邊,大幅提高訓練效果。

▲30毫米航炮

當時坦克兵一年只有4發實彈射擊機會,通過以槍代炮,用很少的花費就能開展大量訓練,部隊整體射擊水平快速提高。

美軍雖然財大氣粗,但訓練中一樣用替代品。二戰時,美軍坦克與步兵協同訓練,很多新兵聽到炮聲驚慌失措。為提高適應能力,美軍在M4“謝爾曼”坦克炮管上裝上空氣炮,用甲烷燃料發出巨大響聲,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M4坦克上的空氣炮

這種訓練方法今天仍廣泛使用,只是技術更高級更先進。現在的坦克內膛槍,已經能與穩像火控系統連接起來,具有射擊精度高,誤差概率與實彈相同,模擬性強、通用性好的優點。

高射炮、坦克炮、反坦克炮彈道平直,以槍代炮就很好;榴彈炮、迫擊炮彈道彎曲,用槍模擬效果不好,所以用次口徑小炮代替。

▲俄軍反坦克炮訓練

就連無後坐力炮、火箭筒也同樣能用槍模擬訓練。訓練彈能多次使用,成本大幅下降。

綜上,以槍代炮、以炮代炮是一種非常實用,效果優秀的訓練方法。隨著電子技術提高,更多的訓練彈、模擬機,甚至VR虛擬現實設備都投入軍隊訓練,幫助士兵更快更好的訓練,達到更高的戰術水平。


和風漫談


這個裝置的標準名稱是“槍代炮”,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步槍射擊的便利性來使日常在炮場中進行訓練的士兵能更好的增強實戰瞄準射擊的效果,這種裝置一般都是在高射炮兵部隊裡進行訓練使用。如何訓練使用,下面冰雹會詳細的講解,可以說“槍代炮”的發明真的是我軍基層官兵的聰明才智的體現。

針對題目需要強調的是,不是有人把自動步槍綁在高射炮上,而是在炮管上使用特製的步槍固定架將自動步槍固定,而自動步槍的扳機上則有一個固定裝置(起到了模擬扣動扳機的作用),這個裝置連接在高射炮兵(一般是一號射手)的腳踏板上,一旦完成目標的追蹤後就可以進行射擊。



我們知道,日常的高射炮兵的訓練大都會是在炮場進行,打實彈只能到野外訓練演習場才能進行,如此日常如何才能讓士兵真正的感受到射擊實戰體驗和檢驗瞄準及對於目標的擊中情況成為了高射炮兵的一個難以迴避的現實問題。


我軍基層官兵根據日常的訓練情況,發明創造了使用自動步槍發射子彈射擊目標來代替火炮的實彈射擊,效果非常好,這個發明應該是在80年代中期,後來在全軍的部隊進行推廣,可謂了不起。

具體訓練時,在每門高射炮前段一定的位置會設立相聚大約30米左右的兩個高度為十米左右的杆子,杆子頂端有滑輪,杆子下面也有滑輪,同時會有一臺小型的電機來帶動滑輪轉動,而滑輪上則有很結實的較細的線,線上會在一定的距離上用黑色的膠布進行纏繞,這個黑色的膠布上會固定一個小夾子,而夾子下面會夾一張較小的直徑約為5釐米的靶紙,這就是“模擬的空中目標”,炮手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來捕捉到這個目標並踩動踏板進行射擊。



非常科學的訓練方法!!!!!!


冰雹藍天


▼先上圖,這就是題主所說的將步槍綁在高射炮上的操作,其實這是一種模擬訓練法,老兵們將其稱之為“槍代炮”訓練。步槍並不是簡單的綁在炮管上,而是有特殊的擊發機構控制,炮兵們在訓練的時候和操作正常高射炮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踩踏扳機,沒有加步槍的高射炮打出去的是37毫米的高射炮炮彈,而加了步槍的扳機連到了步槍扳機。一腳下去聽到的不是炮彈的怒吼,而是步槍噠噠噠……是不是很喜感?其實這是無奈之舉。


進行這種模擬訓練的目的有兩個。

第一,節約經費。是真的窮啊,上個世紀8-90年代我們的軍隊為了服務經濟建設軍費一砍再砍,窮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主要精力放在了怎麼保持軍隊運營,賺點錢,吃飽肚子。僅有的一點訓練經費也經常被挪去用來買糧食填飽肚子,但是窮歸窮,訓練不能落下啊。於是前輩們就將步槍綁在了炮管上。誰都知道槍代炮訓練效果不如直接火炮開火,但是炮彈貴啊!炮管也貴啊。幸好步槍不是特別貴,子彈也便宜,所以槍代炮成了當時各高炮部隊風靡一時的訓練方法。



真是難為前輩們了,不過現在我們有錢了,炮彈隨便造!▼這是遼寧艦上的1130近防炮,這種火炮也是高射炮的一種,其射速可以超過10000發/分,瞬間就可以清空彈鼓。它使用的炮彈是30毫米穿甲彈,單枚價格雖然不是特別貴,但是一個連發出去,可以瞬間傾瀉數百枚炮彈,好幾輛豪車沒了。這在那個以槍代炮訓練的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每門炮每年的實彈射擊次數和使用彈藥都是嚴格規定的,最大限度降低實彈設計訓練次數,節約經費。第二,用殺傷力更小的槍代替炮進行模擬訓練,降低新兵在操作不熟練時誤操作發生危險的可能性。這種訓練其實也並非一無是處,步槍在發射故障時的危險程度要低於火炮,非常適合作為模擬訓練。目前我們國家保留的老式高炮已經不多了,主要用於新兵和民兵的訓練。新兵剛入伍民兵則並非現役軍人,他們對響聲巨大的火炮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而且對武器裝備也不熟悉。這個時候使用槍代炮訓練不僅可以保證安全,也可以給新兵一個緩和的過程。


其實除了槍代炮之外,還有40火代火箭深彈和炮代炮。▲上圖是一張上個世紀我國海軍訓練的照片,圖中的武器是火箭深彈,是那個時代我們國家軍艦的標配裝備。就算是如今已經強大的海軍依然有不少艦艇裝備火箭深彈,在新聞媒體採訪拍攝的時候來一個齊射,非常有視覺衝擊力。但是上個世紀我們可不能這麼大手大腳,為了節約經費,戰士們將40毫米火箭筒綁在可火箭深彈的發射管上,訓練時發射的是比火箭深彈便宜得多的40毫米火箭彈。
炮代炮是又怎麼操作呢?▲上圖的96A坦克炮口有一個特殊裝置,是一個槍代炮裝置。但是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坦克訓練可沒有這種專門改造的槍代炮裝置。所以老兵們將30毫米的航空機炮搬上了坦克,使用30毫米航空機炮來代替105毫米的坦克炮,這也就是所謂的炮代炮了。不過30毫米的航空機炮炮彈比坦克炮炮彈便宜,但是經濟性依然不如使用步槍,而且效果也相差無力,所以工程師們索性設計了一種直接可以放進坦克主炮炮口的槍代炮裝置。


赤焰噠噠噠


其實這是在軍事訓練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做法。

將步槍安裝在高射炮等這些武器上,然後將扳機等和高射炮這些武器的開火機構相連接,這樣一來在訓練時就能通過步槍來模擬高射炮射擊訓練了。而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費用更低。普通的步槍彈成本一般在幾塊錢,而一發小口徑高射炮彈就要高達數百元了,如果所有訓練都用高射炮彈實彈進行訓練,那麼訓練花費將會大大增加。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武器的損耗問題。高射炮等這些武器,也是有使用壽命的,尤其是炮閂/身管等這些容易磨損的部分,如果使用的是實彈,實彈花費巨大不說,還會加速消耗高射炮的使用壽命,這又會增大裝備維護方面的開銷。

其實,除了高射炮,像一些反坦克炮、火箭筒等武器,也是專門有類似的訓練設備的。比如俄軍就有在反坦克炮炮閂內加裝一個小炮閂,用發射14.5毫米槍彈來模擬練習坦克炮的使用。像一些先進的火箭筒,由於使用實彈練習過於昂貴,於是誕生了訓練版,比如美軍的M136AT4火箭筒訓練型,就能多次使用,達到降低訓練成本的作用。

當然,即使再怎麼模擬,還是不如實彈訓練更為有效,因此往往是將模擬和實彈訓練相結合,這樣能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用戶5770541302


將步槍、機槍或者衝鋒槍固定在火炮之上是一種傳統的訓練項目,學名叫做槍代炮射擊,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節省寶貴的武器彈藥,並且防止炮膛磨損,提高火炮壽命,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模擬真實射擊,以達到射擊指揮和射擊諸元修正的訓練效果。不過由於槍支的射擊距離始終不可能與火炮相比,因此通常只用於小口徑的高射炮或者艦艇近防炮的直瞄射擊訓練,大口徑間瞄火炮很少使用這種訓練方式。


除了槍代炮訓練之外,在軍隊中還有彈代彈訓練,例如使用價格更低的水泥彈模擬真實的航彈進行空襲訓練,使用普通的火箭彈模擬反潛火箭彈等等。
▲彈代彈訓練,使用40火箭筒代替反潛火箭彈

普通的步機槍在200米之後精度會出現較大誤差,因此槍代炮訓練通常將槍支和火炮的瞄準基線延長至200米左右進行重疊,在這一距離設置靶標,可以較為準確的體現出真實的射彈散佈,也能最佳的反映出火炮瞄準手的真實訓練操作水平。國內為了槍代炮訓練專門開發了一種56式空爆彈,在到達200米距離後,如果子彈沒有擊中靶標,尾部的曳光劑就會點燃子彈中間的拋射火藥,從而將子彈炸開,避免其遠距離飛行傷人。



火炮雖然不是什麼很高技術水平的武器,但是其彈藥也不便宜,例如普通的30毫米高射炮彈,其成本通常在30到100元之間,而88毫米高射炮彈價格就在100元以上,100毫米高射炮彈的價格就更是幾百甚至上千元。艦艇的速射防空炮彈就更貴了,大多數近防炮目前採用的都是鎢合金或者貧鈾合金穿甲彈,其材料稀缺導致價格非常昂貴,例如我國的1130近防炮,雖然炮彈口徑只有30毫米,但是一發次口徑鎢合金尾穩脫殼穿甲彈的價格就接近1000元人民幣!對比普通子彈不到10塊錢的價格,槍代炮訓練確實非常節省彈藥!
▲1130近防炮所使用的次口徑尾穩脫殼穿甲彈

除了省錢之外,槍代炮還能有效減少炮彈對於炮膛的磨損,提高武器裝備的壽命!火炮身管多采用無縫鋼管通過深孔加工和身管自緊等技術製造而成,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壽命已經提高到了5000發以上,小口徑的速射火炮甚至能達到1萬發以上,但即使是這樣的高壽命也經不起日復一日的實彈磨損,如果每次訓練都使用實彈射擊,膛線要不了幾年就會被磨平,這門火炮也就宣告報廢了,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因此即使是外軍,也常有槍代炮訓練。



但是槍代炮訓練終究只能是高度模擬,部隊要想體現出真實戰鬥力和訓練水平,實彈射擊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每年的年中或者年尾,部隊都會組織一次野營拉練或者海訓,除了普通的日常訓練之外,還有野戰工事的構築和防空、防生化演習,當然最後的重頭戲就是實彈打靶演習,這一成績是否合格關係到整支部隊能否過個好年,所以部隊不管是純粹的操炮訓練還是槍代炮訓練,其實都是圍繞實彈射擊考核進行的!


軍武吐槽君


不是什麼騷操作,是一種槍代炮的軍事訓練而已。中國有句俗話叫“好鋼用在刀刃上”咱們雖然軍費不少,一年大約一萬多億人民幣。但是咱們也不能浪費啊,把剩下來的經費用在像殲20,055,航母,轟20這樣先進武器的研發上,豈不是美滋滋。

槍代炮訓練的學名叫做“外膛槍”,還有一種“內膛槍”。主要作用就是為了省錢,一發子彈才多少錢?,也就10幾塊,而一發炮彈最便宜的也得一萬元以上,一發125毫米尾翼穩定鎢芯脫殼穿甲彈的造價高達5萬元以上,咱們用同等的費用就可以達到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效果,或者說達到同等的訓練效果就可以省下更多的軍費。



不光是彈藥的問題,各種武器裝備都是有使用壽命的,訓練一次就有耗損,少用一發,就相當於延長了一次裝備的使用壽命,還可以省下後期維修保養的錢。

但是效果在怎麼好都比不過實彈射擊的,所以一般來說這種槍代炮的射擊和實彈射擊交叉訓練,以此來保證解放軍的戰鬥力。


軍武小咖


步槍綁在高射炮上這個操作並不始什麼騷操作。也不算是什麼稀奇事件。甚至可以說步槍綁在高射炮上開火算得上是自古以來或者由來已久。買得起用不起存在於很多裝備上,而部隊裡這點也非常常見。高射炮的彈藥其實算不上什麼高精尖的彈藥。不過高射炮這種裝備通常都是集群使用。短短几秒十幾秒就能打出去幾百上千發彈藥。如果是戰時這樣的消耗沒什麼的奇怪的,而平時訓練這樣的開銷就顯然讓人無法接受了。

一發高射炮彈百來塊到兩三百塊不等,要是訓練時期全部用真傢伙那這成本確實高了點。更何況防空部隊訓練時也主要追求的是反應速度,相比用高射炮的實彈進行演習把步槍機槍等輕武器固定在炮管上用來模擬相應的彈道和開火是非常實惠的。這些輕武器彈藥便宜很多而且維護方便,補給簡單。

採用曳光彈的輕武器也能很好的展現防空部隊訓練的成果。另一方面輕武器的射程會小很多,對於演習場地的限制會小很多。35mm口徑的高射炮炮彈哪怕是大角度開火如果彈頭未爆搞不好能飛出去十幾公里,那麼部隊演習就需要封鎖方圓幾十公里的地方。而用小口徑武器靶場就不需要那麼大了,在演習訓練的時候封鎖一個方圓十幾公里的地方就好了。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其實類似的操作還有很多。大家都很喜歡的大口徑遠程火箭在很多訓練的時候會在大口徑炮管裡套一個小管子,訓練時主要使用便宜的小口徑彈藥。理由和上面差不多。總而言之一句話:地主家也沒有餘量啊。


兵器次元


看著這個問答,我笑了,這已經是多少年沒有看到的事了,若干年前,我做為操作者之一很多次參與實施這種訓練。 這種訓練是我軍在群眾性大練兵的背景下,廣大基層官兵發揮聰明才智,總結出的符合實際的一種訓練方法。 這種方法的產生是在當年軍隊,累緊褲腰帶,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為提高訓練成績,結合部隊的裝備,訓練場地,訓練時間,等條件,將衝鋒槍或者輕機槍,固定在高炮身管之上,使衝鋒槍或者是輕機槍的瞄準基線與高炮身管的瞄準基線相一致。採用曳光子彈,進行瞄準和射擊,通過觀察彈跡來效正以達到提高訓練成績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