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閉心理, 用愛與智慧來融化孩子自閉的心

15歲的柳茜,從小就是一個特別聽話的孩子,沒有媽媽的允許從不隨便出門,也從不亂花錢,讓媽媽很省心。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媽媽卻發現了柳茜的一個缺點:性格特別內向,不愛與人說話。最近表現的越來越嚴重了,幾乎不和同學們交流,整天箴默不語,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是個很冷漠的人。不愛參加集體活動,也不愛接觸新鮮事物,即使在家裡,跟媽媽說話也很少,總是靜靜地坐著發呆。有時候能連續幾個小時看電視,不想跟任何人見面。媽媽怕他得上抑鬱症,趕緊帶她去看了醫生。

原來,柳茜的爸爸媽媽在她7歲的時候就離婚了,柳茜一直跟著媽媽過,母女倆相依為命。媽媽出於對她的保護,很少讓他離開自己的身邊。孩子大了,不應該整天粘著媽媽了,可柳茜跟小時候並沒有什麼區別,除了去上學就是在媽媽身邊。她自己說:“我從小就生活在媽媽撐起的天空下,與外界接觸特別少,我不喜歡跟別人說話,感覺也沒什麼可交流的,不想到鬧哄哄人群中去,我覺得沒意思。”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環境,濃濃的親情和完整家庭結構,都是很重要的成長的環境因素,如果缺少這些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據調查統計,出問題的孩子90%來自於缺乏交流、父母離異這樣的家庭。

有些父母在離異或喪偶之後,為了彌補孩子因缺少的父愛和母愛而導致的心理創傷,將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精力也都投到了孩子身上,有些父母為了避免孩子遭受傷害,甚至把孩子保護得嚴嚴實實,不讓孩子離開自己半步。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造成孩子膽小、缺乏主見、沒有自理能力,很容易自閉抑鬱。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閉心理, 用愛與智慧來融化孩子自閉的心


雖然有些家庭很完整,但由於父母整天忙於自己的事業,孩子大多交給老人或保姆照顧,自己很少跟孩子在一起。這樣就容易導致孩子跟父母很生疏,造成自閉。比如下面這個故事:

孩子:“爸爸,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爸爸:“很特殊嗎?讓我想想。”

孩子:“那好。你想不起來也沒什麼,我再問你個問題,我的學習重要還是心情重要?”

爸爸:“……”

孩子:“我告訴你吧,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經等你很久了,這個生日我想跟你一起過。”

爸爸:“對不起,兒子。是爸爸不好,忙忘了。”

孩子:“你從來就只問我的考試成績,不跟我聊其他的話題,你知道嗎,其實我有點恨你。”

爸爸啞口無言。

孩子:“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想跟你聊聊我的生活。”

……

這是一個7年級的孩子跟爸爸的談話。那些忙的天昏地暗的父母,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在辛苦的等著你跟她一起聊聊呢?

如果孩子得不到交流,慢慢就會變得少言寡語、自我封閉,產生孤獨感。據調查,14.8%的孩子自述“沒有什麼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現在的獨生子女實在是太孤單了,鋼筋水泥、高樓深院彷彿給他們構築了一個個小籠子,而與電視、電腦、遊戲機的親密接觸,又使他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變態越來越少。據“北京市未成年人現狀調查”顯示:有20.8%的孩子存在中等程度的孤獨,有22.5%的孩子表示“我沒有知心朋友”,有45.6%的孩子相信“多數人是不可以信賴的”,有36.1%的孩子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

這種自閉、抑鬱以及孤獨感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孩子一方面自認為已經是長大成人了,竭力想擺脫父母的管教,不願意再被當做小孩,希望別人尊重、理解他們;另一方面,由於獨立工作、生活的能力還比較差,又十分眷戀、依賴父母。孩子與人交往、社會化的需求進一步增強了,而需要的性質也有所變化。他們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心變化,有了秘密,自我交談的時間有所增加,在與人交往時變得不那麼坦率了,即使是對親近的人也有所保留。他們不僅難以與長輩溝通,在同齡夥伴之間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心心相印”的知音,因而常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閉心理, 用愛與智慧來融化孩子自閉的心


學習困難和考試失敗也是造成青少年自閉孤獨抑鬱的一個原因。7~8年級的孩子“抗風險能力”差,所以媽媽要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為了預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自閉和抑鬱心理的形成,媽媽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讓孩子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

媽媽應允許和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中,與鄰居和附近的孩子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2.注重情商的培育

情商即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一個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秀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並讓別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媽媽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好的性情。

3.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媽媽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活動,也可帶孩子參加有趣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孩子能與其他的人形成互動,便會減少孤獨感。

4.為孩子的交友創造條件

媽媽應該為孩子提供交朋友的機會,教給他交朋友的藝術、方法與技巧,為孩子建立正確的交友觀。

5.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

不管你有多愛孩子,也不管你的家庭條件有多麼優越,切忌父母事事包辦。只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嚐嚐苦頭,才能磨鍊孩子的意志力,走出過分依賴,自我封閉的天地。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閉心理, 用愛與智慧來融化孩子自閉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