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教育過程中,育德重要,還是教知重要?

九月花開101


兩者並不對立,並不矛盾。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毛主席早就告訴我們了。


用戶愚叟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我教了三十八年高中語文,做過二十年班主任工作,說實話,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有95%的教育時間是知識教育,德育教育只是附庸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哪位教師要特意地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通常意義上,德育教育有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政治意義上的。比如愛國、正義、勇敢等。

第二個概念是個人行為上的。比如尊重、誠實、守時等。

一般情況下,愛國教育在每週一早晨的升國旗儀式中進行。另外學校政教處、團委還會舉辦全校性的其它活動進行教育。

班主任負責學生的紀律教育。比如學生之間的吵架、不認真聽課、不認真值日、抽菸、談戀愛等。

任課教師只管學生上課期間出現的問題和本課程作業完成情況。比如上課時有學生課睡著了、不認真聽課了、作業沒有按時交了等。

學生一天在學校的時間安排,是以課程學習為程序的。

高中生一天的課程安排是這樣的:

01、早餐前有一節早自習,時間是40分鐘,一般安排語文和英語早讀輔導,語文和英語老師要進教室。

02、上午有4節正課,每節課45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十點鐘左右有一個20分鐘的大課間,是學生做眼保健操和課間操的時間。

03、下午有兩節正課,一個40分鐘的課外活動和一節40分鐘的自習課。

04、睌上7點鐘開始上晚自習,時間有兩個小時,通常安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和地理老師的輔導,輔導時間為30分鐘。

這也就是說,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知識學習佔用了學生的所有正常時間。

如果學生不違返紀律,不論班主任還是任課教師,是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德育教育的。

因為:

第一,老師的授課任務很緊張,一節課的時間,如果耽誤時間,授課內容就完不成了。

第二,老師都有升學壓力。這個壓力一方面來自學校和老師之間的競爭。一方面來自家長和社會。

第三,一天的時間,課程安排的滿滿的,老師本來就沒有時間去進行專門的德育教育。

其實學校的德育教育,在老師層面就是紀律教育。很多學生讀三年高中,一次都沒有受到過老師的紀律教育。

以上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教育過程。相信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顯然是以知識教育為主,德育教育為輔的。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


張旭語文


在教育過程中,“德高為師,學高為範”育德和教知都重要,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 何為教育?英文名:Education。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今日英才精英教育體系是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現代教育科學發展優秀成果,以今日英才“精英精神”為思想核心,致力於幫助更多人成為具有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對社會發展具有推動能力和奉獻精神的傑出人才的教育體系。

認真學習的學生

  • 一個教師的育德方面過關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前提。育德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培育學生的德行。教師努力培育出新時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學生,培養一批又一批長大之後能為社會做出正面貢獻的學生,而不是培養出王彥青
    之類的危害社會高智力犯罪分子。二是教師本身的德行就過關,從而正面影響到學生的德行。教師的德行如果是負面的,那麼對學生的危害可就大了。我舉一個例子,學校三申五令禁止校園戀愛,但是有個學校的一名體育男教師,既然跟自己班一個初中女學生戀愛,後來這件事暴露,震驚了女學生的家長,後天學校領導開除這位老師來平息這件事情。自己想想,如果這位老師教到自己的孩子,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所以教師的德行必須過關。

立德樹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 教師的教知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師範大學校園裡最醒目的地方有一句名言“德高為師,學高為範”激勵無數的師範學子。比如在這次新冠狀病毒的疫情中,因為有在醫療教育體系中,有非常多教知能力非常強的醫學教師,才能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醫生,從而在這次疫情中,救百姓於水火。反之,如果醫學教師教知不行,醫生醫術普遍都是平庸之輩,那麼中國的疫情就不會那麼快慢慢平息。

一流醫術的醫生

綜上所述:德高為師,學高為範,教師的育德和教知都重要,共同促成了一個又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御風之行666


育德重要,原因有以下四點

1、育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是對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無疑是對教育如何培養人這一本質的新認識。

2、育德樹人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強調促進人的德性成長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3、育德樹人揭示了道德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關係,強調德性成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

4、把育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後工業社會的到來,人類面臨的德性挑戰日趨嚴峻。



戶外飄渺yuan


非要分出一個輕重的話,個人認為肯定是德育為重。

首先,我國現在倡導和推行的素質教育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是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品德有問題,不會做人,那麼教再多的知識也於國家社會無益,反而有可能教出一個高智商為惡的人,即通俗講的:高智商犯罪的人。這樣的人社會危害性相當大,於國家社會發展不利。

其次,關於德與才的關係,人們普遍認同:有德無才小用;有才無德慎用;有德有才大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最想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德為帥才,德統領才華,才能保證個人的才華用在促進社會發展的正途,而不是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邪道。學校是培育人才的主陣地,既然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那麼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自然應首先重育德,而後才是重識。

最後,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方式,育人是落腳點、是目標,而育人的首要和關鍵就在育德,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性,人的社會性突出表現在人有禮義廉恥的道德意識。所以,教育過程中,應該育德為先。

當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要育德和教知二者並重,不能只傾向一邊。畢竟,一個人要更好地發展,離不開德與智的共同支持:有德無才難大發展,有才無德難發展長久,有德有才方有望長久地向前大發展。





琴絃的沉思


這問題好,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們許多的學校、老師,多是以分數、升學為唯一目標,對學生的德的教育有所忽視。

‘‘小偷不可怕,就怕小偷有文化’’。我把它引申一下,罪犯不可怕,就怕罪犯有文化。一個知識水平越高的人,如果缺德的話,對社會的危害性就越大。

因此,我的結論是,在教育過程中,育德比教知重要得多!

1、育德可以使教知更有效率。教育孩子守紀律,有擔當,教育孩子要有遠大理想目標,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勤奮、努力,教育孩子有愛心,懂得尊重,充滿自信,有活力,等等。有德的孩子大多能知識的掌握也很不錯,他的德能促使他更好的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2、德是立身之本。

一個人有知識,有能力,能夠保證他找個工作容易,掙錢多,人們羨慕他,但如果他德高,那人們就是敬仰他了。如果一個人憑著自己的知識能力掙了許多錢,或者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盡幹些喪盡天良的事,那他一定會遭到人們的唾棄。我們寧願和一個品行端正的沒有多少學識的交往也不願意和一個損人利己賣主求榮的高級知識分子說話吧。

3、德是民族、國家之魂。

從此次疫情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在國家民族有難之時,挺身而出逆流而上赴湯蹈火的人,救國家民族於危難,這是何等的高德啊!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把生命置之度外,這已經超越了知識能力的範疇,他是一個人高修養高素養的重要體現。在國家民族需要時,有責任有擔當,有強烈的使命感。我們國家民族的興盛,就是要靠這樣的人。讓那些見利就搶、見難就躲的傢伙靠邊站吧。

教知識重要,育德更重要。願每個人都是高德的知識分子!


文沐春風


二者同樣重要。但育德更重要些,因為一個人的品德如果不好,學了本領都去做壞事,豈不更不好呢?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我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和體會,談談一些淺陋的看法吧。古語說得好,“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都說明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特別是培養吃苦精神。現在的父母教育,大多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所有事情都為孩子包辦好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可否成為國家棟梁呢?嬌慣孩子是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陪伴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比如陪孩子讀繪本、拼圖、做手工、練習jint速讀記憶閱讀工具和搭積木等等,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正能量的事物或者東西都要鼓勵孩子去做,並且陪伴孩子一起去做為好,生意再忙、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伴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會有愛心。特別強調的是,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是特別大的。


無為無不為之潛龍勿用


數學是普通教育開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他的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但是中學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不像文史科那樣集中,而是蘊藏分散在各章節之中,教師如何挖的準,滲透得不露痕跡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運用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1.數學是最古老的科學,是古今中外無數數學家及數學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艱辛,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門科學。數學的歷史,就如同人類的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它以“讀一讀”的方式編入了初中數學教材,是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唯一顯性德育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應緊扣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數學發展的悠久歷史,正確評價我國優秀數學家的偉大成就,這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教材和有效途徑。

2.通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和編擬既聯繫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除了用數學史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外,還應注意通過教科書的引言、插圖、例題和習題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的有關內容,並隨時收集有關資料、數據,編擬數學題目,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有機的插入愛國主義素材,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其頑強刻苦的意志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在數學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中國和世界上有重大貢獻的數學家的生平事蹟及從事數學研究的辛勤勞動、刻苦鑽研、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導學生克服滿足於現狀的思想,培養和訓練他們勇於探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使他們懂得為人類進步做貢獻才是人生最有價值和最有意義的,從而使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與此同時,數學是有理性的藝術,充滿理想精神,它教人誠實、正直,從數學的發展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只要一個命題沒有被證明,它就不能納入到真理寶庫中,而不管命題提出者的資歷和聲望如何。倘若命題得到證明,那他的真理性便得到認同,不存在人微言輕的現象,有助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

二、利用數學本身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主要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的教育。

1.初中數學充滿物質的觀點 數學學科充滿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辦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個基本特點。由於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掩蓋它來源於客觀現實的物質性,在數學教學中,如果不注意提示他的物質性,就會使學生陷入唯心論形而上學的迷惘之中,誤認為數學不是來源於客觀現實,而是由少數“天才”數學家在頭腦中臆造出來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他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中得出來的。”

2.初中數學充滿對立統一規律的因素 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法的核心。中學數學中充滿著對立統一的因素,如,已知和未知、現象和本質、絕對和相對、特殊和一般、準確和近似、曲和直等都是對立統一的。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恰當地運用對立統一、矛盾轉化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就技能達到滲透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又能使學生掌握處理數學問題的轉化思想和技能,有助於提高數學質量。

三、提供數學欣賞,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對於初中生來說,由於受閱歷、知識水平、審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難體會出數學美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運用美學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煉中學數學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例如講軸對稱圖形、反比例函數與二次函數時,引導學生欣賞對稱美;在講平面直角座標系概念時,讓學生欣賞簡單美;再講三角形的三條中線、角平分線、高線、三邊的中垂線的關係和圓的位置關係、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時,點撥學生欣賞奇異美。 四、提倡競爭合作,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做人,就是要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求的人。為此,我們必須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做人。 合作交往意識和競爭意識是學生成為適應現代社會人才的重要素質,要培養學生這些也是,關鍵是教師敢於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積極思維、集體交流,各抒己見,合作激智,把教學過程創設成個性發揮、合作交流、互相競爭的過程。 當然,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在中學數學課中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保證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避免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要針對學生實際,寓德育於知識性和趣味性之中,這樣,才能把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搞得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才能把德育和數學融為一體,使學生逐步明確要為國家富強、人民富強而努力學習,陶冶他們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象山易學堂


樹人先樹己,應加大師德教育和本系統管理隊伍,特別是校領導權利管控,把監督監察機制落到實處,千萬別讓腐敗進校園!未來才更有希望!這在中小學尤為重要。在大學則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學生成績與能力的考試考察務必從嚴,也就是要達到所謂的寬進嚴出,保證教育資源不浪費,德才兼備 出人才。。


冰水59


你好。關於在教育過程中,是育德重要,還是教知重要?

我個人的看法是——同樣重要。

您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將德育與智育二分了。其實上德育與智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更多地是要看到兩者之間的聯繫。

【一】以智育促進德育。

德育要搞好,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提高道德認知。而要提高道德認知,就要在智育上下功夫。你看,這樣智育和德育就聯繫起來了。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教育中讓學生明確了所有的美德其實都是有利於人生存和發展的,或者說美德即等於私利的話。這樣,學生的道德認知提高了,他的道德意識自然提高。

【二】以德育促進智育。

同理,我們也可以用德育來促進智育。如果我們培養學生為全人類幸福而奮鬥的“大我”情懷,學生自然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很重,那麼,他學習起來,是不是也會格外努力呢?

還有,如果我們培養學生堅持,誠實等美德,那麼,他還會不完成作業,而照抄別人的嗎?

所以說,德育和智育同樣重要。兩者是互相促進,互相聯繫的。不要二分。

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