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NBA的小球打法盛行,中國男籃是否可以使用小球打法呢?如果要使用,有什麼困難?

CLsports


中國隊最適合的戰術就是小球打法。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隊立足國際籃壇就是採用的小球打法,當年勇士隊打出黑八奇蹟就是採用跑轟戰術,典型的小球打法。但跑轟戰術的鼻祖是國家隊功勳教練錢澄海,包括跑投技術也是中國運動員創造的。所以根據黃種人的身體素質原因,中國隊最適合小球打法。九十年代未期到2010年前,因為中國隊姚明等三大中鋒出現,被稱為移動的長城,中國隊的打法逐步向依靠中鋒轉型,但姚明這樣的選手是百年難遇,所以中國隊還應該以小球打法為主。需要改進的問題為加強身體素質訓練,提高速度、耐力、力量。加強基本功練習,提高命中率、傳球精準性。加強隊員戰術意識以攻防快速轉換為主,傳接球快、跑位快。總之中國隊發揮“快、準、靈、穩、狠"的打法,一定能走到世界籃壇前列。相信中國男籃!相信杜峰指導!


獲嘉體育


我們都知道,現代籃球風行“小球”打法,所謂小球打法,就是以快準狠的進攻方式佔據場上優勢奪取勝利。NBA的球隊打小球戰法最成功莫過於前幾年以“水花兄弟”率領的勇士隊了。為什麼當年勇士隊的首發陣中,最高的格林只不過才2米多點,卻可以碾壓對手打出73勝9負的歷史最好戰績呢?這就是小球戰法的厲害之處。

但小球打法不是人人都可以學到的,勇士的小球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打小球必須具備幾方面最優秀的球員,比如,出色的後場球員和出色的三D球員,而且速度快。

很顯然,勇士隊有聯盟最出色的一對射手“水花”兄弟,有聯盟最強大的防守大閘格林和伊戈達拉。攻防如此出色的勇士隊還能控制籃板,以速度衝破對手的防線。勇士隊小球戰法的成功,體現了勇士團隊快準狠的團隊戰法的威力。

杜鋒自上賽季重新執掌廣東隊帥印之後,緊隨現代籃球打法潮流,大打“小球風”,連戰連捷,效果驚人,常規賽以42勝4負的戰績奪得常規賽第一的同時,季後賽更風捲殘雲般11連勝,奪得總冠軍。

本賽季的廣東隊依然勇猛,與上賽季相比,連捷勢頭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廣東隊的“小球”打法如此成功,靠的是什麼呢?其實,靠的是有一眾適合打小球的出色球員,可以說,廣東隊有如CBA的勇士一般,他們除了有本土最出色之一的“趙胡”組合之外,還有一對聯盟最出色的“威馬”組合,這一土一洋的兩個組合,不但速度極快,火力十足,進攻手法豐富,更可怕的是,廣東隊人人都是射手,命中率冠絕聯盟。這就是廣東隊小球成功的根本。

如果中國男籃也打起了小球戰法,我相信肯定有不少的困難,畢竟中國男籃沒有“威馬”這對超級組合,他們是廣東小球戰法的組織和發起者。但即使有多大的困難,估計杜鋒一定會使出小球戰法這一招來應對國際大賽。


藍天白雲crc


目前已經入小球時代!中國男籃不是可不可以使用小球打法,是必須要走這條路!目前有實力可以入選國家隊的球員有!鋒線:易建聯,王哲林,周琦,翟小川,丁彥雨航,胡金秋,周鵬,可蘭,阿不都沙拉木等,後衛:孫銘微,郭艾倫,趙繼偉,趙睿,吳前,方碩,孫悅等!這些人無論選擇哪些組成國家隊,要打當今盛行的小球打法,存在的困難有:基本功不紮實,投籃水平不高,尤其是三分球,身體素質不好,體能差,防守跟不上!組織能力普通!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小球打法主要就是進攻,而進攻主要依靠的是三分球,但是小球打法也不是不注重防守的,只是隊中鋒的要求有些改變罷了,最重要的是小球陣容中對鋒線的要求比較高,就是要技術全面的鋒線,主要體現在能組織,能防守,能投三分,孫悅就是這樣的角色,可惜年紀偏大!所以中國男籃要打小球,就要從基礎抓起!只要我們把基本練紮實了,那麼我們是有能力去打小球的,以前的國家隊就是以小,快,靈,準為技術特點,不也取得過好成績!


永不磨滅的1號


“小球”如今盛行,也是未來發展趨勢

一、什麼是“小球”?

所謂“小球”只是一種打法。攻防轉換速度更快,不等對手落位擺好防守陣型,便企圖快速結束進攻的進攻方式。即使對手落位及時,遏制住進攻速度,進攻方也會利用大量的擋拆、穿插、切入、無球擋拆跑動、大量的傳球、精準的三分和突破達到取分的目的。“小球”打法對“籃下霸主”式的傳統中鋒弱化很厲害。因其防不出來、攻防慢、沒有中遠投能力等缺陷,正逐漸被淘汰。而另一種有三分投射能力、能傳球、可作為進攻發起者的新型中鋒正成為籃球的新寵。約基奇、濃眉、格林等一批新型內線也已完全取代霍華德等傳統內線。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小球”打法更像電影《紅海行動》中的中國海軍,默契的配合和個人能力,能更直接、有效的摧毀敵人!
二、“小球”盛行。如今的NBA和世界籃球,自從11年“諾天王”、基德帶領的小牛隊(現獨行俠)和“水花兄弟”帶領的勇士隊奪冠以後,加之傳統中鋒沒落和商業聯盟的規則,更促使籃球打法向“小球”轉變並完全開始小球打法。現在的比賽,擁有絕對身高和一名超巨便想大殺四方,已不太可能。對手可能不給你拼刺刀的機會,便完成了得分。


三、中國籃球可否打“小球”?有什麼困難?

小編肯定的告訴你,一定可以並且已經在慢慢成型。

1、“小球”打法對球員的要求:(1)身體素質好,替補輪換陣容深;(2)球員綜合能力強,外可中遠投內可突籃下;(3)有較強的傳球能力;(4)球員可無限換防;(5)進攻發起點多;(6)內線球員身高不一定太高,但一定要能起到進攻中樞的作用。


這麼來看,是不是現國家男籃主教練杜峰帶領的廣東隊就是這個打法?????依靠這種打法廣東隊上賽季一路橫掃奪冠。中國男籃現如今內線周琦、沈梓捷、王少傑、易建聯;鋒線周鵬、任俊飛、阿不都.沙拉木、丁彥雨航;後場郭艾倫、趙繼偉、胡明軒、孫明徽、吳前等球員都基本俱備能力去適應這種打法。當然,因身體原因和個人能力,其效果可能不會像NBA球員和世界強隊表現出來的那麼好。
但這並不說明我們玩兒不了這種打法,我們的球員一定會適應和繼續這種打法。困難有,但再難也要堅持,這難道不是競技體育中應有的“迎難而上”嗎?????

我是格子聊球,請關注留言探討!!!!!


格子聊球


NBA的小球打法盛行,我感覺中國男籃不可能使用小球打法,如果要使用,具體有以下幾大困難:

1.中鋒傳統理念

中國男籃一直有高大中鋒的傳統,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高大中鋒的代表,從單濤、巴特爾、王治郅、姚明到現在的易建聯,中國男籃都是圍繞著高大中鋒建隊。現在要讓中國男籃拋棄傳統中鋒的理念估計現在還一時難以接受。

2.身體素質不行

如果中國男籃使用小球打法,拋棄高大中鋒的話,對手上中鋒的話,由於自身身體素質方面比較弱,可能在內線的身體對抗方面會很吃虧。還有就是打小球陣容,中國男籃也沒有像NBA球員那樣的身體素質快速攻守轉換,打小球陣容進攻端就是要注重快速轉換,而快速轉換的前提就是先搶到防守籃板,如果不上中鋒,中國男籃的籃板估計要被對手搶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019年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在同時上兩大中鋒的時間段,自己的籃板依舊被對手搶爆,更不用說打小球打法。搶到籃板之後推動快速進攻,如果打不了快攻落入陣地戰,就需要小球陣容球員之間的擋拆掩護跑出空位,在2019年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不知道跑了多少個牛角戰術,依舊沒有跑出幾個空位,無球隊員的擋拆也沒見能擋出幾個空位,最後都是靠著高大中鋒的吸引分球創造投籃空間,要不然就是後衛和前鋒單打。總之,在身體素質對抗方面沒有提升是很難適應小球打法的。

3.戰術執行力不高

看了這麼多中國男籃的比賽,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跑牛角戰術,以及所有人拉開給中鋒球,從中鋒打起,要不中鋒單打,要不就是吸引協防後把球傳出來尋找空位投籃機會。很少能看到中國男籃打出過什麼像樣的戰術,這也間接說明球員的戰術執行力也不行。打小個陣容需要球員要有很高的戰術執行力,在進攻中來回跑位,在防守中要時不時換人防守,戰術執行力不行就很容易跑著跑著就跑重了,防守端防著防著就看不到人了。所以對於中國男籃來說,簡單的戰術可能會更加奏效一些。

4.單兵做戰能力不強

對於中國男籃來說,打小球打法並沒有特別強的單打選手,一旦球隊陷入陣地戰,就沒有球員能站出來單打得分。同時沒有高大中鋒的牽引,自己戰術執行力不行的話,就很難跑出空位,就更容易陷入陣地戰,這樣就會一直陷入死循環。中國球員在身體素質不佔優的情況下還是要從基本功、投籃能力、戰術素養練起,這樣才能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回到亞洲之巔。

綜上所述,中國男籃不可能使用小球打法,還是需要從中鋒開始打起,古往今來,中國男籃都是以中鋒築起一道移動長城帶領中國男籃走想世界。


旋木侃球


NBA盛行小球打法,那是因為球員有強大的個人能力,整體的防守,這樣才能彌補沒有大個中鋒的問題,前場籃板,後場籃板,都需要團隊集體拼搶,頂人的頂人,確保搶籃板時內線有更多的自己球員,這樣的小球打法才能發貨移動快的優勢,掩護換人,1-5都可以防,腳下快不失位.

中國男籃不適用小球打法,沒有強有力的身體素質,整體性極強的防守,1-5號位無縫銜接,中國男籃還是適合傳統1到5號位的打法,如果一定要使用小球打法,需要團隊緊密的配合,個人素質的提高.




可樂講鞋


當然可以!雖然曾經以姚主席為代表的中國男籃“移動長城”很有名,但中國男籃其實最早是靠小、快、靈起家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錢澄海老先生掌管男籃的時代,曾憑著以“全場緊逼、快攻、急停跳投”為核心的戰術,指導中國男子籃球隊獲5屆亞洲籃球錦標賽冠軍、2屆亞運會男子籃球比賽冠軍以及1986年世錦賽第九、1984年奧運會第十等佳績,比現今男籃有過之而無不及。

錢澄海曾說過:“我們雖然個子小,但運用了緊逼、快攻、跳投這三大法寶,發揚快速靈活的特點,也形成了不得自己的風格。"

上世紀末,我們也曾湧現出一批如胡衛東、阿的江、李楠等快準靈的優秀球員。

這就足以證明中國男籃是完全可以打小球戰術的!特別是在姚明退役多年、易建聯逐漸老去,“移動長城”後繼乏人的情況下,緊跟世界男籃潮流,重拾“小、快、靈”未嘗不是好選擇!

至於困難,有以下幾點:

1.基本功。小球打法無疑更強調運、傳、投等基本功,而去年男籃折折戟世錦賽的時候充分體現出投籃、傳球這些基本功不紮實的問題。

2.戰術養成。中國男籃打這這麼多年的大個為主戰術,重拾小球,必然需要一段時間的戰術培養期。這其中包括教練的培養或引進、戰術體系的打造、戰術習慣的養成等等。

3.全能型外線和鋒線球員的發掘、培養,目前男籃外線代表郭艾倫善突不善投、傳球能力也不強;鋒線上除丁彥雨航外,趙睿、阿不都等表現都不穩定,要打好小球,還需要培養一批能傳善投的外線球員。

最後上述三點都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這就扯遠了,是姚主席操心的事了[呲牙]





體育即人生




☞首先我想說小球戰術是必經之路,不是我們是否可以使用小球戰術問題而是如果不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我們必將被髮展的潮流淘汰。

在解釋有什麼困難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NBA小球戰術變化的關鍵點在什麼地方。

1、後衛的變化。目前NBA已經進入現代控衛的時代,現代控衛區別於傳統控衛就是他的進攻能力更加突出,代表球員庫裡、利拉德、歐文、威斯布魯克,提起他們球迷首先想到的是他們超強的得分能力但往往忽略了他們的組織串聯作用,不管庫裡、威少還是利拉德、歐文他們都具備非常強的組織串聯能力,而傳統控衛正在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依舊活躍的有保羅、隆多和羅斯,保羅可以說是十年前傳統控衛的代表,不過他有超強的進攻能力,所以嚴格意義上他也在朝著現代控衛轉變,隆多則是單有組織能力進攻偏弱所以很容易被邊緣化,羅斯現在也不過在貢獻自己的職業暮年,更新換代已經不可避免。



2、鋒線的變化。鋒線可以說是小球時代的核心,現代鋒線球員幾乎就是全能的代表,比如詹姆斯、萊昂納德,他們不僅擁有超強的持球能力還具備了一定的組織能力更具備全方位的進攻能力,同時還要有超強的防守能力。

本賽季詹姆斯儼然就是組織前鋒他承擔了湖人更多的組織串聯作用也承擔了主要的進攻任務,萊昂納德雖然不如詹姆斯那樣的組織能力但他無論有球還是無球,無論持球還是空切都詮釋了一名極致小前鋒的全面能力。



3、內線的變化。傳統中鋒已經成為歷史,即使僅存的霍華德他也改變了本有的中鋒低位單打技術,而是改為擋拆順下或者是籃下空切,再比如約基奇他將現代中鋒完美的演繹為組織中鋒,還有恩比德都開發出自己不同的進攻能力,NBA低位單打越來越少也就宣告了傳統中鋒已經完成了向現代中鋒轉化。

☞再看看CBA目前的情況

1、中國的內線變化。實際上CBA這幾年也在發生改變,也就是傳統中鋒越來越少,僅有的只有韓德君,他還在使用低位單打技術,不過本賽季他也開始轉變,更多的中投取代低位單打,再就是王哲林,王哲林嚴格意義上並非傳統中鋒因為他還具備遠程投射能力以及策應能力和拉開空間能力,像易建聯更不用說了他的綜合能力已經在朝著現代中鋒發展只不過阿聯的持球能力比較弱,非戴維斯和字母哥那樣的全方位能力。



2、鋒線,我們的鋒線是目前最大的短板,我們的鋒線球員更像美國的得分後衛角色,真正具備持球進攻能力的就一個丁彥雨航,其他的都是空切類型或者是定點投射類型。

3、後衛,我們後衛目前還不具備NBA那種雙能衛能力,唯一有點像的郭艾倫也是存在眾多不足,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中國男籃走小球化戰術有哪些困難?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大致瞭解中國男籃目前的基礎情況。



1、內線。雖然我們內線也在改變,但是和NBA這些全能型內線相比有很大差距,登除身體方面的劣勢在基本技術能力上也存在眾多不足。

第一沒有持球進攻能力,例如戴維斯、約基奇、字母哥這樣的。

第二缺乏拉開空間的技術能力,比如三分穩定投射和兩分穩定中投能力,沒有這樣的能力對於空間拉開意義不大。

第三高位擋拆順下這樣的戰術掌握不到位也就是順下的意識和時機欠缺火候,拉開空間的速度不夠,一般願意將球交給內線處於單打狀態也就是陷入陣地戰,NBA目前的情況時要麼就是利用快速傳導球製造出順下的機會要麼就是靠身體的硬抗來完成進攻,順下可以參照詹姆斯和戴維斯的這種擋拆技術,硬抗可以參照一下錫安的進攻。



2、鋒線。剛才我也提到了目前我們的鋒線球員乾的活就是得分後衛角色只是位置上的變化而已,要想真正的打小球戰術鋒線位置必須湧現更多的全能型球員,至少目前我們是沒有這樣球員湧現的,這就是我們最基本的差距。

3、後衛。雙能衛要取代單一的控衛角色,也就是我們必須出控衛和得分後衛的結合體球員,這個同樣是我們的短板。

4、思路問題。這些年我們一直以內線為核心,鋒線和後衛線重視不夠,等到我們意識到我們內線已經沒有優勢時,鋒線和後衛線已經被歐美國家甩出了好幾條街。



☞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通過分析我們就能夠看出中國男籃和世界最高水平籃球之間的差距,我們要走小球化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搞定的,也不是說想打小球戰術就能馬上打出小球戰術。

實際上CBA聯賽廣東從上賽季開始已經在打小球戰術,廣東為什麼能夠打這樣的小球?因為廣東具備這樣的基礎,首先他們內線有易建聯,鋒線有維姆斯,雙能衛有馬尚布魯克斯,其次阿聯具備高位擋拆順下能力,維姆斯具備全方位能力,馬尚布魯克斯具備組織和進攻能力,這三個點構成了小球戰術的核心框架。

參照廣東這個標準,我們內線只能選出一個阿聯,鋒線和後衛線選不出一名可以組成這個戰術陣容的球員,就不具備打小球戰術的基礎。

再比如勇士當初的死亡五小,內線有追夢格林,鋒線有杜蘭特,湯普森還有伊戈達拉這樣的明星能力球員,後衛則是雙能衛庫裡,這樣的小球戰術才具備了極致的殺傷力。



總結:我們現在的確是在朝著小球戰術方向發展,但由於我們內線、鋒線和後衛線有眾多短板無法真正的打出小球戰術的內涵。

醉眼觀球


中國從三大中鋒開始,甚至從穆鐵柱開始,一直走的是大中鋒配合小後衛以及鋒線三分戰術,從姚明退役開始,其實已經沒有古老的打法了!現在已經在走小球戰術了,其實小球戰術也不都是小個子,而是現在很難找到具有絕對統治力的球員,只有配合才是王道,其實無論如何,只有全民提升籃球水平,找出中國自己的籃球路才能獲得美好的未來!戰術是多變的,只有球員實力達到了,無論什麼戰術都能獲得成功!下面就給大家普及下小球戰術!

小球戰術就是像太陽的那種快打旋風式打法,跑著打,稱為小球戰術。

它的主要特點如下:球和人始終處於快速運轉當中(儘量不停球)尋找最短的時間選擇把握性最大的方式進攻隊員分散站位,利用傳球、擋拆配合、無球跑位來製造出投籃出手的機會。

進攻中不以內線球員為核心但它總歸來講是一套「理念」,並不是一套具體的戰術,它只教你怎麼打,但沒有告訴你具體的過程。

小球是指通過快速的攻守轉換最大程度的規避身高和陣型在防守中帶來的影響,也就是以防守換進攻的方式,由於這種打球方式對球員的機動性較高,執行者多為小個球員,風格也更加靈活,所以“小球”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叫法。

小球首創於道格·莫,他在丹佛打的是小球,喬治·卡爾在密爾沃基打的是小球,拜倫·斯科特在新澤西打的是小球,老尼爾森在金州打的是小球,德安東尼在菲尼克斯打的也是小球。他們都是小球戰術的代表者,但具體落實到球場上,並不是同一種戰術。

擴展資料:

小球戰術盛行的原因

1、目前聯盟的優質內線太少了,沒有可以成為球隊支柱類型的球員,比如奧尼爾、鄧肯這樣級別的。很多球隊中,內線球員的作用都是擋拆掩護,不會獲得足夠的出手機會。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些內線球員在聯盟中地位越來越邊緣,很少再有被當做核心來使用。

2、籃球運動發展的趨勢就是位置感越來越模糊,不會再像之前那樣中鋒和後衛的差別那麼大,分工也不再那麼明確。比如哈登和威少這樣的後衛,也是籃球板球好手。

就像帕特萊利說的那樣,未來籃球就是五個2米05的球員,不再有明確位置,不害怕對方換防,都是一個人可以打五個位置。

3、現代籃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好,全能型球員頻出。比如字母哥,濃眉哥戴維斯,這都是相當全面的球員。這些球員的存在,給了教練更多的選擇。再比如勇士的格林,雖然身材不高,但是防守意識和力度足夠,是球隊奪冠的重要支撐。

4、就是三分球在現代籃球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各支球隊對三分球的依賴性增強,這樣的距離對大部分球員來說都不是難事。

所以也有很多人建議,NBA應該擴大三分線範圍了,但至今還沒有下文。綜合以上原因,NBA小球戰術開始盛行,也成就了勇士和火箭這樣的球隊。目前聯盟的風氣就是這樣。


zuizhun


  • NBA賽場的小球已盛行,中國籃球也想向其取取經!

  • 勇士就因小球而建王朝,我們也打小球到底行不行?

  • 答曰:行,因為中國男籃曾經是“小快靈”!

NBA的小球打法確實給世界籃球帶來的影響巨大,在2015-2016賽季勇士隊取得成功之後,小球就成為了一個籃球的新定義,新趨勢。時至今日小球打法幾乎已經成為了籃球賽場的主流,而且這個主流正在蔓延開來,不僅僅侷限於NBA的賽場,也延伸到了中國的籃球賽場。

在具體分析這一問題之前,我先直抒胸臆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中國籃球是可以打小球打法的,而且現在的中國籃球就在向小球的方向發展!在易建聯之後中國籃球也就徹底的告別了傳統意義上的“移動長城”的時代,周琦和王哲林等人都不是內線的核心支柱,所以這種情況也逼迫著中國籃球不得不進行打法的轉型,小球戰術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而且我認為所謂的“小球打法”的前身就是上個世紀我們中國籃球的“小塊靈”!

二十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小快靈”成中國男籃最大特點——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籃球還沒有“移動長城”的說法,雖然在1977年穆鐵柱入選中國男籃之後中國隊有了統治級別的大中鋒,但那個時候真正使中國籃球在世界賽場上留下印象的是“小快靈”打法。而這小快靈也讓中國籃球來到了第一次歷史巔峰。當時執教中國男籃的教練是錢澄海教練,他在六十年代末脫下了球員戰袍站在了中國男籃教練員的位置上,也是他將“小快靈”的打法帶到了中國男籃的隊伍中。他執教男籃的16年期間曾在1975年至1983年連續五屆蟬聯亞洲錦標賽冠軍,1984年帶隊獲得奧運會第十名。而這也是中國籃球的第一個巔峰,這個巔峰就來自於“小快靈”!

而“小快靈”的核心就是打攻防的節奏,場上的球員身高都不高,利用快攻和轉換去進行進攻。有沒有感覺和小球打法的特點十分的接近,可以說本質上是一樣的!

由此可以得知NBA賽場的小球打法和過去中國男籃的“小快靈”其實如出一轍,所以中國男籃是絕對能夠將現在的打法特點轉變為小球打法的,而在將打法進行如此轉變的時候是一定會有難點的。那麼在分析難點之前,我先闡述一下“小球打法”打法和“跑轟戰術”還有“五小陣容”的關係,徹底瞭解了何為小球打法之後才能更好的分析中國籃球向小球打法轉變的難點!

如果小球打法是一個集合,那麼這個集合中包含“五小陣容”和“跑轟戰術”!

其實所謂的小球打法中包含了五小陣容和跑轟戰術,我們可以用數學中的集合去表示這種關係!

比如:A=小球打法;b=跑轟戰術;c=五小陣容。那麼A={b,c},也就是小球打法={跑轟戰術,五小陣容}。

五小陣容和跑轟戰術唯一的區別就是中鋒這一點——

如果一定要在五小陣容和跑轟打法之間找出一個不同點,我認為最明顯的就是中鋒這個位置的差別。當年NBA名宿納什帶領的太陽隊使用的跑轟戰術是有中鋒的,只不過他們的中鋒是跑跳類型的中鋒(比如斯特德邁爾),並不是偏傳統打法的中鋒,這種打法對於中鋒的移動能力和體力要求較高①;而五小陣容中徹底放棄了中鋒這個位置,場上的五名球員身高相差不大,沒有明確的中鋒站位,在轉換中靠發動快攻來進攻,在陣地進攻中主要依靠突破和三分②!

在上文中我標註出了①和②這兩點,而這兩點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就是中國男籃的打法向“小球打法”轉變的主要難點!我分別進行解析。

難點(1):中國籃球轉變為“小球打法”面臨的最基礎的問題——體能!

體能是中國籃球向小球打法轉變的第一個問題,既是最基礎也是影響最大的問題!體能是籃球運動員發揮自己能力的前提和保障,一名球員即便是有十八般武藝但是沒有體能去展現的話,那就更沒有這些能力沒什麼區別,就好比一輛時速可達280邁的跑車,沒有油的話它也只是一個鐵架子!

中國籃球運動員的體能一直都是一個問題,尤其是最近十幾年這一問題似乎一直都沒有解決。而小球打法的一切都需要體能作為保障,如果沒有體能,那麼比賽的節奏根本就帶不起來,也不可能打出有威脅的轉換進攻和快攻!除了在進攻端之外,防守端一樣需要體能的支持,小球打法中的無限換防也是一個很消耗體力的防守方式,尤其是在對方有中鋒的情況下,防守端將更加吃力。因此體能問題是第一大難點!

難點(2):突破能力不足!

前文我提到過在小球的打法中突破是主要的進攻手段。然而在中國籃球幾十年的歷史上就沒有一個以突破能力見長的球員,突破也一直都是中國籃球的一個巨大的軟肋。

現役的球員中郭艾倫確實是一個突破能力較強的後衛,但是他現有的突破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撐中國男籃的打法向小球打法轉變,而且郭艾倫作為後衛球員他的身體爆發力一般,高度一般,在小球打法中他的突破能夠帶來的威脅很有限。而我們鋒線球員的高度夠,卻沒有很好的持球突破的能力,比如周鵬和翟曉川等人的運控能力實在是很一般。能夠拿的出手的也就只有丁彥雨航,可是小球打法中如果中國男籃只有一個丁彥雨航的突破是遠遠不夠的!

難點(3):沒有穩定的三分點!

在小球打法的進攻端除了突破之外就是三分投射,這一點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現在的籃球賽場三分球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場均投出個三四十個三分已經是家常便飯。小球戰術中進攻端最依賴的其實還是三分的投射能力,只有穩定的三分投射威脅點,才能拉開進攻的空間,才能給突破的球員創造機會。三分和突破是相輔相成的,三分威脅能給突破拉出空間,而突破能力能夠撕碎對方的防守給外線的投手創造投籃機會,二者缺一都不叫完美的小球打法。

就比如勇士隊的庫裡:我們都說庫裡是“變態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對手。但同時他也是個運控大師,也是個突破能力極強的後衛。他的恐怖就恐怖在了三分和突破的結合!

可如今我們的中國男籃根本沒有穩定的三分投射點,在若干年以前我們有朱芳雨,有小李飛刀李楠,而如今呢?

所以中國男籃是有潛質也有底蘊去打小球打法的,因為在歷史上我們曾用“小快靈”打法取得過一定的成就,並且“小快靈”和小球打法幾乎無異。不過中國男籃打小球戰術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會很多,以上我只是通過較為明顯的打法特點去分析了幾個難點,落到實際上去做的話必然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和困難。但現如今中國的籃球已經發展成為如今的陣型,內線為主的打法確實不適合現在的核心體系,所以打法的轉型也是勢在必行。

那麼接下來中國籃球主要去解決的還是這麼幾個基礎問題,體能的提升、基本功的訓練、突破能力的提升、投射能力的提升,籃球的本質其實就是把球精準的扔進籃筐,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把身體練結實了,把投籃能力練好了,這問題其實就解決一半了!

總結:

  • 中國男籃已到打法轉型的瓶頸,只有轉變思路才能戰則贏。


  • 問題固然存在但都能逐一擊敗,核心無非就是投籃和體能!

其實中國籃球的一切問題都源自於球員的基礎能力!與其將精力投入到大方向的變革,不如將大多數精力投入到球員的篩選和基礎能力的提升,這才是徹底改變中國籃球實力的核心!


【籃球界的小詩仙,盡在體育鑫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