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的龐涓是怎麼陷害孫臏的?有誰知道,藉此話題談談吧?

張志剛的鄉愁


龐涓與孫臏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世外高人鬼谷子門下高徒。龐涓耐不住深山寂寞,提前下山求取功名,到國力強盛的魏國毛遂自薦,願為魏王興兵強國,爭奪天下,言談之中魏王覺得龐涓確有才能,遂拜龐涓為大統帥。龐涓為魏王攻打小國,爭奪地盤,立了大功。。。魏國人向魏王建議鬼谷子門下弟子孫臏才能傑出,魏王廣羅人才,派人誠請,鬼谷子讓孫臏下山,成就功名。在龐涓下山後鬼谷子將孫子兵法盡授孫臏,孫臏盡得孫子兵法精髓。龐涓以同門之誼熱情款待,得知孫臏學成了孫子兵法,不勉妒忌,孫臏才能超過自已,怕在魏國奪了自己兵權。魏王封孫臏為副軍師,龐涓建議魏王暫封孫臏為客卿,待建功後取代自己。客卿只是有名無實,龐涓表面對孫臏特別熱情,是想學到孫子兵法,孫臏也盡心相教。孫臏是齊人,齊魏都是強國,相當敵對,龐涓暗中使人搞詭計,說孫臏私通齊國,魏王最恨叛逆,要殺孫臏,龐涓假裝求情,最後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挖了膝界骨和臉上刺字,孫臏變成廢人。龐涓還假裝極力關心,套取孫臏書寫孫子兵法,後被下人道破,孫臏方知龐涓狼子野心,裝瘋賣傻,使龐涓放鬆警惕。齊國使者到魏國公幹,建議魏王請孫臏出山之人將孫臏之事告訴使者,孫臏才華橫溢,大名鼎鼎,使者設法將孫臏帶離魏國,為齊國所用。。。齊相田忌和齊威王重用孫臏,拜為軍師。孫臏幫助田忌和齊王賽馬取得勝到,史有田忌賽馬故事。龐涓也很有軍事才能,率領魏軍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孫臏採取圍魏救趙之計,在龐涓回援時設伏大敗魏軍。後龐涓又領軍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孫臏同樣用圍魏救趙之計讓龐涓回師,龐涓憤恨不已,一路追殺齊兵,魏軍兵力甚是強大,孫臏採的減灶少兵之計讓龐涓掉以輕心,龐涓奮力追趕,孫臏在馬陵道設伏將龐涓射殺。龐涓不擇手段陷害同門兄弟,忌才妒賢,一心想自己獨步天下,也為自己的不義付出慘重代價。





劉坤忠120


龐涓和孫臏早年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但龐涓才學比不上孫臏。龐涓先出仕,在魏國做了將軍,但他始終不忘還有一個孫臏,他擔心萬一孫臏也來魏國,自己豈不被比下去,就想了一個辦法騙孫臏來到魏國,然後因忌恨剜掉孫臏膝蓋,並把他投入牢中。

後來齊國知道了此事,就派使者以談判為名,秘密救出孫臏。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從師鬼谷子學習兵法。孫臏,為人忠厚,與師兄弟們相處和善。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加上天資聰明,很快便獲得了較豐富的軍事學知識。孫臏未出茅廬便顯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華。而他的同窗好友龐涓卻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妒他的才能。

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比孫臏先下山,他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後來,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便跟龐涓說起孫臏,想讓孫臏來效力於魏國。於是,龐涓便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但這並不是他的本意,為了不讓孫臏在己之上,他便企圖加害於他。孫臏到了魏國,做了一個無名無權的客卿。這時,龐涓便加緊進行陷害孫臏的陰謀活動。他先派人偽裝受孫臏表兄的委託,勸孫臏返齊。待騙得孫臏的親筆覆信後,加以塗改,隨即向魏王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王信以為真,大怒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竊取孫臏的兵法著作,又當著孫臏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結果“斷其兩足而黥之”,孫臏被削去了膝蓋骨後,成了殘疾人,並且是受人賤視的“刑徒”。龐涓倒是對孫臏的生活照顧得很周到,孫臏覺得過意不去,就想報答他,有一天,孫臏主動提出要替龐涓做點什麼,龐涓說:“你家祖傳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寫下來,我們共同琢磨,也好流傳後世。”孫臏想了想,就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簡上。

孫臏於是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寫,由於身體虧損,慢慢休整,進度比較慢。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此時孫臏才恍然大悟。

他開始思索著救己之法。一天,孫臏突然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等別人把他弄醒時,他已經什麼人也不認識了。只見孫臏捶胸揪髮,兩眼呆滯,一會兒把東西推倒,一會兒又把刻好的兵法扔進火裡,還抓地下的髒東西往嘴裡塞。從人連忙跑去報告龐涓說:“孫先生瘋了﹗”龐涓急忙來看,只見孫臏一會伏地大笑,一會又仰面大哭同,龐涓叫他,他就對龐涓一個勁地磕頭,連喊:“鬼谷老師救命﹗鬼谷老師救命﹗”龐涓試探著說:“孫兄,是我呀!我是龐涓呀!你連我了不也認識了嗎?”看孫臏沒有反應,龐涓便走了。

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入豬圈中,孫臏仍然哭笑無常,累了就趴在豬圈中呼呼大睡。龐涓仍半信半疑,又讓人獻上酒食,欺騙他說:“吃吧,相國不知道。”孫臏知道這是龐涓用的計,一把打翻食物,猙獰起面孔,厲聲大罵:“你又要毒死我嗎?”

龐涓又讓人撿起豬糞、泥塊給他。孫臏接過來就往嘴裡塞,毫無感覺的模樣。龐涓心想:孫臏受刑之後氣惱不過,可能是真的瘋了。從此,他只是派人監視孫臏,不再過問。

孫臏瘋子般白天在街上躺著,晚上又爬回豬圈,有時街上的人可憐他給他點吃的,他就哈哈傻笑,隨即又嘟嘟噥噥,誰也聽不清楚他說些什麼。時間一久,魏都大梁內外都知道有個孫瘋子,沒有人再懷疑他了。龐涓每天都聽人彙報,覺得孫臏再也無法和自己競爭了,就消了殺他的念頭。孫臏靠裝瘋賣傻瞞過了龐涓才活下來,他並沒有放棄,還尋找逃出虎口的機會。

有一天,齊國大夫淳于髡出使魏國,孫臏得到這個消息以後,就設法以犯人的身份偷偷地會見了齊國的使臣,向他訴說了自己在魏國的悲慘遭遇、行軍佈陣的策略及政治主張。齊國的使臣淳于髡大為感動,知道孫臏是個有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車中,將他偷偷地帶回了齊國。從此改變了孫臏的厄運。

從這兒我們就可以看出了孫臏的智慧,他靠“裝傻”躲過了龐涓的殺害。在這裡,“裝傻”成了一種非常時期的求生手法。面對不置可否,手足無措的時候,把自己扮演成一個純真的傻瓜,好像什麼都與我無關,好像什麼都無法理解,整天畏縮在人情世故之外。對面的人只好放棄同一個傻子計較,不然,計較的人不是也成了傻子。在政治風雲中,有時當危險要落到自己頭上時,通過裝傻弄呆,還可以達到逃避危難、保全自身的目的。當龐涓將其迫害致殘後,孫臏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偽裝發瘋,整日與豬同食、同住,胡言亂語以麻痺龐涓。當龐涓警惕性下降,放鬆了對他的看管時,孫臏利用機會,聯絡前來的齊國使者,最終得以保全性命。正是他這種“隱忍”的性格,這種“小不忍則亂大謀”的思想,為他日後的“名揚於諸侯”奠定了基礎。

我們不得不說,有時“傻子”要比“聰明人”更具有優勢,要知道如何收藏起自己“鋒芒畢露”的一面。在人際交往中給對方多一些“面子”、一些尊重、和一些表現的機會。能讓對方得到自我價值的肯定,這要比胡亂的自吹自擂和自我肯定顯得更有收穫!有人可能會把“裝傻”視作一種“虛偽”、一幅面具。不可否認有人將裝傻作為一種可惡的工具在使用,可我仍然卻覺得在大部分情況下它更可以被看作一種善意而真誠的“隱藏”,客觀上的實力差距是永遠存在的。而這種差距往往會傷害到其他人,甚至會傷害到自己。所以,裝傻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對他人的保護和自我保護的手段!




戰爭史錄


之前恰好寫過他們的故事,我copy自己的文過來:

一:《史記》版本

當年孫臏和龐涓共同學習於鬼谷子門下。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後孫臏在龐涓的引薦下也到了魏國,但是龐涓擔心地位被孫臏奪走,假借罪名砍了孫子雙腳在臉上刺了代表罪犯的刺青,以此壓住孫臏出頭的機會。

後來孫臏找到機會接觸到齊國使者,借齊國使者之手逃出魏國立身於齊國,先是借田忌賽馬受田忌推薦得重用,於桂陵之戰中圍魏救趙顯示才能,十幾年後又於馬陵之戰中殺了龐涓俘虜了魏國太子,名揚天下。

二:《東周列國志》版本

關於孫臏和龐涓之間的事情,史記其實也就上面那些了,倒是有明末清初的《東周列國志》中一部分和《孫龐鬥智演義》兩部小說講述了兩人之間的事。二者皆以《史記》中的敘述為骨架進行創作加工,粗略看了下,《東周列國志》不清楚的會以為是史實

在《東周列國志》中,孫臏和龐涓是結拜師兄弟,共同於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魏國招賢,龐涓早就覺得自己已經學業有成,於是心動辭師下山。鬼谷子在龐涓走後教授了孫臏《孫子兵法》。孫臏問過鬼谷子為什麼不教給龐涓,鬼谷子認為龐涓人品不佳,“不善用之為天下害”

。孫臏出師後在鬼谷等待龐涓的引薦,但身居高位的龐涓早就忘了當初的承諾。於是不忍孫臏才學被埋沒的鬼谷子的好友墨子向魏惠王薦了孫臏,“獨得乃祖秘傳,雖天下無其對手”。魏惠王找了龐涓來問。龐涓很聰明,魏惠王能夠拋棄門戶之見確實有心發展國家,可惜眼光和運氣都不太好,先遇到的是龐涓。龐涓以退為進,點出自己因為孫臏齊國人的身份才不向魏王推薦,在魏惠王表示不介意後也不多說就修書呈魏惠王,魏惠王讓人帶著龐涓給孫臏的信去求賢。龐涓在信裡很是表明了自己的推薦功勞。即使鬼谷子對龐涓看法不好,孫臏在對龐涓依然信任有佳。龐涓一邊不動聲色的在魏惠王面前給孫臏下眼藥,一邊在孫臏面前表現自己的關懷謙虛和大度。於是,在深山裡窩傻的孫臏對龐涓不僅傾囊相授還言聽計從。龐涓抓著孫臏齊國人的身份,在魏惠王面前設計出孫臏想要叛逃齊國的假象,又在孫臏面前表現出竭力營救的樣子。最終,孫臏被砍了足臉上刺了字,還
對龐涓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為他默寫祖傳秘法《孫子兵法》。幸而服侍孫臏的小童看不下眼偷偷告密,聰慧的孫臏恍然大悟,採用鬼谷子給的錦囊妙計——裝瘋,毀掉已默寫的兵法,撒潑打滾無所不用,成功騙過龐涓。只是龐涓戒心尤盛,依然每天都要打聽孫臏的消息。與此同時墨子和從魏國歸來的弟子禽滑在齊國相聚,問起孫臏的情況不由感嘆萬分於是將孫臏的事情告訴田忌。在齊國的謀劃下,孫臏順利從魏國逃脫

三:總結分析

司馬遷在傳記後面感嘆孫臏針對龐涓的出色的軍事才能卻沒法避免自己遭受刖刑。有上帝視覺的我們不論看《史記》還是《東南列國志》,都難免會為孫臏前期的智商感到懷疑,這樣一個聰慧的人,居然看不出龐涓的居心叵測,讓自己陷入可怕的境地。

但是,即使孫臏和龐涓不是結拜兄弟,在師從於鬼谷子,在那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年代,師兄弟的關係並不比親兄弟差多少。或許龐涓最初是真心實意的,但是孫臏在軍事方面展示的才能很快激發他的危機感,尤其他還得知孫臏學了他沒學過的東西。

“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龐涓不是一勞永逸的殺死孫臏,或許如《東南列國志》所說,想要得到孫臏所學,更或許,想看這個比自己優秀的天之驕子一敗塗地永無出頭之日的樣子。以龐涓妒才忌能的性子,孫臏展示的才能,想必讓龐涓焦灼得夜不能寐日夜不安,嫉恨和擔憂日愈劇增。於是,僅僅殺死孫臏是不夠的,唯有親手把他拉入泥塘,得到他的才華,讓他以罪犯的身份苟活著,或許才能夠一展鬱氣並且表明,我龐涓並不比你孫臏差。

龐涓真的認為自己比孫臏差麼?我覺得不。他只是覺得,孫臏學到了他沒學過的東西。桂陵之戰中孫臏用圍魏救趙使龐涓被俘虜並不能讓他吸取教訓,而十三年後的馬陵之戰中孫臏用同樣的計策,龐涓同樣中計,只不過這次沒有活命的機會。這就是孫臏的報復。這十三年,曾經的一度被踩在腳下尤如喪家之犬的失敗者贏了自己,龐涓這樣一個心胸狹窄工於詭計的人,大概每一天都在憤恨中度過。當他看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或許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的命運感。


大大的俞


我們先看一段史料記載:

初,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仕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孫臏,乃召之;至,則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欲使終身廢棄。齊使者至魏,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者;齊使者竊載與之齊。田忌善而客待之,進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於是威王謀救趙,以孫臏為將;辭以刑餘之人不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

孫臏與龐涓原本是同學,後來,龐涓到了魏國,當了魏惠王的將軍,很受重用。但是他有一塊心病,覺得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孫臏。

於是,龐涓就做了一件缺德事,他把孫臏悄悄叫到魏國,然後栽贓,害他受了臏刑和黥刑。臏,就是剔掉膝蓋骨;黥,就是在臉上刺字。

龐涓認為,一個臉上有字、站不起來的刑徒,是不可能當什麼三軍統帥的。天底下最牛的軍事家,那就只可能是自己了。至於孫臏,龐涓為他設計的前途,是藏起來,沒臉見人。

孫臏呢?倒是藏起來,他先是藏在了齊國使者的車子裡,後來又藏進了齊將田忌的府邸中。而且,由於田忌的推薦,孫臏還成為齊威王的座上賓。這就註定了孫臏和龐涓,遲早會有一戰。設計陷害孫臏的龐涓,也註定要受懲罰。

機會說來就來。公元前341年的馬陵之戰,起因,是魏國攻打別人,齊國去救。打誰呢?說不清。光是司馬遷,就提供的幾種說法。反正這回,齊國又出來插一槓子,又壞了魏國的好事。於是魏惠王大怒,任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領,率領大部隊,浩浩蕩蕩地殺向齊國。

齊國這邊,派出的將領是田忌,軍師為孫臏。他們率領的“維和部隊”,當時已經到了外黃(今河南民權縣)。這時,孫臏就給田忌出了個主意。孫臏說,魏國的軍隊,一貫瞧不起我們,認為我們齊國人都是膽小怕事的。我們這次,也一定要給他這樣一個印象。怎麼做?第一,撤退,從外黃往馬陵撤。第二,減灶。具體地說,就是埋灶做飯的時候,第一天挖十萬人吃飯的灶,第二天挖五萬人吃飯的灶,第三天挖三萬人吃飯的灶。這樣一來,給龐涓的感覺是什麼呢?是齊國的軍隊不到三天,就跑了一半。這就是《孫子兵法·始計》所謂“能而示之不能”,也就是忽悠。

龐涓果然上當受騙。他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知道齊國人是膽小鬼!於是,龐涓捨棄了他的步兵。帶著精銳部隊,日夜兼程,一路狂追。孫臏也算準了龐涓趕到馬陵,必定是晚上。馬陵道路狹窄,地勢險要,正是打埋伏的好地方。孫臏就如此這般地做了一系列安排,然後穩操勝券地以逸待勞,等著龐涓來送死。

當晚,龐涓的部隊如期追了過來。這個時候,他一門心思只想生吞活剝了孫臏,心切呀!趕過來以後,天已經黑了。但見黑黝黝一片樹林,只有一棵樹上有一片白。龐涓就下令鑽木取火,點起火把來,看看咋回事。結果,魏軍舉著火把來到樹前,發現這棵樹被削了皮,上面寫著八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龐涓明白,自己中計了,但也來不及了。魏軍一行字沒讀完,齊軍已是萬箭齊發。原來,孫臏早將一萬弓箭手埋伏在周圍,而且下達了“看見火光就射箭”的命令。魏軍的火把,等於是發信號。自知大勢已去的龐涓只好自殺,魏國的那位太子也做了俘虜。這就是馬陵之戰。


小白讀秦漢


歷史上的龐涓是怎麼陷害孫臏的?這其實就是來源於《東周列國志》的“孫龐鬥智”歷史故事中的一個插曲而己。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從師鬼谷子學習兵法。孫臏謙虛勤奮,深悟兵法真諦,又純樸厚道;龐涓則生性奸詐,僅得兵法皮毛,並且心胸狹窄,驕傲自大,嫉妒孫臏的才能。

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比孫臏先下山,他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後來,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便跟龐涓說起孫臏,想讓孫臏來效力於魏國。於是,龐涓便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但這並不是他的本意,為了不讓孫臏在己之上,他便企圖加害於他。孫臏到了魏國,做了一個無名無權的客卿。但是,孫臏的才華處處顯露出來以後,龐涓急了,便加緊進行陷害孫臏的陰謀活動。他先派人偽裝受孫臏表兄的委託,勸孫臏返齊。待騙得孫臏的親筆覆信後,加以塗改,隨即向魏王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王信以為真,大怒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竊取孫臏的兵法著作,又假意講情,結果孫臏被治了罪,剜掉了雙腿的膝蓋骨,成了殘廢。

這就是龐涓陷害孫臏的來龍去脈。當然龐涓的惡行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即是,孫臏後來用計成功逃脫到了齊國後為齊所用,在救趙之戰中,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最終迫使龐涓馬陵道自殺。





老劉


樂意幫忙解答,閱讀快樂!

龐涓害孫臏出於貪心為主,忌賢為輔,貪的是《孫子兵法》,忌的是孫臏才能,雖孫臏計高一籌,之初敗於善心,對同門師兄,過於親信,知恩圖報,迷情失魄,大意失荊州,後鬥智鬥勇對弈戰局,孫臏搬回數局,稍顯計高一籌,都屬亡羊補牢,雖為時不晚,但已失去髕骨,輪椅一生,人生悽慘!

龐涓高超的“偽裝術”,矇騙了一世英名的師傅鬼谷子和師弟孫臏,師徒也好、同門師兄弟一場也罷,相處時間不短,他們兩都沒有察覺和識破龐涓的陰謀詭計,可見龐涓偽裝技術一流,遠超師傅鬼谷子和師弟孫臏,可見龐涓也是才華橫溢,不在話下,但是同樣也輸於親信而失策,讓孫臏死裡逃生,龐涓識己笨鳥先飛,籌謀在先,這一招雖盜《孫子兵法》不成,但也取得孫臏膝蓋骨,還是勝局,也算歪道出息,鬼谷子的確也不白教這樣的徒弟,歷史的確太精彩,值得借鑑防身!

鬼谷子忘了傳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有傳教弟子這一招,兩徒弟互相謹防,孫臏就不會釀成失髕骨的悲劇,龐涓也不會失竊《兵法》,他們師兄弟早決勝負,可能歷史都要改寫了。

孫臏戰術謀略過人,卻雙髕骨毀於龐涓的偽裝術和笑裡藏刀,表裡不一,暗藏一套,僅僅一篇模仿孫臏字跡的假書信,獲得魏王相信,差點掉了孫臏的性命,束手就擒,奉送《孫子兵法》,幸好孫臏吉人自有天相,龐涓內侍知情揭曉龐涓陰謀,告知孫臏,給了孫臏轉機機會 ,才有後事精彩!否則當今咱們看到的可能就是《龐涓兵法》,就無法看到他們這班師徒之間那麼精彩的鬥智鬥勇的故事!

有道是,情為何物?直教倆生死相許;殊不知世間鳥人視情如紙,防不勝防,人生最難,為情所困!

朋友,這樣回答滿意嗎?



賞臻閣說寶


龐涓和孫臏早年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但龐涓才學和為人處事都比不上孫臏。

龐涓先出仕,在魏國做了將軍,但他始終不忘還有一個孫臏,他擔心萬一孫臏也來魏國,自己豈不被比下去,就想了一個辦法騙孫臏來魏國,舉薦給魏王。

‘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在魏惠亡面前詆譭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惠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


徐國華


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的電視劇,一部劇都講計謀陷害,最後龐涓死了


世代中醫2


小人歷代層出不窮。小人,依然擁有"天下"。盡管人們切齒痛恨!


田長旺


很遺憾 民間的我不說了 史上是這樣的 龐涓任魏國大將 伐趙 孫臏仕齊國 為齊王謀 趁機伐魏結果龐涓回師及時 齊王沒有實現戰略意圖

其實龐涓和孫臏的故事是後人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