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副標題:這個時代,我們迫切需要能引領整個人類文化的思想家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前言:為什麼我突然寫這樣一篇文章?

其一是諾貝爾獎剛過,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而區區彈丸之國“日本”又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使得我們必須反思其根由;

其二是通過這篇文章,想讓大家知道,無論是那個國家要想人才輩出,要想被人尊重,除了教育體制,更需要的是一個思想偉人能夠引領、影響整個人類或者對整個人類有重大貢獻的文化、思想.

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式,所以當日本完成19年19個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們舉國震驚,相對中國,明明是一個小國,居然能獲得這麼多的諾貝爾獎,而我們是堂堂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居然至今只有一個自然科學的諾貝爾獎.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究其根源,除了東亞地區的落後的教育方式.

更大的原因是我們缺一個能真正建構獨立世界觀,建構基礎理論的思想家!

如果我們能有一個引領、影響整個人類文化或者對整個人類有重大貢獻的大思想家,我們又怎會去豔羨那區區諾獎...

並且中國新時代的偉人、思想家將會噴薄而出,遠遠超過西方!

而此刻我們居然只缺一雙發現的眼睛...

縱觀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

前神學階段:老子有道論、德論,有社會觀,宇宙觀,是一個思想家,孔子只有社會觀,沒有宇宙觀,只能算半個!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本體論哲學階段:柏拉圖,繼承畢達哥拉斯的數論系統,提出理念論;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之大乘;

認識論哲學階段:笛卡爾,古典近代西方哲學之開山;康德,完成知識論.

科學階段:哥白尼,日心說的創立;牛頓,絕對時空觀的創立;愛因斯坦,相對時空觀的創立;達爾文,縱向觀念看世間萬物的第一人、複雜科學的開端.

他們每個人都締造了完全超過我們直觀之外,全新的世界觀、宇宙觀,同樣也只有這種能夠創建世界觀思想模型的人,才配能稱得上思想家.

但是自老子、孔子之後...

中國沒有稱一個得上思想家的人,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創造出獨立的世界觀,甚至是改變世界觀的人物出現,我們幾乎都是在研究別人和在老孔思想中延伸,或者說是在別人的基礎之上來研究的,特別是近代,我們近乎全盤西化,整體的文化思想幾乎是從西方思維中長出來的.

以致於近代的著名學者錢鍾書說:中國只有哲學家學家,沒有真正的哲學家!

讀者還要知道,中國近1000年沒有對世界、對整個人類做出任何重大貢獻,有人統計科學界近6000條定律定理,中國人口一直佔世界人口20%左右,但貢獻不到1%,而不到世界人口1%的猶太人貢獻卻超過15%!

更重要的是這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西方這也好,那也好,明明自己已經做得比西方好了,這背後的自卑皆源於我們影響整個人類的文化極少.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要知道一個國家真正要被尊重,不是靠你有多少錢,那隻能證明你是暴發戶,你僅僅只是讓自身生活更好,並沒有對整個人類做出貢獻,是無法得不到別人發自內心尊重的,你必須得給全人類重大的精神文化價值,西方人才會真正尊重你.

再看,為什麼今天我們國家的諾貝爾獎這麼少?

是因為我們在基礎理論上沒有一個領軍式的人物,而我們的科學理論幾乎都是來自西方,純粹原創的幾乎沒有!

如果我們仍舊在基礎理論上,跟在西方的屁股後面,我們永遠超越不了西方人,甚至日本人,我們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現偉大的人!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能正在超越西方哲科思維的思想家.

接下來我們再看,我們的教育體制是否符合現代甚至未來(以下均做參考)

看看東亞的教育方式:

一、東亞教育具有循規蹈矩的“普魯士基因”

在十九世紀之前,教育是個類似手工業的學徒制,不管是東方的私塾還是西方的家庭教師,但是隨著科目的增加和對受基本教育的勞動人口的需求,出現了所謂的 K-12(也就是我們亞洲的普通中小學)教育制度.

現代各國的標準教育模式,是我們已經以為天經地義的幾個基本要素:

1、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

2、在長達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

3、穿插在課程之間的有午餐以及體育課的時間;

4、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而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人為地切割成了一塊塊便於管理的部分,並被稱為“學科”,同樣,原本行雲流水、融會、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這個模式是在18世紀是由普魯士人最先實施的,是他們最先發明瞭我們如今的課堂教學模式.

但是普魯士人的初衷不是為了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

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價值觀讓他們服從包括父母、老師和教堂在內的權威,當然,最終要服從國王,該體制嚴重阻礙了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

不過,在19世紀,高水平的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許不如思想上服從指揮、行動上掌握基本技能那麼重要,但是,如今的經濟現狀已經不再過多需要順從且遵守紀律的勞動階層,相反,而是對勞動者的閱讀能力、數學素養和人文底蘊的要求越來越高.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力、充滿好奇心並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需他們有能力提出新穎的想法並付諸實施.

不幸的是,普魯士教育體的目標與這一社會需求恰恰相反.

如今的教育完全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異常美妙的多樣性與細微差別,而正是這些多樣性性與細差別讓人們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賦方面各不相同.

二、除普魯士基因以外,東亞教育還深受儒家傳統和科舉制度影響

東亞在19世紀末為了追趕西方列強而開始引進這種現代教育制度時,又不可避免地與自己的儒家傳統和科舉制度衝突,而對這個制度作出了潛意識的扭曲和偏重.

如:

1、東亞國家對大學入學考試,總是會和他們長期的科舉傳統混在一起.

因為古代社會對創造力沒有那麼大的需求,所以科舉是個很好的制度,以最小的衝突完成了社會管理者的選拔,且完成了一個以智力取代門閥的準繩的建立.

而大學入學考試,目的是要選出可塑性強而又有志曏者進行下一步的教育,這樣的人就好像從熔爐裡取出的液態玻璃,可以旋轉拉長,可塑性極強.

而科舉考試得到的人員,則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窯瓷器,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麼改動,不是破裂就是刮傷.

此外,考試是個用處非常有侷限的工具.

古代的科舉對人才的遺漏盡人皆知,而現代不管哪種考試,能考得出考生的興趣、志向、想象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呢?

舉個代數例子,在學習代數時,學生們多半隻專注於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考試的內容僅僅是各單元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

考生們只記住了一大堆X和y,只要將X和y代入死記硬背的公式,就可以得到它們的值,考試中的X和y體現不出代數的力量及其重要性.

而且代數的重要性及魅力之處在於,所有這些X和y代表的是對無窮的現象的觀點.

2、複習時間過長而遏制了創新

2009年發佈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78.3%的中國普通高中學生平時在校學習時間在8小時以上,韓國為57.2%,而日本和美國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中國學生每日學習的時間最長.

各國學生所學內容的多少相差不會太大,那麼如果學習時間過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複習時間所佔比重過大!

這是扼殺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最大手段.

3、平均主義和匱乏心態導致阻礙

很多對高考的辯解,都是說,雖然高考不盡如人意,但是是最公平的.

這是儒家傳統上“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響.

公平並沒有錯,但是為了公平,反而一刀切壓制了不同類型的人才發展途徑,那就很可悲了.

稀缺是東亞民族特有的狀況,家長在稀缺心態的驅動下,讓孩子從小沉浸在補習班和題海里,希望能先去搶到眼前看起來很稀缺的學校資源,也許從長遠來看,就反而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那就是愛之即害之了.

4、工業制教育體系

如果把東亞教育制度和工廠來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幾乎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制定很高的學習量和需要考核的大量知識點、選擇成績好的學生組成重點學校、全國統一的考核標準、大量考試形成的刺激性獎懲、還有學校內部的各種打雞血活動.

這種教育上的工廠教育制,本質上是把學生當成體力工作者來對待,

以為智力能夠通過重複訓練就能形成下意識,但智力是個什麼?是無窮的想象和創新,而對於體力工作者,因為他們的工作狀態是可見的,所以工廠管理比較容易,對他們的要求是“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做對的事情”

學生時代的真正成果,不是他們交上去的作業和考卷,而是他們所真正學習到和思考的內容.

這些在技術上是無法進行嚴密的督導的.

所以要成為好學生,不是像體力勞動者一樣忠實地完成老師的作業,而是要像知識工作者一樣,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這就需要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而悲劇的是,由於東亞教育體制的工業時代基因,他們是用訓練體力勞動者的做法,來培養他們心目中未來的學者和企業家,這就不免就南轅北轍了.

以上是教育體系的問題

如果我們固有的教育體制能順應時代的多樣化,如果我們在基礎理論上,超越西方,我們國家的整個學術氛圍才會改觀,我們才可能出現更多真正偉大的人物,才不會因為某個國家又獲得諾貝爾獎而暗自喟嘆我輩之無能.

而今天,這個正在開啟中國文化新時代的人已經出現!就是能夠獨立建構世界觀的人物,寫出《物演通論》的王東嶽,是目前整個中國唯一一個從整個人類角度、整個宇宙尺度去思考未來,去思考人類的前途,並且提出基礎理論並作出精密邏輯的人.

這一次,中國新時代的哲學走在了西方的前頭

但可惜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甚至都還沒有認認真真去研究一下,就以過去的陳舊觀念將其視之糟粕,這是多麼悲慘的爛劇情,一方面自愧不如別人感覺自己很自卑,另一方面又不願意花時間瞭解新興的學說,大肆攻擊這全新的學說.

有比這更悲傷的故事?

倘若有更多的人能多去從這個新的角度去思考、去嘗試,那麼我們就有一個完全嶄新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而不是跟著別人屁股後面,是跳到了西方人的前頭!

我說這些,不是盲目追捧王老,也無任何商業摻雜,是純粹想通過這篇文章來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今天的哲學已經遠遠超過西方的哲學!

只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不瞭解,甚至是通過既往陳舊的觀念去解讀,而沒有真正明白它、瞭解它,而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去認識,因為這本學術大著一點也不比西方任何學說思想差!

同樣也是讓看到的人明白,既往的世界觀是別人建構的,無論你是如何努力,都是在既往陳舊的世界觀中掙扎,而當你真正走出陳舊的世界觀,用一個新的世界觀去看待這個世界,未來的中國才會更多的偉人!

王老的學說打開了中國新時代的哲科思維大門,並且自此以後將會從這個土壤中孕育出更多偉大的、更優秀的偉人!

結尾:

如果你對王東嶽老師的學說有任何疑問,請你拋開偏見,拋開陳舊的思想觀念,去認認真真瞭解其核心精髓,並給出精密邏輯的反證證明,而不是根據一小點經驗就亂說一氣,而且也希望你能夠去認可我們中國現有也有了超越西方哲人的人,這是我們從此不豔羨、或者盲目推崇任何西方的根本,因為我們的哲學已經走在他們的前頭!

這個時代能有這樣一位大智者,是時代之幸!同時也預示中國這個時代在

各個領域的偉人即將噴湧而出!需要更多的人真正去了解去思考這些底層的人類文化、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