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這次疫情過後,你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醫當醫生嗎?

智能整裝開發者


這次疫情過後,你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醫當醫生嗎?

首先,不管是有無疫情的發生,孩子的擇業就業問題,我想我不會參與太多,適合哪個行業?選擇哪個行?完全看孩子發展,家長只是起引導的作用,適當地給出意見。

其次,不能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而就回避這個職業。疫情影響,放棄醫護職業,那麼,是不是也要考慮戰爭而遠離軍營呢?

人生自古誰無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此次疫情,不管是鍾南山,還是李文亮,還是那些最美逆行者,都是受人尊重,敬仰的。要知道,如果此次疫情,沒有那些醫護人員的努力、犧牲,結局如何,可想而知!當然,你提出的問題主要從親情的角度考慮的,也可以理解。

最後,我們不能一朝怕蛇咬,三年怕井繩。疫情過後,我認為國家更應該加大科技、醫療、國防人才的培養,居安思危!!


一蔓佳年華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人討論“父母該不該干涉自己孩子選擇職業”,我就想到從前老師、長輩、朋友都很喜歡問“你長大了要做什麼”,也聽過關於此類問題的講座。

這個在成長路程中出現了無數次的問題,終於將要或是已經給出答案,但這個答案是你滿意的,還是被父母經過干涉後修改過的呢?

每個年齡段給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的思想一直都在跟隨教育和社會一起變化。

我小時候受護士媽媽的影響經常在醫院徘徊,躺在病房休息室的床上,我就會想:“我以後要成為能給病人扎針吊鹽水治病的醫生。”

長大了點,我經常聽到身邊的醫生叔叔阿姨們都在說:“千萬別當醫生,累的要命還工資低,讀出來大半人生就沒了。”

那時候對工資還沒什麼概念,只知道,好吧,醫生真的不好當,算了吧。

再大點,對錢看中了,又因為計算能力不錯,我一直想著要去學會計,聽說學出來錢就很多。

在高中期間一直尋找哪個大學有這個專業,未來該如何發展,要考哪些證,自己都安排好了未來十年的道路,但因為高考失利,前面所有的一切都破碎隨風飄去。

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進了第二志願,進了一個當初填志願時父母說“前景很好”就隨便填上去的新媒體專業,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以後一直要與文字打交道的人,要知道,我真的不喜歡語文,我的文字也一定不如我很多很多的同學。

從小到大我們的夢想一直都是依靠聽說來決定的,聽說這個不錯那個不怎麼樣,敷衍了事。那個聽說的來源,就是父母。

你好,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請聽我講一個故事。

就是我爸經常在家裡講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他小的時候被爺爺干涉了未來。

我爸小時候像個皮猴,據他的稱述,他可以直接跳五六格臺階,從樓梯的杆子上滑下來,最擅長耍單雙槓,翻跟頭什麼的不在話下。

他一直想當警察,覺得很威風,也很有前途,他的體力也不錯,體測應該完全沒問題。但爺爺至始至終都在阻止他。

最終他沒有成為警察,而是一個早出晚歸的白領。他依靠勤奮和實力給我拼來現在踏實的小康生活,但他至今還是在抱怨:“如果當時我上了警校,說不定我現在已經到局長級別的了,錢能更多。”

所以,不管有沒有疫情,我的孩子以後學不學醫,當不當醫生,或者說孩子要幹其他的什麼!我覺得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不會過多幹涉,只要是孩子考慮好的事情,我就會支持!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真正到了自己要選擇的時候,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茫然失措。能夠完美地鋪好自己前進道路的人又有多少?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出面來指點一番。

父母干涉孩子的未來職業選擇,是父母的一種愛的本能,他們想讓孩子少走彎路,不誤入歧途,相信沒有人比父母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可是父母忽略了一個問題,過多的干涉,會讓孩子遇事猶豫不果斷,除外,因為年齡和時代的差異,兩代人總會有一些代溝和分歧。

可以試一下讓孩子自己決定,父母靜觀其變,故意讓孩子碰碰壁吃吃虧也未嘗不可,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參考意見或建議,大的方向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放手一搏。

·父母可以給孩子觀點,但沒必要干涉。

·人生的路總要自己走,我們也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工作千萬要去做自己能做好的,而不是你喜歡做的。

願每一個人都能走一條順暢的路,成為一個對於自己問心無愧的成功的人。

我家的孩子,以後不論選擇做什麼,只要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有價值的人!我都會支持!



擺渡人的各種故事



河北霞姐張的日常


從小父親就希望我們家兄妹三個中能有一個從事醫生職業,可惜某些原因沒有實現。父親生病後我也學習了一些護理知識但杯水車薪,沒能夠幫助他減輕病痛,為此我還深深自責。女兒考大學報志願時我徵詢過她的意見,她最終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我有遺憾但也沒有過多強求。所以,只要有意願我不會阻攔,無關疫情,醫生的天職本就是救死扶傷。


風吹荷葉煞


原來覺得孩子是個女孩👧,會彈鋼琴、會演講、會畫畫學習也不錯,不太適合學醫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學醫。但是自從疫情開始看了那麼多醫生舍小家顧大家像個戰士一樣的奔赴最前線,心裡是滿滿的感動和敬佩,自己也是無能為力。

說真的現在真的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如果可能的話能考個醫生真的很高興,或者長大了找個醫生老公也不錯。


雨漫葉馨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的孩子學什麼我只能給建議而不是決定,最好是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就做什麼,既能養家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像我跟孩子爸爸一樣只要能掙錢養家就做什麼工作!再次希望孩子們都能平安幸福快樂的成長


鄴麻麻


感謝老師的提問,關於“這次疫情過後,你還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醫當醫生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僅僅是願意,而且是殷切地期望。

自從這次疫情爆發以後,我每天都在網絡上時刻關注著這次疫情的進展情況,無時無刻地不被所有偉大的逆行者們的仁者醫心和救死扶傷的大無畏的精神所深深打動著。像眾所周知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兩位院士帶領著各自的科研團隊向新冠狀病毒發起了挑戰,夜以繼日,爭分奪秒進行科研攻關,先是成功分離出病毒毒株,對病毒毒株進行培養分析,再想盡千方百計的研製疫苗,雖然現在尚未完全成功,但我堅信不久必定會研製成功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國際國內的醫學機構的科研團隊和科研部門都在加班加點的對新冠狀病毒疫苗和治療藥物進行著科學研究。

還有,戰鬥在防控阻擊戰一線的全體捨身忘死的醫護英雄們。他們真的是拿著自己的生命去奪回患者的生命,他(她)們也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難道他(們)就不怕感染病毒嗎?難道他(她)們就不想呆在自己幸福溫馨的小家裡嗎?難道他(她)們就沒有需要照顧的親人嗎?更有甚者為此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像第一個對疫情“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還有許多的為此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他(她)們敢於勇挑重擔,敢於做出犧牲和擔當。如果不是他(她)們,到今天,也許我們的處境真的無法想象!我敢肯定不會是現在模樣,現在宅在家裡的的我們依然安全無恙。

眼前的一幕幕,一樁樁。無不催人淚下,蕩氣迴腸。我每天都恨自己因為沒有這個方面的本領,對這次疫情貢獻的力量太小而感到悔恨。所以說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學醫去當醫生呢?我的大孩子現在就奮戰在醫療戰線上,我的小孩子如果有學醫的天份和願望,我一定會支持和幫助孩子實現他的理想。

這是我的回答,敬請老師們賜教!











海角天涯1988


疫情期間,我就有想過:如果我是醫生就好了。生命只有一次,當生命收到威脅時,患者就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醫生身上,此次疫情讓我再次深刻感受到醫生的偉大,救死扶傷,白衣天使。

願不願意我的孩子去當醫生。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願意。

1.從職業角度考慮而言,醫生也相當於是“鐵飯碗”,抱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嚴謹治療病患,這個職業可以幹一輩子。

2.對個人要求而言,上醫學院的要求就比較高,學習生涯也較長,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對於孩子的自身發展也有促進作用,任重道遠。

3.對他人而言,都說醫生是白衣天使,一個好的醫生會給患者或患者的家屬帶來無限的愛和希望,在別人脆弱的時候能夠給到這麼多的支持,是非常了不起的。

4.對家庭而言,說實話,家裡有一個醫生,生病時,心裡更放心些。

問的是不是願意,我會堅定的說願意,但不唯一。生活中的工作多種多樣,幹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同的職業帶來的是不同的體驗,不負自己,不負時間,就放手去努力吧!



完美升職記


當小編看到這個讓人驕傲而自豪的名字時,他們已經堅持在這場戰役中無數個日夜,如果讓我選擇,答案必須是去。身邊很多醫生護士朋友早已奔赴疫情前線,而我也只能為他們加油打氣,他們是天使、是戰士、是我眼中最美麗的人,他們不怕犧牲,舍小家為大家,如果有一天他們需要守護,那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去守護他們!在這裡祝福所有在抗疫一線奮戰的英雄們早日平安回家!加油!





華夏社會視角


尊重孩子對職業的選擇,儘可能的不做父母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