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白令海峽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北部直通北冰洋,冬季漫長而寒冷,氣溫可以低到零下50度,再加上北冰洋寒冷的海水源源不斷的往南涌出,使得白令海峽中的海水也會因此結冰,嚴重影響通航。所以,白令海峽基本不具備船舶通航的能力,也正因如此,白令海峽一度成為全球知名度最低的海峽之一。

但其實,白令海峽的通航能力雖然很弱,但它的存在對於陸上交通的地位卻極其重要,一旦這個海峽通車,整個世界將不會再因為海洋而阻隔,你可以乘車甚至自駕車去往世界上除了大洋洲、南極洲之外的任何地方,全球90%的人也將因此連接在一起。既然如此,白令海峽為何不修建跨海通道呢?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就目前來看,白令海峽仍是世界上最兇險的海峽之一,特別是在冬季,整個海峽中浮冰千里,危險重重,完全是個沒用的海峽。但也正因冰的緣故,在遠古時期,亞洲人才得以在某個冰期時(海平面略降),沿著不足80公里的白令海峽大陸橋前往北美、南美洲,並創造了燦爛的美洲文明。

試想如果沒有美洲土著成無數輩人積累下來的基礎,歐洲人怎麼能在美洲撿漏?假使美洲當時是一片荒蕪,一個人都沒有,那歐洲人有如何進行殖民呢?即使可以,那開發難度也會變得更大。從這方面來說,白令海峽通道的重要性便可見一斑,它在文明初期便已經是連接歐亞非大陸與美洲大陸的橋樑了。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而白令海峽通道最早起的設想,是源自於電報通訊時期。當時美洲與歐洲的通訊難度極大,如果採用書信來往,一次得一個月甚至更久,根本無法接收到最新的消息,不利於歐洲殖民帝國的統治,於是在美洲和歐洲之間鋪設電報電纜成了當務之急。

從北美到大西洋之間的寬度達上萬裡,在當時的情況下,要想將電纜跨越浩瀚深邃的大西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更加要命的是,在1858年,歷時3年完工的大西洋電纜工程通電,但通訊質量很糟糕,在不到16天的時間裡,大西洋兩岸的信號幾乎不可傳輸,這個始料未及的挫折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和民眾的信心,項目一度中斷。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便有人提議將電纜從陸地鋪設,跨越寬度僅80公里的白令海峽,從北美洲北部往南繼續鋪設,雖然難度不小,但故障率大大減小。但遺憾的是,最終這個項目因為1865年大西洋電纜的再次鋪設成功而不了了之。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十九世紀初期,火車的作用和優勢已經開始逐漸凸顯,於是便有法國人提議在白令海峽修建橋樑或者隧道,用以連接,北美和歐洲的貨運。但很快便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擱淺,最終因為各大殖民帝國的逐步破碎,項目也不了了之。

在冷戰初期,蘇聯苦於沒有優質的不凍港,便提議與美國一同在白令海峽修建一道水壩,將北冰洋和太平洋徹底阻斷,然後在用大型水泵將北冰洋的冰水往太平洋抽送,使得大西洋的溫暖海水會順著挪威海岸湧向北冰洋,使得蘇聯北部軍港冬季依然不會冰凍。這樣一來,蘇聯便有了可以直接出還的永久不凍港。

但是這個項目最終也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而被美國拒絕。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到了二十一世紀時期,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以及構建一帶一路經濟帶的設想,使得白令海峽隧道來連接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的設想和可行性再次被人們所猜測。據悉有中國團隊曾設想過在白令海峽南部修建一條200公里長的海底隧道,用以溝通亞洲和北美洲。另外,如果選擇使用橋樑的話,拋開浮冰等問題(該地區極少有冰山),跨越白令海峽的大橋水上跨度僅有不到80公里,而白令海峽的最大水深也不到55米,潮汐流也很小,技術難度並不是很大。

如果這條隧道(大橋)開設成功,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北美洲地區將會和世界人口最多的東、南亞地區緊密相連,加速地區經貿往來。往長遠考慮,這座跨海隧道還會將南美、北美、以及歐亞非大陸徹底貫通,屆時全球90%人口和世界公路網將會連成一個整體,而白令海峽隧道也有可能成為世界最繁忙的跨海通道。

白令海峽寬度只有8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通道來連接世界90%人口?

至於這座海峽大橋(隧道)為何尚未開建,其實並非資金或者技術問題,而是白令海峽兩岸目前基礎道路的建設嚴重缺乏,這導致跨海通道兩側通往經濟區長達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成為一個大問題(鐵路同理)。不過據悉俄羅斯將在2025年修建阿納德爾高速公路,連接位於白令海峽西南部約700公里的阿納德爾。相信隨著兩邊基礎交通建設的不斷完善,白令海峽通道建成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