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疫情如何影響市場?李放:不會改變一個成熟經濟體中期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

庚子鼠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光牽動著每個國人的心,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密切關注。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李放日前發表《

五方面精準施策 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一文。文中指出,21世紀以來,SARS、甲型H1N1和H7N9禽流感等歷次大的全球疫情爆發,金融市場都會產生較大波動。歷史經驗反覆表明,這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會改變一個成熟經濟體中期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


疫情如何影響市場?李放:不會改變一個成熟經濟體中期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

下一階段,銀保監會也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精準施策,繼續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在支持發展直接融資、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方面主動作為,主動貢獻。

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合理調度金融資源,保障金融服務,維護金融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等做了進一步工作要求。

庚子鼠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光牽動著每個國人的心,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密切關注。受此影響,全球避險情緒明顯升溫,股市普跌,數據顯示自除夕至大年初七期間,道瓊斯指數下跌3.1%,標普跌3.0%,納指跌2.68%。21世紀以來,SARS、甲型H1N1和H7N9禽流感等歷次大的全球疫情爆發,金融市場都會產生較大波動。歷史經驗反覆表明,這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會改變一個成熟經濟體中期的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首先,來自於政府的強有力應對。政府針對本次肺炎疫情,已經採取了及時、大規模、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毒大範圍傳播的可能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其次,中國金融市場的韌性增強。經過長期不懈的改革開放和加強監管,特別是近兩年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初戰告捷,金融市場的韌性顯著增強,抗衝擊能力大幅提升。最後,中國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當疫情防控有積極進展後,投資者恐慌情緒應該有所緩和。因此,疫情事件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暫時的,決定金融市場走勢的根本因素仍是政策經濟週期基本面。下一階段,銀保監會也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精準施策,繼續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在支持發展直接融資、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方面主動作為,主動貢獻。

合理降低市場融資成本,提升金融市場支持力度。推動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貨幣市場融資,合理降低市場融資成本。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超過55%,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引導商業銀行對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的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地方債、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信用類債券加大承銷和投資力度。

滿足上市公司合理融資需求,豐富金融市場融資工具。銀行業要加大信貸資源配置力度,科學評價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各類企業風險狀況,支持企業合理需求,避免“一刀切”和“簡單化”,需要更多關注企業的中長期發展前景,有效增強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對生產經營基本面良好,具備發展空間的上市公司,鼓勵採用綜合授信方式給予支持。對出現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但前景良好的上市公司,可合理採用多種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幫助其渡過難關。

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壯大金融市場機構投資者隊伍。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將為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更多新增資金,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金融需求。預計2020年在前期已批准16家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基礎上,銀保監會將進一步增加理財子公司數量,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總資產及非保本理財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銀行優先批設。同時,引進在財富管理等方面具有專長和國際影響力的外資金融機構,投資設立或入股理財子公司,進一步豐富金融產品供給,激發市場競爭活力。

實現“軟著陸”監管,穩定金融市場發展預期。

2020年底將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截止時點。本次銀保監會明確對存量規模大、在過渡期內確實有困難的個別機構,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此舉可以確保資管新規實施的全面落地,先嚴控增量,再逐步化解存量,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發展預期。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30%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提高保險權益資產配置的上限,可以賦予市場更大的資產配置選擇空間,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的優勢,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織牢金融市場安全網。為化解股權質押的風險,銀保監會發出《關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專項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設立專項產品,並明確了產品管理人條件、專項產品的投資範圍、退出安排和風險管控措施。通過專項產品,保險資金可以為優質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專項產品按照市場化原則,向有前景、有市場、技術有優勢但暫時出現流動性困難的優質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穩定市場預期。

作者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李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