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晉門神—辛棄疾,到底是翩翩公子,還是沙場豪情的將軍?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膾炙人口的句子讀起來總是能讓人眼前立馬浮現出那條熱鬧的街道,冷冷的美人。沒錯,這就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經典作品之一——《青玉案·元夕》。

最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辛棄疾和霍去病火爆朋友圈,這次不是因為詩詞,居然是名字!

新晉門神—辛棄疾,到底是翩翩公子,還是沙場豪情的將軍?


新晉門神—辛棄疾,到底是翩翩公子,還是沙場豪情的將軍?

看到這兩張圖片,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也反映出來廣大網友對疫情持有的一種積極心態。不過,今天要帶大家一起回顧的不是疫情,而是這位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到底是我們想象中的翩翩公子,溫潤如玉呢?還是一位豪情壯志的沙場兒郎呢?

1140年

這一年,是個閏年,辛棄疾出生了,卻不是一個太平年。此時的南宋和金國的戰爭正如火如荼,大家熟知的抗金名將岳飛雖然打了幾場不錯的勝仗,卻在奸佞秦檜的算計下忍痛奉詔班師。南宋四名臣之一——主戰派李綱、抗金名將楊再興也在悲痛中離世。

辛棄疾出生的濟南府歷城縣並未收復,尚在金國的手中。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有職位,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總是期待有一天能夠河山收復,再回到那個太平盛世。祖父對辛棄疾的影響是很大的,在金國長大的這段時間也讓他看到了同為漢人的其他人所承受的屈辱。漸漸,少年人的俠氣被激發,他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1161年

這一年,辛棄疾21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南宋和金國的戰爭仍在繼續,金主完顏亮更是鉚足了勁想要開疆擴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擁有一顆報國之心的少年郎自然是走在最前面的,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俠肝義膽,召集了兩千多人加入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一職,成為起義軍將領耿京的僚屬。

在加入起義軍的這兩年,大事不斷髮生,也讓這位勇敢果斷的少年聲名遠播。首先,金國爆發了嚴重的內部爭執,國主完顏亮被自己的部下所殺,金軍也收起攻勢,慢慢向北撤退。起義軍也有了喘息之機,委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廷取得聯繫。只是讓他震驚的是,完成使命歸來的他竟得知起義軍出了叛徒,將領耿京也不幸被殺,導致起義軍分崩離析。一腔憤恨的他,悲憤難抑,發誓定要抓住叛徒。於是帶著五十多人突襲金國幾萬人的大營,抓住叛賊,一路將其擒往南宋都城建康(今天的南京市)。


新晉門神—辛棄疾,到底是翩翩公子,還是沙場豪情的將軍?


1165年

這一年,辛棄疾25歲,正是少年郎銳氣十足的年紀,也開始了在南宋朝廷的仕途生涯。天真的他認為拿著朝廷的俸祿,就該做實事;面對強敵,不應退縮。他憧憬著有一天能掛帥出征,為國收復失地,讓北方的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只可惜,現實太過殘酷,一點點蠶食了少年郎的壯志雄心。南宋朝廷太過懦弱,或許是習慣了安逸的生活,不敢破釜沉舟,一旦戰爭全面爆發,這僅剩的一隅安逸之地也將不復存在。主戰的辛棄疾一開始就註定了無法融入這個官場,更何況身為“歸正人”的他難免不被人猜忌。就這樣,壯志難酬的辛棄疾在鬱悶中步入了中年。

1180年

這一年,辛棄疾41歲。進入中年的他對南宋朝廷已漸漸不報希望,只能寄情田園,有了歸隱之心。他帶著結髮妻子開始修建自己的歸隱之所。莊園裡有湖泊,倒可以聊以慰藉。他將莊園起名“稼軒”,自己則自稱“稼軒居士”。這段日子,辛棄疾雖已歸隱,但心繫國家的他仍偶有出仕。或許是仍對朝廷抱著一絲絲希望,期待自己還能在有生之年一展抱負。

1203年

這一年,辛棄疾64歲,已然是滿頭白髮。但當聽到自己被啟用委與要職時,滿頭白髮的他卻精神為之一振,彷彿又回到了少年時的意氣風發。只可惜這一次主戰派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辛棄疾再一次失望而走,兜兜轉轉最終再次歸隱田園。這一次,磨滅了他最後的一點希望。他站在北固亭上,回望自己的一生,從軍的那段日子應是自己最驕傲的時光。

1207年

這一年,辛棄疾68歲,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朝廷的一道委任書還在路上,只可惜他再也站不起來。正是這一年秋天,辛棄疾看著窗外的落葉,想起自己的抱負還未施展,生命卻走到了盡頭,悲從心來,大喊“殺賊!殺賊!”,在悲憤中與世長辭!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